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細數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那些「明星」投資理財產品,可轉債應該少不了。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可轉債市場情況如何?業內都如何看待可轉債的未來?跟著生財君一起來看看吧。
「新冠肺炎疫情對股市造成短期衝擊,但對轉債市場衝擊要遠遠小於股市。節後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中證轉債指數下跌3.53%(當日上證綜指大幅下挫7.72%),儘管轉債指數下跌幅度不大,但基本是『一步到位』調整的跡象,之後連續三天分別上漲了2.01%、0.76%、0.79%,至2月6日收盤已基本收復失地。」浦發銀行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表示,這波短期調整再次充分體現出可轉債波動率低、回撤小的特點 。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類比於權益市場,可轉債有如下特點,其特性符合銀行理財產品認購客戶的風險偏好。一是有債底保護,下跌波動率遠小於權益。可轉債本質上可以理解為債券加期權,其具有「進可攻、退可守」,嵌入期權屬性成為絕對收益較佳的品種;二是轉債能獲取市場上漲帶來的超額收益,2019年轉債顯著跑贏純債,全年中證轉債指數上漲約22%,收益良好;三是轉債發行上市有一定門檻,一定程度保障可轉債質量。轉債發行有淨資產不超40%、連續三年盈利、發行後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0%等門檻要求,A股全市場滿足轉債發行要求的僅400多隻標的;四是特定情況下發行人可下修轉股價,促轉股是發行人和投資者的共同願望、利益訴求存在一致性,所以絕大部分可轉債都轉股退出。
「後續我們仍積極看好轉債市場,配置優勢凸顯。」上述浦發銀行資管部負責人說。在該人士看來,轉債市場雖大幅擴容,但目前整體市場仍供弱於求。近幾年轉債市場容量急速提升至目前約4000億市值規模,但投資者結構愈發豐富,公募基金、保險資管、銀行理財、QFII等;轉債策略也逐漸多元化,轉債打新、定增+轉債、轉債+債券、轉債+權益、轉債大宗交易等策略層出不窮,投資者對轉債的需求大幅提高。
不僅如此,該人士表示,目前債券收益率中樞下行震蕩的市場環境下,轉債投資的性價比較高。受疫情影響短期市場難言牛市,震蕩行業正是可轉債這種優異投資品種大展拳腳的時機,並且中長期來看,考慮到流動性支持和債市收益率進一步下行,轉債也是具有較大吸引力。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類比2003年「非典」期間轉債市場,對目前轉債後市仍積極樂觀。雖然參考意義不是特別大,因為2003年轉債市場規模較小200億元,且當時整體情況是股弱債強,正股下跌時轉債估值被動拉升,表現較為穩定;目前轉債市場規模已4000億元左右,覆蓋了A股各個行業,流動性大大改善,類似疫情環境下市場對轉債投資仍積極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士稱,當前疫情陰影疊加業績窗口,對於轉債市場,上市公司質量仍是核心。短期來看,醫藥板塊更容易聚集人氣,低估值的銀行和公用事業可能是相對抗跌的品種;而此前行情主線電動車、消費電子、半導體、傳媒等強勢板塊有望在後續超跌反彈中重新獲得表現。中長期來看,優質公司受到衝擊後往往帶來不錯的收集籌碼機會。此外,在臨近年報披露時期,也需規避高價以及高估值個券與商譽、業績爆雷品種。(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