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會玲 見習記者 許偉
11月10日,普華永道聯合動脈網在第三屆進博會上共同發布了《中國健康產業的數位化變革之路》報告,從醫療服務、醫療保險、製藥和醫療器械四個細分領域解讀中國健康產業的數位化進程,總結數位化轉型經驗,為企業數位化變革提供建議。
普華永道中國醫藥醫療行業管理諮詢主管合伙人徐佳博士表示:「尚未結束的新冠疫情對全球健康產業的衝擊仍在繼續。中國作為抗疫『優等生』,不僅會在抗疫物資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需要籌劃如何通過數位化變革推動醫療、醫保、製藥和醫療器械行業的進步,共同構建『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
報告指出,在醫療服務方面,未來5-10年智慧醫院建設將駛上快車道。首先,線下診斷、輸注、手術等業務,與網際網路醫院相融合,將形成醫療服務O2O新趨勢,在為患者帶來更加便捷的就醫體驗的同時,增加醫院接待患者的能力。第二,在醫聯體內統一數據管理,規範數據跨院流動,可能引導醫聯體而非單一醫院作為未來網際網路醫院的承接單元。第三,以醫聯體為單位積累的醫療健康大數據,有望為臨床、教學、科研提供寶貴的數據資產。
在醫療保險方面,普華永道認為,在社保「保基本」的定位下,商業健康險一定有更廣闊的未來。少數領先的商保公司積累足夠多的健康險用戶和醫療數據,才有可能在我國的健康產業中發揮更大作用。當前,商保公司積極從網際網路渠道獲客,收集醫療健康數據以設計保險產品。未來商業健康險不僅是支付醫療費用的金融產品,也是保障投保人健康的服務產品。商保公司需要詳細規劃藉助數字科技在客戶患病前、醫療過程中、以及出院康復期為客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差異化服務。
藥企和器械企業正積極探索通過數位化實現差異化競爭。基於過往項目經驗,普華永道用3E(Efficiency,Experience,Eco-system)總結藥企和器械企業數位化變革項目的不同階段性戰略目標:一是提升企業運營效率(Efficiency);二是優化醫生和患者的體驗(Experience);三是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生態系統(Eco-system)。
對於藥企來說,新形勢下,創新藥、過期原研藥和仿製藥企業都面對競爭激烈且快速變化的市場。僅靠傳統的線下推廣團隊推動擴面下沉戰略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因此近期很多藥企都在探索搭建面向醫生的線上精準營銷平臺。另一方面,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藥企需要提供藥品以外的增值服務,整合多方資源,重塑患者旅程。普華永道在報告中初步總結出三種常見的基於數位化技術的優化患者體驗的創新業務模式,以及相應的關鍵成功要素。
相比於製藥行業,醫療器械行業的產品更新換代周期更短、創新點更多,數位化已經成為器械創新的一個關鍵抓手。普華永道建議,設備和耗材廠商需要從產品特點,深入理解醫院和醫生需求,將數位技術融入產品創新,快速響應中國市場。同時,產業界要格外關注基於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不依託有形設備和耗材的、純粹數位化的醫療產品研發、審評和應用。
普華永道中國醫藥醫療管理諮詢合伙人蔡景愚表示:「健康產業數位化變革風起雲湧。成功的數位化變革不僅為企業帶來難得的競爭優勢,也將提升我國醫藥醫療行業的科技含量,最終促進和保障國民健康。企業要把握數位化帶來的新機遇,不僅需要好點子,也需要強大的戰略落地能力。」
面向健康產業數位化變革之路,普華永道提出三點建議:首先,進一步提升監管科學水平,在促進數位化創新的同時保證醫療質量、保護個人隱私、維護數據安全;其次,藥企和器械企業需提升管理效率,更快引入新產品,比如通過充分挖掘用戶需求,進行跨部門協作縮短數位化產品設計和交付時間以提高上市成功率;最後,基於數位化的商業模式創新,要善於藉助外部合作方的力量,妥善解決各方對新模式的訴求。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