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 駁斥陰謀論!

2021-01-08 瀟湘晨報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照出多少真面目。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

《自然》、《科學》:

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如果沒有這些非藥物幹預措施,中國境內的新冠肺炎病例或將增長67倍。」

5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發布題為《中國非藥物幹預措施(NPI)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一文指出,中國實施的三類非藥物幹預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在中國的發展,同時也為全球贏得了寶貴的「窗口」。

▲《自然》雜誌網站截圖

研究介紹,三大類非藥物幹預措施包括:城際旅行限制,病例的早期識別和隔離,以及人員接觸限制和社交疏遠措施。

除了為中國有效遏制境內疫情點讚,研究也強調,如果中國採取的非藥物幹預措施比實際實施時間晚1周,病例可能較目前增加3倍;如果晚3周,則病例可能較目前增加18倍。

這篇研究,由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復旦大學、武漢疾控中心、美國哈佛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多個研究團隊成員共同撰寫。利用大量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得出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多國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的這篇乾貨滿滿的論文,被《自然》雜誌網站以「加速預覽」的形式發布。

根據慣例,對於具有影響力的重要研究成果,《自然》會在排版之前,以「加速預覽」的形式先行在線發布論文,以便讀者能儘快了解相關研究成果。

無獨有偶,另一篇重量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網站也在5月8日更新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實施嚴格隔離措施,有效減緩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

▲《科學》雜誌網站截圖

研究對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19日期間武漢控制措施的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並指出:「關閉全市公共運輸和娛樂場所、禁止公眾集會等措施綜合起來,避免了數十萬例感染病例」。

自疫情暴發以來,以中國抗疫舉措為對象的研究一直不停,而在科學結論面前,《自然》、《科學》等學術期刊也多次將中國視為榜樣。

早在3月17日,《自然》雜誌就刊文探討中國應對疫情的舉措能給世界帶來什麼啟發。

在看到中國採取嚴格隔離,感染人數明顯下降後,文章援引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專家麥可的話稱讚道,「中國這些對人口流動的嚴格限制非常成功」。

《柳葉刀》主編:

世界應該感謝中國

在《自然》、《科學》紛紛以科學之名,為中國抗疫舉措點讚的同時,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力挺中國抗疫努力的採訪視頻,正在海內外「刷屏」。

5月1日,《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在接受中國國家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封鎖武漢的果斷決定,為世界贏得時間,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

「所以我認為應該感謝中國在武漢抗擊疫情中做出的努力。」他說。

▲5月1日,《新聞1+1》節目專訪《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回應公眾關切。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駁斥陰謀論!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美31家科技巨頭聯手抵制華為
    駁斥陰謀論!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照出多少真面目。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34;,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重磅,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前所未有的一幕出現,全球3大權威學術期刊力挺我國,美甩鍋受挫
    就在各國全力應對國內疫情之際,美國卻拋出病毒陰謀論,並不遺餘力的造勢,國務卿蓬佩奧更是親自上陣,信誓旦旦的表示有大量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我國實驗室。美國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想要攪渾水、拉攏盟國,打美國擅長的輿論戰,轉移公眾的注意力,將新冠疫情的責任甩鍋到我國頭上。因為在疫情危機下,多國出現了應對疫情不力的現象,迫切需要一個吸引公眾注意的焦點事件。
  • 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該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今年的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
    以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Nano Research(《納米研究》)等為代表的175種科技類學術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舉辦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鍾豔平)日前,以「引領學術、服務創新、鍛造品牌、爭創一流」為主題的「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舉辦。既要加強內容建設,又要加強自身特色、策劃理念、優質內容的廣泛傳播,深化國際合作,吸引更多學術資源為我所用;要深化改革,辦出規模,推動一流期刊集群化、集團化,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重組整合資源;要著眼長遠,辦出未來,不為搶發好稿而忽視審稿把關,不為提高關注度而盲目蹭熱點。
  • 中國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全部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全部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 http://www.huaue.com  2020年4月15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全國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於日前遴選完成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召開
    12月17日-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形式召開。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召開
    本網訊 12月17—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上舉行,本次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中國法學前沿》被評為2019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法制網訊 記者黃潔 以「引領學術、服務創新、鍛造品牌、爭創一流」為主題的「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於10月28-29日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會議上發布了由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圖書館等單位共同研製的2019「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CI」、「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 你知道世界3大頂尖學術期刊嗎?快來漲姿勢~
    《Nature》、《Science》、《Cell》,只要你能在其中任何期刊中發表過一篇論文,那麼可能比你在普通期刊發再多的文章都有用的多。今天就為大家揭開世界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的神秘面紗。世界頂級三大學術期刊都是誰?1.《Nature》《Nature》雜誌和它的名字,是以發表科學世界中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所創辦的。
  • 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在美發布
    3月31日,同方知網美國子公司CNKI(美國)在 2016美國亞洲研究協會(AAS)年會上首次發布了中國知網翻譯出版的《經濟研究》、《東北亞論壇》、《敦煌研究》、《心理學報》、《中國針灸》等近百種中英雙語對照學術期刊網絡版。
  • 上海交大七本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中國知網在美首發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
    來自北美地區中國研究的知名學者、東亞圖書館館長、雙語期刊的主編、本地服務商等近百人就中國學術期刊依託雙語出版傳播當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展開了討論,現場互動頻繁,引起強烈反響。 「過去20年,中國知網傳播的主要學術內容是立足於中文學術期刊的內容,在傳播中國學術成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 國內外學術期刊常識大科普
    」(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也是我們常聽說的「統計源期刊」;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國內外來稿激增,是JIPB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和更好服務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成果之一。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JIPB主編種康的回答簡潔而肯定:「要發展成為一個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必定要走向國際化,更好地為科學研究服務。」
  • 捷克總統駁斥病毒起源陰謀論,稱向中國索賠不可接受
    當地時間19日傍晚,捷克總統澤曼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對新冠病毒起源的「陰謀論」及向中國索賠的說法進行了駁斥。澤曼表示,如果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最早在中國暴發就向中國索賠,那麼狂牛症從英國傳播出去,我們應該向英國索賠;伊波拉病毒起源於非洲,我們該向非洲國家索賠。疫情來來去去,陰謀論的說法是非常可笑而悲哀的。
  • 中國有過萬種期刊 學術期刊超六成—新聞—科學網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現有期刊10084種,其中學術期刊6400種,佔比超過期刊總量的60%。」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李軍29日在北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