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繼續進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兩個目錄一張圖 行政審批清清楚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我國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李克強總理指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當頭炮。國務院多次部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近期又派出八個督導組分赴全國各地督查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情況,其中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簡政放權是19個督查重點的第1項。
2013年,聊城市啟動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率先在聊城及周邊地區實現了行政審批「項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費最低」,優化我市經濟發展環境。
2014年,聊城市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繼續圍繞清項目、優流程、減收費三項核心工作,打造行政審批「兩個目錄一張圖」,即: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涉企收費項目目錄和審批項目流程圖,全部向社會公示,讓企業群眾清清楚楚審批、明明白白繳費。
公開透明 實行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分6批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68項,省政府分4批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62項。尤其是2014年3月份,國務院確定了「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的目標,6月份已分兩批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34項。省政府計劃年內分2-3批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目前已取消下放一批共32項。
記者在聊城市政務服務中心了解到,聊城市按照「五個一律」的原則,及時做好項目精簡工作。即,凡上級明令取消或沒有設定依據的,一律取消;凡市、縣兩級均有審批權限的,一律下放縣(市、區)審批;對行政確認、備案、登記等更符合內部管理特徵的,以及雖然是行政審批、但可以通過加強監督實現有效管理的項目,一律轉變管理方式;對同一部門性質相同、內容相近的行政審批項目,能合併的,一律合併;對垂直管理以及雖有法定依據、但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和現實管理需要或長期不發生的項目,一律不列入市級項目目錄。
經過多次清理,我市市級行政許可項目由2013年6月份的160項精減至96項。比如,停車場建設和臨時停車泊位施劃,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鄉鎮國庫業務審批,境內機構非貿易購付匯真實性審核,機構外匯資金境內劃轉核准等行政審批事項已按要求及時取消;植物檢疫證,國家和省(非)重點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經營利用、準運許可,福利企業資格認定,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內施工作業審批,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安全審核合格證,邊境區通行證等審批事項進一步放權縣級審批。
目前,聊城市正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建立行政審批權力清單」的要求,對市級項目進行新一輪的清理,重點是摸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底數,規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年底前對外公布權力清單,實行目錄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公開透明。
據聊城市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務院關於清理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通知》(國發[2014]16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省2014年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見》要求,本次清理重點對市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清理,對市級依據國務院、省部門規範性文件,以及市級自行設立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年內一律取消。
減輕負擔 對涉企收費項目進行清理規範
聊城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13年,我市通過取消、免徵4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為市本級企業減負6000萬元以上。
在此基礎上,2014年重點對涉企收費項目進行清理規範。5月份,市政務服務中心會同監察、財政、物價等部門,對市級收費項目進行了清理,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了市級收費存在的問題及癥結,重點對企業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經營服務性收費問題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為下一步規範收費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
6月初,市委、市政府決定對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開展專項整治,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面鋪開,擬利用半年的時間,實現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摘掉官帽子,放開市場、引入競爭,培育規範完善的中介服務市場,為企業群眾提供服務優、收費低、效率高的中介服務,切實惠民利企。
通過涉企收費清理規範,年底前將建立涉企收費項目清單目錄,向社會公示,實現清單目錄之外無收費,最大限度地減輕企業群眾負擔。
方便辦理 繪製並公開審批流程圖
據了解,為了實現企業註冊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聊城自2013年11月底,創新實施了「企業註冊」四證聯辦。
即,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國稅和地稅稅務登記證實行「一口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批、統一發證」,企業填寫的申請表精簡75%,申報材料精簡38%,由過去的逐個跑窗口變為只跑一個窗口,只需來中心兩趟,平均1-2個工作日即可一次性領到設立企業所需的四個證照。
針對服務業、小微企業等審批前置條件較多,市政務服務中心還量身定做了審批服務流程,提供「訂單式」服務。截至目前,共辦理「四證聯辦」260件。
同時,按照「市級行政審批項目應進廳的100%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可授權項目100%授權」的要求,重點圍繞企業和群眾需求,對申報材料、前置條件進行清理規範,通過簡化材料,再造流程。
僅需書面審查的事項即時辦結,即辦件比例由73%提高到90%;一般事項實行「一審一核」,3個工作日內辦結;需要現場踏勘、集體論證等特別程序的,7個工作日內辦結,審批效率平均提高60%以上。下步將對所有進廳服務事項優化後的審批流程繪製流程圖,讓企業群眾清楚了解辦事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群眾。
新聞連結
打通影響審批提質提速的「最後一公裡」
我市啟動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專項整治工作
國務院6月26日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國辦發〔2014〕30號),明確提出要規範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
為認真踐行群眾路線,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打通影響審批提質提速的「最後一公裡」,根據市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確定的七個領域的專項整治要求,聊城市自6月初啟動調研,6月24日啟動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專項整治工作。
工作重點 去「行政化」 去「壟斷化」
據了解,此次專項工作的整治範圍是與審批相關的中介機構及與部門相關的行業協會。主要包括土地、房產、環境、安全等評估服務機構;檢測、檢驗、認證等鑑定服務機構;規劃、測繪、施工圖審查等技術服務機構;土地、房產、招投標等代理服務機構;工程、檔案、信息等諮詢服務機構;刻章、培訓等民生服務機構;與部門相關的行業協會。
此次專項整治工作重點為去「行政化」、去「壟斷化」。
去「行政化」的整治內容包括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與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人員、財務、辦公未實現脫鉤的;行業協會藉助行政權力,強制入會、攤派會費、報紙雜誌,違法違規舉辦培訓、評比達標、展覽會、研討會等活動的;中介機構或行業協會藉助行政權力設立收費項目強制收費,給企業群眾造成負擔的。
去「壟斷化」的整治內容包括利用行政手段指定或變相指定中介服務機構的;行業主管部門將行政職能轉交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辦理的;行業主管部門違規設置附加條件,幹擾阻撓外地中介機構進入我市開展業務的。
工作目標 「分開」「放開」提供規範高效服務
據介紹,此次整治工作目標是實現「四分開」,即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與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人員、財務、辦公「四分開」,行業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業務監管,規範執業行為。
同時,放開市場準入。即全面放開我市中介機構市場準入,重點規範涉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六評一審兩報告」(安評、環評、能評、雷評、震評、水評、圖審、可行性報告、地質勘察報告)等中介機構,原則上每類不少於3家。達不到3家的,由行業主管部門明確服務標準、準入條件,從市外引入。行業主管部門必須允許企業自主選擇符合條件的外地中介機構進行服務,不得人為設置區域性、行業性的執業限制。
打造統一的中介服務超市。即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中介服務超市,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機構按照「全面放開、自願報名、競爭擇優」的原則,全部進廳集中辦公,提供規範、高效的服務。
工作步驟 分四個階段 12月份結束
記者了解到,專項整治工作分調查摸底、專項檢查、統一進廳、規範提升四個階段,將於12月份結束。
6月底前為調查摸底階段。組織召開專項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會,明確參與部門職責分工,安排行業主管部門對主管的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進行調查摸底。
7月底前為專項檢查階段。對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註冊登記、執業資質資格、服務情況等內容進行檢查,主要檢查整治重點中列明的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向行業主管部門反饋,明確需要限期進行整改的內容,整改情況向社會公示。
9月底前為統一進廳階段。按照「先物理集中、再規範提升」的原則,督促中介機構9月底前完成統一進廳工作,集中提供服務。與行政審批相關的22類中介機構必須進廳,我市目前沒有的中介機構市外引入。同時,制定監督管理辦法,加強中介機構監管。
12月底前為規範提升階段。建立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目錄,收費名稱、依據文件、收費標準、服務時限等向社會公示,並作出承諾。在公示的基礎上,對進廳中介機構的服務內容、收費標準、辦理時限進一步規範,切實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建立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監管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部門監管責任及措施,切實加強對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的監管。
(記者 王文波 通訊員 徐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