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 大電網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2020-08-16 中國能源報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

伴隨著世界能源體系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我國能源和電力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能源供需格局持續深入調整。電網作為能源傳輸和轉換的核心,承擔著各大能源基地的能量輸送、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有序接入、多種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責任。

近年來,特高壓交直流互聯電網快速建設、大容量新能源集中接入以及分布式發電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電源、電網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影響系統安全的因素更加多元化,穩定特性日趨複雜,電網調控運行難度大幅提升。

(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寧)

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初具規模

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

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內,目前已投產12條特高壓交流及11條特高壓直流工程,形成了西部河西、寧夏、四川大型能源基地集中送出和東部長三角、山東負荷中心集中落點的7大直流群。單個直流群規模達到1350萬~2800萬千瓦,佔送出省網發電負荷比例的40%~60%,佔落點省網用電負荷比例的25%~70%。

2019年,公司經營範圍內新能源新增裝機超過4745萬千瓦,累計達3.5億千瓦,裝機容量超過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青海、甘肅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本省電源總裝機容量超40%。國家電網成為全球接入新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新能源利用率96.8%。在未來5年,新能源裝機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新能源發電逐步由輔助電源轉變為主力電源。

大電網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遠距離跨區輸電規模持續增長以及新能源併網規模持續擴大,電網大範圍優化配置資源能力顯著提高,電網調度運行難度也大幅提升。

系統運行信息掌握不足:新電源發電運行狀態與可控能力感知不足,新能源發電數量眾多、運行狀態多變,模型參數難以及時精確辨識。電網輸變電設備全息狀態感知深度不足,輸變電設備缺陷識別能力有待提高,各設備監控系統存在信息孤島與盲區。系統運行方式分析依賴「一次建模、長期使用」的負荷模型,新能源電動汽車、分布式電源、新型變頻用電設備等負荷側設備種類不斷增加,負荷模型和參數負荷模型與參數的時變性和複雜性增加。

電網多源數據處理能力不足:電網調度量測數據未得到充分利用,廣域量測系統(WAMS)、調控監測系統等在線系統實時產生大量運行數據,但缺乏有效的提取與分析。輸變電設備傳感數據未得到有效利用,大量數據沒有得到充分融合和高效處理,智能變電站信息共享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各類衛星遙感、直升機、無人機及人工巡檢數據未得到協同管理和聯合應用,氣象、災害等外部環境信息運用不充分,每年因雷擊、風害等外部因素以及設備缺陷造成輸變電設備停運跳閘近千次。

大電網防禦能力不足:系統穩定形態日趨複雜,一體化特徵顯著,電力電子型電源群、直流群替代傳統機組,系統故障行為更加難以預測,連鎖故障風險急劇增加。

系統調控能力不足:常規機組被大量替代,新能源發電機組、直流輸電系統不具備常規電源的轉動慣量特性,系統頻率魯棒性下降,大功率缺失情況下極易誘發全網頻率問題。特高壓直流工程密集投運,受端電網電壓支撐能力下降,電壓穩定問題突出,系統運行更加脆弱。

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電網安全運行能力

在公司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針對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需求,以特高壓交直流大電網安全高效運行為目標,抓住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的重要契機,融合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和能源技術,有效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促進「源網荷儲」深度互動,保障能源生產、傳輸、消費的高效可靠,提升電網運行水平。

積極發展柔性輸電技術,優化堅強網架布局:優化骨幹網架,實現主網架合理分層分區。在特高壓交流主網架基礎上,優化受端電網500千伏網架,合理分層分區,加強電網薄弱環節建設,提升電網整體的平衡能力和嚴重故障抵禦能力,實現區域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協調電網和電源規劃,合理安排新能源併網規模及消納方向,通過協調電網與電源規劃,適時適度加強主網架結構以滿足新能源輸送與消納需求,多措並舉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效率,提高大電網系統調節水平;發展和應用柔性交直流輸電技術,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通過柔性交直流輸電系統靈活迅速的控制能力,提高重要斷面輸電能力,應對新能源接入需求,豐富系統穩定控制手段。

推進決策與防禦智能化,提升電網安全保障:引入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數據驅動和知識驅動的安全穩定分析及決策方法;建立先進適用的電網保護控制體系,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服務電網安全運行,貫通和融合二次系統信息流,提升電網運行數據採集能力和可靠性,提升全景監測與多業務協同能力;充分發揮儲能系統靈活響應特性,實現對系統的慣量支撐、一次調頻以及電壓支撐,提高系統的功角、頻率和電壓穩定性;基於大數據和泛在響應控制,融合電網實時量測數據及電網穩定機理,形成基於系統實時狀態的緊急控制策略,提升安控措施對各類故障的匹配度,實現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綜合防禦;以現代化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北鬥、無線傳感等「天—空—地」立體量測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構建大電網設備全方位立體化監測網絡,實現設備狀態全面感知和智能分析,實現自然災害預防預判和應急處置,全面推動智慧輸變電的跨越,全面提升輸變電設備的風險防控水平。

提升在線決策水平,提高電網調控能力:基於用電信息和量測信息的深度感知,獲取負荷特性及構成的實時數據,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分析技術,實現按站分時精準負荷建模,準確反映負荷模型的時變性,提升電網負荷模型精確度,準確把握電網輸電能力;基於人機知識交互與協同工作、人在迴路的機器學習等先進人工智慧技術,實現調度在線決策持續趨優進化,協助調度運行人員實時準確掌握大電網的穩定狀況、涵蓋電源、負荷以及儲能等各類因素的全面可用調控資源水平、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為電網調度運行提供一體化運行展示和決策支持;構建新一代電網調控系統,提升調度運行智能化水平,在PMU/WAMS量測數據的基礎上,建立「源網荷儲」廣泛互聯的全網廣域信息系統,結合人工智慧、超實時計算等先進計算技術對全網信息進行實時分析,實現響應驅動的安全穩定在線量化評估。

發揮「源網荷儲」互動活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基於新能源場站等值模型參數在線測量分析及參數準確性校核,實現場站模型的精確刻畫和參數的小時級/分鐘級辨識,提高模型參數準確性;分析電網對新能源電源的涉網性能需求,優化新能源的源網協調控制策略,提高頻率和電壓支撐能力,推動新能源與電網的良性互動,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水平;利用儲能參與系統的二次調頻,提高系統的頻率和聯絡線功率調控能力,在負荷側配置儲能,促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消納,結合峰谷電價政策,實現電網需求側響應;發揮負荷側互補潛力,在不影響安全生產和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靈活調節能源轉換關係和各類能源佔比,增強源荷互動活力。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大電網安全將面臨挑戰
    為此我國政府多年來致力於開發新的發電技術,試圖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儘可能製造更多的電力資源,於是一系列新能源發電技術走向了時代舞臺這些技術的誕生確實大大緩解了我國的用電危機,但是這些新能源發電裝機的快速增長,也給我國的大電網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王偉勝:我國新能源消納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這意味著今後較長時期,我國電力清潔化必須提速,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將迎來加速發展。一、「十四五」新能源發展形勢(一)新能源裝機增長將更加強勁「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約6000萬千瓦,增速為32%,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
  • 山西電網新能源發電首破1500萬千瓦
    其中風電發電935萬千瓦,光伏發電591萬千瓦本報太原11月11日訊(記者 張劍雯 通訊員 趙亞男)記者日前從省電力公司獲悉,伴隨多日大風及晴朗天氣,山西電網新能源發電創歷史新高,11月6日11時16分,新能源最大發電首破1500萬千瓦,達1526萬千瓦,佔當時山西電網全網用電的
  • 山西電網新能源裝機逾2400萬千瓦
    山西電網新能源發電創歷史新高。山西電網新能源裝機總量2407萬千瓦。新能源最大發電首破1500萬千瓦。11月10日,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透露,伴隨多日大風及晴朗天氣,山西電網新能源發電創歷史新高,11月6日11時16分,新能源最大發電首破1500萬千瓦,達1526萬千瓦,佔當時山西電網全網用電的57%,其中風電發電935萬千瓦,光伏發電591萬千瓦。
  • 新能源快速增長,增強儲能市場內驅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我國電力系統中靈活性資源匱乏,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難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併網的需求已成為制約我國能源轉型的瓶頸之一。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授級高工裴哲義表示,新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對電網穩定運行的影響日益突出。
  • 5G技術為新能源發電帶來的改變
    另外隨著5G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有著個性化的通訊需求,更多的5G專用網絡隨之建立,可為客戶量身定做,帶來無線專網的新用戶體驗,其特點是安全、可靠、快速、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新能源發電和電網系統的現狀隨著我國新能源發電的快速發展,新能源裝機容量逐年增加,大量設備信息接入專用和公用的信息網絡系統,特別是接入電網系統的信息量增長的極為迅速,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量併網將給電網運行、管理帶來新的挑戰: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隨機性特點,給電網功率平衡、運行控制帶來困難;另一方面分布式的深度滲透使配電網由功率單向流動的無源網絡變為功率雙向流動的有源網絡
  • PPT | 新能源發展現狀、挑戰及太陽能熱發電在多能互補系統中的作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一、新能源發展現狀及挑戰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1億千瓦和2.04億千瓦,新能源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新能源利用率連續3年遞增,2019年達到97%。
  • 國網公司發布《國家電網公司促進新能源發展白皮書(2016)》
    以下為《國家電網公司促進新能源發展白皮書(2016)》內容:  2015年,我國新能源持續快速增長,風電、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雙創新高,風電裝機容量連續四年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容量首次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在能源結構優化和綠色發展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
  • 青海新能源發電出力首超全網用電負荷
    12月01日11時37分,青海電網新能源發電電力達939萬千瓦,當時負荷938萬千瓦,青海新能源發電出力首次超過全網用電負荷,青海電網成為寧夏之後我國第二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當天11時43分,青海新能源發電電力達到993萬千瓦,新能源出力再創歷史新高,為當時用電負荷的106%。
  • 新疆電網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清潔能源佔四成
    新疆電網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電網發展進一步提速,裝機容量呈幾何式增長。經過10年的發展,新疆電網總裝機容量由2010年的1407萬千瓦增長至當前的1.03億千瓦,增長了6倍。
  • 我省新能源單日發電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
    據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消息,12月2日,青海省單日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大關,達到1.02億千瓦時。其中,光伏發電量為0.53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為0.49億千瓦時,總量創歷史之最。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青海新能源裝機容量2138萬千瓦,佔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的57.4%,較去年同期增長37.6%,青海已成為全國新能源裝機佔比最高、集中式光伏發電量最大的省份。12月1日,青海電網新能源最大發電出力達到939萬千瓦,首次超過全網用電負荷(938萬千瓦),青海電網成為我國繼寧夏電網之後的第二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過全網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
  • 國網傾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難題
    國網甘肅電力/供圖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正由裝機規模高速增長向高比例消納時代邁進,風電、光電也從過去的「微不足道」變為「舉足輕重」。業內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併網必將對電力系統特性帶來顯著影響,而通過構建廣泛互聯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升級新能源涉網技術來支撐電網電壓、頻率穩定成為趨勢。
  • 前11月新疆新能源發電利用率持續提升
    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前11月,新疆新能源發電整體運行情況持續向好,累計風電利用率達89.5%,同比提升3.9個百分點;累計光伏利用率達95.3%,同比提升3.0個百分點。截至11月底,新疆電網調度口徑裝機容量9564.37萬千瓦。
  • 新疆哈密市電網裝機容量為1844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1300多萬千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哈密煙墩風光互補電場每年風電可發電3.5億千瓦時。有效提升了哈密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有效提升了發電效率。伴隨國家對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該公司發電量連年攀升,自 2010 年開工建設至今,已建成兩個風電場,均為 20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2016 年年發電量為 2.6 億千瓦時,2019年為 4.6億千瓦時,發電量增加了近一倍。我們對設備技術進行了升級改造,最大限度提高設備的可用率和發電性能,預計 2020年發電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 貴州電網新能源日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
    貴州電網公司供圖11月17日,貴州電網新能源日發電量連續兩日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大關,達到1.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7%,佔當日發電量超過19%,較今年5月的0.88億千瓦時最高紀錄增加20.5%。
  • 隨州新能源裝機和累計發電量全省第一
    今年1至8月,我市新能源發電量25.29億千瓦時,其中,風電15.93億千瓦時,集中式光伏7.81億千瓦時,分布式光伏發電量1.09億千瓦時,垃圾電站發電0.46億千瓦時,佔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5.13%。
  • 光伏「十四五」迎倍速增長 諸多難題待破解
    大參考   我國光伏行業新增裝機已連續8年全球第一,上市公司市值5年翻番至2萬億元。在今年預計超越風電成為國內第三大電源後,未來5年光伏產業還將繼續迎來暴髮式增長,年均最少新增70GW。  降成本等諸多難題待解  儘管業界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光伏行業仍面臨不少挑戰,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繼續快速降低成本。  任育之表示,有專家已提出「一毛錢一度電」的目標。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光伏發電將與儲能、氫能技術相結合,大大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深刻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
  • 未來智能電網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打開APP 未來智能電網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百度知道 發表於 2020-01-04 10:26:42 分布式電源的發展需要從電網角度考慮,與電網協調運行。
  • 淺析|新能源發電特點和併網影響
    2019年,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6.8%,青海、甘肅等8個省份新能源發電量佔本省用電量的比例超過15%。風電出力隨風速和風向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測風數據,風速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在接近零到額定風速之間變化,與此相對應,風電出力也在從零到額定出力之間變化。風電出力呈現明顯的季節特性。
  • 河北南部電網最大負荷首次超過夏季高峰 新能源發展迅猛
    河北南部電網最大負荷首次超過夏季高峰 新能源發展迅猛 2020-12-16 17:00:48在基礎負荷和採暖用電拉動下,12月14日17時32分,河北南部電網最大負荷達到3963.4萬千瓦、創年度新高,較去年冬季最大負荷增長12.98%,較今年夏季最大負荷增長72.5萬千瓦,這也是河北南部電網冬季最大負荷首次超過夏季高峰。目前,電網運行平穩,全社會供電正常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