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熱播的都市家庭情感劇《都挺好》,改編自阿耐的同名小說,無論從收視率還是口碑上,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該電視劇講述了女主蘇明玉由於生母的離世,再次被捲入原生家庭,在親情愛情的糾纏中獨立成長的故事。
阿耐對人物的刻畫,全都表現在女主蘇明玉的成長生活中。蘇明玉,蘇家唯一的女兒,學習成績優秀,卻因為母親重男輕女的觀念,只能上免費的師範。
後來遇見師傅蒙總,成為她成長道路上的「伯樂」,她從當初的懵懂無知到職場拼搏,創出一番事業,她的成長是有意義的。
01 「明玉」角色的塑造,隱喻了重男輕女的病態家庭關係
《都挺好》敘述的是蘇明玉被原生家庭來回撕扯的大戲。
劇中的蘇明玉是家中的小女兒,因為兩個有哥哥的存在,以及母親重男輕女的觀念,使得她在家裡幾乎沒有地位。
就比如在簡簡單單的早餐方面就體現得很明顯:
家裡的哥哥們的早餐都是豆漿油條,而同樣是家中一份子的蘇明玉,早餐卻只能吃簡簡單單的白開水和稀飯。
高三她想考清華,媽媽卻給她報了免費師範學校,理由是:師範不要花錢,女孩子沒必要讀好大學。
讀大二時,她意外知道媽媽居然為了哥哥,而賣掉自己的房子,回家和父母爭論,父母依舊偏袒哥哥。
蘇明玉覺得委屈,一氣之下和父母立字據:
就算父母老死,也不需要蘇明玉養老送終。
從今往後,蘇家的事和蘇明玉無半點關係。
蘇明玉的原生家庭對她的成長是不幸的。
儘管生活背景是在現代,「重男輕女」、「女孩讀書無用論」等禁錮思想卻隨處可見,因為家庭對她的不公平,也使得明玉和家人斷絕關係十年不回家,她的性格變得倔強而獨立,最終從家庭悲劇走出來,努力活出了別人羨慕的樣子。
曾經看到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蘇明玉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來治癒冰冷的童年。她在職場打拼成為了銷售精英,利用自己的經濟和人脈化解了兩哥哥和父親的多次親情危機,結局陪伴在父親身邊,一家人團圓友愛。
其實遇到原生家庭的問題,重點不在於「原諒」、「和解」、「算了」,重點在於我們需要用一種方式和童年的自己,劃清界限,然後再往前走。這不是祈求,也不是妥協,而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愛。
02 「明玉」在經濟的獨立,是治癒傷痛的良藥
《都挺好》中面對母親對自己的不待見,明玉終於在大二的一次爭吵中徹底爆發,倔強的她選擇了離開這個讓她絕望的家庭。
幸運的明玉在發傳單時遇見了她人生的啟蒙老師「蒙總」,通過蒙總的賞識和栽培,明玉在事業上風生水起,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和態度。可以說,明玉的經濟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治癒了家庭帶給她的傷痛。
母親去世,她掏40萬買墓地。
大哥給父親買房首付差20萬,她默默拿20 萬補上。
父親投資被騙6萬,差點自殺崩潰,她乾脆利落地自掏腰包6萬寬慰父親。
聖經中有言:
只要你一息尚存,就不要讓任何人牽著你的鼻子走。凡事自己做主。要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經濟獨立,靈魂才能自由。也正因為她經濟上的絕對獨立,才使得她面對虧欠她的家人,變得如此寬容,一定意義上金錢治癒了蘇明玉內心的部分傷痛。
擁有獨立的思想意志的明玉,掌握命運的輪盤,也擁有了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都挺好》中從兄妹的劍拔弩張到結局的和氣生財,明玉告訴我們:原生家庭的好壞,不能決定命運的去向,保持經濟的獨立,做個自立自強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底氣。
阿耐對蘇明玉的形象刻畫,我們能夠看到原生家庭對蘇明玉命運產生的影響,也透過明玉通過自身的職場奮鬥,而取得了獨立女性的覺悟與變化。
03 從《都挺好》女主的經歷,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對女性的歧視與迫害,最可怕的往往來自女性
整部劇中,蘇母對蘇明玉的傷害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嚴重的,很多時候女人往往比男人更歧視女人。蘇母對明玉做的惡幾乎都是是沒有道理的。即使明玉做得再好,蘇母依舊討厭這個女兒,其實在歧視女性的陣營裡,女人永遠比男人更狠。男女平等最大的敵人不是男人,而是女人自己。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都挺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真的需要自己爭氣」,越是軟弱的時候,就容易事事不順,而壞人也就越多。一旦做出了成績,世界都會對自己和顏悅色。如果生命給予自己的是一張爛牌,唯有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治癒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從而活出獨立的自我。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縱觀整部劇,其實遇到很多棘手的事情,都是蘇明玉利用金錢來擺平的。往往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才能明白:金錢遠比我們想的要重要。所以我們要趁著年輕,多多努力奮鬥,擁有了物質基礎才會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和權利。錢可以解決世界上99%的問題,剩下的1%,可能需要雙倍的錢。
《都挺好》這部年度國產大劇:
真實中透露著痛,
讓人無法躲避,
卻又忍不住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