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系統能夠挑戰安卓嗎?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如果單是憑華為,幾乎不可能;
但是如果聯合vivo小米oppo的話,有可能。
華為手機終端的年出貨量是2億臺左右,即便是全部都用上鴻蒙系統,也就這麼多。
更何況在被美國斷芯之後,明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會大幅下降,估計可能只有5000萬部。
但是如果vivo小米oppo等都加入的話,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
全球前六大手機廠商,除了三星與蘋果之外,其餘四大廠商都是中國廠商。
而蘋果有自有的ios系統,所以屆時就只剩下三星和一些小手機廠商用安卓系統了。
三星每年出貨在3億臺左右,而華為oppo小米vivo四家加起來達到了將近7億臺,如果真能做到這一步,那麼無疑鴻蒙系統可以與安卓系統分庭抗禮了。
但是關鍵是oppo小米vivo們會同意支持鴻蒙系統嗎?
很難,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華為雖然在通信領域做得非常好,智慧型手機領域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都超過了三星,成為了世界第一。
但是那些畢竟都是硬體,在軟體作業系統上能否複製這種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這說明鴻蒙系統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就連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自己也說:目前鴻蒙大約已經趕上了安卓70-80%的樣子。
華為早在去年就已經發布了鴻蒙系統,但是一直到現在,鴻蒙系統只是用在了智慧屏等邊緣產品上,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要明年才能出來。
連華為自己都這麼謹慎,oppo小米vivo會冒這種風險去試用鴻蒙系統嗎?
如果放棄安卓系統,轉而用鴻蒙系統,那麼意味著之前在安卓基礎上搭建的各種生態的努力全部白費了。
oppo小米vivo在安卓的基礎上,通過這麼多年的優化與修補,終於讓自己手機的使用體驗可以跟得上或者是接近三星蘋果這些國際廠商。
即便是華為一再承諾可以開源,但鴻蒙還只是一個新系統,放到手機上,到底性能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是肯定還是要做大量的優化工作的。
這個不是一兩年可以搞定的,而消費者只要覺得手機不好用,拋棄你是分分秒秒的事。
雖然如果他們能做到華為那樣,也會同樣面臨美國的打壓,谷歌斷供也不是沒可能出現。
但是不是每家企業的老闆都能像任正非那樣高瞻遠矚,至少現在他們還沒有這種壓力,谷歌並沒有說不給他們用谷歌移動服務。
鴻蒙是華為的內部項目,華為有絕對的控制權。
而華為oppo小米vivo都是做手機的。
小米和oppo都曾經做到了國內市場第一。
但是華為手機的崛起,將這個位置從它們手裡奪了過去。
我們來看華為的產品系列,針對這三家公司都有相對應的競品。
華為nova系列是對標oppo,vivo瞄準的是年輕人的市場,而華為的子品牌榮耀更加是直接對標小米,榮耀的出貨量更是在2018年就直接超過了小米。
而自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由於谷歌停止向華為提供谷歌移動服務之後,華為在海外市場出貨量直接下降了40%。
這種情況下,華為將焦點轉向了國內市場,一番操作之後,今年第二季度,華為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達到了51%,超過了oppo小米vivo的總和,逼得它們只能選擇轉戰國外。
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相信華為,把自己的命運交到華為手裡嗎?
說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目前華為被美國瘋狂打壓,光是從生意的角度來講,這對oppo小米vivo們來講,反而不是壞消息。
華為如果想與oppo小米vivo合作,強推鴻蒙系統,可以借鑑在電信行業成立鐵塔公司的做法。
之前的電信行業,由於中移動,中聯通及中電信都還要負責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部分,造成了重複建設浪費,網絡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等問題。
這種情況下,運營商之間資源共享的呼聲隨之而起。
最終在工信部等組織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共同組建了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
鐵塔公司就應運而生,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
三家公司本來互為競爭對手,那如何能夠建立信任合作關係呢?
解決方法就是中移動,中聯通及中電信在其中各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權。
這完美地解決了三家公司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華為可以參照這個案例,將鴻蒙獨立出來為一家公司,專門負責國產手機的作業系統。
在這個基礎上,華為可以邀請oppo小米vivo共同入股,一起來完善鴻蒙系統,這樣就可以解決oppo小米vivo的信任問題實現與競爭對手的合作。
將自己花費大量心血研發的系統貢獻出來,不知道華為有沒有這個魄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