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就在昨日,準確地說是昨晚22點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雙河鎮發生6.0級地震,震級達6.0級,截止到今天晚上共有13人遇難,讓所有人痛心,儘管大陸地震提前10秒預警,但是依然有13條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我相信廣大群眾一定會為在天堂的他們祈禱!
那麼回歸主題,這已經不是四川第一次地震了!而且每當我們聽到四川地震的消息,震級都不會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四川這個地方為什麼這麼喜歡地震?而且每次引起的地震都相當劇烈,難道四川這個地方存在什麼特殊嗎?而原因正是如此!
說到地震,我們必須知道地震帶以及地球板塊構造。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這一帶會有地震經常光臨。然後是地球板塊構造,地球表面可分成六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這些都是上學時候的知識,而地震一般就是由這些板塊移動造成相互的碰撞引起的,因此地震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火山也大多在邊界附近。
巧的是,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即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由於受到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相互之間的擠壓,導致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因此在我們中國,自然也有地震帶,20世紀以來,中國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數,佔國內所有自然災害總人數的54%,超過1/2。從人員的死亡來看,地震是群害之首。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省、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臺灣省,我們可以經常聽到臺灣省受到地震光顧的新聞,而四川亦是如此。
四川正是大多數地震帶匯集之地,比如鮮水河地震帶、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金沙江地震帶、松潘-較場地震帶、龍門山地震帶、理塘地震帶、木裡-鹽源地震區、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等地,這些恐怖的地震帶引起的地震大多在7級左右,1850年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引起的地震是四川省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數超過2萬!
而且我們再看四川的地理位置,四川省位於中國西部,西鄰青藏高原,東為山地丘陵和平原,省內有四川盆地。我們知道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為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擠壓和碰撞造成的地殼隆起、變形最後抬升。原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處的位置是一片海洋(古特提斯海,也叫古地中海),正是因為板塊的擠壓而形成的今天的這幅模樣,而正是地殼的擠壓和碰撞使得地殼不穩定,形成了斷裂帶,這就是為何青藏地區多地震的原因。
我們知道地球板塊內部是由一些小板塊組成的,它並不是一塊整體,中國南方大部分均位於揚子準地臺上,準地臺是地球活動性比較大的地臺,它的基底硬化程度一般較低,蓋層厚度較大,在地臺的發展過程中有顯著而廣泛的褶皺和斷裂運動以及規模較大的中酸性巖漿活動。巧的是四川盆地也位於其上,因此四川盆地的地質較為堅硬,青藏高原的地質較為軟一些,所以在地殼的擠壓作用下,較軟的物質覆蓋在較硬的物質至上,並且隨著地殼運動方向運動。當較軟的物質碰到堅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擋時,物質不能通過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得川西地區的地殼也變的不穩定——裂隙產生了。隨後運動地地殼逐漸積累能量,當能量超過極限值時便會爆發,隨後產生地震。由於這些地殼運動在四川西部積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原有的地殼的裂隙,這就使得地震四川頻發。
所幸這次大陸地震提前10秒向宜賓預警減少了傷亡,要知道人們如果能在地震發生時提前3秒得到預警,傷亡人數可降低14%;提前10秒獲得警報,傷亡人數可減少39%,提前20秒,傷亡人數可降低63%。更令人欽佩的是就在這次地震之前的61秒內,四川成都、德陽、資陽等地已經陸續收到了通過廣播電視機構和各種終端設備發出的提前預警,減少了大量傷亡,感謝我國的科技,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