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徐天曉
2007年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旗中國」)作為第一批外資銀行開啟本土法人銀行發展之路,一旬過後,我國金融行業更廣泛的對外開放,讓花旗這家兼具跨國與本土雙重基因的外資銀行更加振奮。
近日,花旗中國執行長、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林鈺華在花旗北京辦公室內接受了媒體的群訪,介紹了花旗中國的業務進展,並分享了她對更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機會的看法。
林鈺華
金融市場開放帶來更大機遇
在2018年的博鰲論壇上,我國公布11條金融開放措施;去年7月份,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又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隨後央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先後頒布多項文件,在今年1月1日取消期貨公司、合資壽險公司,4月1日、12月1日分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提速。
在林鈺華看來,金融市場的開放對花旗在華發展是非常好的消息。「在開放的環境下花旗中國的業務有多方面得益。比如金融市場的開放會吸引更多外國資金來中國投資,花旗中國的銀行間債券結算代理業務以及作為『債券通』報價銀行的業務都有所獲益。我們也在評估一些新的業務機會,比如本地基金託管和期貨業務,都是我們比較感興趣的。」
具體來看,例如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國際性資產管理公司會紛紛加入中國市場成立WOFE獨資公司,有計劃地為中國市場開發產品。花旗中國的零售銀行主要銷售第三方基金產品,因此可以為客戶提供豐富多元的理財產品選擇,而花旗的優勢在於專業的諮詢服務。。在林鈺華看來,金融開放意味著花旗中國將有更多的優質產品供客戶選擇。
科技與數據隱私保護
花旗集團近年來著力數位化轉型。中國金融市場數位化層面的發展使花旗中國的信用卡數位化轉型在集團十幾個信用卡發卡市場中做到了最好。據林鈺華介紹,在2016年時,花旗中國客戶在線申請信用卡的比重為3%;而隨著數位化功能不斷改進和提升,其信用卡在線申請比例已經接近100%。
「花旗的金融科技體現最多的地方是零售銀行,比如在線申請信用卡、與科技平臺合作聯合貸款,大數據分析信貸管理,以及今年開始運用人工智慧的對話機器人為客戶提供服務等。」
數位化發展進程中尤其要關注數據隱私及保護問題。林鈺華表示,「中國金融業的數位化程度在全球都是非常領先的。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流程的改變、客人的體驗、系統的改變等都可能帶來一些操作風險。今年(2019年)花旗中國已經成立了一個數據管理部門,專注於管理和指導銀行所處理數據的安全和隱私。」
另外,近年我國新經濟發展迅速,而花旗在5年前便專門成立團隊開發新經濟領域的客戶,並成功抓住了這一浪潮。「花旗非常關注新經濟企業的發展,過去幾年新經濟相關的業務保持兩位數增長。對很多新經濟公司來說,花旗是首家和它們開啟業務關係的外資銀行,而現在有些客戶在全球都已是其領域內數一數二的公司」。
「花旗集團在全球跟中小企業打交道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對這塊業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風控方面也有比較成熟的模型。」林鈺華表示:「花旗對於新經濟企業中的電商、在線旅遊、新零售、新能源、醫藥健康等領域,很有信心,相信其中蘊含著非常大的發展機遇。」
(編輯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