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臺積電都被美國人控股?任正非:華為就是要九死一生

2020-12-14 冷先生商業視界

不久前,在中國信息峰會上,華為消費電子老大餘承東親口承認:「華為快沒有晶片了。」

消息一出,不由讓華為粉絲為華為捏了一把汗。晶片是智慧型手機的「心臟」,沒有強勁的「心臟」支撐,整個手機將陷入「渾身無力」的囧境。

2009年,華為嘗試推出了第一款K3晶片,到2020年華為遭到美國代工禁令,短短10年時間,華為在手機晶片上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但這個突破還不完全,華為麒麟晶片還停留在設計端,並未進入生產領域。美國人抓住了這個破綻,封殺了所有給華為代工的企業,其中,屬臺積電和三星份額最大。

臺積電是中國臺灣的企業,三星是韓國企業,照理說,美國沒有跨國幹預企業經營的權力,但臺積電和三星沒有任何反抗,紛紛「束手就擒」,原因何在?

1、不要小看臺積電

1987年,臺積電由美籍華人張忠謀創立於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園內。張忠謀很早就去美國留學併入了美國籍,頭上頂著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三大名校博士的頭銜,是名副其實的高級人才。

畢業後,張忠謀在美國德州儀器當高管,主抓半導體材料。上世紀60年代,半導體技術剛剛興起,還處於初級階段,張忠謀全程見證了半導體產業壯大的過程。

1984年,張忠謀與德州儀器管理層產生分歧,管理層希望公司能將業務擴展到消費電子領域,生產個人計算機。

但搞了一輩子技術的張忠謀堅決反對,他認為德州儀器不應該去搞零售,而應將精力集中在技術領域。雙方談崩後,張忠謀選擇辭職。

張忠謀

1987年,中國臺灣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當時臺灣正處於經濟騰飛階段,百業旺盛,對號稱能「引領下個世紀」的半導體產業興趣濃厚,不惜政府出錢,把張忠謀請回來,開辦了臺積電。

面對弱小的臺積電,張忠謀提出了為大公司代工的經營路線。

當時,所有有能力搞晶片生產的企業都從「設計-製造-封裝」一把抓,張忠謀設想臺積電從歐美引進先進的光刻機,不搞設計,直接為大公司代工即可。

按照經濟規律來說,代工企業的利潤應該是整條產業鏈上最低的。比如,中國人為美國代工芭比娃娃,一個賣一美元,但美國品牌商運回美國貼上商標就能賣100美元。

張忠謀提出代工透著無奈,因為當時中國臺灣根本沒有晶片設計能力,承接代工是唯一可行的計劃。

臺積電

臺積電的第一個客戶是英特爾。上世紀90年代,英特爾正式進軍個人電腦晶片業務,伴隨著個人電腦市場噴髮式需求增長,英特爾自身的晶片產能不夠了!無奈下,給了臺積電一些訂單。

臺積電抓住這個機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訂單,讓英特爾非常驚訝——這批晶片成本居然比自己生產的還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給了臺積電越來越多的訂單。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揭示了一條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分工產生效率。之前大公司壟斷「設計-生產-封裝」全部工序是為了封鎖技術,取得高額利潤,但不符合經濟學規律。

臺積電的橫空出世,掀起了半導體產業分工化的浪潮,從此,英特爾、蘋果、高通等美國高科技企業主管晶片設計,生產全部交給了臺積電、三星、聯發科等企業。

後來,華為也加入英特爾、蘋果和高通的行列,擁有了晶片設計能力。我們不能批評華為不搞晶片生產,因為英特爾、蘋果、高通也不做,晶片世界的潮流是分工。

2、臺積電不姓「張」,三星也不姓「李」

如今,臺積電和三星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家手機晶片代工企業,2019年,臺積電和三星分別擁有54%和16%的市場份額,兩者攜手控制了全球70%的晶片市場。

美國一下達禁令,華為失去了70%的產能,就算能找到聯發科當備胎,依舊差額巨大,無法滿足華為市場需求。

臺積電之所以如此聽美國人的話,原因有兩點:

第一,臺積電不姓「張」。與我們常識不同,臺積電的創立者張忠謀不是臺積電的擁有者,僅僅是經營者或企業法人,真正擁有臺積電的是美國財團。

1994年,臺積電赴美上市,從那一刻開始,它就與美國資本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公開數據顯示,美國花旗銀行託管帳戶是臺積電第一大股東,擁有20.5%的股權,排名第二的是中國臺灣當局6.3%。

花旗銀行託管帳戶背後站著的是美國華爾街各大金融寡頭組成的財團,他們通過資本控制了這家全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美國花旗銀行

第二,臺積電的設備引進自歐美。晶片代工最重要的設備是光刻機,全世界能生產光刻機的企業不超過十家,最大的廠商是荷蘭的ASML,壟斷了76%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日本尼康,但二者生產的光刻機中有很多原件來自美國。

按照美國禁令:凡是有美國專利和原件的設備都不能為華為代工。如果臺積電不顧禁令,繼續為華為供貨,美國直接切斷光刻機供貨源即可。

臺積電的資本和技術都在美國人的掌控下,無能為力。

同樣無力的還有三星,整個三星猶如一個長滿觸手的怪物,搞不清到確切的股權結構。外界傳言,三星掌門人李健熙實際擁有的三星股份不足2%,那麼大部分股權去哪兒了呢?

1997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急需外國資本救命,美國人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他們通過世界銀行向韓國政府提出要求:如果想得到貸款,必須改革韓國金融,將外國人持股不得超過50%提升到100%。

重壓之下,韓國政府同意了世界銀行的要求,為美國資本大舉入韓創造了條件。

以生產手機晶片的三星電子為例,第一大股東又是美國花旗銀行託管專戶,第二大股東是摩根投資,兩者股份相加,達到了44%。

毫無疑問,三星又是一家美國人控股的企業。

3、不肯屈服的華為

外界評論說,華為是因為威脅到美國高科技霸權,才遭到打壓。

此話說中了一半,美國高科技霸權其實是建立在金融霸權之上的。美國人明白,美國不可能在所有產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不符合經濟規律。

那麼,對於其他國家領先的行業,美國人就通過金融施加影響,拿錢投資這些企業,最理想的情況是實現完全控股,這些企業辛辛苦苦掙的錢大部分被美國人拿走了。

2019年,臺積電利潤993億,美國人拿走了300多億,剩下的35萬名臺積電股東分600億,這就是金融霸權的力量。

如果破壞了遊戲規則,美國不惜發動戰爭來保護金融利益。

電影《愛爾蘭人》中有一個情節,甘迺迪之所以要發動「豬灣登陸」入侵古巴,真實原因是卡斯楚損害了美國黑幫在古巴的投資利益。

《愛爾蘭人》揭露了美國黑金政治

華為是一家完全中國人的企業,沒有上市,堅持員工集體持股,華為的收益由全體員工分享。

5G時代,華為技術領先全世界,偏偏美國又沒有一家可以與華為抗衡的5G企業。據統計,5G技術的應用,將在全世界創造20萬億美元的市場,這個市場將由華為唱主角。

美國財團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他們居然要錯過未來20年最大的市場紅利,他們很想投資華為,無奈,華為堅持員工持股,不上市,不融資,美國資本沒有進入的空間。

如果華為屈服了,接受了美國財團的投資。可以預見的是,為了保證收益,美國肯定會解除對華為的所有限制,並鼓勵華為迅速擴張,為他們打工,賺更多的錢。

可惜華為沒有走這條輕鬆的道路,臺積電和三星就是前車之鑑。

臺積電看似是全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賺得盆滿缽滿,但代工畢竟是代工,臺積電沒有核心技術,代工最重要的光刻機被美國人控制,成為美國晶片產業鏈上的一個打工仔。

中國臺灣也陷入了「舒適陷阱」,沉迷在擁有全世界最大半導體產業基地的迷夢中。

臺積電是上世紀80年代臺灣引進的高科技項目,2000年之後,臺灣產業界變得越來越遲鈍,在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未來科技方面毫無作為。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毫不客氣的指出:「我看見臺灣七八十歲的企業家還在談創新就很心痛,創新應該是年輕人的事情。」

幸好中國大陸有華為,它象徵著中國人向高科技產業進軍的旗幟。

在談及華為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時,任正非謙虛道:

「什麼叫成功?像日本企業那樣九死一生還能好好活著,這才叫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

「九死一生才叫成功」正是對2020年華為最生動的寫照。

作者:江左佑安

相關焦點

  • 三星、臺積電都被美國人控股?任正非:華為就是要九死一生
    美國人抓住了這個破綻,封殺了所有給華為代工的企業,其中,屬臺積電和三星份額最大。臺積電是中國臺灣的企業,三星是韓國企業,照理說,美國沒有跨國幹預企業經營的權力,但臺積電和三星沒有任何反抗,紛紛「束手就擒」,原因何在?
  • 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任正非的堅持成就今天的華為
    ,並沒有打倒任正非,反而讓他學會了堅持,帶領著華為走上更好的創業之路中。任正非卻堅持要搞技術研發,結果卻被認定為「傻子」,大家認為他就是痴心妄想,突破不了歐美的技術壁壘,但任正非卻一直在不斷的堅持著,他的字典裡沒有「認輸」這個詞,就算是九死一生,他還是要堅持下去。
  • 美國沮喪了,臺積電白忙活,華為任正非技高一籌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在2018年的內部講話中表示,要做好未來美國的零部件和技術不可獲得的打算。可事實勝於雄辯,目前的情況真的就是這麼糟糕。幸好,當時任正非說話還管用,否則華為早就透心涼。l 華為「備胎」計劃在這裡,必須感謝一家韓國公司——三星,如果沒有它,估計現在的華為也是透心涼,心飛揚。韓國三星公司的手機屏幕做工一流,世界第一,目前只有我國的的京東方可以與之匹敵,三星這家公司有個特點,它會「卡脖子」。
  • ​華為任正非與臺積電張忠謀:企業家與商人的距離
    壓力山大之下,企業家光鮮背後的各種「小」都被榨了出來,這讓局外人看得更清楚,誰是脊梁,誰是媚骨;也讓當事者更明白,誰可以長久共事,共謀發展——題記和平時代,企業家這個群體,沒什麼區別,都光鮮照人,滿口道德和責任;但動蕩的國際形勢就是一面照妖鏡,誰高誰低,誰優誰劣,很快就有了分別。
  • 任正非:他們一個文件下來,我們幾千個電路板都要重做
    任正非:他們一個文件下來,我們幾千個電路板都要重做。但是沒辦法,我們被別人掐著脖子。既然這件事是華為開始的,那就讓華為來結束吧。任老爺子眼裡帶著淚光說完,就雙手靠背獨自走下了講臺。其實吧,晶片這一條路確實不易走。正如雷軍所說:做晶片就是九死一生。
  • 任正非:他們一個文件下來,我們幾千個電路板都要重做
    任正非:他們一個文件下來,我們幾千個電路板都要重做。但是沒辦法,我們被別人掐著脖子。既然這件事是華為開始的,那就讓華為來結束吧。任老爺子眼裡帶著淚光說完,就雙手靠背獨自走下了講臺。其實吧,晶片這一條路確實不易走。正如雷軍所說:做晶片就是九死一生。
  • 華為第一個自主研發的晶片如何誕生?任正非借高利貸,九死一生
    你看咱們華為做通訊行業,你們這個專業呢,在我這裡能發揮特長,對不對,未來呢,華為啊,一定和這個NTT,貝爾三分天下有其一,我們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了,要不要一起到華為來。高梅松簡直像聽了一個巨大的笑話一樣,他看那個小老闆任正飛呢,這個腰帶啊都是在大街上買的,可能就是三塊兩塊一條那種,說你這個連名牌的腰帶都買不起的老闆還想忽悠我們這些人過去,簡直就是個笑話,所以高梅松呢,聽完之後不為所動,一笑了之。
  • 臺積電斷供華為,三星突然宣布一個舉動,臺積電後悔也來不及
    大家都知道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的事吧!在這之後又將對華為的晶片供給實行斷供計劃,大家都知道華為的發展離不開美國晶片的供給,反過來說,美國的很多公司也依賴著華為公司。大家都知道華為一旦缺少了對晶片的供給,那麼對華為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這就直接導致了華為手機銷量的急劇減少,這樣的話,非常不利於華為的發展,畢竟華為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手機。可是就在美國對華為實行斷供以後,對美國的一些企業來說,打擊同樣是巨大的,因為這其中有很多企業和華為是存在合作關係的,可能有很多公司使用的就是華為的技術和設備。
  • 臺積電、三星動作不斷,任正非一針見血,國產芯替代刻不容緩
    近日,科技圈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國內,關於阿里旗下螞蟻集團上市又取消的消息刷遍了全網,以至於前段時間大熱的半導體產業似乎都沒人在關注。不過不論大家關注與否,半導體產業的變化卻一直沒有停止過。比如近來臺積電、三星等半導體廠商就動作不斷,同時這也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國產芯替代刻不容緩。
  • 臺積電再次出手!全力馳援華為,任正非的「預言」一步步成真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臺積電再次出手!全力馳援華為,任正非的「預言」一步步成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由於美國再次對華為晶片的供應實行限制,要求與美國相關的技術必須先獲得許可才能用於華為,外界對此消息的解釋是,下一代華為海思晶片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 不想陪美國玩?任正非宣布撤資,臺積電也做出相似舉動
    第一個改變來自華為,不久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過去的理論基地都是建在美國,但是如今,華為卻不打算這麼做了。,這意味著,任正非對美國的態度已經發生改變,華為已經不想陪美國玩了,不打算繼續向美國投資,給美國增加就業崗位。
  • 張忠謀VS任正非,臺積電VS華為
    臺積電與華為,都是兩家大公司,相比張忠謀,任正非更有戰略遠見!在中華民族企業發展史中,任總業己登頂,其智、其謀,都是後輩們學習的榜樣!張在美國壓力下斷供華為,也許是臺積電開始衰退的起點,因為華為不僅不屈服,而且大量高工資挖掘對方人才。
  • 斷供華為的背後,任正非的無奈與高枕無憂的臺積電
    華為如今的真的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看到曙光啊,現如今,美國的新條例已經徹底發布,華為的晶片方面已經真的失去的所有的代工廠,臺積電也再也沒辦法幫助華為了。臺積電與華為可以說真的是最真誠的夥伴了。在2019年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備受美國的壓迫與制裁了,華為早就已經深陷泥沼,沒人願意拉一把手,原先的盟友高通見勢不妙,直接逃跑,遠離華為。患難見真情,為華為生產晶片的臺積電,一直伴著華為,支撐著華為抵抗著美國的制裁。可以說沒有臺積電在背後支持著,華為那時候就已經度不過去了。
  • 臺積電即將斷供,任正非再次發聲,比華為董事長看得更透徹
    之所以美國可以進行這樣的轉變,就是因為美國在EDA工具和晶片生產設備上佔據主導地位。升級後的禁令,其禁令開始執行的日期就是9月15日,也就是說,在9月14日之後,華為將無法再從臺積電獲得晶片代工服務。在這次座談會上,任正非主要是對員工提出了幾點要求,例如要求員工做到自我激烈,因為華為的特點是自我批評,華為的員工不要把一切寄托在別人的激勵上,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要在乎自己怎麼做。
  • 美國終於鬆口了!三星獲供貨許可,臺積電也有大消息,恭喜華為
    美國對華為接二連三的制裁,只是美國的部分政治家想華為死,華為仍然要堅持自強、開放的道路不變。華為如若想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向一切人學習,包括自己的敵人。深以為然,任正非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次談及美國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都會誇讚美企,並且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華為也確實學到了很多美企的優點。
  • 任正非正式就美國表態,華為就是華為,不一樣
    可以說,美國將目前將夠想到將晶片之路幾乎堵完了,臺積電在9月14日後將無法向華為出貨,高通至今沒有恢復供貨,如果聯發科沒有拿到許可,以後也無法向華為出貨。否則,華為也不會宣布全面紮根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內,還要在新材料以及終端製造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 美國鬆口了!三星獲得供貨華為許可,臺積電也為華為帶來好消息
    在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後,很對與華為的有著合作的供應商都不能在位華為供貨,如臺積電、英特爾、高通、三星、AMD等,一時間華為和供應商之前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美國企業營收也是收到影響。美國對華為接二連三的制裁,只是美國的部分政治家想華為死,華為仍然要堅持自強、開放的道路不變。華為如若想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向一切人學習,包括自己的敵人。確實是這樣,比我們優秀的更要去學習,一個企業正需要這種能夠不斷進取的精神,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華為也是積極學習,確實學到了不少美企的優點。
  • 美國迫使臺積電斷供?臺積電何以成為華為「命門」
    日經新聞截圖消息一出,國內科技媒體一片譁然,就算大家都清楚美國此次限制措施主要針對的就是臺積電華為公司關於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修改直接產品規則的媒體聲明從臺積電被傳出斷供華為,到華為發布官方聲明抨擊美國政府流氓行徑,時間不到幾個小時,足以見得臺積電對於華為之重要。臺積電究竟何許人也?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張忠謀當時還有3個月就要徹底退休,他拜會的目的是希望任正非日後多多關照臺積電。那一年,華為給臺積電貢獻了8%的營收,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第一是蘋果。 兩位巨頭怕是沒有料到,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突然而至且層層加碼,搞得華為沒法「關照」臺積電,只能與與臺積電「執手相看淚眼」。
  • 華為任正非跟三星李健熙,差距有多大?中間至少還有一個張忠謀
    事實上今天華為遇到的全部問題,三星在30年之前就遇到過了。三星可以終於走出困境,靠的就是李健熙的鐵腕。很多人一直在說華為的狼性文化,不過在這一點任正非還是遠遠不如李健熙。李健熙在當年三星的改革會議上,曾經帶著三星全部高管連續開了50多個小時的會議。李健熙絕對是一個真正的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