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2021-01-04 光明網新聞中心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運行一周年記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 光明網記者 武鵬飛

  7月8日,「2019年6月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在光明網專區新鮮亮相。經過對文章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等的科學評價,發表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理論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等22家網站的100篇理論文章脫穎而出,躋身當月「百強榜」。

  與6月大眾關切相契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文章在榜單中高頻出現,共19篇。此外,中美經貿摩擦、G20峰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俄發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上榜文章的題目連綴起來,6月網際網路領域的理論熱點與學術生態盡收眼底。

  榜單所依託的,是由光明網發起,聯合光明日報理論部、南京大學共同設計開發的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自去年6月上線至今已正式運行一周年,在數次迭代後,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果。目前,系統已覆蓋理論研究機構2000多個,理論網站/平臺100多家,收錄理論作者近7000名,累計採集理論文章11萬餘篇。每月一期的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此前也已經發布了12期,從茫茫網絡中「打撈」出1200篇獨具價值的思想理論文章,在業界產生了強烈反響與示範效應。

  而在專家們看來,意義深遠的不只是榜單本身,更是其傳遞出的清晰訊號——網上首發的理論文章,一樣有其價值,一樣有其標準,應當且可以納入學術評價體系。

  激活網上輿論引導正能量:iWaes建設初衷與評價機理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理論文章是輿論引導的重要工具,然而,長期以來,在網絡首發的文章不被職稱晉升等承認,嚴重挫傷了學者們網絡發文的積極性。

  「近年來,國家就此持續給出利好政策,然而,網絡發表的成果參差不齊,缺乏科學評價機制,難以納入成果考核。誰來評價,怎樣評價?光明日報、光明網願率先嘗試。」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回顧。

  知識界關注什麼、需要什麼,光明日報就聚焦什麼、提供什麼。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致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中「堅守思想文化大報的定位」的身體力行,也是「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的職責擔當。

  在南京大學研發團隊的合作下,經過一系列艱苦努力,iWaes成功問世。藉助系統穩定的數據採集、分發、評價與反饋機制,可對120餘家思想理論類網媒的12類理論文章進行評價。系統抓取網絡文章的來源數據、傳播數據,專家通過同行評議得出數據,分別換算為文章的「基礎分」「傳播分」「專家分」,最後根據數學模型加權,得出綜合得分。為保證積極性,系統根據打分情況給予用戶相應積分,積分越多、權限越大。

  一篇篇文章在系統資料庫中匯聚起來,一位位專家不斷「通關」,成為積極公正的評判者。提升網絡理論表達活躍度,激活網上輿論引導正能量,iWaes的初衷,隨之逐漸實現。

  「以網絡成果促進思想創新,以網絡輿論堅定理論自信」:榜單折射網絡輿論熱點與走向

  縱覽12期榜單,數據顯示:一年來共有1800餘位優秀作者的文章上榜。上榜文章來自37家網站,其中中央新聞網站16家,理論網站8家,地方網站12家,其他網站1家,佔比分別約為66%、27%、7%、1%。可見,中央新聞網站、理論網站已成為思想理論網絡傳播主陣地。

  按原創論文刊載密度劃分,一年來刊發上榜文章100篇以上的網站有4家(光明網、中國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求是網),載文量約佔全部上榜文章的43%;刊發50~100篇的網站有6家(央視網、人民網、宣講家網、環球網、新華網、海外網),載文量約為31%;刊發10~50篇的網站有11家(中國經濟網、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等),載文量約佔23%;刊發10篇以下的網站有17家(央廣網、四川在線等),載文量不足1%。可見,理論網站文章生產能力頭部效應明顯。

  聚焦北京地區56所高校的網絡理論文章生產情況,我們發現——

  從機構分布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4所高校的文章生產量和活躍作者數均位居前列,5個月間共產生優質網絡理論文章近百篇,其中45篇入選月度影響力TOP100排行榜;

  從研究領域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外交與國際關係等領域的研究較為活躍,軍隊國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生態建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稍顯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2019年前5個月北京地區高校生產的網絡理論文章數上升了62.5%,活躍作者群體逐漸壯大。可見,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動選擇在網絡發聲,以網絡成果促進思想創新,以網絡輿論堅定理論自信。

  「嘗試建構我國網絡文章評定初始框架」:肩負學界期待,不斷創新完善

  伴隨iWaes共成長,專家學者們感受深切。

  「榜單文章體現了理論性和現實性的有機結合、思想性與針對性的有效統一。不少文章有力有效地詮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某一方面內容,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與時代精神。」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認為。

  中央黨校副教授徐浩然表示,「iWaes有望促進理論文章由經驗派、說教性向現實性、理論性、創新性轉化。」

  「iWaes嘗試構建我國網絡文章評定初始框架,掌握了主動權,這在網際網路時代至關重要。」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副院長王磊總結。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王傳寶的文章時常在榜單上出現,他對iWaes十分看重:「評論系統正在形成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推動網絡思想理論領域的良性生態建構。越來越多學者加入,提高了評價的權威性,也擴大了理論文章的輻射力和議題設置力。」

  作為研發團隊成員,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李剛對iWaes的未來充滿期待。在他看來,iWaes對推動網絡理論文章進入各類評價體系有重要意義,為破除學術體制中的痼疾頑症提供了切實的治理工具。

  今天,iWaes正在不斷成長,推出的產品不斷豐富。除了各類榜單,每周網絡理論文章精選、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盤點等產品也於近日推出,以「輕傳播」託舉「厚理論」,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09日 08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陸先高:推動網絡發表理論文章進入學術評價
    12月19日,光明日報社、南京大學在京聯合舉行「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論壇現場,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光明網董事長陸先高發布了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2.0(iWaes系統)運行報告。
  • 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2.0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推動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體系建設,並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現有評價體系的一個增量標準。」在下午的iWaes2.0系統研討會上,陸先高指出,為了確保iWaes系統更加規範、科學、有效的運營,系統特設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學術委員會,邀請理論界學術水平造詣深厚、政治素養堅定的代表性專家學者擔任學術委員,全面指導和參與評價系統建設。
  • 探索學術強刊與評價體系建設 專家齊聚共商期刊發展新模式
    本屆研討會對標教育部、科技部「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學術強刊之路——中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建設」為主題,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規範各類評價活動,改進學校和學科評估,樹立正確政策導向
  • 浙江大學回復「網文可算論文」:不會降低學術標準
    對於如何認定優秀網絡文化成果,浙大對申報等級作出了劃分,根據發布平臺與傳播水平這兩項最根本的認定指標,劃分為三個等級。  例如,第一級能夠認定等同於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刊發的,是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求是》雜誌三家媒體刊發,並形成重大網絡傳播的作品。
  • 「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正式發布
    12月20日,由光明日報社、南京大學主辦的「2017中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正式發布了由光明日報、光明網和南京大學共同設計研究的「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deological web articles evaluation system,簡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對該系統進行了全面介紹。
  • 陝西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行為列入學術不端
    公示明確將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9類行為列入學術不端行為,並提出根據性質和情節,給予當事人警告、解職直至開除公職等處理。《細則》明確,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存在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偷換署名或改動署名順序,或將合作研究成果以個人署名發表;提供虛假的學術成果、證書、偽造不實的專家鑑定意見或其他證明學術能力的材料;偽造或者篡改試驗數據、結果、文獻或統計資料,捏造事實;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或將已有成果改頭換面多次發表;偽造注釋;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
  • 浙大新規:優秀網絡文化成果最高可認定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刊發
    人民網9月16日電(記者熊旭 實習生吳思旻)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網絡文化育人功能,探索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學校科研成果統計、各類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範圍,日前,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最高可認定為權威學術期刊文章
  • 破除「SCI至上」與學術評價體系的重建
    深受SCI指標影響的學術評價體系   SCI為中國學術界廣泛知曉是1980年代後期的事。從1987年起,受國家科委委託,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依據SCI等索引系統,對我國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各高校院所又以此為據進行比較排行。可見,與基本功能文獻索引相比,用於排行榜的SCI指標似乎名氣更大。
  • 武漢大學:崇尚學術,追求卓越 推動人才評價回歸學術本位
    舉辦學術交流大會,就是要推動人才評價回歸學術本位,推動人才將追求學術理念、學術標準、學術成就上的卓越作為價值追求,而不是簡單的以人才稱號論英雄。破除「五唯」,科學設置評價標準。破除「五唯」的核心是要打破一切束縛人才評價機制的條條框框,讓人才評價回歸學術評價本身。
  • 沒有發表一篇論文,卻評上了教授
    光明觀點:沒論文也能評教授,邁出了高校職稱改革第一步作者:白晶晶據媒體報導,近日,沒有發表一篇論文,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老師蔣華松,評上了教授。他受益於今年南京林業大學推出的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
  • 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
    那麼,如何寫好一篇學術論文?期刊編輯又會喜歡什麼樣的文章呢?本篇就為您一一解讀。發表論文的目的法拉第說過,有益的研究有三個必要的步驟:第一是開始;第二是結束;第三是出版。發表論文可以是為了畢業,可以是為了評獎、評獎學金,可以是為了基金結題,也可以是為了職稱評審……論文的應用面非常之廣。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發表論文主要是提升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論文是學術交流的媒介,是相關研究依賴的重要基礎,也是進入學術圈大門的鑰匙。
  • 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不該用期刊評價指標來評價科研人員
    「按領域加權引用影響指數,世界科研文章的平均水平是1.0,中國科研文章的平均水平為0.8,愛思唯爾發表的中國文章的質量水平與愛思唯爾發表文章的平均質量都為1.3。」4月11日,全球著名出版商、信息服務提供商愛思唯爾(Elsevier)在北京的學術期刊評價圓桌討論會上向媒體分享了上述數據。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筆者結合光明日報社的探索,梳理在增強資源凝聚能力的基礎上創新媒體服務能力,構建服務型媒體的路徑。  光明日報社融媒體的實踐探索  強化核心內容生產,提供高質量傳播服務,創新輿論引領能力。傳播服務是媒體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既包括提供資訊傳播,也包括提供觀點傳播。
  • 打破量化學術評價魔咒,這大學按新評價模式任命20名教授
    學術評價是個硬骨頭,國內外都希望打破簡單量化的評價模式,一些學術機構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經驗,這些改革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了解,以彌補我們在學術評價方面的不足。量化評價正在科學研究領域瀰漫。在這樣的大氛圍下,那個學術結構都難以免俗。
  • 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創作成果展:將社會評價納入學院教育
    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與大韻堂藝術機構、藝庫網聯合主辦,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呂品昌擔任學術主持,策展人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於凡。本次展覽主要展示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研究生們在雕塑方面的最新探索和研究成果。這些作品展現出青年藝術家們的實驗和探索精神,體現出他們在努力尋找雕塑語言和材料、觀念表現的新空間,探索新的表達的可能性。
  • 賣SCI論文網店10年不倒,治理論文買賣必須推進學術專業評價
    據報導,現如今「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是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買賣論文,真的「不觸犯法律甚至受法律保護」嗎?非也!2018年,為淨化網絡學術風氣,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清網行動」。
  • 學者:我國人文學科應建立合理的外文學術成果評價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外文期刊發表成果與國內人文學術界的期刊評價體系兼容起來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現實問題,對保證我國學術評價體系的全面性與公正性,以及對人文學科科研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具有重要意義。
  • 學術評價指標也該升級了!
    文 | 圳論評論員 王森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部分高校盲目追逐ESI指標,為搶奪這一評價的排名,不惜祭出「奇葩招數」,鑽學術評價體系的空子,有些學校和學者的行為,甚至觸碰到了學術不端的禁區。經常聽到有高校宣稱自己的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1%。那麼何謂ESI?
  • 如何評價 AI 領域灌水之風?馬斯克:90% 學術論文都毫無用處
    實際上,圍繞學術論文「實用性」的爭議由來已久,就像在地球上有眾多人吃不飽飯的情況下,為何要從事探索外太空的研究。人工智慧領域,中國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也是體現在各個學術頂會上華人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那麼,AI 學術論文價值幾何?新智元專家在微信群裡發表了各自的意見。正好知乎也有問題「AI領域的灌水之風如何破局」,新智元在取得授權後,附上清華大學教授劉知遠、南京大學副教授俞揚等人的回答。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
    、高級人才評價、項目評價以及機構評價等多方面的科學研究,諮詢和實際評價工作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 長期以來,「簡單計數」科研評價方法導致了「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學術評價急需破除「五唯」,摒棄這種簡單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