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汛日漸臨近,我市重點項目黃石盤水庫建設緊鑼密鼓進行。自2月11日復工以來,300多名工人實行「兩班倒」,全力搶工搶時,已累計澆築混凝土6萬餘方,力爭年底前樞紐土建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壩頂交通橋形成。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山水畫廊·秀美巴中」建設,全力擦亮「山水、洞天、紅色、人文、康養」五大金字招牌」。依託黃石盤水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市委、市政府引進明發集團、匯融集團共同投資打造黃石旅遊區,青山綠水與現代新城和諧相融,生態康養與古鎮風韻相映襯,「北有光霧、南有黃石」旅遊新格局呼之欲出。
鳥瞰建設中的黃石盤水庫大壩
黃石盤水庫
●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172個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水庫位於恩陽區,總庫容1.15億方,工程以防洪為主,兼顧發電和改善下遊供水條件
●建成後,將有效減輕恩陽、平昌、渠縣、廣安等地的防洪壓力,成為惠澤老區人民的重要民生工程
建設大事記
●2014年12月 國家發改委批覆《四川省黃石盤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
●2015年10月 水利部審查通過《四川省黃石盤移民安置規劃報告》
12月 國土資源部通過建設用地預審
●2016年2月 原環保部批覆《四川省黃石盤水庫環境影響報告書》
5月 國家發改委以發改農經〔2016〕1122號文件批覆可研
9月 四川省黃石盤水庫工程開工儀式舉行
施工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1 土建主體工程力爭年底基本完工
確保年度2.5億元投資目標和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完成,為工程蓄水驗收做好準備
運輸車來往穿梭運送混凝土、砂石,起重機、塔吊緊張調運材料,近300名建築工人或綑紮鋼筋或澆築混凝土……3月31日上午,天氣晴好,黃石盤水庫建設現場一片忙碌。
「水庫左岸正在進行廠房主體建設、修魚道、清洗倉面準備澆築混凝土,右岸建設溢洪道……」現場技術負責人彭軍介紹。當前,水庫建設的重點工作是溢洪道建設,按時間安排必須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三枯階段目標、右岸溢洪道建設,為拆除圍堰、引導水流過流做準備工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建設曾一度面臨材料不足、設備緊缺、人力缺乏的困境,建設一度陷入僵局。「參建各方積極聯繫材料、設備供應商儲備防疫物資,並安排專車接送工人,共同努力應對困難。」彭軍介紹,自2月11日復工以來,300多名工人實行「兩班倒」,白天黑夜搶工搶時,已完成混凝土澆築6萬餘方,工程建設嚴格按時序進行。
截至目前,水庫左岸隔牆已澆築至設計高程360米,廠房進水口澆築至高程369.8米,左岸儲門槽澆築至高程371米,魚道壩段澆築至高程366米,1號閘墩整體澆築至高程366米,2號閘墩整體澆築至高程363米,3—6號閘墩部分澆築至352米,右岸溢流壩已澆築至堰頂高程350米。今年1至3月,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127萬元,佔第一季度計劃投資6757萬元的135%。
移民方面,工程涉及恩陽區5個鄉鎮(街道)、18個村、47個村民小組,規劃徵收(用)各類土地7834.04畝,搬遷安置農村人口1597人。目前完成搬遷安置1219人、生產安置1133人,撥付移民直接費用1.8億餘元,完成庫區範圍內1.08千米廣播電視線路復建,通訊線路、輸變電線路復建和文物考古發掘處理。紅軍烈士墓、城市規劃控制區外庫周交通、防護堤建設按計劃推進。
「我們定下『控疫情抓生產,奮戰40天,確保安全度汛』和『12月底前樞紐土建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壩頂交通橋形成』兩個目標。」黃石盤水庫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楊懿表示,將堅持落實周專報、月調度會議制度,倒排工期、順排工序,確保年度2.5億元投資目標和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完成,為工程蓄水驗收做好充分準備。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值班值守制度,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進一步排查安全生產隱患,嚴格保障工程汛期施工和度汛安全。
2 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工程
將恩陽區、平昌縣沿河鄉鎮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惠及周邊幾十萬百姓
今年53歲的老曾家住川旅·世紀外灘小區,他最喜歡到頂樓看風景:看腳下黃石盤水庫建設如火如荼;望上遊青山含黛,河水緩緩流淌;觀下遊樓房林立,恩陽新城呼之欲出。
這片熟悉的風景看了無數遍,他一直都看不厭。
時間回到8年前,當時我市已在進行水庫前期準備工作。2013年,恩陽區成立後,市區兩級聚智聚力,成立黃石盤水庫領導小組,匯集調動各方資源,全力推進黃石盤水庫前期準備工作。
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四川省黃石盤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2015年12月,國土資源部通過建設用地預審;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可研;2016年9月,黃石盤水庫工程開工儀式舉行……
「水庫建好後能讓幾十萬老百姓受益,這是造福子孫後代、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們天天都盼著水庫能早點建成。」老曾告訴記者。
黃石盤水庫建成後主要功能是防汛,兼顧發電和改善供水。「水庫防洪庫容0.79億方,建成後,結合下遊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與規劃的巴河幹流、支流上的水庫聯合運用,可將恩陽區、平昌縣沿河鄉鎮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大大減輕防洪壓力,減少洪災損失。」楊懿介紹,發電方面,水庫電站裝機0.7萬千瓦,每年可發電2200萬度。此外,恩陽河近Ⅱ類的良好水質將成為城市優質的飲用水水源地,極大改善城市居民生活供水,滿足周邊工業、農業用水需求。
技術人員測量數據 記者 楊繼波 攝
3 城市新名片呼之欲出
將黃石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成巴中的城市名片,形成「北有光霧、南有黃石」旅遊新格局
沿著黃石盤水庫項目旁公路上行3公裡,就到了恩陽自來水廠。站在山頭俯瞰,左側小河一邊是司城街道韓渡村,右側大河一邊是登科街道趙臺村,兩條河在這裡交匯,形成一個大大的「Y」字形,從兩邊環抱著團包埡村。三面皆山,河水如帶,高峽平湖的景觀顯露無遺。
「水庫建成後,我們村就像生活在島上一般,周邊道路和橋梁一完善,村裡就是天然景區。」團包埡村6組村民朱長春介紹,大夥十分支持水庫建設,也十分期待旅遊景區早日打造,「到時候準備開個農家樂,吃上旅遊飯」。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
2018年8月,巴中市黃石旅遊區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籤約儀式舉行。我市將和明發、匯融集團合作,全力將黃石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成巴中的城市名片。「兩家企業強強聯手,共同投資打造黃石旅遊區,共同推動巴中形成『北有光霧、南有黃石』旅遊新格局,必將搭建旅遊發展新平臺,開啟旅遊開發新篇章。」市委書記羅增斌在講話中表示。
去年出臺的《四川省巴中市全域旅遊規劃(2018-2035年)》也提出,要依託黃石盤水庫優美的生態環境,以生態、康養為內容,以人文旅遊為主線,建設「慢病」診療與康復特色森林康養基地、秦巴山區山地湖泊型休閒康養旅遊度假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的生態康、樂、文、旅、居目的地。
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黃石—恩陽旅遊度假區背靠恩陽新城和恩陽古鎮,結合紅色文化、古鎮文化、碼頭文化和綠色生態、康養現代潮流打出組合拳,必將推動旅遊服務升級迭代,真正將紅色、古色、綠色資源變成全市旅遊經濟發展的資本。
「過去幾年,恩陽古鎮的客流量翻了好幾倍,黃石旅遊區打造完成後,恩陽的人氣無疑會更旺。」恩陽古鎮十大碗商家鄭明元是全域旅遊的受益者,他十分期待通過打造黃石旅遊區,把來到恩陽的旅遊留下來,朝看山水夕遊城,客流真正變客留。(記者 蒲康林 趙秋林/文 夏雨/圖)
讓庫區成景區資源變資本
黃石盤水庫,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172個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4年立項、2016年開工,目前正緊鑼密鼓加快推進,力爭年底前樞紐土建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壩頂交通橋形成。
「十三五」以來,面對既要承擔渠江流域防洪度汛任務,又要解決市域內季節性、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等突出問題,我市加速實施大中型水庫建設,成為全省水利建設主戰場。在工程立項和建設進程中,本著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對條件成熟的水利工程實行「綜合開發、有效利用」,提出依託黃石盤水庫建設黃石旅遊景區,形成「北有光霧、南有黃石」的全域旅遊格局,為我們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提供了廣闊的實現路徑。
傳統意義的水庫建設,重點關注的功能主要在於防洪、發電、灌溉、人畜飲水等方面。我市早期建成的水利工程,其功能都相對單一,化成水庫、玉堂水庫也是最近幾年大力推進下方才建成旅遊景區。規劃伊始就統籌考慮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三次產業聚集、綜合利用效益等,是新型水利樞紐建設的基本思路,也是踐行「兩山」理論的有效路徑。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黃石盤水庫背靠巴城,山水相融,文脈映襯。通過黃石盤水庫帶動,將黃石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成巴中的城市名片,激活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山水風光,讓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產,資產變資金,必將帶動更多產業聚集,增加當地就業崗位,帶動當地群眾致富,提升整體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當前,黃石盤水庫建設已到緊要關口,需要政府和企業通力協作,更需要社會各界大力配合和支持。要抓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主汛期尚未來臨的窗口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工程進度,推進水庫儘早建成蓄水。(評論員 由之)
原標題:大河起雄壩 高峽出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