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任正非與臺積電張忠謀:企業家與商人的距離

2020-08-19 高飛銳思想

壓力山大之下,企業家光鮮背後的各種「小」都被榨了出來,這讓局外人看得更清楚,誰是脊梁,誰是媚骨;也讓當事者更明白,誰可以長久共事,共謀發展——題記

和平時代,企業家這個群體,沒什麼區別,都光鮮照人,滿口道德和責任;但動蕩的國際形勢就是一面照妖鏡,誰高誰低,誰優誰劣,很快就有了分別。

高飛銳思想覺得最具代表性的,目前有三個企業家首當其衝:華為的任正非,臺積電的張忠謀,字節跳動的張一鳴。

俗話說,不經一塹,不長一智。張一鳴還年輕,閱歷尚淺,對待美國極限施壓的態度和作為,也在不斷摸索、探求和修正之中,在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因為TikTok尚不明朗。本文只討論華為的任正非和臺積電的張忠謀,因為這兩家企業處在產業鏈的上下遊,是生意合作夥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任正非和張忠謀都是老江湖,都見過大世面。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是大陸貴州人,1987年創立華為,今年76歲。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的張忠謀解放前隨家人來到臺灣,後來在美國讀書和工作;也是1987年,56歲的張忠謀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即臺積電)。

美國打壓華為,以「國家安全」為藉口,以晶片為終極武器。有意思的是,美國打擊華為,要通過臺積電來實現,因為華為自己設計研發晶片,但不生產;生產重任,是交由臺積電來完成。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2019年佔了臺積電營收的14%;臺積電的第一大客戶是蘋果。如果沒有美國打壓,華為成為臺積電第一大客戶估計就是這三五年的事了。

2019年5月,華為開始被美國禁令,張忠謀站在炎黃子孫立場,感同身受,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與華為站在一起,共渡難關。有臺積電相助,華為就不怕美國打壓。這也讓中國人長舒一口氣。一年後,美國看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又把對華為的打壓舉措升級到極限施壓。根據新的制裁方案,如果臺積電再幫華為,也將面臨制裁。在這種情況下,臺積電不得不放棄,到今年9月15日將停止為華為手機晶片代加工。

在美國極限打壓中,處於風暴眼的是華為和任正非,但他們沒有屈服,堅持了不屈不撓的鬥爭。雖然華為損失巨大,但華為人可歌可泣的抗爭,讓人感動,也贏得了中國人的尊重,成為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急劇飆升的強大動力。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也一舉超越了三星,首次登頂世界之巔。

如果臺積電不屈服,美國對華為的極限施壓就不可能成功,華為和臺積電這兩家高科技公司攜起手來,完全可以笑傲江湖,共抗風雨,這是全體中國人期待看到的結局。然而,臺積電還是屈服了——如果不屈服,臺積電短期內就要承受較大損失;當然,屈服了,臺積電照樣也要承受損失,至少華為這個客戶是流失了。臺積電的屈服,完全是出於利益考慮,怕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從這個角度講,張忠謀的商人色彩要濃。其實,只要臺積電堅持,川普也拿臺積電和華為沒有太多辦法。川普目前最要緊的是抗疫和選舉,只要臺積電堅持,川普也沒有太多有用招數,只要捱到美國總統選舉結束,也許就會迎來峰迴路轉。

任正非的所作所為,具有典型的、傳統的「家國情懷」,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集中體現。如果華為屈服,美國可能早就放他一馬了。但這對中國科技企業來說,就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以後有可能更多的中國公司面臨這種局面。可以說,華為在扛的,不只是為華為自己,更是為中國科技界,中國企業界,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高飛銳思想始終認為,做企業,賺錢重要,有擔當更重要。這是判斷一個企業家格調高下的基本點。

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極限打壓華為終會過去;即使美國一直願做一塊茅坑裡的磚頭,藉以時日,華為也有辦法渡過難關。也許經此一事,華為完全弄明白了,誰才是可以患難與共的朋友,相信華為不會愧對朋友。華為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這次艱難時局,也是一塊試金石,讓華為看清了誰是值得一起做大做強的戰略合作夥伴。

2020年8月12日

相關焦點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核心提示」任正非放棄「幻想」,僱包機從臺灣運回1.2億顆晶片。川普的禁令正式生效,臺積電無法繼續為華為生產晶片,一對緊密的合作夥伴,被生生拆散。任正非起於微時,一路跌跌撞撞養成華為,卻在暮年還要遭遇致命一擊,相比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他的命實在太差了。
  • 張忠謀VS任正非,臺積電VS華為
    臺積電與華為,都是兩家大公司,相比張忠謀,任正非更有戰略遠見!在中華民族企業發展史中,任總業己登頂,其智、其謀,都是後輩們學習的榜樣!張在美國壓力下斷供華為,也許是臺積電開始衰退的起點,因為華為不僅不屈服,而且大量高工資挖掘對方人才。
  • 臺積電與華為執手相看淚眼,任正非與張忠謀,同創業不同命!
    任正非不再抱有希望,包下貨運專機去臺積電運回1.2億顆晶片,自此,臺積電與華為第一次斷開合作。憶往昔,任正非與張忠謀同時創業,但任正非的命,比張忠謀差遠了。,即便是在他退休之後,臺積電也跟華為要持續合作,畢竟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第一大客戶是蘋果,而如今任正非只能懷念那個時候,臺積電跟華為還是互相幫助的那段日子。
  • 英雄遲暮,華為任正非,臺積電張忠謀,兩位古稀老人的科技江湖
    今年,任正非75歲,張忠謀89歲。2018年三月,張仲謀於退休前去深圳華為總部拜會任正非。目的有二,一是感謝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二是希望自己退休後,多多照顧臺積電。而今,臺積電卻也無能為力,想必這兩位老人也感到很遺憾。
  • 英雄遲暮,華為任正非,臺積電張忠謀,回顧兩位古稀老人別樣初創
    今年,任正非75歲,張忠謀89歲。2018年三月,張仲謀於退休前去深圳華為總部拜會任正非。目的有二,一是感謝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二是希望自己退休後,多多照顧臺積電。其實相比下來,任正非和張忠謀是截然不同的創業方式。任正非的回想當時創業說,真的是走投無路才創業,拼拼湊湊了兩萬塊錢創業起始資金。
  • 斷供華為的背後,任正非的無奈與高枕無憂的臺積電
    任正非與臺積電的張忠謀。張忠謀拜訪深圳華為總部,目的是為了感謝華為作為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同時希望任正非日後幫忙照顧臺積電,因為那時候張忠謀再過三個月就退休了。而平日基本上不穿正裝的任正非也穿上了西裝。
  • 臺積電的前世今生,張忠謀的傳奇
    這一年,在美國華盛頓DC,川普同學第一次踏入白宮的殿堂,以商人身份受到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的接待,1946年出生的他,那一年41歲,年輕的川普對這個在70歲高齡就任美國總統的裡根崇拜不已,並將其當成自己的偶像,自那次白宮之行後,這個瘋狂的商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競選美國總統,入主白宮。
  • 比任正非晚13年創業,利潤超華為2倍,華為落難,他挺身而出
    很多國內知名企業家只是在很老的時候才開始了他們傳奇的事業。比如我們比較熟知的娃哈哈總裁宗慶後、聯想的柳傳志和華為的任正非。他們之所以可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斷地去付出努力才得到了今天的成就。
  • 臺積電發家史 從無人問津小廠房到全球晶片巨頭,張忠謀用了17年
    就像人們一談起華為就離不開任正非一樣,說到臺積電也離不開張忠謀。張忠謀在臺積電回到1987年,這個名字酷似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的企業家履歷簡直完美。臺積電與華為、聯發科的區別說到這,有人想問那麼臺積電和華為、聯發科三者有什麼區別?華為不也可以自己設計晶片嗎?為什麼這次還傳出華為缺晶片的消息?
  • 任正非43歲創業,他56歲創業,利潤是華為2倍,86歲擁有萬億帝國
    導讀:任正非43歲創業,他56歲創業,利潤是華為2倍,86歲擁有萬億帝國!在中國的商海中,有很多的大佬都是在中年以後才積極地投身到創業之路的,像柳傳志40歲才創辦聯想公司,而任正非也是在43歲的時候才創辦華為,誰也沒能想到現在的華為能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的民營科技企業;儘管說現在任正非已經到了要退休的年齡了,但是他依舊還在帶領著華為一步一步地向前發著!
  • 臺積電在美國建廠,欲斷供華為,張忠謀走到了背叛民族的懸崖邊上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其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謝和博淺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先生
    宗慶後 42 歲創辦哇哈哈,任正非 44 歲創辦華為,陶華碧 49 歲創辦老乾媽,只要你有激情、有夢想、有野心、又渴望,什麼時候創業都不算晚!今天要介紹個更牛逼的大佬,他比上面幾位更顛覆,55 歲的時候還在打工,56 歲才開始創業,如今他一年能賺下 1.5 個華為。而這樣的獲利能力,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保持了幾十年,其獲利能力可謂冠絕群雄。
  • 張忠謀「大放厥詞」!網友回應:是中國市場養活了臺積電!
    張忠謀老謀深算?眾所周知,華為雖然有設計晶片的實力,但一直受制於晶片的製程。這麼多年來,華為海思晶片一直由張忠謀的臺積電代工。而張忠謀最近一段言論可以說是徹底火了,張忠謀表示,中國大陸應該專注於晶片設計,製程交給臺積電就好了。這話說得雖然有道理,但讓我們聽著很不舒服。意思就是讓華為安分一點,不要什麼都想搞,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咱們也不能把生殺大權交給你臺積電啊!
  • 華為任正非跟三星李健熙,差距有多大?中間至少還有一個張忠謀
    不吹不黑,任正非跟李健熙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其實中間至少還差了一個張忠謀。其實這並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最近兩年華為遇到了巨大的困境,因為晶片的問題,華為的手機業務可能會遇到巨大的挑戰,目前華為還可以支撐著,是因為任正非搶在禁令之前,儲備了大量的晶片等零配件。
  • 三星、臺積電都被美國人控股?任正非:華為就是要九死一生
    」的半導體產業興趣濃厚,不惜政府出錢,把張忠謀請回來,開辦了臺積電。面對弱小的臺積電,張忠謀提出了為大公司代工的經營路線。當時,所有有能力搞晶片生產的企業都從「設計-製造-封裝」一把抓,張忠謀設想臺積電從歐美引進先進的光刻機,不搞設計,直接為大公司代工即可。按照經濟規律來說,代工企業的利潤應該是整條產業鏈上最低的。比如,中國人為美國代工芭比娃娃,一個賣一美元,但美國品牌商運回美國貼上商標就能賣100美元。
  • 三星、臺積電都被美國人控股?任正非:華為就是要九死一生
    臺積電是中國臺灣的企業,三星是韓國企業,照理說,美國沒有跨國幹預企業經營的權力,但臺積電和三星沒有任何反抗,紛紛「束手就擒」,原因何在?1、不要小看臺積電1987年,臺積電由美籍華人張忠謀創立於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園內。
  • 同齡的臺積電和華為背後的專利和創始人
    曾經,華為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是華為的供應商,但因為美國,臺積電不能代工華為設計的5G晶片。臺積電是半導體領域公司,只有ToB業務;華為是通信領域公司,曾經也只有ToB業務,如今的年度營收中,其ToC已經超過ToB。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 臺積電的成與敗,華為的生與死,張忠謀的忠與謀
    華為的生死或許也與張忠謀有關。臺積電對於整個半導體產業而言,只從事製造,不涉足晶片設計,大大降低了如小米之類的初創公司進入半導體行業的門檻。對於ARM,其優秀的架構成為移動通信的首選,對於蘋果、高通、華為,臺積電優秀的加工製造能力成為他們提供高性能產品的前提,晶片設計公司與臺積電在ICT產業的飛速發展中相互成就。
  • 臺積電與華為誰的領先優勢更大?一個是足夠優秀,一個是無可替代
    臺積電與華為是中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的兩大驕傲。兩家公司有很多共同點,都是以研發起家,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臺積電的張忠謀與華為任正非都是傳奇企業家。兩家公司還是合作夥伴,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那麼在各自的領域誰的領先優勢更大呢?由於兩家公司對待競爭對手的不同策略,導致了各自領先競爭對手的程度也有差異。首先來說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