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車,前有失落,後有期待。
2021年1月11日,百度和吉利控股共同發布公告稱,雙方正式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吉利控股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百度稱,百度汽車的車型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純電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與百度Apollo的智能化技術聯合打造。百度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吉利則承擔SEA電動汽車架構基礎上的新車型工程測試、品控生產等製造環節。
對於這家新公司,目前可知的是由百度控股並主導,但註冊資金、股權結構、研發人員結構以及車型等信息,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披露。
百度此前在智能電動車行業的印象,主要體現在Apollo技術的輸出,以及對威馬的投資。雖然有著很強的技術實力和經驗優勢,但百度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卻難言成功,既有的量產計劃未成功,也沒有賺取到相應利潤。而且相比騰訊、美團分別投資蔚來、理想而賺得盆滿缽滿,威馬目前也沒給百度帶來收益,可以說巨額的投入,百度只是聽了個響。
這次以整車製造形象出現,百度並非頭腦發熱,畢竟當前已經是最好的時機,而從目前的各方報導來看,百度顯然也希望外界將其看做是特斯拉的挑戰者。
事未做,但勢已起。從去年11月24日開始,百度股價開始了一輪上漲軌跡,從134美元上漲到如今的249美元,暴漲了85.8%,市值也突破了800億美元大關。
01
百度造車的天時地利
「百度造車並不奇怪,沒有早晚,只有什麼時候最合適。」一位分析師對來咖智庫表示。
而最合適的時間,自然是目前正在變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方面,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下一步將重點推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發展,並且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圍繞多元化生產與多樣化應用需求,通過開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蓋解決方案、研發生產、使用保障、運營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生態主導型企業。
而市場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產銷量創歷史新高,預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增至180萬輛。
與此同時,除了原有的車企外,更多的網際網路巨頭也在爭相入局智能電動汽車市場。2020年11月,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和浦東新區宣布共同投資,聯合打造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1月13日,智己首款車型將首次亮相,並且已經開始大力推廣。此外,比亞迪與滴滴出行聯合打造的首款定製共享智能網約車D1在長沙正式投產並交付;長安、華為和寧德時代三家聯合打造的新車也有望在今年登場。
或許對百度來說,多年在自動駕駛領域所積累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經驗,也迫切需要有個結果來證明自己。從2015年到2019年,百度先後與寶馬、北汽、長安、奇瑞等多家車企達成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甚至李彥宏親自乘無人車刷五環領罰單,但如今這些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項目,要麼早已暫停,要麼無果或不斷推遲,期間的甘苦只有百度自知。數據顯示,當前百度自動駕駛的路測裡程達到700萬公裡,自動駕駛測試車隊規模已達500輛級別,獲得專利數2900件,獲得測試牌照總計超過190張,載人測試牌超過120張。
而Apollo也為百度在汽車行業編織了龐大的生態圈。去年底舉行的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稱Apollo智艙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已實現超過100萬臺的前裝量產搭載,到2023年,預計搭載Apollo智能車聯AI能力的車將超1億臺。但據雷鋒網報導,Apollo平臺乃至百度整個自動駕駛業務都仍未給公司帶來利潤,百度公司最高管理層曾對媒體表示,「已經在這個領域做了7年,還沒有賺錢」。
另外,2020年資本市場對特斯拉以及蔚來、理想、小鵬這樣電動車企業的追捧,也給予了百度極大的信心。當前持續上漲的百度股價和市值,讓女版巴菲特旗下三大基金近日也同時加倉百度,並且多家機構開始上調對百度的評級,尤其是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對百度Apollo單獨給出估值的投行從1家增加到了11家。其中,瑞銀、中銀國際對百度Apollo給出的估值為100億美元;交銀國際也發布報告稱,百度在智能駕駛及汽車產業鏈積累多年,本次整車生產或加快數據積累及Apollo技術迭代,中長期有200-300億美元估值提升空間,維持百度買入評級。
可以說,百度此時宣布造車,不僅是給自己,也需要給外界一個交待。
02
造車棋局仍待解
那麼百度此次親自下場造車,和以往以及其它勢力有什麼不一樣呢?
一方面,百度之前已通過投資的方式入股了蔚來和威馬兩家汽車新勢力公司,同時與吉利汽車、紅旗均有戰略合作,不過更多是基於其Apollo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布局。另一方面,阿里、華為、騰訊、小米、蘋果等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搶在百度之前率先布局了。其中,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車,成為網際網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目前聯手長安汽車;阿里與上汽集團推出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此前雙方還共同投資成立了車聯網斑馬網絡;富士康聯手拜騰汽車;蘋果聯手現代汽車等等。
而近期兩個「傳統車企+科技公司」的合資公司案例中,均由傳統車企佔據主導地位。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三方打造,其中,上汽股權佔比54%,浦東投資佔18%,阿里佔18%,其他佔10%。而在長安、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汽車品牌中,雖然同樣未曾透露股權佔比,但長安汽車佔據主動地位的可能性較大。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強調,該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是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中盤期的一次加速。
從公告來看,百度這次是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主導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且以主導方掌握新公司話語權,可說是下定決心要做智能出行領域。而在合作模式上,雖然百度作為控股股東掌控全局,但整車的製造環節依然會交給吉利,基于吉利的新能源平臺來進行車輛的研發與設計。儘管不能確定未來百度會否自建工廠,但最起碼在合作初期其可以享受到吉利的供應鏈和製造能力。畢竟比起新造車勢力所選擇的海馬和江淮,吉利的製造工藝水平以及供應鏈話語權顯然要高出一個層級。
值得注意的還有個小插曲。1月11日早間,吉利汽車在港股發布公告回應「吉利控股與百度合作生產智能電動車」時稱,吉利汽車並非該建議交易之訂約方,且未就上述建議與吉利控股合作或向吉利控股提供融資。但若合作落實,後續不排除尋求與百度公司潛在合作機會之可能性。
另外,此次公告並未披露具體的註冊資金,但這個新造車企業是獨立於百度集團之外的,未來可以進行獨立融資。面對新造車的巨大風險,即便是百度也要謹慎,選擇合資公司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百度也藉此完成了能夠為客戶提供車輛、軟硬體和雲端服務的「一條龍」布局。
但圍繞百度造車的話題,仍然有很多疑問。比如百度與車廠的關係,「過去百度作為技術供應商,可以選擇與任何一家整車企業合作來推廣自己的Apollo自動駕駛方案,但一旦百度自己變成了整車生產企業,它與其他車企之間的關係也就改變了,或許會表現為一種競合。」
還有百度造車的目標上,是以銷量為主,還是以造車為試驗場,未來希望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電動解決方案。從此次外界的評論來看,百度更加樂見其能夠與特斯拉進行對標,但在電動車的品牌認知、技術路線以及規模化方面,百度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現金流充裕的百度,未來在造車上還有哪些大招,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