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研製出矽基超高頻納米機電諧振器

2020-12-28 科技報告與資訊

矽單電子/空穴電晶體(SETs/SHTs)和超高頻納米機電諧振器在量子計算、傳感等諸多領域顯示出巨大潛力。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Guo Guoping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Zhang Zhen教授課題組合作,設計並製造了CMOS兼容的懸浮SHT器件,該器件可作為超高頻納米機電諧振器使用。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研究人員採用標準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技術開發了該器件,便於大規模集成。觀察到的庫侖金剛石傳輸特徵證實了SHT的形成。懸浮時,SHT還可以作為超高頻納米機電諧振器工作,表現出優異的機械性能。在超低溫和高真空條件下,該器件表現出單孔隧道行為,機械共振值達到3GHz,創歷史新高。

這些特性將有助於探索機械振動和電荷載流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並研究潛在的量子效應。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機械共振的電讀數主要依靠壓阻效應,與單孔隧穿密切相關。在SHT體系中,壓阻應變係數比其他不同驅動功率下的壓阻應變係數大一個數量級。這一特性可以應用於研究納米級矽的壓阻效應和更多新型機械傳感器件的設計。

論文標題為《A Suspended Silicon SingleHole Transistor as an Extremely Scaled Gigahertz Nanoelectromechanical Beam Resonator》。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在矽基超高頻納米機電諧振器上取得進展
    利用標準矽基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製備的電子器件,如矽基的電晶體和納米機電諧振器,是現代電子產業的基石。隨著超大規模集成工藝技術的發展,矽基電子器件的尺寸已進入納米尺度,將會展現出不同於經典器件的量子效應。作為納米尺度的新型功能電子器件的代表,矽基單電子/空穴電晶體和超高頻納米機電諧振器在量子計算、精密傳感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佛羅裡達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納米機電標籤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級標籤,利用製造過程固有的隨機性機電光譜籤名作為指紋。納米機電(NEMS)標籤的超小尺寸和透明成分為物理篡改和克隆工作提供了實質性的免疫力。NEMS通常可以將環境中的機械能和振動能的形式轉化為電能,為超低功耗無線電子設備開發可靠的電源。該團隊還開發了自適應算法,將光譜籤名數位化地轉化為二進位指紋。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周宇:矽基GaN增強型HEMT電力電子器件
    期間,由廣東芯聚能半導體有限公司,中電化合物半導體有限公司,英諾賽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功率電子器件及封裝技術分會上,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周宇帶來了矽基GaN增強型HEMT電力電子器件的研究成果。分享了矽基GaN HEMT材料研究基礎,p-GaN柵增強型HEMT的關鍵技術。
  • 中國晶片換道超車,北大團隊研發出碳基晶片性能是矽基的10倍
    早在1965年,摩爾就預言,晶片中電晶體中的數量每過18個月就會翻一倍,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不過,現在萬能的摩爾定律好像也要觸及到天花板,因為矽基晶片的工藝製程已經達到5納米,再往下就是2納米,1納米,超過1納米,就進入矽基晶片工藝製程的極限。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正是因為不需要掩模板,在集成電路、光子晶片、微納傳感、光電晶片、納米器件等領域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這在《蘇州納米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上取得重要進展》一文中提到的觀點。有些科技傳播者為了吸引眼球、賺錢,最喜歡製造一些「自嗨文」。一定到聽到是國產科技成就先往天上吹,把驢吹成馬,把馬吹成神馬,反正吹牛不上稅。
  • 麻省理工研究團隊宣布,當前設計一款實用性非常強的矽基LED
    打開APP 麻省理工研究團隊宣布,當前設計一款實用性非常強的矽基LED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 發表於 2021-01-04 15:59:29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但當矽顆粒尺寸小於100nm時, 在充放電過程中大的比表面積會與電解液發生更多的接觸, 形成更多的SEI膜, 且細小的納米顆粒容易發生團聚而加快容量的衰減, 故通常引入碳材料, 設計出納米矽管、薄膜等低維化的矽碳複合材料。   Kim等通過鎂熱還原法製備的CNT@mp-Si納米多孔矽管的電極放電容量300次循環後為1019mAh/g, 對應的庫侖效率為99.6%(見圖4)。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
    但當矽顆粒尺寸小於100nm時, 在充放電過程中大的比表面積會與電解液發生更多的接觸, 形成更多的SEI膜, 且細小的納米顆粒容易發生團聚而加快容量的衰減, 故通常引入碳材料, 設計出納米矽管、薄膜等低維化的矽碳複合材料。
  • 碳基半導體與碳化矽晶片有什麼區別
    矽基半導體、碳基半導體以及碳化矽晶片的區別:   一、碳基晶片是熱兵器,矽基晶片是冷兵器   碳基半導體,就是碳納米管為材料的半導體,而我們現在所說的晶片是採用的矽晶體,用於製造晶片的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是用碳製造的晶片,一個是用矽製造的晶片,材料本質上完全不同;   和矽電晶體相比較,使用碳基半導體製造晶片,優勢很大,在速度上,碳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是矽電晶體的
  • 北大排列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電子學性能超同尺寸矽基器件
    半導體碳納米管首次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CMOS器件和電路。儘管過去20年裡,學術界發展了多種製備、提純、排列碳納米管的方法,但是始終無法接近這個目標。這使得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電路的實際性能遠低於理論預期,甚至落後於相同技術節點的矽基技術至少一個量級。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技術突破,迄今為止品質因數,最高的微環諧振器誕生!
    但在高強度下,光可以表現出非線性行為,產生額外的顏色或波長。例如,與光子器件耦合的單個黃色雷射器可以產生藍色、綠色、黃色或橙色。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研究實驗室研究科學家Anuradha M. Agarwal領導的研究人員製造了非晶態碳化矽環形諧振器,由副教授Dawn T.H. Tan領導的SUTD研究人員分析了該設備的線性和非線性特性。
  • 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由於我國在晶片行業上技術相對落後,而美國則各種專利一大堆,我們想要在傳統的矽基晶片上繞開美國的專利,完全自己研製出一套技術來,實在是難上加難,因為可用的方法大家都試過了,目前用的就是最優解,那如果換個材料呢?碳基晶片便走入了科研人員的目光。
  • 如果矽基走到了盡頭,全球半導體產業「續命」的新材料是?
    如果矽基走到了盡頭,那麼全球半導體產業必須找到新的材料「續命」。2009年,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委員會(ITRS)將碳基納米材料列入延續摩爾定律的未來集成電路技術選項,但是在其後的時間裡,碳納米材料的研究進展並沒有給業界交出滿意答卷。
  • 俄科學家首次發現光對納米機電系統的不尋常影響品質因數的「凍結...
    事實證明當暴露在光下時,諧振器的主要特性之一——品質因數發生了變化,並且在關閉光源後未恢復到先前的狀態。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上,併入選其最優秀的文章之一。  納米機電系統(NEMS)使我們能夠研究納米世界中物理量的性質。例如,使用NEMS可以測量單個分子的質量。NEMS的研究和創造是現代物理學趨勢之一。  納米諧振器有其自己的振蕩頻率(諧振頻率)。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再登頂刊!為3nm製程提供另一種選擇
    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發現鍺材料製成的晶片難以承受高溫工作條件後,研究人員翻開元素周期表,選出與鍺屬於同族、儲量更足、耐熱性更好的矽成為替代。相比矽材料的「按圖索驥」,碳基半導體材料被發現要偶然得多。碳納米管由碳分子管狀排列而成,可看作是由單層石墨捲成了一個「圓筒」,需要由石墨棒等碳材料經特殊方法製備而成。
  • 納米矽、鈦酸鋰、鈉離子…我國鋰電研究進展碩果纍纍
    打開APP 納米矽、鈦酸鋰、鈉離子…我國鋰電研究進展碩果纍纍 綜合報導 發表於 2020-12-10 09:34:23 一、中科院物理研發納米矽負極材料   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因具有十倍於石墨負極的儲鋰容量,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
  • 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我國在晶片領域的關鍵技術上,和歐美國家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美國就是晶片設計生產和製造專利的大拿,由於現在的矽基晶片生產,幾乎都繞不開美國的技術,畢竟已經成熟的製作工藝是大家共同尋找研究出的最優解,而且不光是晶片,在生產晶片的光刻機上,也繞不開美國的專利,而且目前光刻機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生產出來,就算是美國也不行
  • 80歲中國鋰電池第一人研發出納米矽鋰電池,領先世界
    圖為新能源公交車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和他的團隊成功研製出新型納米矽鋰電池,這使得整車續航裡程翻倍,充電效率也大大提高,公交車充電15分鐘內可充滿。陳立泉是中國鋰電池的奠基人,早在上個世紀之前,陳立泉院士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就率先開始了固體電解質和鋰二次電池研究,並於1998年成功研製出了鋰離子,從而實現了鋰電池的國產化,徹底擺脫了對外國鋰電池的依賴。圖為陳立泉院士要想做成納米矽鋰電池就要突破其製造的關鍵原材料,那就是納米矽負極材料。
  • 80歲中國鋰電池第一人研發出納米矽鋰電池,領先世界
    圖為新能源公交車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和他的團隊成功研製出新型納米矽鋰電池陳立泉是中國鋰電池的奠基人,早在上個世紀之前,陳立泉院士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就率先開始了固體電解質和鋰二次電池研究,並於1998年成功研製出了鋰離子,從而實現了鋰電池的國產化,徹底擺脫了對外國鋰電池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