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網融合大潮來襲,運營商們該如何「接招」?

2020-09-30 通信世界

在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以及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與5G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新基建」的底座,都面臨轉型升級,以更好地支撐各行各業全面數位化轉型的要求。而打破傳統IT與CT之間的壁壘,打造架構先進、設施完善、融合創新的雲網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就是實現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雲網融合將助力電信運營商實現轉型,改變以往雲服務、網絡服務等獨立產品為主的服務思路,主推融合型產品,將服務內容由底層向上層延伸,為大企業、行業、中小企業、個人/家庭等各類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助力運營商成為綜合智能信息服務商。運營系統就像是雲和網絡的作業系統,是實現雲網融合的重要基礎,而運營商現有的運營系統存在著運營效率低、產品上線慢、業務開通周期長、客戶感知差等各種問題,並不能很好地支撐雲網融合全面推進,因此,打造新一代面向雲網融合的運營系統勢在必行。

現有運營系統存在三大不足

運營商現有的運營系統雲網孤立、運營效率低、客戶感知差,制約了雲網融合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品上線慢。現有系統最初是面向維護而非運營的理念設計的,以各種資源為核心,沒有抽象出業務、服務的概念。多數產品的推出、上線均需要經過IT系統的改造及二次開發,甚至涉及到網元接口的改造,無法通過簡單的配置來完成。所以產品上線周期很長,常常達到幾個月甚至1年多。

二是業務開通周期長。現有的系統由於資源信息不準確、自動化程度不足、流程設置不合理等原因,導致了開通業務涉及到的環節過多,且其中還有很多需要人工處理。一個跨省的多節點MPLS VPN(多協議標籤交換虛擬專用網絡)業務開通周期常以月計。

三是分段維護,定位難、排障慢。在現有系統中,雲、網都由不同專業部門進行維護,且不同區域、不同段還有各自的維護團隊具體負責。這就導致了系統出現故障時,各專業、各團隊之間責任界定難,原因定位困難,排障工作協調難度大、周期長。

雲網融合運營系統的兩大需求

針對現有運營系統的問題,需要運營商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新一代面向雲網融合的運營系統,從而優化雲網交付流程,全面提升雲網運營效率,優化客戶體驗,更好地支撐雲網融合工作的開展。

一方面,新運營系統需要支撐全新雲網交付流程。新的雲網交付流程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具備以下特點:一是產品上線快,能夠將現有的雲、網資源以產品化、服務化的方式進行靈活組合,簡單配置即可快速上線;二是客戶靈活定製,客戶可在網廳、掌廳等多個渠道,自主進行產品的靈活組合及定製,並可隨時按需變更;三是業務開通快,優化業務開通流程,減少人工環節,提升系統自動化程度,實現一鍵定購、即時開通。

另一方面,新運營系統需要提供端到端的全面保障。新的運營系統必須能夠快速定位並排除故障,為業務的持續穩定運行提供端到端的全面保障,需要具備三大能力:一是精準刻畫網絡狀態,建立全面完善的網絡狀態監控體系,能夠實時、準確的反映網絡運行狀態,支撐網絡故障的快速定位及排除;二是雲網融合運維,改變現有分專業、分段運維導致的責任界定難、故障排除慢等現象,通過融合的雲網運營系統實現集中運維;三是自動化智能化,在對網絡進行全面監控,匯聚大量數據的前提下,引入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實現網絡自動化、智能化運維。

面向雲網融合的運營系統建設方案

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自動化開源組織,ONAP(開放網絡自動化平臺)於2018年發布了運營商雲網融合運營系統的標準架構,其架構可以為本系統的架構提供重要參考。

ONAP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其架構有4個特點:雲原生部署、微服務化架構、設計態運行態的分離、DevOps(開發運營一體化)敏捷開發;業務也有4個特點:信息模型的抽象、網絡及業務的端到端編排、統一數據採集與分析、實現閉環自動化。

圖1 ONAP 平臺架構(北京版本)

運營系統架構設計

ONAP架構為運營系統的架構給出了良好的參考與借鑑,結合之前的業務需求分析,提出開放、分層、雲化承載的新一代雲網融合運營系統目標架構。如圖2所示,新一代雲網融合運營系統具備5個特點:一是彈性、靈活的微服務架構,雲原生化、DevOps的應用開發,滿足業務靈活多變,以及快速上線,敏捷迭代的需求;二是平臺化、生態化,開放自有能力,聚合產業能力,優勢互補;三是網絡能力抽象化、服務化,端到端的網絡及業務編排能力;四是統一的數據採集與分析,支撐全面可視化、運維智能化;五是設計與運行分離,具備功能強大的服務及產品設計能力。

圖2 新一代雲網融合運營系統架構示意圖

數據共享助力智慧運營

現有雲網數據分散在各個平臺中,存在資源不準確、不同步、不能充分共享等問題,極大地阻礙了雲網一體化運營維護的進展。我們需要建設雲網基礎數據共享平臺,對各類基礎數據進行採取與匯聚,建立跨域融合的雲網大數據湖。並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對數據從不同緯度,不同視角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為服務編排、運營維護、客戶體驗、資產價值等上層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隨著網絡的規模的提升,集中化管理與精細化運營的要求日盛,傳統的人工方式已經很難滿足要求,基於大數據平臺的海量數據與AI能力,實現面向AI(人工智慧)的網絡智能運維、網絡優化與業務保障,提升網絡運維效率,是大勢所趨。目前已經有一定研究基礎的場景有網絡故障告警及定位、網絡性能優化、網絡熱點事件預測及資源精準投放、機房自動巡檢與節能等,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到運營工作的方方面面。

小結

雲網融合是電信運營商實現轉型,為大企業、行業、中小企業等各類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成為綜合智慧信息服務商的必經之路,而新一代雲網運營系統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

雲網融合運營系統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就是能力開放,以平臺化、生態化的運營思路,將合作夥伴的能力與運營商自有的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技術體系以及服務能力,向工業4.0、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家居等政企、行業、個人/家庭客戶的上層智慧化應用及服務進行拓展,助力運營商真正成為綜合智慧信息服務商。

END

作者:中通服諮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雲帆

責編/版式:王禹蓉

校對/審核:範範

監製:劉啟誠

相關焦點

  • 雲網融合大潮來襲 運營商如何改造運營系統
    而打破傳統IT與CT之間的壁壘,打造架構先進、設施完善、融合創新的雲網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就是實現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在企業全面數位化、智慧化轉型的驅動下,客戶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服務的全面性、便捷性是客戶選擇的重要標準,自助式、一站式、即開即通的網際網路化服務體驗是大勢所趨。而如何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就是各大運營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 跳出高飽和消費市場,運營商如何在雲網融合下自救?
    在電信市場,運營商正跳出飽和的 ToC 消費者市場,進軍 ToB 政企市場這個目標市場,尋求新增長。因為 5G、AI、雲等技術成熟發展,正給行業數位化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所以,全球運營商需要抓住機會,構建面向未來的目標網絡,發揮網絡長板構築競爭力,使能商業成功。那麼,中國運營商是如何規劃的呢?
  • 5G 2B商業成功,關鍵在雲網融合的邊緣
    要適應這些特點,行業該如何應對?6月19日,由英特爾主辦的英特爾數據創新峰會暨新品發布會在線上舉辦。在峰會同期舉辦的5G雲網融合分論壇上,英特爾攜手電信運營商、設備服務商、地方政府等合作夥伴,圍繞中國5G新基建,分享了5G和邊緣應用,以及雲網融合的最新進展和技術發展,並重點展示了5G邊緣應用示範案例:英特爾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多家生態合作夥伴的聯合項目——南京「未來科技智慧中心」。
  • 政務雲領域運營商模式成主流後,如何繼續雲網融合
    因此,對於三大運營商而言,轉型是必須之路。伴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雲計算、大數據,尤其是5G網絡,讓三大運營商看到了希望,雲網融合成為三大運營商轉型,尋求突破的關鍵。政務雲後如何推行雲網融合?開啟雲網融合轉型的三大運營商,目標自然不僅僅是政務雲。從行業上看,整個雲服務市場除政務雲外,更有金融雲、視頻雲、工業雲等。從架構上看,IaaS、PaaS、SaaS三層更是競爭激烈。
  • 雲計算「黃金時代」到來,雲網融合成為運營商轉型之策
    運營商為爭奪雲市場份額,轉變戰略布局,通過基礎網絡優勢,以雲網融合打造雲服務生態。,實現雲和網高度協同,不再各自獨立,雲網融合概念由此而來。(2019)》3、三大運營商雲網融合戰略隨著雲計算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業務上雲,運營商積極打造「雲網融合」,實現戰略轉型升級。
  • 中興通訊尤琰:中國電信雲網融合大有可為
    面對奔湧而來的5G機遇,中國電信高層提出,堅持5G﹢雲網融合實踐路線,一方面,雲網融合為5G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5G的發展推動雲網深度融合。毫無疑問,5G時代,如何讓中國電信的雲網融合戰略更好地發揮效能,已經成為中國電信及其合作夥伴關注的焦點。
  • 雲網融合2030技術白皮書
    日前,在2020天翼博覽會上舉行首日,中國電信正式發布《雲網融合2030技術白皮書》,進一步明確雲網融合今後的發展重點是:開放共享、雲網協同、云云聚合、敏捷運營。據悉,中國電信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業界首份雲網融合白皮書。
  • 5G賦能新基建,雲網融合「加檔」提速
    工業網際網路的「新基建」架構主要包括雲網融合基礎設施、智能化數據平臺、智慧應用、信息安全保障和合作生態這幾大部分。其中,該架構底層是工業內網和外網,其中內網以5G/MEC為核心,還包括傳統工業PON、工業乙太網、工業Wi-Fi等;工業外網更多以骨幹網、NB-IoT為主,同時包括5G網絡,需要對5G端到端網絡進行創新。
  • 吳湘東:中國電信啟動雲網融合發展規劃,從七方面攻關
    在電信市場,運營商正跳出飽和的ToC消費者市場,進軍ToB政企市場這個目標市場,尋求新增長。因為5G、AI、雲等技術成熟發展,正給行業數位化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所以,全球運營商需要抓住機會,構建面向未來的目標網絡,發揮網絡長板構築競爭力,使能商業成功。那麼,中國運營商是如何規劃的呢?
  • 中國電信史凡:雲網仍相對獨立,四個維度走向雲網融合
    C114訊 12月19日消息(南山)在今日舉辦的「2020中國雲網絡峰會」上,中國電信研究院網絡運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史凡通過視頻發表演講指出,雲網融合是發展大趨勢,但客觀來看,現階段雲和網的資源仍相對獨立。雲和網的發展重點是結合、融合,最終目標是形成一體化供給、一體化運營、一體化服務的雲網融合基礎設施。
  • 賦能新基建:AMD EPYC CPU提升5G雲網融合算力
    只有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加速網絡、IT和業務的全面雲化,構建雲網融合基礎設施,才能釋放5G的真正潛力。正如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所言,5G時代是雲的時代,也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時代,5G加速雲網融合,雲網融合為5G賦予更多內涵,兩者共生共長、互補互促。
  • 中國電信劉桂清:推進雲網融合,賦能數位化轉型
    5G時代是雲的時代,也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時代。雲網融合將催生出豐富多彩的行業應用,推動全行業數位化轉型。作為全球運營商中擁有最大規模雲業務的運營商,中國電信一直致力於充分發揮「5G+天翼雲」的優勢,堅持以SA為5G發展方向和目標,推進5G+雲網融合發展。那中國電信的5G+雲網融合戰略做了哪些布局?又積累了哪些實踐經驗?
  • 技術沙龍 | 移動雲Teatalk(西安站)帶你走進雲網融合
    隨著5G時代的來臨,如何更加有效的推動邊緣計算發展,已成為業界的焦點、熱點。移動雲應時代需求,敏銳捕捉發展方向,10月23日,移動雲主題沙龍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吸引了業界內外眾多合作夥伴、開發者、在校大學生參加,多位技術大咖進行分享,從5G+雲融合規劃的角度出發,深度解析雲網端邊架構、運維和安全體系的構建,讓企業與開發者切實感受「雲網融合」的力量。
  • 資料分享 |中國電信發布《雲網融合2030技術白皮書》,10年三步走
    「雲融融合是信息資源深度整合,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礎,從技術發展的緯度看,雲需要更加便捷和安全的網絡連接,網絡的控制管理也需要逐步雲化,應用和數據安全更加需要雲網一體,提供端到端的保障。」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講到。
  • 雲網融合,探索企業邊緣網絡轉型的新路
    張飛表示,在5G時代,業務需求和技術創新加速網絡架構發生深刻變革,雲和網高度協同,將會走向雲網真正的深度融合。5G時代的雲網融合必將催生更多新的發展趨勢。雲網融合對運營商來說是戰略的調整,是運營商從電信業務到多類型複合業務轉型的重要切入口。「當5G遇見雲計算,將帶來雲網一站式訂購,隨時隨地入雲訪問,按需定製、高安全,共融千行百業等優勢。發揮1+1>2的價值。」張飛表示。雲網融合使得雲網資源、能力高度協同,為千行百業提供一點受理、一跳入雲、一站式服務。
  • 盤點2019中國電信:堅決推進雲網融合發展
    業界認為,電信與聯通共建共享5G網絡,是一條「捷徑」,有助於兩家運營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快實現地級市城區5G覆蓋,加大城市群、重點城市建設,重點城市發達縣城實現5G覆蓋。成立雲網運營部,加快新一代雲網基礎設施建設5G時代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時代,5G加速雲網融合,雲網融合賦予5G更多內涵,兩者共生共長、互補互促。
  • 2020可信雲線上峰會丨雲網融合新基建技術專講為您解析雲網未來
    什麼是雲網融合?所謂「雲網融合」,雲就是雲計算,網即通信網。二者可謂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從雲看網,雲計算推動電信網絡架構優化升級,如5G核心網、接入網、承載網的雲化;從網看雲,數據中心間網絡聯接能力的提升需要雲計算的支撐。
  • 浩鯨科技雲網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國電信雲網融合支撐落地
    通過推進「雲改」工程,中國電信積極充分發揮網絡和雲的基礎設施優勢,打造「雲+網絡」的雲網融合產品,實現2B市場業務轉型。在建設過程中,由於雲網融合產品形態豐富、覆蓋行業廣、開通流程跨域跨部門,對業務的受理、開通、運營都造成了很大的挑戰。
  • 中國電信張成良:雲網融合勢在必行 光網絡應注重雲間互聯
    C114訊 12月16日消息(水易)今日,在2020年ODC上,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部副總經理張成良發表「雲網融合下的光網絡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近年來電信行業自然增速放緩,傳統經營模式難以為繼,運營商轉型勢在必行。而隨著數位化轉型和產業化加快,新興業務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 後疫情時代,雲網融合引擎上的行業數位化有多猛?
    此前三大運營商和ICT產業鏈設備商頻頻提到的雲網融合,到底能給各行各業實施數位化帶來什麼實際作用?48萬個5G基站,超過1億個5G網上終端……9月5日,一場久違的線下大型展覽+論壇「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發布的最新數據,爆出了5G的「快」和「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