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
《新華日報》整版關注鼓樓
夠排面
!!!
現在
就讓我們來看一下
鼓樓的力量!
↓↓↓
自古彭城列九州,一步千年在鼓樓。「十三五」以來,鼓樓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戰疫情、謀發展、促改革、保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突破。
產城融合全景
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調研鼓樓時說,鼓樓區要聚焦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高品質主城區,進一步提升發展標杆和發展定位,全面提升中心城市主城區的功能品質,全力構建具有中心城市特質的經濟發展格局,全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鼓樓區上下振奮精神,研究具體舉措、完善工作機制。「要堅決扛起中心城市主城區責任擔當,錨定『兩高兩強』總目標,狠抓作風建設、項目建設、黨的建設『三大建設』;聚焦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抓好現代商貿、商務金融、人工智慧、信息軟體與服務外包、生產生活性服務業、文化旅遊六大產業;著力打造高端商貿商務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標杆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社會治理創新先行區。」鼓樓區委書記羅德清表示。
領跑淮海
構建商貿商務「新格局」
十一黃金周,在鼓樓區中心商圈,來自周邊地區的遊客絡繹不絕,各個街區車水馬龍,各大商場裡顧客摩肩接踵,迎來消費高峰。這個佔地0.8平方公裡的中心商圈,擁有企業3000多家,蘇寧廣場、金鷹國際、金地商都、彭城壹號等高端商業綜合體雲集,總營業面積近98.1萬平方米,匯聚相關從業人員4.1萬餘名,年人流量超3600萬人次,是省內僅次於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
蘇寧廣場
近年來,鼓樓區加快發展高端商貿商務,加強鼓樓廣場、米蘭廣場、君盛廣場「三大廣場」運營;加快引進銀行、證券、保險和新金融業態;鼓勵企業積極發展「線上」離岸業務,建強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要突出提檔升級『增優勢』工程,推動商貿業態和品類向高端高質發展,提升商務樓宇檔次,加快省級高品位步行街創建,促進中心商圈東進北擴,鞏固商貿商務核心地位。」羅德清說。
鼓樓區上下對標找差,緊抓招商引資,落實「領導包掛行業招—部門依託職責招—街道緊盯稅源招」全員招商機制,儲備了一批具有帶動性、支撐性的大項目。
近日,隨著徐州地鐵2號線正式開通,位於該區的淮海經濟區首個地鐵商業項目——金鷹彭城廣場地鐵商業體受到眾人關注。據了解,該項目將打造江蘇省最大的城市廣場內項目,集智慧空間、生態空間、潮流空間為一體,目前已與數百個知名品牌籤訂合作意向書。
無獨有偶,鼓樓區文化宮地鐵商業體建設如火如荼。「該項目佔地面積11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投資1億元,坐擁地鐵1號線兩個出入口,建成後計劃入駐酒店及商業辦公,形成區域性地鐵商業區。」黃樓街道黨工委書記蔣蓓介紹,該街道位於鼓樓區中心商圈,年交易額近100億元;今年共有1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8.3億元。
去年,鼓樓區新竣工商業面積64萬平方米,中心商圈金鷹二期、蘇寧廣場復興店等地標性商業綜合體開業運營;新引進落地證券、保險等金融企業22家;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新掛牌企業10家。
今年,鼓樓區對標打造「現代化國際化都市圈」,加快推進金鷹塔樓、文廟歷史文化街區、彭城商業步行街、文化宮地鐵商業等高端項目建設;引進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中英人壽保險等10多家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落戶。
「十三五」以來,鼓樓區堅持不懈抓更新、優環境,打造現代化高品質主城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5.2%,5年籤約項目408個、協議引資2200.9億元,600餘家「555」企業及行業巨頭紛至沓來;實施重大產業項目158個、完成投資752.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317.6%;進一步提升了高端商貿商務核心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
轉型升級
邁入高新產業「新跑道」
鼓樓,曾經聚集了徐州約80%的大中型化工企業。作為徐州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2014年,鼓樓老工業區列入全國21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2016年,鼓樓籌建高新區納入全市「一地一策」牽引性改革項目;2017年12月,江蘇省政府批覆籌建徐州鼓樓高新區;2018年5月,鼓樓高新區黨工委成立。
兩年間,鼓樓區委、區政府多措並舉,助力高新區打造出以人工智慧為特色戰略、以科技服務為重要支撐的智慧產業體系。
人工智慧互動
10月27日,2020中國(徐州)第四屆人工智慧大會暨高峰論壇在鼓樓區開幕。論壇匯聚了來自相關領域的國內頂尖院士、研究專家和知名企業共500餘人,現場5大類49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216億元。鼓樓區已連續四年舉辦這一重量級盛會。
人工智慧大會籤約
栽好梧桐樹,招引鳳凰來。中電子、鉅成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在鼓樓順利籤約,依託雙方資源優勢,重點在信創、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銀河水滴、釋碼大華虹膜識別、小馬智行等一大批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相繼落戶,為鼓樓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近年來,50個人工智慧項目順利落地,3家國家及省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助力鼓樓構建起完整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條,「人工智慧看鼓樓」已成為區域共識。
這是鼓樓深化產業轉型升級、釋放發展動能的一道縮影。近年來,該區人工智慧和信息軟體與服務外包兩大特色產業基地集聚力日益彰顯;鼓樓高新區打造出「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全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及民營科技企業分別由2015年的2家和9家,增至2020年的24家和146家。
雲創科技園
羅德清指出,要強化人工智慧助推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地位,引導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中國電子系列項目建設,積極籌建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支持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的科技研發及產品推廣,推動人工智慧企業集聚發展。
鼓樓區設立起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基金和引導資金,突出企業和人才創新主體地位,重點打造以省級高新區、雲創科技產業園、數字產業園等為龍頭的一系列智慧產業平臺載體。
原來的老工業區華麗轉身,匯聚起一個個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原來的現代化產業窪地,正吸引全國各地高精尖人才大量湧入……鼓樓,已高高擎起淮海經濟區人工智慧發展大旗。去年,中科(徐州)人工智慧研究院、中科水滴智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落地運營。「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將提供全面的人才和技術支持,力爭將鼓樓打造成為我國人工智慧成果轉化的示範基地,人工智慧產業引領發展的戰略高地,智能產業和數字經濟的新地標。」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牟克雄充滿信心。
產城融合
跑出城市發展「新速度」
丁萬河畔,年逾七旬的老人陳桂榮每天都要到新建的河口公園走走。十幾年前,這裡還是生活汙水、工業廢水橫流的「龍鬚溝」。「原來又髒又臭的河道,如今成了漂亮的文化景區,我們這代人有福了!」陳桂榮感慨地說。
丁萬河
2010年開始,鼓樓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對丁萬河沿線近百家化工小企業搬遷關閉,從源頭上切斷工業廢水汙染問題。次年,又關閉沿線17家小煤碼頭,遷移關閉附近幾十家煤沙堆場、近萬平方米養殖場,為整治丁萬河做好了前期準備。之後,通過實施疏浚河道、沿線綠化、建橋鋪路等一系列緊鑼密鼓的綜合治理工程,2017年12月,丁萬河在全國評比中脫穎而出,成為江蘇省唯一一條「最美家鄉河」。
丁萬河的蝶變,不僅改變了周邊群眾生活,生態環境的全面提升更使得一大批重大項目競相湧入,如今該片區高樓林立、山水相融,一個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新城已然顯現。
不止丁萬河。鼓樓區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片區發展規劃有機融合,跑出了城市發展加速度。
10月,龜山景區銀杏大道上,金色的銀杏葉洋洋灑灑隨風而落,吸引了眾多遊人觀賞。不久前,徐州第三座蘇寧廣場項目也宣布落地龜山小鎮,這將為鼓樓區北部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大體量商業綜合體,解決居民「一站式」消費的需求。
「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要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城市更新,完善功能品質。」羅德清指出。
「戰鼓」聲聲催人進。當前,鼓樓區以產城融合、宜居宜業、智慧智能為導向,高起點規劃中心城區、鼓樓高新區、下澱新城、九裡新城「兩區兩城」建設。
在豐財街道,下澱片區徵收改造工作有序推進,道路、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馬不停蹄。同時,該街道黨工委緊抓園區建設,下澱科技產業園一期及二期、閩商汽車產業園、香山汽車城通過園區轉型進一步優化稅源結構,2020年共計納稅近8000萬元,同比增幅超50%,實現園區發展與惠民增收同頻共振。
在九裡街道,依託九裡山景區、龜山漢墓景區、龜山探梅園、極地海洋公園、辛山山體公園和290畝櫻花谷等一系列重大文旅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一座特色鮮明的龜山旅遊風情小鎮,正呼之欲出。
回眸「十三五」,鼓樓區堅定不移守初心、擔使命,為人民群眾創造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條件——累計實施城建重點工程210項,完成投資813.1億元,市級城建重點工程考核實現「八連冠」,棚改考核實現「三連冠」;軌道1、2號線、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車,新建改造道路28條,打通斷頭路6條,立體化交通體系初步形成;公交場站、學校、醫院、休閒公園、圖書館、垃圾收集點等功能設施持續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細,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豐碩成果,作為中心城區的承載力、集聚力、影響力顯著增強。
創新治理
繪就民生幸福「新底色」
2017年以來,鼓樓區圍繞「美好鼓樓、精治共造」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鼓樓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我們深化大數據云平臺建設,以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為依託,成功推動實現信息化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鼓樓區委政法委書記翁樂天介紹。
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鼓樓區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發揮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優勢,號召全區9000餘名黨員下沉到393個網格單元,形成「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立體防控模式,為防疫制勝貢獻出鼓樓智慧。
網格員進社區
今年以來,鼓樓又依託社會治理的有利基礎,立足長效,創新老舊小區管理模式,交出一份讓群眾點讚的民生「答卷」。
在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通過建立機制、治理提升,把曾經的老舊小區變成如今公共設施齊全,垃圾分類規範,車輛停放有序的溫馨家園。「我們還在努力打造『增能社區』,成立各類志願服務隊,帶動更多居民參與社區自治,辦好更多民生實事。」該社區黨委書記駱婷充滿幹勁。
在豐財街道,王場東村、鐵路18宿舍等4家老舊小區的「新物業管家」全部進駐。
在黃樓街道,全面實施「黨建引領、社區主導、多方參與、共商共治」老舊小區治理模式,以「紅色物業」加快推進社區治理轉型升級。
鼓樓,越來越多群眾有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一家公辦民營的養老服務機構,我們從建設到運營,得到了政府和社區的大力扶持!」琵琶養老服務中心市場總監閆培龍感慨地說。
去年底,為深入推進「健康鼓樓」建設,鼓樓區將衛生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全區社會治理集成改革。以街道為單位,建立家庭醫生籤約網格化管理服務試點,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醫療服務。
從養老、醫療到教育,這首民生之歌愈發嘹亮。鼓樓區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探索區域推進STEM的有效模式,轉型育人模式,促進健康成長,讓學生在項目推進中將知識入腦入心,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羅德清強調,要圍繞實現「學有優教、病有良醫、住有宜居、老有頤養」的奮鬥目標,持續推動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5年來,鼓樓區攻難點、建機制,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實施民生實事374項,累計投資237.17億元,區域教育現代化水平穩居全市首位;北區股份制醫院、徐州曉東心血管病醫院建成啟用,佳和老齡康養示範園建成開業;社會治理鼓樓模式走在全國前列,安全生產形勢趨穩向好,人大代表進網格、基層協商民主打出品牌,成功獲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如今的鼓樓區,身處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坐標核心,用現代化的視野、現代化的措施和現代化的標準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著眼「十三五」收官,放眼「十四五」開局,鼓樓大地上正奮力譜寫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的嶄新篇章!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新華日報》整版聚焦!點亮鼓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