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Daniel, please take your temperature every day.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such as fever,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Daniel先生,請您每天測量體溫,如有發熱等不適請及時聯繫我們。)」在金山區石化街道合生居民區,志願者顧詩意用流暢的英文和來自英國的Daniel交流,並細心地叮囑測量體溫,並為其辦理信息登記。
圖說:「社區外交官」為外籍人士提供服務,架起溝通橋梁 石化街道供圖(下同)
顧詩意擁有高級口譯證書,疫情發生後,她一直關注著疫情防控進展,在得知石化街道正在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時,她拉著老公孔令剛毫不猶豫報了名。「我的口語流利,我老公書面厲害。」由於一些疫情防控宣傳、公告的專業性較強,在外企工作的孔令剛則主動幫居委會進行翻譯。這對夫妻檔「外交官」分工明確,而他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提供翻譯服務。
像這樣的「社區外交官」,在石化街道還有很多。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滬情況成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解決與外籍人士交流時出現「卡殼」的情況,石化街道向社會公開招募疫情防控外語志願者,成立「社區外交官」隊伍。
圖說:「社區外交官」為外籍人士提供服務,架起溝通橋梁
石化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王詠梅介紹,目前,石化街道招募了15名熟練掌握英語、韓語、日語、法語等外語的「社區外交官」,為全街道46名外籍人士提供外語翻譯溝通、疫情宣傳、排查等工作。
「2月初,我就已經提前上崗了。」「社區外交官」王小強介紹,當時一位居住在十二村的外國人來到居委會,他用英語為其熱情服務,並辦理了臨時出入證,外國朋友表示將積極配合社區工作。
「我平時工作,但隨時可以提供在線翻譯」「大學還沒開學,我隨叫隨到」……在「社區外交官」的微信群裡,「社區外交官」們熱情高漲。據介紹,這些志願者有的是外企的工作人員,有的是大學生,也有的是機關青年。「有了他們,和外籍人士交流就方便了。」王詠梅表示,石化街道「社區外交官」的招募工作還在持續,隨著人員的增加,將進一步充實力量,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外語翻譯支撐。
新民晚報記者 毛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