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素,是語音中的最小單位,是根據語音的自然屬性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依據音節裡的發音動作來分析,一個動作構成一個音素。音素又分為元音(也叫母音)和輔音(也叫子音)兩大類。
從人類口型的生理性質來說,一個發音動作形成一個音素。例如漢語音節 ā(啊)只有一個音素,ài(愛)有兩個音素,dāi(呆)有三個音素,以次類推。
雙唇,鼻音,有聲
相同發音動作發出的音就是同一音素,不同發音動作發出的音就是不同音素。如〔ma-mi〕中,兩個〔m〕發音動作相同,是相同音素,〔a〕〔i〕發音動作不同,是不同音素。對音素的分析,一般是根據發音動作來描寫的。如〔m〕的發音動作是:上唇和下唇閉攏,聲帶振動,氣流從鼻腔流出發音。用語音學術語來說,就是雙唇鼻音。
音素一般用國際音標(IPA)標記。國際音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記音符號,由國際語音協會於1888年制定並公布,後經多次修改。用國際音標記音,用於表示發音上的音素細節時,採用[],用於標記音位則採用//。
如果說音節在語音學上是指由一個或數個音素組成的語音結構基本單位;而音素則是最小的語音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