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就要來了?

2020-09-05 哈爾濱中軟卓越

近日,美國能源部發布了題為《建立全國量子網 引領通信新時代》的報告,提出10年內建成全國性量子網際網路的戰略藍圖,並希望藉此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

  美國能源部方面稱,量子網際網路利用量子力學定律,能比現有網絡更安全地傳輸信息,「幾乎不可破解」,未來將對科學、工業以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消息一出,就引發了眾多疑問:量子網際網路究竟是什麼?它將給世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在發展量子網際網路的路上,會遭遇哪些「攔路虎」?

  信息無法被竊取複製,安全係數最高

  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IQIT)主任金賢敏解釋說,量子網際網路由大規模分布的量子節點和連結各個節點的量子信道組成,用於實現各類量子增強的通信、計算和計量等技術。「一直以來,實際可用的量子網際網路是量子信息科學領域追尋的目標之一。」金賢敏說。

  早在2018年,《科學》雜誌就曾發表文章《量子網際網路:發展願景》,其中描述了量子通信網絡的發展藍圖。文章稱,量子網際網路不是現有網際網路的簡單替代,而是為其加上「盾牌」的新型基礎設施。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2019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了量子網際網路,他說:「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是用於傳遞、處理和儲存經典信息的全球性系統。量子網際網路則可以對量子信息進行同樣的傳遞、處理和存儲。量子比特和量子糾纏(量子比特互相關聯的狀態)將是量子網際網路的基本資源。」

  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中提到,由於量子網際網路具有特殊的訪問方式,每一次訪問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因此其被稱為「最安全的網際網路」。據潘建偉解釋,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量子網際網路的首要任務是以一種無條件安全的方式進行全球性的密鑰共享,如果將隨機產生的密碼編碼在光子的量子態上,依據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一個未知的量子態不能夠被精確地複製,一旦被測量就會被破壞。因此,一旦有人竊取並試圖自行讀取量子密鑰,就一定會被發現。

  據了解,量子網際網路不僅可用來傳輸加密信息,還能支持基於雲的量子計算,有望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美國能源部的報告顯示,其籌備建設的量子網際網路將首先應用於銀行和醫療服務部門,未來還有望在國家安全和飛機通信領域施展拳腳。報告中還提到,「最終,手機內使用量子網絡技術可能會對每個人的生活帶來廣泛影響」。

  另外,創建超級靈敏的量子傳感網絡還有助於更好地檢測和預測地震,或者尋找地下的石油、天然氣或者礦產。

  據專家介紹,量子網際網路是一步一步向前演進的,不斷把量子計算、量子傳感、測量等各類功能融入進來,最終的目標是形成包括量子安全網絡、分布式量子計算和量子傳感網絡在內的「全量子網絡」。美國能源部在報告中稱,人們正在形成一個共識——量子網際網路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前沿之一。

  引發全球關注,各國競相布局

  鑑於量子網際網路安全性高、應用領域廣泛的特點,全球多個國家都在研發這種新型通信方式。

  據悉,今年2月,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芝加哥郊區成功建立了一個52英裡的糾纏光子「量子環」,這是美國迄今最長的陸基量子網絡之一。該網絡很快將與能源部費米實驗室連接,構成一個80英裡的三節點試驗平臺。此外,石溪大學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聯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已經搭建了一個80英裡長的量子網絡試驗平臺,同時正積極進行網絡的擴展工作。

  量子網際網路也吸引了其他國家的關注。荷蘭、加拿大、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以及歐盟也在加緊部署量子網絡建設。

  2016年5月,歐盟就提出了「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總投資約10億歐元,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利用10年時間建成量子網際網路。

  此外,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今年4月份報導,俄羅斯將利用俄羅斯鐵路公司的基礎設施打造量子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試驗區將在2021年啟動,金融機構、國家集團、生產企業和基礎設施可能成為首批用戶。

  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發展量子通信技術,並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7年,全長2000餘公裡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今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金賢敏認為,這些成就對於我國構建量子網際網路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標誌著我國量子網際網路的研究與發展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走向實用化,關鍵在中繼器

  然而,量子網際網路的發展之路並非一條坦途。

  金賢敏指出:「對於量子網際網路發展中的挑戰,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光子通過長距離光纖傳輸,在傳播中的損耗會隨距離呈指數型增加;二是光量子態的產生具有概率性。這兩個問題使得量子網際網路的實際運行效率很低。」

  據了解,量子網際網路需要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領域全方位的突破。金賢敏表示,從長遠來看,將真正的全量子網際網路推向實用化的關鍵仍然在於量子中繼器。

  簡單來說,處於糾纏態的兩個量子不論相距多遠都存在一種關聯,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改變(比如人們對其進行測量),另一個的狀態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假設信息的接收方和發送方各有一個光量子,它們再各自派出一個與之糾纏的光量子作為「中介」,讓兩個「中介」光量子在中繼器糾纏起來,那麼兩個留下的光量子也會形成糾纏關係。

  在信息通信領域中,量子中繼器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就像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主要通過糾纏交換、糾纏純化和量子存儲等基本技術實現對量子態的糾纏操縱,幫助信息傳輸到更遠的距離,從而突破量子通信距離的限制。

  今年3月,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其中提到,本質上來講,量子中繼器是一種小型的專用量子計算設備,它必須能夠有效地捕獲和處理量子信息,並將其存儲足夠長的時間,以將信息傳輸至數千公裡之外。

  金賢敏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量子中繼器走向實用化的關鍵問題研究,並實現了一種混合架構的、可在室溫下運行的寬帶量子存儲網絡,這對於量子網際網路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該成果已於今年上半年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發表。

  金賢敏進一步指出:「構建可實際應用的量子存儲器,挑戰來自於需要同時滿足高存儲帶寬、長壽命、高效率和低噪音等指標,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室溫條件下工作,這是艱難而又意義深遠的一步。」

  在量子技術日趨成熟和接近商用的今天,我國的量子技術研究不斷取得突破。「未來,我們期待充分挖掘基於實際可用的量子中繼器的量子網際網路,能夠通過構建更多節點和提升節點性能的方式,使得量子網際網路具有完全可擴展性和豐富的量子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共同努力,最終實現全球量子網際網路。」金賢敏如是說。

相關焦點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我國自主研發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
    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日前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  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量子計算機還離不開嚴苛的運行環境與複雜的輔助設備。為了讓更多普通用戶體驗、學習、探索量子計算,近年來多家國際知名信息科技企業都開發了各自的量子計算雲平臺,使用戶能通過雲技術使用量子計算機。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乘勢而上加快科技創新
    無論是堅持辦好自己的事,還是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都亟須堅持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向著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從而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  加快科技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車聯網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方法
    歷史的發展勢不可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以人們應接不暇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不管是車企還是後裝主導的車聯網,從網際網路的角度來講,過去10年汽車行業所說的車聯網都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產業內被用來增強汽車亮點的概念。未來,汽車平臺會越來越開放,而且以後再也不能像後裝整天叫囂的那樣,隨便來個一鍵通什麼的就是車聯網了。因為,既然置身於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企業一定要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經營企業。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網際網路+」激活發展新動能
    網際網路+零售、網際網路+餐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十三五」時期,是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碩果纍纍的5年。截至今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6.2%,較2018年底提升7.8個百分點,城鄉之間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差距縮小5.9個百分點。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未來十年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前景和趨勢
    近些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徹徹底底顛覆了傳統行業和人們的工作生活。未來網際網路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站在現在的我們可能還難以預測未來,正如十年前的人們不會想到,不出門就能吃到外賣,甚至買到一切你想買的東西。因此本文就和大家談談未來十年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和趨勢。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雲化」助推新萬物互聯時代到來
    「作為一名網信技術工作者,我感受到的是一個『以網絡為基礎、以數據為核心』的新的信息技術體系正在步入生活舞臺的中央,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緩緩向我們鋪開嶄新的畫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中國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姚宏宇如此表示。他說,如今「雲」已成為新一代網信技術體系的關鍵基礎底座,我們要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打造國際領先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5G未來的發展前景和趨勢全面探討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透露,目前我國的5G商用發展開局良好,5G+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已實現重要突破,在交通、醫療等多個行業已形成上百個5G創新應用場景。在設備管理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核發5G設備進網批文7張,進網標誌37萬個,多項5G關鍵技術均取得突破。
  • 中軟國際黃平:破解非結構化數據管理難題,成就數位化未來
    這是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更是非結構化數據大爆發的時代。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將達40 ZB,2025年更將增長到驚人的175 ZB。但其中,難以處理的非結構化數據佔比80%以上,遠超結構化數據,且佔比還在繼續提升,甚至在未來可達99%,不僅給企業數據資產管理帶來極大挑戰,也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一大阻力。
  • 橫向擴展縱向輸出,看清中軟國際的雲版圖
    當雲計算進入2.0時代,華為喊出成為全球五朵雲之一時,中軟國際堅信不疑並在2017年就成為華為雲首家同舟共濟合作夥伴。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開幕當天的第一場主題演講中,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華為與中軟國際的合作歷程,並以「典範」二字來加以形容,足以見得雙方對於「戰略協同、風雨同舟」達成高度共識。
  • 中軟國際與華為打造聯合解決方案,賦予數位化轉型新動能
    這是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更是非結構化數據大爆發的時代。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將達40 ZB,2025年更將增長到驚人的175 ZB。但其中,難以處理的非結構化數據佔比80%以上,遠超結構化數據,且佔比還在繼續提升,甚至在未來可達99%,不僅給企業數據資產管理帶來極大挑戰,也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一大阻力。
  • 中軟國際黃平:以數賦智,攜手華為築建數位化轉型新未來
    這是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更是非結構化數據大爆發的時代。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將達40 ZB,2025年更將增長到驚人的175 ZB。但其中,難以處理的非結構化數據佔比80%以上,遠超結構化數據,且佔比還在繼續提升,甚至在未來可達99%,不僅給企業數據資產管理帶來極大挑戰,也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一大阻力。
  • 中軟國際與華為聯合解決方案:喚醒沉睡數據,成就數位化未來
    這是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更是非結構化數據大爆發的時代。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將達40 ZB,2025年更將增長到驚人的175 ZB。但其中,難以處理的非結構化數據佔比80%以上,遠超結構化數據,且佔比還在繼續提升,甚至在未來可達99%,不僅給企業數據資產管理帶來極大挑戰,也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一大阻力。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建設百業的5G專網非5G+那麼簡單
    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5G的核心價值將主要體現在3個維度:一是推動企業信息支撐系統進入雲網一體化時代;二是隨著數據的激增和更加廣泛的利用,5G將會極大改善企業運作模式;三是在未來由5G支撐構建的「企業大腦」,將會更好地幫助企業挖掘大數據價值,提升運營效能。
  • 中軟國際
    ,他提到:「我們倡導風雨同舟,長期合作,中軟國際就是這樣的一個典範。與此同時,中軟國際也得到華為最有力的技術支持,共同擴展新市場。以華為雲合作為例,中軟國際僅用4年,就實現了9倍的增長。根深才能葉茂,我們將持續的和有意願、有能力的夥伴共同做厚合作基礎,共同成長。」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安防大數據時代雲存儲的特徵
    大數據時代來臨根據IDC預測,全球在2010年正式進入ZB時代,全球數據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意味著人類在最近兩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於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爆炸式增長的數據,正推動人類進入大數據的時代。維基百科全書的定義:「大數據是飛速增長的,用現有資料庫管理工具難以管理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包括:社交媒體、行動裝置、科學計算和城市中部署的各類傳感器等等,其中視頻又是構成數據體量最大的一部分。據IMSResearch統計,2011年全球攝像頭的出貨量達到2646萬臺,預計到2015年攝像頭出貨量達5454萬臺。
  • 乘雲而至,中軟國際即將實力亮相2020華為HC大會
    6大雲智能產品及服務、2場高端發聲、3場乾貨分享,中軟國際雲智能業務即將全景呈現,全面展現&34;如何使能客戶數位化轉型,並與行業夥伴共創新價值。中軟國際雲智能業務集團雲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黃平也將出席大會&34;峰會,解讀中軟國際與華為打造的&34;聯合解決方案如何助力客戶數位化轉型,並分享最新國內及海外案例。
  • 中軟國際攜手華為,用WeLink助推企業協同辦公數位化轉型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又用無線電、固定電話、手機、網際網路、可視電話等各種通信方式來傳遞信息。據了解,中軟國際WeLink全棧式服務能力、行業定製解決方案以及成功商業案例將在「華為雲城市峰會2020北京站」期間詳盡展示。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走近「數字夜市」
    由於該夜市添加了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數位化元素,自開市以來,人氣一直居高不下,商家的「生意經」越念越響。  夜市搭上數位化「快車」  8月20日晚7點左右,夏日的餘暉還沒完全消散,重慶南岸區金輝銅元道數字夜市街區已是人聲鼎沸。五六歲大小的孩童,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家玩具攤位前,體驗彈珠遊戲,家長們在一旁看得也是不亦樂乎。
  •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軟國際的數位化轉型有點不一般
    正如中軟國際副總裁、雲智能業務集團執行總裁孫佳韡所說,「推動千行百業的雲上智能之旅,做客戶最值得信賴的數位化轉型共創夥伴。」角色的轉換和拓展不僅給中軟國際帶來了新的業務發展機遇,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級市場在數位化轉型時代之中前進的速度。
  • 雲聚行業新價值,中軟國際盛裝亮相華為全聯接2020
    ,他提到:「我們倡導風雨同舟,長期合作,中軟國際就是這樣的一個典範。中軟國際和華為合作超過10年,早在2009年,中軟國際就已經和華為開展合作。2014年,開始走向國際市場。2017年,成為華為雲首位同舟共濟的夥伴,2019年又加入了華為雲鯤鵬凌雲夥伴計劃。可以說,在華為發展不同時期,中軟國際持續堅持和我們戰略協同,利益互補,風雨同舟,關鍵時刻共進退。與此同時,中軟國際也得到華為最有力的技術支持,共同擴展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