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照出多少真面目。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
《自然》、《科學》:
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如果沒有這些非藥物幹預措施,中國境內的新冠肺炎病例或將增長67倍。」
5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發布題為《中國非藥物幹預措施(NPI)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一文指出,中國實施的三類非藥物幹預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在中國的發展,同時也為全球贏得了寶貴的「窗口」。
▲《自然》雜誌網站截圖
研究介紹,三大類非藥物幹預措施包括:城際旅行限制,病例的早期識別和隔離,以及人員接觸限制和社交疏遠措施。
除了為中國有效遏制境內疫情點讚,研究也強調,如果中國採取的非藥物幹預措施比實際實施時間晚1周,病例可能較目前增加3倍;如果晚3周,則病例可能較目前增加18倍。
這篇研究,由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復旦大學、武漢疾控中心、美國哈佛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多個研究團隊成員共同撰寫。利用大量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得出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多國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的這篇乾貨滿滿的論文,被《自然》雜誌網站以「加速預覽」的形式發布。
根據慣例,對於具有影響力的重要研究成果,《自然》會在排版之前,以「加速預覽」的形式先行在線發布論文,以便讀者能儘快了解相關研究成果。
無獨有偶,另一篇重量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網站也在5月8日更新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實施嚴格隔離措施,有效減緩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
▲《科學》雜誌網站截圖
研究對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19日期間武漢控制措施的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並指出:「關閉全市公共運輸和娛樂場所、禁止公眾集會等措施綜合起來,避免了數十萬例感染病例」。
自疫情暴發以來,以中國抗疫舉措為對象的研究一直不停,而在科學結論面前,《自然》、《科學》等學術期刊也多次將中國視為榜樣。
早在3月17日,《自然》雜誌就刊文探討中國應對疫情的舉措能給世界帶來什麼啟發。
在看到中國採取嚴格隔離,感染人數明顯下降後,文章援引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專家麥可的話稱讚道,「中國這些對人口流動的嚴格限制非常成功」。
《柳葉刀》主編:
世界應該感謝中國
在《自然》、《科學》紛紛以科學之名,為中國抗疫舉措點讚的同時,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力挺中國抗疫努力的採訪視頻,正在海內外「刷屏」。
5月1日,《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在接受中國國家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封鎖武漢的果斷決定,為世界贏得時間,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
「所以我認為應該感謝中國在武漢抗擊疫情中做出的努力。」他說。
▲5月1日,《新聞1+1》節目專訪《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回應公眾關切。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