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華為之後,榮耀的飛輪在哪裡?

2020-12-05 和訊科技

榮耀獨立的陣痛期痛在哪裡

文/郭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相見時難別亦難,秋風送寒杏葉黃。你們走好。」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祝福道。

11月17日,流言四起的華為剝離榮耀事件終於塵埃落定,榮耀被打包出售至有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管理與經營決策。換言之,榮耀脫離了華為這艘航母的庇護,獨自揚帆起航。只是,在陣痛期過後,榮耀的未來能否一片星辰大海,新榮耀的飛輪在哪裡?

「獨自在這命運裡拓荒,單槍匹馬與世界對飲。」2014年,榮耀的宣傳曲和來電鈴聲響徹大街小巷,歌詞中的這句話卻一語成讖。

榮耀獨立的陣痛期痛在哪裡

「智能相對論」此前寫了一篇《華為難「扔」榮耀》,但還是放下了,這對華為和榮耀來說,是不得不的掙扎和陣痛,而接下來榮耀還要獨自面臨這些痛。

1、失去母品牌華為背書,榮耀品牌恐難立足

根據CINNO Research的報告顯示,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上半年佔比達到了40.2%,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有著極高的認可度和高端市場佔有率。華為終端公司背靠整個華為集團,國內市場叫好又叫座。而作為一個新興的網際網路子品,榮耀上承華為,自身品牌積澱尚且不足,消費者的認可度和忠誠度也遠不及華為。買榮耀就是衝著華為去的,這是大部分消費者的心態,當Honor不再是Huawei的Honor,離開了母品牌華為背書,榮耀的品牌將如何立足? 

2、系統和晶片深度綁定,剝離後的榮耀如何脫離華為的影子

目前的手機市場早已不單單是硬體的比拼,深度定製的系統是消費者選擇品牌的重要考。因素。榮耀脫離華為後,Magic UI與EMUI分家,雙方在系統上不再繼續合作.對榮耀來講,Magic UI失去華為技術支持,雙方深度合作的諸多功能(如多屏協同,一碰傳等),在後續的維護和創新都將成為一大難題。

拆分前,榮耀可躺著享受華為前期有著巨大投資的晶片紅利,剝離後的榮耀的體量,已經失去了研製高端晶片的實力。再加上目前美國在高端晶片和光刻機方面的對華打壓,麒麟9000晶片缺貨嚴重,根據多家媒體披露,榮耀V40系列將使用聯發科的天璣1000+晶片。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榮耀使用高端自研晶片只能是天方夜譚。榮耀的「芯」墜入平庸,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3、可預見的市場縮水引發連鎖反應,榮耀如何穩定供應鏈,打好中低端的基本盤

華為曾經扶植了大量的國產原件供應廠商,如屏幕製造商京東方、天馬等。同時,華為手機份額長期佔據國內的半壁江山,在供應鏈方面有著極強的議價能力。脫離華為強大的話語權後,榮耀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和談價能力恐怕都會大打折扣。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遠有諾基亞智慧型手機業務賣身微軟富士康,摩託羅拉賣身老牌手機廠商聯想,比較近的則是錘子賣身字節跳動。諾基亞和摩託羅拉的在新東家的鼎力支持下,淪為了智慧型手機市場額的others。兩者的沒落雖有時代因素,但與消費者的忠誠度和認可與否恐怕也有著巨大關聯。錘子失去靈魂人物羅永浩後,早已不復昔日榮光,同樣,華為榮耀曾經是塊香餑餑,但作為斷臂求生後的吧「臂」,新東家的榮耀香不香的起來?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榮耀的市場份額勢比會有較大的波動,短期內的縮水是必不可免的。市場份額的萎縮帶來的後果就是供應鏈談價能力的下降,即便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缺貨恐怕還是一道致命傷。華為在四月份曾以21.4%的市場佔有率首次超越三星,登頂全球第一,而隨著實體清單事件的影響,在晶片的內存上遭遇供貨危機後,市場份額不斷跌落。脫離華為後,榮耀雖避開了制裁之「嫌」,但在供應鏈問題上,會不會重蹈覆轍? 

離開華為的榮耀,如何繼續賣貨,新榮耀的飛輪在哪裡?

飛輪效應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在「智能相對論」看來,如果要驅動榮耀飛輪,首先得考慮這四駕馬車。

1、產品研發和銷售渠道統合產生火花,新榮耀摸著石頭過河之路該如何走?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此次收購榮耀的深圳智信成立於2020年9月,由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深圳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持股98.6%,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持股1.4%。而該基金的出資人則是榮耀的30餘家代理商和經銷商。也就是說,榮耀被自己曾經的代理和渠道商收購了。對曾經依附榮耀為生渠道商來說,這既是一次自救,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而在聯合聲明中,深圳智信也表示,此次收購既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費者、渠道、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員工的利益;更是一次產業互補,全體股東將全力支持新榮耀,讓新榮耀在資源、品牌、生產、渠道、服務等方面汲取各方優勢,更高效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

此次聲明向外界釋放兩個信號:一是榮耀和華為再無瓜葛,榮耀或與可以通過此次單飛,脫離制裁,這一點先按下不表。另一個重要的信號則是,此次榮耀被收購後,將成為手機行業內首個產品研發和市場銷售渠道統一的企業。通過此次收購,榮耀的渠道商成為了股東。而根據榮耀CEO趙明在接受採訪時披露的數據,榮耀在今年上半年線下渠道銷售額首次超越線上,佔比達到55%—60%。也就是說,榮耀目前的銷售中,線下渠道佔了大頭,而且很可能是今後的一大趨勢。而現在,作為榮耀股東的渠道商,在利益共同體的推動下,勢必會深耕發力,同時可以有效避免內卷,榮耀產品的線下經營會更加的良性健康,線下的基本盤得到穩固。

而另一項聲明則更加引人聯想。在聲明中可以看到,所有權的變化不會影響榮耀發展的方向。深圳智信承諾,作為投資新榮耀的經銷商和代理商,未來只享有財務上的投資回報,在業務側將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場化原則,與其他經銷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機會,榮耀團隊將保持穩定。這就傳達出一個重要信號,也給未參與此次收購的渠道商吃下一顆定心丸:榮耀這塊蛋糕依舊是手機分銷市場的蛋糕。這讓榮耀在擁有自身極為優秀分銷渠道後保持開放,吸納其他經銷商和網絡分銷平臺。

2、獨立讓新榮耀打破天窗,新榮耀的產品力如何提升?

脫離華為的羽翼,既降低了榮耀的下限,也提高了榮耀的上限。

根據Counterpoint的報告,2019年第三季度,蘋果佔據了全球手機市場66%的行業利潤和32%的手機總收入,高端手機拿走了手機市場絕大部分的利潤。而長久以來,作為一個子品牌,榮耀高端的產品都要給華為的高端系列讓位。硬體和系統上的創新功能首先在榮耀上「試錯」,成熟後再在華為手機上使用,榮耀在產品品質和功能上都不得不進行妥協和閹割,在定價上始終無法放開手腳與小米等搏鬥。 

這一問題將在榮耀獨立後迎刃而解,沒有了華為高端市場戰略的壓力,榮耀的產品設計和定價會有更大的操作空間,榮耀上一款旗艦手機榮耀30發布於今年4月15日,距今天已經七個多月,作為獨立後的第一款旗艦手機,備受期待的榮耀V40系列將成為新榮耀的一塊重要的敲門磚。V40系列如何操刀,將對榮耀日後市場定位產生重要影響。榮耀V40的上代V30發布於2019年11月26日,售價3299到4199,在定位上明顯是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之下的補足,產品實力距離高端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而根據相關數碼博主的爆料,榮耀V40於明年一月發布。V40系列的立項應在早於華為有意出售榮耀前,因而其定位應該與上代類似,手機項目研發時間比較久,V40在市場定位有大變化上已經不太可能,總體上還是低於目前華為的高端系列。對於新榮耀來說,V40的使命應當是穩住榮耀基本盤,順延之前的路線。因而需要在在品控上嚴格把關,同時做好脫離的華為後售後服務。在定價上,削弱5G高成本的影響,進行適當讓利。一句話,作為榮耀日後高端系列的墊腳石,榮耀V40可以做的不夠高端,但絕對不能做的差,脫離華為後,榮耀品牌無法再承受失去口碑的代價。 

3 、AloT產品線上,1+8+N戰略,榮耀的萬物互聯智慧生活故事能否講出新篇?

智能家居方面榮耀布局很早,在今年5月18日,榮耀HONOR life智慧生活新品發布上,榮耀公布了其對於未來全場景智慧生活的構想,:以手機為中心,形成1+8+N(以手機為核心,擴展到PC、平板、TV、音箱、眼鏡、手錶、車機、耳機業務,再輻射到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等領域)的三圈層結構,再將三圈層結構的不同設備實現互聯互通以及能力共享。

先是迭代Logo,而後提出1+8+N的新戰略,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廣闊,榮耀入行早,技術積累深厚,品牌和供應鏈上並不像手機業務那樣與華為關聯密切。在這方面,榮耀最近也開始了提前布局,根據企查查的數據,華為最近申請了榮耀親選商標,榮耀親選是榮耀自身的電商平臺APP,提供榮耀自身智能家居等的銷售。

榮耀的新智能家居如智慧屏等有著良好的口碑和逐步攀升的市場佔有率,脫離了華為終端品牌對榮耀的智能家居影響並沒有像手機業務那麼大,1+8+N的核心是1,榮耀需要做的是穩住其手機的基本盤,再把內環(產品實力)和外環(開放平臺)的戲繼續唱下去。

4、牆內開花牆外香,榮耀的國際市場或迎來轉機?

在榮耀剝離的節點上,有媒體披露了高管名單。此前擔任華為拉美地區部的總裁朱振東,將任榮耀海外總裁,而此前任職華為中東非洲渠道銷售部長王元琳,將擔任榮耀海外渠道部部長。榮耀在海外市場動作頻頻,或將奪回華為失去的海外市場。

獨立後的榮耀沒有了美國對華禁令的鉗制,可以獲得高通,聯發科晶片的供貨,榮耀手機也可以重新使用谷歌GMS推送服務(國外Android系統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負責app消息的即時推送),而脫離華為品牌則對榮耀國外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據GSMARENA公布的數據,榮耀在2019年海外市場表現極為亮眼,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1%,並已經成為多個國家的前五名。此外,榮耀的可穿戴設備銷量更是突飛猛進,海外形勢一片利好。

據多家媒體披露,榮耀計劃在三年內上市。脫離華為後,榮耀的能否破而後立,涅槃重生,令人期待。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往期推薦

_

● 智聯萬物,車聯未來:湖南湘江新區智能汽車產業再升級

? 點擊閱讀

_

● 讓AI無處不在,華為昇騰構建了一幅怎樣的百業全景圖?

? 點擊閱讀

_

● 「黑五」將近,跨境電商迎「大考」

? 點擊閱讀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智能相對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離開華為的榮耀,如何繼續賣貨,新榮耀的飛輪在哪裡?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祝福道。11月17日,流言四起的華為剝離榮耀事件終於塵埃落定,榮耀被打包出售至有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管理與經營決策。換言之,榮耀脫離了華為這艘航母的庇護,獨自揚帆起航。只是,在陣痛期過後,榮耀的未來能否一片星辰大海,新榮耀的飛輪在哪裡?
  • 榮耀手機「賣身」,離開華為的榮耀,優勢在哪裡呢?
    ;憑藉華為手機的熱度,榮耀手機品牌也成為國內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品牌之一。,零售商會表示該品牌屬於華為,相比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機器不菲的價格,同樣晶片的機器,榮耀手機的價格更低,「性價比」也就越高;華為每推出一款晶片,總會在第一時間用在榮耀手機上面,這也是榮耀手機品牌的產品競爭力之一。
  • 榮耀離開華為之後,能夠繼續「榮耀」下去嗎?
    華為賣掉榮耀已成定局,大家唏噓之餘也不禁為榮耀的未來擔憂:離開了華為,榮耀能繼續一身的榮耀嗎?其實,我們回顧歷史,就知道榮耀未來也許更加光明。華為曾經也賣過自己的「親兒子」:安聖電氣、華三通信和華為海洋,都是華為主動賣掉的。看看他們如今的發展狀況,我們便可見一斑。安聖電氣在2000年前後,安聖電氣是華為最大的子公司,2001年市場銷售額高達26億元,盈利能力超強且前景廣闊。
  • ​榮耀離開華為這個品牌之後,基本沒有價值了
    多家企業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榮耀離開華為這個品牌之後,基本沒有價值了
  • 離開了華為,榮耀還會依舊「榮耀」嗎?
    那麼,如果離開了華為,榮耀品牌還會依舊「榮耀」嗎?這則可以讓華為有更充足的資金應對接下來的挑戰。畢竟,不管是自研晶片,還是買光刻機都是需要巨量的現金儲備和現金流來支撐。就如任總說的「過冬多一層棉襖」。 但問題是被剝離出華為體系之後,榮耀還會「榮耀」嗎?
  • 華為千億現金將榮耀賣了?但離開華為後,榮耀還能榮耀麼?
    但問題是,離開了華為體系之後,榮耀還能榮耀麼?我想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我們知道榮耀之所以這麼成功,有三大原因,一是共享了華為的技術和供應鏈,比如麒麟晶片,還有華為的GPU Turbo、EMUI、拍照等這些技術以及華為的供應鏈,所以讓榮耀本身就站了技術制高點。
  • 餘承東為什麼沒有跟著榮耀離開華為?
    前幾天華為榮耀已經正式出售,而從華為方面透露的信息來看,榮耀的管理層並不會有任何的變動,還是原班人馬,而且華為還會分六千名工程師給到榮耀這邊,讓榮耀依然可以繼續的運轉下去。也就說華為榮耀原來的員工,不管是高層領導還是普通員工基本上會分到新公司去,而不會留在華為。但是在榮耀出售之後,作為榮耀最直接的領導人,餘承東並沒有跟榮耀一起離開華為,而是繼續留在華為,看到這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什麼餘承東不跟榮耀一起離開華為呢?
  • 實話實說,如果離開了華為,榮耀將不再榮耀
    當然,最後是不是真的會出售,誰也不知道,但我想如果榮耀真的被出售了,也就是說榮耀離開了華為我們知道榮耀之所以成功,有三大原因,一是依託華為的技術,與華為進行技術共享。比如使用華為的麒麟晶片,同時華為的一些技術是會同樣給予榮耀的,比如GPUTurbo、EMUI等等,一旦被賣掉了,榮耀無法共享華為的技術了。
  • 離開華為的榮耀,還能榮耀嗎?郭明錤給華為支了一招:直接賣了
    郭明錤給華為支了一招:直接賣了!首先郭明錤稱,如果華為榮耀能夠自立門戶,從華為當中脫離出來,自己成為一個品牌,那麼就可以不受打壓,對榮耀手機的業務增長有很多好處。出售榮耀業務就可以把這個品牌保留下來,況且在華為的體系下,榮耀只是中低端的定位,一旦獨立的話,就可以往高端發展。
  • 榮耀離開華為,沒有麒麟晶片之後,如何與小米競爭?
    榮耀手機品牌的誕生是為了對抗小米,華為在發現線上手機市場巨大潛力後,推出了主打網際網路市場的子品牌榮耀。榮耀在第一年推出智慧型手機時沒有採用麒麟晶片。早期的榮耀3C搭載了聯發科MT6582晶片,該品牌誕生的第二年,榮耀使用了麒麟910晶片。
  • 如果離開華為,榮耀命運如何?
    10月14日再有消息曝出,華為正與神州數碼、小米等競購者進行洽談,商討以最高人民幣250億元金額出售榮耀手機業務,但華為、神州數碼、小米等企業均未有明確說法。榮耀品牌出售背後,關係到華為遭遇美國鉗制、榮耀品牌的命運、華為的應對策略、接盤者的難題等諸多問題。
  • 離開華為後,榮耀已放飛自我:榮耀V40渲染圖曝光
    榮耀脫離華為自立門戶,想必大家都知道,雖然沒有了華為的支持,但是在產品上,榮耀也同樣沒有了華為的影響。產品定位更加的自由,發展空間也要更加廣闊。自離開華為後,榮耀和高通、聯發科等晶片廠商積極聯繫,想來是為自己的下一代手機產品,尋求晶片供應。
  • 華為應該出售榮耀,郭明錤語出驚人,離開華為的榮耀還剩什麼?
    眾所周知,由於某些原因,9月15日之後華為的晶片被斷供。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公布的消息,晶片斷供對華為手機業務影響比較大,目前華為還在尋找手機晶片的解決方案。我們都知道,華為旗下有兩大手機品牌華為和榮耀。
  • 離開華為後,榮耀是否會「泯然眾人矣」?
    離開華為後,榮耀是否會「泯然眾人矣」?2013年華為子品牌榮耀正式創建,榮耀一開始的定位是年輕人,同時榮耀手機極具性價比,成為了小米潛在的對手。7年之後,2020年11月17日,華為正式剝離榮耀,從此之後榮耀不再屬於華為旗下的品牌,同時榮耀的獨立意味著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排行的再次變化,華為將不再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而對於筆者來說,最為擔心的問題是,脫離華為之後的榮耀,是否會「泯然眾人矣」。從誕生之初,榮耀就是在華為的羽翼下成長的,大家提到榮耀手機,第一時間會把榮耀歸結於華為的品牌。
  • 任正非的榮耀離別贈言,離開華為的榮耀該如何繼續輝煌
    榮耀離開了華為,這個華為一手創造的面向年輕人群的科技潮牌,主打潮流設計和極致性能,以手機為主,榮耀手機產品分為四大系列:V系列、HONOR系列、X系列、Play系列 V系列定位科技標杆,Honor系列是潮流先鋒,X系列定位超能科技,Play系列則是酷玩科技。HONOR life (榮耀智慧生活)是2020年全新上線的榮耀智慧全場景品牌。
  • 華為應該出售榮耀手機業務,郭明錤語出驚人,離開華為的榮耀還剩什麼?
    眾所周知,由於某些原因,9月15日之後華為的晶片被斷供。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公布的消息,晶片斷供對華為手機業務影響比較大,目前華為還在尋找手機晶片的解決方案。
  • 榮耀離開華為獨立運營,對哪個品牌影響最大?
    榮耀離開了華為,離開華為的呵護,榮耀的日子會好過嗎?據內部人士透露,被出售事件之後,榮耀目前一切如常,並且還豪邁的訂下了明年的目標:出貨量幹三倍。實際上,華為把榮耀分離出去,不是分出去就不管了,人員不但沒有削弱,還得到了加強,不少華為的重要高層被派往新榮耀任職,與其說華為把榮耀賣了,不如說榮耀暫時交給國家保管,將來華為不受限制了,再把榮耀接回來,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 離開華為的「榮耀」,是否會持續榮耀
    出售「榮耀」的新聞被各大媒體報導,受限於無芯可用,華為斷臂求生,「榮耀」被賣了,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和30多家供應鏈上的夥伴共同成立公司接盤,這個公司叫做深圳智信新,諧音是「自信心」,希望離開了華為的「榮耀」能夠自強不息,繼續榮耀下去。
  • 塵埃落定,離開華為的榮耀會去向何方?
    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離開了華為的榮耀,和它是「華為榮耀」有著最直接的關係,客觀地說,榮耀本質就是華為榮耀。此前,榮耀的對外宣傳一直獨立於華為系。回看榮耀以往的宣傳案例,不難發現,雖然背靠華為,但是在線上線下的宣傳中都儘可能弱化了華為的存在感,著重強調了榮耀這個品牌。
  • 離開華為,榮耀還能榮耀嗎?
    因此,榮耀現在面臨晶片供應的困境。其次,從華為本身的業務來看,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一直是雙品牌運作,一個線上,一個線下,而實際上,榮耀跟華為在面向市場不可避免有衝突和競爭的,榮耀走輕資產模式,是類比小米的網際網路品牌。主要走線上營銷的模式,人員也比較少,只有8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