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點
本文採訪了從風投機構合伙人到創業公司CEO在內的六位專家,總結出建立人脈有效策略和小技巧。一言以蔽之,真誠、感恩、日久見人心。
具體到策略,在結識新人時,要避免兩個錯誤:談論自我、表現怯弱。要將話題轉移到對方身上,並且勇於進行深層次、實質性的交流。同時,日常就要進行關係維護,不要等到有求於人時再尷尬地聯繫。此外,還可以為對方提供價值,這樣在機會來臨時,對方可以想到你。要勇於給他人積極的反饋,稱讚他人,還要尋找共同點、真誠交往。
實用技巧方面,每日只需10分鐘就可以保持聯絡,即使內向的人也可以廣泛交友。留意他人談話內容,在之後看到相關信息時可以給對方簡短地發消息,僅供對方參考。而且,不要怕被拒絕,放手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性。最後,在與他人交流時,要有重點、有策略,獲得自己需要的內容。
原文來自First Round Review
提到「人脈」這個詞,你可能會想起那些尷尬的握手、虛偽的閒聊,以及打開陌生郵件的極度恐懼,這個陌生人想要「打探點情況」。
儘管社交網絡名聲不佳,但大多數人都明白它很重要,甚至至關重要。人際關係是推動科技界穩定發展的潛流,給擅長培養人際關係的創始人、經營者和投資者的職業生涯增加了動力。
實際上,當我們被賦予將「人脈」付諸實踐的任務、將人脈融入日常生活中時,我們必須繞開社交雷區。我們想要的是真誠,而非諂媚。我們需要以真實的方式、有意識地伸出援手。
我們應該建立一種不僅持久、而且蓬勃發展的關係。我們需要保持聯繫,但不能壓倒或逾越我們的熱情限度。
為了尋找見解和方向,我們向業內人脈最廣的六位人士尋求智慧,其中兩位甚至自稱性格內向。他們普遍認為,圍繞人脈的話題需要重新定義。
這不是一場拉攏聯繫人的競賽,也不是向所有聽眾進行電梯遊說的許可證。應當把人脈看作是隨時間推移培養出來的真實聯繫,懷著感激的心情和真誠的意願去認識別人,口袋裡還要放一些便利貼,這樣你就可以不僅擁有點頭之交,而且與人建立一生的聯繫。
現在來看看這些建議。下面的六個策略對於建立一個健康的人脈心態非常有用。從見面之初10分鐘的閒聊,到你可以問的更有深度的問題,這些技巧闡明了如何給人留下強有力的第一印象,並且進行更深入的後續行動。
其中包括具有針對性的戰術建議,讓你以不同的方式建立人脈,還會分享如何完美、真誠地與人建立聯繫的小技巧。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開始。
克裡斯·弗拉利奇是風投機構First Round的董事會合伙人。他基本「認識所有人」,用他的話來說就是:
除了這次籌款,甚至這家公司,還有時間發展別的關係。建立關係需要幾年的時間。現在就開始吧。
1.避免這兩個錯誤,不要讓它們阻礙你真正了解他人。
為了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你需要讓人們從陌生人變成熟人,然後是朋友,再然後是親密的人。
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問題。從陌生人到熟人的過程充滿了尷尬、破冰和不舒服的情況。但是熟人圈的問題則是另一種類型,包括互相寒暄、談話不夠交心,以及試圖逃避「我們應該找個時間聚聚」這種沒完沒了的循環。
簡而言之,認識某人和了解某人之間是有區別的,大多數的人際關係建議都沒有區分這兩點,因此作用不大。
但邁克·斯泰布的建議就很好。斯泰布關於建立有意義的人脈的想法是2018年在本刊發表的最好的建議之一,其關鍵原因在於他建立人脈的方式與眾不同。
斯泰布現任藝術作品發現和交易平臺Artsy的CEO,他還曾是婚尚資訊集團XO Group的CEO。為了克服許多人在人際交往中的焦慮情緒,他制定了一種有針對性的方法,將我們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轉變成有價值的、珍貴的聯繫人。
斯泰布通過四個嵌套的同心網絡來想像人們的關係:異姓陌路泛泛之交親密無間金石之交。
異姓陌路和泛泛之交非常簡單,分別是素昧平生之人和只知其一二的人。但這就是劃分界限的地方,你需要把他們轉變成更真、更深的交情。
對於我們這些想要從點頭寒暄快速發展成深入溝通的人來說,斯泰布的建議沒那麼複雜,但戰術性強,有助於真正了解那些你想與之建立更緊密聯繫的人,堪稱完美策略。
以下是斯泰布的原話:
通過更好地了解他人、發現共同點、找到你對其有用的地方,把你的泛泛之交發展成親密無間的人。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犯錯。
當我們在泛泛之交中遇到一個有趣的新人時,我們往往會犯兩個基本錯誤:一是談論自我,二是在談話中表現出怯懦。
誤區1:談論自我
我們竭盡全力讓他們認為我們也很有趣、討人喜歡。無論是什麼樣的談話,絕大多數人都能把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來。在談論5-10分鐘後,我們對新朋友仍然知之甚少。
我們犯這個錯誤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人們天生就渴望被欣賞。當我們一直在說話時,我們剝奪了新朋友渴望被欣賞的機會。
在你上一次見到一個人不停談論自己多麼的出色和成功時,你是什麼感受?你可能至少有點嫉妒和不喜歡這個人。錯失良機多麼可惜。我們花費所有的精力試圖讓別人喜歡我們,而對方真正想要的只是讓我們喜歡對方的機會。
所以,不要談論你自己。從現在開始,利用每一次互動機會,通過了解他人的工作和興趣來欣賞對方。「你做CrossFit健身訓練多久了?結果怎麼樣?作為一個素食主義者,是否很難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來進行所有的舉重運動?」
在你新朋友個人偉大的自我談論全壘打比賽中,你就以擊球練習投手的心態進行交談。
在他們詢問關於你的問題時,可以把問題轉移到他們身上,以避免你忍不住談論自己。然後你看吧,這個人就會緊緊抓住機會,告訴你更多他或她的愛好。正如著名的廣告人大衛·奧格威所說:「如果你想變得有趣,就要感興趣。」
誤區2:交流時表現出怯懦
我們也傾向於使對話處於安全範圍內,局限於表面交流。閒聊是打破陌生人關係僵局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除非你與其進行有實質內容的談話,否則你永遠不會了解一個人。思考以下兩種與同一個人互動的區別:
例A
「你喜歡這個活動嗎?」
「嗯,是的,活動挺好的。」
「你參加過很多活動嗎,瑪格麗特?」
「一年三四次吧。」
「真好。」
「是的,是挺好的。」
例B
「瑪格麗特,在活動中,你有沒有聽到什麼與你工作有關的消息?」
「那篇關於消費者無人機技術的文章很有意思。」
「我記得你在國防承包商工作,沒錯吧?小型無人機是如何融入更廣泛的國家安全格局中的?」
「哦,這是件大事。想像一下網際網路連接的無人機網絡……」
通過第一種方法,我們知道我們都認為這次活動不錯;通過第二種方法,我們了解到了關於尖端新技術的一切。我們害怕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己對不知道的事情看起來一無所知。
「託德,你說你在一家瑞士銀行工作,你在那裡做什麼?」
「債務資本市場。」
「哇哦,很酷。」
然後在你的餘生裡,你都不知道什麼是債務資本市場,也不知道你的新朋友是做什麼謀生的,因為你害怕,所以不會去問。但是如果託德值得去了解的話,他不介意你對他工作不熟悉。
他可能會認為你的沉默意味著你對他不感興趣。那他為什麼還要費心去了解你呢?把自己從這種恐懼中解放出來,將會打開成千上萬美妙交流的大門。
以下問題很適合用來談論對方的工作,會鼓勵他們更加敞開心扉:
1.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的——誰給誰付錢,誰為誰提供價值?
2.相對於競爭對手,你有什麼優勢讓客戶選擇你?
3.是什麼吸引你在這個特殊的行業工作?
4.你的部門在整個業務中佔多大份額?
5.是否有新技術影響你的業務?
6.聽起來你真是事業有為啊,是什麼讓一個人在這個崗位上沒有取得成功呢?
7.你工作中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為什麼?
現在,你已經進行了彼此相互都心滿意足的交談,那麼隨後的每次聯繫,都會產生飛輪效應。
你可以了解更多細節,問更多有見地的問題:「你最近怎麼樣,託德?我在《金融時報》上看到債券價格一直飄忽不定,這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這種方法還有另外一個隱藏的好處:你從新朋友那裡學到有趣的東西,變得更博學、更風趣,你永遠不知道所學知識會在哪裡派上用場。
心態很重要,你要想著這樣做是因為你渴望了解、欣賞和幫助他人。這是成功建立人脈的基礎。
2.調整後續行動,將其作為日常關係維護的一部分。
一旦你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麼把這個接觸點變成一個有著共同目標和積極影響的關係就取決於你。
克裡斯·弗拉裡奇發現,這就是很多人摸索的地方:他們很忙、沒條理、太緊張、太悲觀,無法採取正確的後續行動。結果就是:太多高潛力的關係無緣無故地無果而終。
弗拉裡奇在First Round投過的企業有眼鏡電商網站Warby Parker、遊戲網站Roblox,和酒店預訂服務程序HotelTonight(現已被Airbnb收購)等。
他將自己的職業成功歸功於年輕時銷售Oracle軟體時得到的人際交往經驗:
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最好方式是對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人情味。
帶著這個信念,他分享了兩個維護和保持職業關係的簡單建議。
應該做的:跟進並堅持到底
這聽起來很簡單,在會議結束後跟進,完成你承諾的所有可交付成果。但是多到超乎意料的人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弗拉利奇說。
實際上,做到你說要做的事,有助於你進入前25%。
弗拉利奇說:「我遇到了肯尼·赫爾曼,他曾在First Round工作,是那裡最好的商業拓展人員之一。在一次會議上,他不斷給人們提出想法,把我介紹給他們,他說他會給我發一份清單,我可以從中選擇。」
「後來,他確實給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裡面有他頭腦風暴過的所有人的LinkedIn連結,還有一行關於他們身份的詳細內容。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封簡短的介紹信。這是非常周到、完美的後續跟進。十分之九的人不會這麼做。
相反,大多數人不會或忘記去做這件事。這種關係不僅止於此,而且我永遠不會用『可靠』來形容這些人。」
如今,關於建立個人品牌的討論成堆。弗拉利奇表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實際上,你的品牌來自於你按時完成的出色、始終如一的工作,而不是來自於對社交媒體、網站的投資或你作品的推銷。
行動速度和精益求精是最好的方法,可以給人以驚喜和愉悅。如果你能快速跟進,他人就能注意到你;如果你的內容經過完美校對和詳細說明,那就更好了。
不要做:只有在你需要時才伸出手
此外,確保你的後續行動是有價值的,而不僅僅是出於各種要求。這可能是偶然發生的,也可能是你覺得你別無選擇。
弗拉利奇說:「檢查你的『已發送』文件夾,看看你最後一次聯繫別人是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向別人發出了請求幫助的信息,」人們在對他人有所求時,往往會這樣做。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只向別人尋求幫助,而沒有考慮你最近為他們做了什麼,或者沒有任何原因來解釋你為什麼向他們求助,人們會覺得受到了利用。他們不會回應,而且你的個人形象受到打擊,兩敗俱傷。」
圖註:克裡斯·弗拉利奇,First Round的董事會合伙人。
3.培養「低成本價值負荷」的習慣,為機會創造條件
當你在尋找新的機會時,一個強大的人際網可以成為你在這個領域的耳目。LinkedIn早期的主管、人際關係建設專家派屈克·尤爾斯深入剖析了機會來臨的條件:「機會之所以出現在你面前,是因為有人在遇到與你相關的事情時正想著你,無論是工作、交易、介紹,還是可以幫助到你業務的技術。」
你無法控制人們何時會迎來巨大的機會。但是你可以確保他們首先想到你。
尤爾斯說:「我稱之為思維共享,即在任何特定時刻,你在別人的心目中有多麼重要。你與某人的思維共享度越高,他們就越有可能說,『我知道誰是這個機會的最佳人選。』你要鼓勵他人在遇到你可以滿足的需求時想起你。」
這並不意味著強制、頻繁地互動,而是專注於高質量、有相關性和有價值的互動。「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不斷取勝,」尤爾斯說道。
這點比你想像的簡單。尤爾斯說:「你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決定如何為人們創造價值。沒有人期待著你這麼做。我們都有日常工作,這是人們最苦惱的地方,他們不知道如何將事情分解成一步一步小的行動。」
我們很有可能以極低的成本為人們提供巨大的價值。
我們只需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改變自身行為,比如更關注他人需求,同時增加一個簡單的習慣:低成本價值負荷(low-lift value payloads)。
尤爾斯表示:「我喜歡價值負荷這個詞,聽起來非常切實。」價值負荷是你提供給人們的任何能夠幫助到他們的東西。即使沒有幫到忙,但是有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