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班族如何建立有效的人脈,關鍵是這一點

2020-12-24 第二職業

我們大部分人生活在人情社會,而人脈作為人情的集中體現,就呈現在社會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脈,職場人士經常提及的詞語,做銷售,談生意,求人幫忙,大家都會說,你有沒有人脈可以把這件事情搞定?

可見,職場上具備一定的人脈,你才能如魚得水。說實在的,一個人在職場上,如果沒有一點人脈關係,只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是很難做成大事情的,這一點有些工作經驗的職場上班族應該都明白,但明白歸明白,實踐起來卻非常困難,不少職場人無論怎麼做,就是得不到拓展人脈的要點。那麼,職場上班族如何去建立有效人脈?什麼才是職場上真正有價值的人脈呢?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來自於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影響,85%靠他與別人相處的方式方法。」而85%相處方式方法,其實就是人脈關係。

職場上很多人以為的人脈就是主動去認識很多人,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認識比自己能力強,比自己有錢的人身上,去應酬這些人。他們以為這些就是人脈!當然,這些是擴展人脈的一種方式,人與人的交往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然後雙方才有可能進一步建立信任關係,進而產生交易!

我們身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其實人脈的本質在於雙方的價值交換。也就是說,你要讓別人與你交換,首先你自己得有交換的價值。你有多大價值,你的人脈才能產生多大價值。職場是個利益場,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買單。大家互相幫忙,也許這次你幫了我的忙,也許下次我幫你的忙!人脈就是這樣產生的。

職場小陸了解到,最近有個政府補貼項目,根據企業的人數進行補貼,他們的企業剛好作為第三方承接這塊業務。他馬上想到了A企業,所在地的龍頭企業,人數5000人,如果能夠拿到這個企業的補貼項目,自己就能夠拿到可觀的項目提成。但是這麼大的企業,肯定也很多人盯著,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要想拿到這個項目,如果沒有接觸到企業的核心高管人員,肯定是無法拿到這個項目的。

於是,他絞盡腦汁,終於打聽到企業的一個高管是他表哥的同學!於是,他馬上與表哥取得聯繫,和他說了這個事情,請他幫忙。他表哥就約了個時間和這家企業的高管一起吃飯,然後把小陸也帶上,一場飯下來,小陸專業的談吐,給那位高管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取得這位高管的認可後,小陸趁此說出自己所在的公司目前在操作政府補貼這個項目,可以為A企業服務拿到相應的政府補貼。那位高管也感興趣,加上表哥的助力,當即答應可以考慮交代底下的人員去對接這件事情。後來,小陸抓緊對接,加上專業的服務,很快就拿下這個訂單了,也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提成。

很多人到這一步可能就停止了,拿到提成就忘記了。但是,小陸在拿到提成之後,主動約這位高管出來吃飯,進行感謝,並送了一份精美而有分量的禮物,進一步鞏固雙方的關係。後續如有其他相關的項目,也就順理成章可以拿到了。人脈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總之,職場上班族關鍵在於你需要有屬於自己的優勢,具備一定的商業交換價值!能幫上忙的前提在於雙方有能力互相幫忙,庸才得不到人脈。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擁有更優質的人脈關係,等到自己具備一定的能力和商業價值,就算自己不主動去拓展人脈,別人也會主動與你來建立關係!

親愛的職場朋友們,你是如何建立有效的人脈關係的呢?歡迎分享你的看法哦!

我是百家號第二職業,持續分享第二職業之道,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關注我的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歡迎在文末點讚,評論和轉發朋友圈,以示鼓勵支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別人交的是人脈,你卻是點頭之交,關鍵看這3點!
    為什麼在職場上有的人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結交的都是人脈,而有的人結交的止步於同事,可能離開公司後都不會再有往來?首先可能是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性格比較開朗,而且很容易就融入一個圈子,並且能夠在圈子裡混得開,但這並不能說明性格開朗獲得的就一定是人脈,因為真正能稱得上人脈不是錦上添花的光彩,個人認為是雪中送炭的真情。
  • 怎樣打造自己的人脈圈 六度人脈100條黃金法則 建立人脈的黃金法則
    學會這6點黃金人脈法則,讓自己社交關係硬起來~ 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這樣的人: 同樣是發表意見,TA的觀點也許不是最新穎的,但總能成功得到別人的支持; 同樣是結交朋友,TA總能和很厲害的人做朋友,在關鍵時刻有人站出來提供幫助
  • 如何拓展人脈?沒錢又沒人脈時,謹記這三點,你才能有翻身之日
    人脈到底有多重要?人脈,其實就是人際關係,表現的是你的人緣,是你在這個社會的人際網絡。人脈其實也不是在於你到底認識多少人,而是這些人在你需要的時候是不是願意回過頭來幫助你?這樣子才能算是「有效的人脈」。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主人翁小金是一位上班族。
  • 連結超級人脈,修煉職場進階路
    這時超級人脈的智囊團的作用就顯現無疑,可以藉助他的經驗、眼界幫忙我們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我們提供幫助。比如全職媽媽想重返職場,如果有一位在獵頭行業的精英人士朋友幫她出謀劃策,能大大提高她獲得一份好工作的概率。2)超級人脈可以帶來更好的價值網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吸引力法則」之下,超級人脈身邊也都是聚集和他差不多階層的人。
  • 人脈的關鍵是什麼?社會上多少人認為的人脈是面子和貪心裝的?
    人脈最關鍵的是價值和聯繫。就拿現在來講,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都拖家裡的種種關係,也有很多人其實家裡沒有這種聯繫,但希望能夠在社會上遇到一些人,大不了花一些錢找一份較好的工作。但往往最終被騙,為什麼?這些人可能知道人脈是什麼,但是總想要劍走偏鋒,萬一自己佔了一個便宜呢?
  • 覺得帶著目的去結識人脈很虛偽?3點告訴你如何自然地拓展人際圈
    在拓展職業人脈的過程中,怎麼樣可以不再僵硬和尷尬?怎樣自然的拓展人脈?如何在做自己又舒服的狀態下,自然而然的認識更多的人,加速你自己職業的成功?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自然地拓展人際圈。首先,什麼叫做人脈?我不知道你聽到這個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你是什麼反應是什麼?當年我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舒服。
  • 職場中什麼最重要?靠嘴與人脈不可取,紮實的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
    退役軍人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脈?是交流?還是其它?其實都不是,在職場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最為核心的就是工作能力,只有讓自己擁有紮實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在自己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或許會有很多人抱有懷疑態度,那麼下面退役人才網就給大家說說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吧!
  • 中年人35歲,以後找工作就只能靠人脈了?我說主要看你怎麼經營
    社會上有人脈,職場中也有人脈,有的人說職場中的人脈很重要,有的人說所謂的人脈在職場中只是利用關係,關鍵時候沒有用。我認為:不同的人脈起到的效果不同;如果你不管理好你的人脈,自然影響效果;不同崗位對人脈的依賴度也不一樣;每條人脈對於工作的影響有大小區分。
  • 人脈對一個人很重要,但如果你不懂這些,你的人脈將變成無用!
    能力=自身水平x人脈!這個公式採取的是乘法公式,你發現了嗎?即人脈再廣,如果自身水平為零的話,那麼公式左邊的能力項也為零!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也是大部分人容易忽略的! PS:關於人脈這個話題,在我授課的時候最喜歡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問你知道蜘蛛是靠什麼生存的?
  • 人脈的藝術|四招教會你日常積累人脈的方法
    人脈的建立和管理弱化了「禮數」、「尊重」這些東西,而其金融屬性更加凸顯。如何運用人脈關係呢?02日常如何激活人脈想激活人脈,就要主動多付出一點或多還一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累積。並且你和對方實力、地位差距越大,越要多加回報,這才有可能維繫這層人脈。不然,這些人只會遠離你這個只會「嗷嗷待哺」的巨嬰。
  • 領英新增「附近的人」功能,希望你用人脈擴大社交圈
    領英基於全球範圍內 4.5 億人才大資料庫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職場人的跳槽頻率與其在社交平臺上的人脈數量成正比,即人脈數量越多跳槽頻率越高。它還想利用大數據向職場人傳遞一個新概念,即人脈數量多不意味著人脈廣,只有當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一群人相聚一起時,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交圈,從而實現職場中的人脈擴張。
  • 從小職員到高管,論令貴妃三大法則運用,對職場晉升的關鍵影響
    魏瓔珞對自己謎一樣的自信就是自我效能高的體現,這促使她在整個(宮鬥)職場工作中,精進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做事手段,最終晉升為高層管理皇貴妃(只用了20年到達職場巔峰)。 這一韌性,始終貫穿整部劇,而讓她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我總結了主要有五個關鍵點。
  • 職場工資不夠用?這3類適合上班族的副業,錢不少賺,還自由
    職場工資不夠用?這3類適合上班族的副業,錢不少賺,還自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工作就是用辛苦的勞動換取相應的報酬,維持日常生活的開銷,保證生活質量。但有些時候,職場上賺到的工資並不夠用,還可能出現支出大於收入的情況,還需要面臨透支的情況,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副業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收支不平帶來的壓力。
  • 調查:逾八成臺灣中高齡上班族職場上受歧視
    中新社臺北10月23日電 臺灣一家求職網站23日公布的調查顯示,臺灣中高齡(45歲以上)上班族中,有82%表示曾遭歧視,有約89.6%感到「職場恐慌」。退休金準備不足及想分擔家計,是目前中高齡上班族的主要壓力來源。
  • 我們採訪了六位合伙人和CEO,總結了一些建立人脈的技巧
    本文看點 本文採訪了從風投機構合伙人到創業公司CEO在內的六位專家,總結出建立人脈有效策略和小技巧。一言以蔽之,真誠、感恩、日久見人心。
  • 產品分析報告 | 傳統職場社交環境下,脈脈如何獨領風騷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脈脈把握住了機遇,沒有對LinkedIn亦步亦趨,而是立足國內職場人「熟人社交」的慣性思維,摸索有中國特色的職場社交,比如:對於實名和匿名的辯證思考反映到脈脈的產品功能設計上;比如:如何挖掘職場社交平臺上的被動求職需求,進而轉化成為積極的主動的僱傭撮合。
  • 汪涵微信好友不足100卻是人脈王:你的人脈圈做到這3點了嗎?
    研究者讓一部分參與者在領英(職場社交網站)上發消息來建立人際關係網, 另一些人則在facebook(個人社交網站)上發同樣的消息。職位低的人普遍覺得在領英上發消息更骯髒,感覺不好意思,而職位高的人對待兩個網站則沒有變化。由此可見「功利化」的看法只是一種個人的心理偏見。
  • 職場上,如何用1年時間獲得別人3年經驗?這3個捷徑你必須知道!
    ,副業每個月多掙好幾千,你只能幹羨慕;不會走捷徑,這是很多職場人的通病,畢竟在這個社會上優秀的人總是佔少數。當然是擴展我們的人脈!朋友多了好辦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職場中,人脈給你帶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求晉升,只要你和領導關係好,晉升肯定優先考慮你;找工作,通過他人內推的職位,不僅公司更靠譜,待遇也會更高;找渠道,通過人脈幫你轉介紹,不僅更放心,價格也更優惠;
  • 超六成臺灣上班族稱曾遭遇職場歧視
    新華社臺北8月20日電(記者 王愛華 何自力)20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61%臺灣上班族曾遭遇情況不一的職場歧視,以年齡歧視最甚,比例為38.3%,其次是容貌歧視,佔比12.8%。  臺灣1111人力銀行發布調查稱,過半數45歲以上者在求職過程中曾遭遇年齡歧視,高居各年齡層之首;遭遇容貌歧視的上班族中,女性佔比高達65.3%,明顯高出男性的34.7%。另外,近三成受訪者曾在面試過程中遇到過不合理要求,包括詢問前一份工作的薪水、婚姻狀況、感情狀況、父母的職業,以及要求籤署文件等。
  • 職場中,離職就是「人走茶涼」?這3種人脈千萬不能丟!
    職場放大鏡: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職場中,誰是同事,誰是朋友?我們能為他人定義「心中排名」,卻難以猜透自己在他人心中身處何位。但經過一次辭職後,往往就能看清。辦公室視角:職場人均「渣男」也許你的前同事們很棒:工作認真負責,為人處世也十分到位。花費了許多時間與他們共事、交往,不得不說,這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但工作夥伴畢竟只是工作夥伴,而非好友。當你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你會碰到新的同事,而老東家的同事們也會迎來新的工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