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打不渾」這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即使是汙水,你不去攪拌它,它也不會變得渾濁。它的上一句是「人不走不親」,其實這句話更經典,並且蘊含人際交往大智慧。那麼這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解釋「人不走不親,水不打不渾」這一句話之前,我先給大家補充一句關於人際交往的另外一句俗語:「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任他酒價高」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有這樣一個困惑,那就是在求人和幫人這方面拿捏不好分寸,求人時怕欠人情,幫人時又怕別人覺得我們別有用心。而「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任他酒價高」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要對別人沒有要求,萬事不求人,那你人緣就能好點,就是說你從不麻煩別人,那別人當然也不會厭煩你。就像是喝酒一樣,你不喝這酒,就算這酒錢再高也和你沒關係。
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你無求於人,那麼別人就沒有負擔,自然就不會討厭你,但是這也僅僅是做到讓別人不討厭你,如果想要做到和人建立固定的友好關係,那就比較難了。所以才有了「人不走不親」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人要是不多走動走動,就不會親近,你無求於他,他無求於你,老死不相往來,怎麼會親近呢?
「人不走不親」這句話是提升人際關係的一個要害。在這方面呢,我相信很多人在生活都深有體會,你的那些好哥們好朋友都是你經常求他們辦事的人,相反那些你沒求過,沒幫過的人,都是一些平淡的朋友。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對出了名的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這個管仲大事小事都折騰鮑叔牙,但是鮑叔牙和他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密。他們二人的交往體現了人際交往中的兩個重要原則,第一個是連結原則,就是說你求人辦事,他會覺得在利益的層面上,你們連結上了。
在連結上之後,他會覺得你們有了一層關係,他也會本能的關注你了,如果以後你有事,他也會持續的幫你。再有就是,他在幫助你之後,會生出一種優越感,這樣他就會很願意和你待在一起,相信沒有人喜歡和一個需要點頭哈腰的人在一起。還有就是,如果是你幫過別人,但是自己又沒有有求於過他,那麼你就要在不傷害雙方利益的情況下,找他幫你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讓他把人情還了,這樣他也不會一直惦記著人情問題一直難受,這也有利於你倆以後的友好發展。
第二個原則就是交友成本原則。鮑叔牙對管仲的交友投入成本太大了,所以無論如何,這個交情鮑叔牙都不會讓他散,一旦散了,這成本就白搭了,白投入了,他就會覺得虧了。所以這個交往成本是個非常關鍵的要素,你在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感情。那你當然不希望這些都是白投入了。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求人和幫人的分寸要拿捏到位。
俗語是古時候代代相傳、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智慧,包含著無數人的祝福和愛意。好的句子應該被後代所銘記,其中包含的精神更加要被學習。以上提到的這兩句俗語「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任他酒價高」和「人不走不親,水不打不渾」都是出自於《增廣賢文》,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增廣賢文》,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白巖松多次講到了道德經對他人生產生的感悟,在前四十多年裡,影響白巖松人生的有四本書:《新華字典》、《朦朧詩選》、《曾國藩傳》與《道德經》。
和孩子一起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才華有智慧的人,不會被埋沒!讀《增廣賢文》更懂社會潛規則,讓孩子出社會少吃虧!《增廣賢文》僅需48元,讓自己擁有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