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三穩」護航生豬穩產保供
「11月份,商務部監測的全國豬肉批發價格同比下降17.1%,降幅較上月擴大13.0個百分點。」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日前談及11月份我國消費市場情況時表示。
此前,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肉類大會上,商務部官員同樣表示, 「受非洲豬瘟影響,去年11月初,豬肉批發價格漲到了每公斤52.61元的高點。今年以來,國家及時採取多種措施,豬肉價格總體高位震蕩回落。目前已經連續兩個月持續下降,10月份商務部監測的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43元,環比下降8.3%,同比下降3.8%。」
豬肉類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則也佐證了肉價下跌的情況。牧原股份稱,10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環比下降13.92%;溫氏股份稱,10月毛豬銷售均價環比下降13.44%;新希望稱,10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環比降低14%;大北農稱,10月生豬銷售收入環比下降11.68%。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承認,毛豬價格下降的趨勢已經展現出來了。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已連續14個月增長,生豬存欄已連續10個月增長。生豬生產繼續保持加快恢復的良好勢頭,恢復成效好於預期。從規模豬場看,新建、改擴建規模豬場加快投產復養。據對全國規模豬場全覆蓋監測,11月份,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豬場由年初的16.1萬家增加到17.7萬家,去年空欄的規模豬場也有超1.5萬個復養。從散養戶看,補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11月份4000個定點監測村生豬存欄環比連續10個月增長,養豬戶比年初增加了228萬戶。
豬肉價格的下跌,對老百姓而言是好事。「碗裡有肉」,百姓就會有更強幸福感,也表明穩產保供取得了積極成效。
目前來看,在國家穩定生豬生產、保障生產供應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截至11月底,全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均已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0%以上。由於養殖效益仍較可觀,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仍很高。預計後期豬肉供給狀況將持續改善,到2021年上半年,產能有望完全恢復。
在看到生豬養殖戶補欄積極性的同時,也需警惕生豬產業周期性循環對養殖戶的潛在影響。要做好生豬穩產保供,需要根據生豬價格形勢變化和存欄、補欄情況,提前謀劃穩信心、穩收入和穩資金的措施,以確保養殖戶不因生豬價格大起大落而信心動搖、收入不穩、資金缺失,進而影響生豬產能。
首先要穩信心。生豬養殖戶的信心既來自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進展,也來自生豬價格的大致穩定。小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弱,疫情的幹擾,價格的波動以及市場的導向,都會影響養殖戶信心。
目前,生豬價格已經從高位下降了一成多,豬價雖然下降,但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僅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0%以上,尚有缺口,養殖效益仍較可觀,養殖戶仍會擴大養殖規模。但隨著生豬存欄的增加,豬價下跌不可避免。因此,根據生豬養殖業情況變化,一方面,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消除養殖戶對生豬疫病的擔憂;另一方面,發揮即將上市的生豬期貨在發現價格等方面的功能,同時加強生豬價格監測和生豬養殖指導,多方面採取措施,以穩定養殖戶信心。
其次要穩收入。生豬養殖是很多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生豬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戶自然可以獲得不錯的利潤。不過,一旦生豬價格由漲轉跌,且形成下跌慣性,那麼,一些貧困人口的收入將會受到顯著影響。
與小養殖戶不同,大型養殖企業通常產業鏈齊全,抗風險能力強,即便生豬養殖不賺錢,也能通過產業鏈上其他環節的生產或銷售,獲得利潤,渡過難關。比如新希望既養豬,也生產豬飼料。而近期飼料價格上漲較快,一般養殖戶養殖成本陡然上升,利潤被擠壓。但新希望年底出欄生豬800萬頭,這些生豬可以吃自家生產的飼料,成本可控,同時新希望也可以通過銷售飼料賺錢。據公司透露,新希望前三季度飼料銷售超過1700萬噸,穩坐行業銷量第一位置。因此,要穩收入,就必須在增加養殖戶財政補貼力度的同時,讓更多大型養殖企業帶動小養殖戶,通過大帶小,大手牽小手的辦法,提高小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穩定其生豬養殖收入。
再次要穩資金。生豬養殖業對資金需求較大,一個養殖戶要補欄,不僅需要蓋圈舍,購買仔豬,還要準備每天的飼料,疫病防治也需要錢。目前,金融支持生豬養殖業,一方面採取諸如圈舍、生豬活體抵押等方式,給養殖戶發放貸款;另一方面是推出專門服務於從事種植繁育或生豬養殖的農業企業的「生豬企業貸」。生豬養殖業風險大,一次非洲豬瘟疫情,就能讓有的養殖戶虧損累累,影響償還銀行信貸的能力。當豬價從高位開始下降,一些商業銀行出於防控風險的考慮,會有意識收縮信貸投放量,進而影響養殖戶的養殖規模和正常出欄。因此,隨著生豬價格高位震蕩回落,如何確保養殖戶在豬價下跌期間的融資需求、解除其後顧之憂,也需要未雨綢繆。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DF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