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力物聯網技術,實時識別配電網的斷線故障

2020-08-29 電氣技術

安徽一天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餘銀鋼、洪新春、李嶺、康瑞新、吳喜生,在2020年第7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指出,基於現有技術,各種採樣設備的數據基本為本地存儲,數據孤立,導致配電網的故障斷線識別非常困難。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應用,數據交互的軟硬體平臺實現越來越簡單,同一系統的數據很容易形成大數據平臺,基於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輕鬆實現配電網的故障斷線識別,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的數據共享,可完成高阻抗接地的識別,從而提高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目前,我國的供配電網大都採用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即主變中性點懸空或者通過消弧線圈接地。這種配電網雖有著成本低廉、配電可靠性高的優點,卻也存在著三相線為架空線路時,若發生斷線難以實時判定的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正在使用的一種架空線路雷擊斷線報警裝置。它由一次電連接的電流檢測單元、控制單元、觸發電路和報警單元組成;監測時,控制單元對由電流檢測單元檢測到的架空線路上的輸送電流值進行判斷,當判定其大於或等於預設接地故障電流時,生成觸發信號啟動報警單元發出報警信息。

這種斷線報警裝置雖可用作對斷線的監測,卻也存在著不足之處:①架空線路上輸送電流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幹擾和影響,短時的過電流時常發生,致使其識別的準確度不高,極易發生誤判;②不能識別是三相線的斷線,還是三相不平衡,或是高阻抗接地。

本文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實用,能對斷線進行實時定性監測的基於無線網絡的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裝置。

1 配電網斷線故障簡介

1.1 配電網架空線架構

配電網是由架空線路、電纜、配電變壓器、開關、無功補償電容和一些其他設施所組成,在電力網中起著重要的分配電能的作用。

配電網按照電壓的等級來分類,可以分為高壓配電網、中壓配電網和低壓配電網。按供電區的功能來分,又可將配電網分為城市配電網、農村配電網和工廠配電網等。按配電線路類型來分,又可將配電網分為架空線配電網、電纜配電網和架空線電纜混合型配電網。配電網一般都採用閉環設計和開環運行的方式,它的結構呈輻射狀。

圖1 10kV配電網系統圖

配電網架空線路是指用絕緣子將輸電導線固定在直立於地面的杆塔上以傳輸電能的輸電線路。架空線有造價低、便於分支和方便檢修等優勢。

配電網架空線路主要構成部分有導線、避雷線、杆塔、絕緣子、拉線、接地裝置和金屬具等。

圖2所示為一個簡單的配電網架構圖舉例,變電所出線負荷有工廠、小區、村莊、寫字樓、廠房等,且分支較多,所以我國配電網存在負荷多樣化,配電線路複雜等特點。

圖2 10kV配電網架構圖

1.2 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類型

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按斷線數量劃分,可分為一相斷線、兩相斷線及三相斷線;按斷線位置劃分,可分為首端斷線、中端斷線和尾端斷線。

1.3 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識別困難

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複雜多變,有可能是一相斷線或者兩相斷線,甚至是三相斷線;有可能是架空線首端、中端或尾端斷線;還有可能斷線後懸空或者接地,從斷線到接地的時間是隨機的,接地阻抗也會受不同類型的地面以及潮溼程度影響。

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大部分情況會引起母線電壓的變化,例如首端或者中端的一相或者兩相斷線,斷線相電壓會升高,未斷線相電壓不變,零序電壓升高。但也有部分情況不會引起母線電壓的變化,例如三相同時斷線或者無負載的尾端斷線。由於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複雜多變,且斷線後系統母線上的電壓變化和單相接地故障或者系統不平衡沒有區別,所以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識別困難。

2 配電網架空線路斷線解決方案

2.1 基於無線網絡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系統架構

基於無線網絡的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系統架構圖如圖3所示。

圖3 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系統架構圖

基於無線網絡的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系統架構是在原配電網架構基礎上增加了電壓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將各級電壓傳感器採集的信號通過無線網絡傳送給變電站主站,與站內母線電壓信號進行對比,來識別配電網架空線斷線故障。

2.2 斷線故障的識別原理

在配電網架空線的負荷開關和分支線路上增加了電壓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無線模塊將電壓傳感器採集的電壓信號通過無線網絡傳送到變電站主站系統,在發生零序電壓突變時,將同一個系統中的所有電壓傳感器採集的電壓信號傳到主站和母線電壓信號進行對比。

若線路上電壓傳感器採集的零序電壓信號和母線電壓信號基本一致,則為單相接地故障,且系統無斷線故障。

若線路上電壓傳感器採集的三相電壓及零序電壓信號和母線電壓信號不一致,且線路上的零序電壓大於20V,且其中一相電壓或兩相電壓或三相電壓差別很大,則系統發生了斷線故障。

若線路上的零序電壓大於20V,且線路上電壓傳感器採集的一相電壓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上相同相電壓卻大於額定電壓,則為單相斷線。

若線路上的零序電壓大於20V,且線路上電壓傳感器採集的兩相電壓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上相同相電壓卻大於額定電壓,則為兩相斷線。

若線路上電壓傳感器採集的三相電壓都小於10V,而母線上三相電壓基本不變,則為上遊開關斷開或三相斷線。

2.3 試驗室模擬配電網斷線故障的試驗數據

該高壓試驗採用圖4所示的試驗結構拓撲圖,模擬10kV電容電流50A平衡系統,有3條模擬架空線,C1—C4模擬架空線對地電容,C1—C4電流為23A、15A、7A和5A,在2#出線模擬架空線斷線故障,PT1為母線電壓互感器,PT2為斷線點後端電壓互感器,R為臺變後端的三相阻性負載;通過開關Q1和Q2的閉合和斷開,模擬斷線故障點後端空載或帶載工況。

圖4 試驗室斷線試驗系統圖

1)模擬中端單相斷線,斷線後端空載

圖4中出線P1、P2、P3開關合閘,Q1、Q2分閘,在出線2上模擬A相斷線,通過PT1和PT2檢測到斷線前後母線電壓和斷線位置後端電壓的變化特徵故障錄波儀記錄如圖5所示。

電壓1為PT1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母線電壓信號,電壓2為PT2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斷線後端電壓信號。虛線位置為斷線時刻。

圖5 空載A相斷線波形圖

斷線前電壓1和電壓2基本一致;斷線後斷線後端零序電壓(30V)大於20V,斷線後端A相電壓(2V)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側A相電壓(61V)大於額定電壓。

2)模擬中端單相斷線,斷線後端帶空載臺變

圖4中出線P1、P2、P3開關合閘,Q1合閘,Q2分閘,在出線2上模擬A相斷線,通過PT1和PT2檢測到斷線前後母線電壓和斷線位置後端電壓的變化特徵故障錄波儀記錄如圖6所示。

圖6 帶空載臺變A相斷線波形圖

電壓1為PT1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母線電壓信號,電壓2為PT2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斷線後端電壓信號。虛線位置為斷線時刻。

斷線前電壓1和電壓2基本一致;斷線後斷線後端零序電壓(31V)大於20V,斷線後端A相電壓(2V)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側A相電壓(62V)大於額定電壓。

3)模擬中端單相斷線,斷線後端帶帶載臺變

圖4中出線P1、P2、P3開關合閘,Q1、Q2合閘,在出線2上模擬A相斷線,通過PT1和PT2檢測到斷線前後母線電壓和斷線位置後端電壓的變化特徵故障錄波儀記錄如圖7所示。

電壓1為PT1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母線電壓信號,電壓2為PT2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斷線後端電壓信號。虛線位置為斷線時刻。

圖7 帶帶載臺變A相斷線波形圖

斷線前電壓1和電壓2基本一致;斷線後斷線後端零序電壓(39V)大於20V,斷線後端A相電壓(18V)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側A相電壓(63V)大於額定電壓。

4)模擬中端兩相斷線,斷線後端空載

圖4中出線P1、P2、P3開關合閘,Q1、Q2分閘,在出線2上模擬A相和B相同時斷線,通過PT1和PT2檢測到斷線前後,母線電壓和斷線位置後端電壓的變化特徵故障錄波儀記錄如圖8所示。

圖8 空載AB兩相斷線波形圖

電壓1為PT1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母線電壓信號,電壓2為PT2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斷線後端電壓信號。虛線位置為斷線時刻。

斷線前電壓1和電壓2基本一致;斷線後斷線後端零序電壓(33V)大於20V,斷線後端A相電壓(0)和B相電壓(2V)均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側A相電壓(61V)和B相電壓(61V)均大於額定電壓。

5)模擬中端兩相斷線,斷線後端帶帶載臺變

圖4中出線P1、P2、P3開關合閘,Q1、Q2合閘,在出線2上模擬A相和B相同時斷線,通過PT1和PT2檢測到斷線前後,母線電壓和斷線位置後端電壓的變化特徵故障錄波儀記錄如圖9所示。

圖9 帶帶載臺變AB兩相斷線波形圖

電壓1為PT1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母線電壓信號,電壓2為PT2測量的電壓信號,即為斷線後端電壓信號。虛線位置為斷線時刻。

斷線前電壓1和電壓2基本一致;斷線後斷線後端零序電壓(48V)大於20V,斷線後端A相電壓(22V)和B相電壓(22V)均遠小於額定電壓,而母線側A相電壓(61V)和B相電壓(63V)均大於額定電壓。

3 結論

1)在配電網架空線線路端加裝電壓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可以有效識別斷線故障。

2)基於無線網絡的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裝置可以和現有配電網自動化智能終端相配合,實現斷線故障定段隔離和轉供電。

相關焦點

  • 電力的未來:物聯網?電力物聯網開啟「乘風破浪」!A股概念龍頭
    電力物聯網,即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為什麼要設計出電力物聯網?
  • 國網山東電力配電網繼電保護關鍵技術與應用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2月26日,經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組織鑑定,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牽頭開發的《配電網高靈敏高選擇性繼電保護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華北電力大學楊奇遜院士等行業領域多名專家的高度評價。為提高配電網安全運行水平,攻克配電網保護領域的世界性難題,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和設備製造企業,組成「產、學、研、用」項目團隊,全力攻關配電網高靈敏高選擇性繼電保護技術。
  • 構建配電物聯網技術體系 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從技術特徵和功能形態上看,作為能源革命中心環節的電網正向能源網際網路演進。今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戰略目標。直接面向電力用戶的配電網也將轉型升級。將配電網與物聯網深度融合,構建配電物聯網技術體系,可滿足用戶多元化用能服務需求,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 面向「共智」的配電網數字孿生評價系統
    面向電力物聯網的典型傳感技術包括如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傳感晶片技術應用、基於HPLC的用採高級應用技術、基於HPLC的雙模通信技術、綜合能源測量感知技術和電力互感器在線監測技術等;通過標準化服務接口、通訊統一傳輸協議,將傳感器後臺、輔助設備、無人機數據、紅外視頻、機器人視頻、運營中臺、電力管理系統等應用的基礎數據等感知層進行數據接入;通訊網絡:
  • 配電物聯網在單相接地故障搶修精準指揮中的應用
    配電網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是能源輸送和轉換利用的網絡樞紐,處於能源革新的中心環節。今年國家電網公司加快建設電力物聯網的戰略決策,為供電企業革新故障搶修指揮模式、降低故障停電時戶數、優化供電服務質量、提升用戶用電體驗提供了新的實現路徑。
  • 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是發展方向,便捷接入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裝置
    在此背景下,配電網數位化轉型可實現精準負荷控制及配電自動化、低壓用電信息採集、配電網移動巡檢、配電網差動保護等多樣的應用場景。「未來用電信息採集將延伸到家庭,將能夠獲取所有用電終端的負荷信息,以便實現精細化的電力供需平衡和合理錯峰用電。」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處長趙晨旭表示,如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已實行的電價階梯報價機制需實時公示通知電價,以便客戶能按需預約採購。
  • 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是發展方向,可便捷接入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裝置
    「未來用電信息採集將延伸到家庭,將能夠獲取所有用電終端的負荷信息,以便實現精細化的電力供需平衡和合理錯峰用電。」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處長趙晨旭表示,如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已實行的電價階梯報價機制需實時公示通知電價,以便客戶能按需預約採購。
  • 配電網、配電網設備及配電自動化概述
    一、配電網概述 從輸電網或地區發電廠接受電能,通過配電設施就地或逐級直接與用戶相連並向用戶分配電能的電力網絡稱為配電系統。根據供電地域特點的不同,可分為城市配電網和農村配電網;根據配電線路的不同,可分為架空配電網、電纜配電網以及架空電纜混合配電網。
  • WebGIS信息管理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Internet已經成為GIS新的系統發布平臺。利用Internet技術,在Web上發布空間數據,供用戶瀏覽和使用,成為GIS發展的必然趨勢,WebGIS由此應運而生。WebGIS技術已經從初始的在Web上簡單地發布地理信息轉換成為實現地理信息互操作的關鍵技術,近年來在電力系統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具有同時、等量和連續性等特點,電能從發電到輸電、配電一直到用電瞬時完成,電力系統的控制中心、調度中心要在同一時間全面掌握髮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各環節的各種數據,迅速予以分析、處理並及時進行調度。
  • 基於物聯網的智能電網全域狀態監測系統
    方案背景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電力系統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這也是智能電網在世界各國獲得廣泛重視和應用的技術基礎。(3)配電環節在線監測子系統包括基於物聯網的故障指示裝置、故障指示系統網關和故障指示系統軟體。基於物聯網的配電線路故障指示系統通過對線路的負荷電流進行實時監測,判斷線路是否發生故障。
  • 固德力安多功能電力儀表向物聯網時代跟進
    2.需要具備雙向通信功能這個雙向通信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智能電錶與用戶交互終端的雙向通信,另一個就是智能電錶與配電網之間的雙向通信。作為用戶終端與電網的銜接單位,智能電錶可以對用戶使用終端的用電情況進行管理,而用戶終端可以將實時的將用電情況反饋給智能電錶;而配電網這邊,智能電錶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將用電信息發給配電網,配電網又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對智能電錶進行實時調控。
  • 華北電力大學魏振華教授:泛在電力物聯網終端的區塊鏈應用
    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戰略目標的推進,接入泛在電力物聯網的設備將會越來越多。在保障泛在電力物聯網終端安全及應用的同時,對入網設備終端的管理將存在諸多挑戰。一方面,泛在電力終端設備具有異構種類多、接入數量大、安裝分布廣等特徵。
  •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青島全力建設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
    12月13日,國網青島供電公司運檢部負責人表示,當前,青島供電公司正全力以赴攻堅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建設收官戰,為人民美好生活及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據介紹,青島是全國10個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建設試點城市之一。
  • Sense利用機器學習實時觀察電力情況 以減少家庭能耗
    波士頓地區的初創公司Sense利用機器學習實時觀察電力使用情況,其目的是實現變革。如今,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公司Landis+Gyr與施耐德電氣、energy Impact Partners、Shell Ventures、Prelude Ventures、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和iRobot聯手,將B輪融資規模提升至2,000萬美元。
  • 上海首個5G配電網控制保護應用完成測試 極大提升供電可靠性
    不 久 的未來,低時延、高可靠性的 5G 技術將有效提高 35 千伏以下的配電網「自愈」能力,極大提升供電可靠性。據國網上海電科院技術人員介紹,35千伏以下的配電網本身具備點多面廣的特性,大規模鋪設光纖存在成本高、施工難度大、運維難度大等問題,傳統的故障定位、隔離方法並不適用。而配網要提升運行可靠性,大幅降低配網故障供電恢復時間,真正實現用戶停電「零感知」,擴大自愈技術勢在必行。「但自愈技術的應用需將線路兩側數據進行比對,非常依賴於通信傳輸通道。」國網上海電科院繼電保護專業技術人員介紹道。
  • 物聯網技術創新應用助力配網高效運維——配電線路狀態檢測器在配...
    產品銷售南網廣東、海南、廣西省電力公司。國網黑龍江、吉林、江西、四川、安徽、陝西、湖北、北京市、天津市、內蒙古電力公司使用以來,沒出現過任何質量問題,十多年的市場證明,產品達到節能型、長壽命、免維護、零故障。質量優、導電性能好、運行安全可靠、易操作、拆裝簡便、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網、南網設計和運營標準,是南網和國網的合格供應商。
  • 隨時發現電力故障主動上報,湖北省建立物聯感知體系讓用電更智慧
    記者從國網湖北電力了解到,國家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該公司日前明確第一批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試點項目,其中包括在鄂州打造城域能源網際網路先行區綜合試點示範項目,在城市配電物聯網方面掌握關鍵技術。
  • ...配電網狀態監測系統產品」是將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相...
    公司回答表示,「智能配電網狀態監測系統產品」是公司針對電力中壓配電網架空線路的故障定位和狀態監測需求開發的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產品。該系統產品是將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相融合的典型應用。目前,該系統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超過23個省市得到應用,已安裝設備數量超過數萬套,覆蓋線上千條,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和經濟效益。
  • 淺談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綜合能源服務 商業模式及發展方向研究
    具體而言,綜合能源服務是以電力為核心,改變以往電、氣、冷、熱等能源單獨規劃、設計和運行的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智能技術以及管理提升,在運行中對各類能源的分配、轉化、存儲和消費等環節進行協調與優化。將物品之間用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連接,實現智能化識別與管理是英國工程師Kevin在1998年提及的物聯網的基本概念,而在複雜的電力系統中,電力物聯網具體是指一個能夠實現識別、感知、互聯與控制電網基礎設施與人員及其所在環境的網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