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雲科技」)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審議通過,這意味著A股市場即將迎來首家主打混合雲業務的企業。早在今年1月份,雲計算服務商優刻得(UCloud)掛牌上市,上市當日以399倍靜態市盈率以及超過110%的漲幅讓無數投資者激動,由此「雲」概念企業得到市場的絕對關注。
「 五人組」 因 IBM 結緣創立青雲科技
根據公開資料,青雲科技創始人黃允松從 2003 年 2 月至 2012 年 3 在 IBM 中國區任職,工作期間主要負責做與雲計算相關的業務。因發現雲計算業務市場前景極廣,黃允松一直想「 自立門戶」 。後來黃允松碰上了甘泉和林源兩人,甘泉在2005 年-2007年曾在IBM中國區任職, 林源也曾在 IBM 參與分布式系統架構 Hadoop 相關的研究和優化項目。三人志同道合併於2012年4月一起創立北京優帆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青雲科技的前身。左起:林源、黃允松、甘泉
從成立的時間來看,青雲與國內第一梯隊的雲計算廠商幾乎相差無幾。創立初期的青雲科技主要向市場上的企業提供自行研發的雲服務,主要解決企業因為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對雲計算能力的需求,這個階段的雲服務更多是一種線上軟體的表現形式。在2015年以後青雲又在雲服務的基礎上開拓雲產品,客戶通過採購或者供應商,形成私有化部署,也可以採用青雲混合雲相關軟體部署,尤為重要的便是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管理,而不是「 分而治之」 ,也將可以所有的團隊整合起來,相當於企業的軟體硬體一體機,達到提升效率的作用。
隨著分布式存儲在企業內部部署的佔比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傳統存儲,越來越多企業介入「 雲」 市場。青雲科技隨後又為企業推出超融合系統,並且通過市場的反饋開拓轉型成為針對物聯網和 5G 布局物聯網平臺和邊緣計算平臺,在原有的雲架構上疊加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做,既節省成本又能滿足業務所需,避免資源浪費。截至當下,青雲科技企業目前的產品已經有五大類:雲服務、企業雲與超融合、軟體定義存儲、容器平臺以及 IOT 與邊緣計算。其客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招商銀行、泰康保險等企業,未來將會重點向銀行、保險、交運、能源、政務、教育、醫療等行業進行拓展。青雲科技本次 IPO 募集資金主要擬用於投資雲計算產品升級項目、全域雲技術研發項目、雲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入不敷出卻受資本青睞
因為知名的創業背景以及雲題材,青雲科技成立至今獲得了不少投資方青睞, 憑藉著知名的創業背景雲題材概念,其 2012 年成立之初就獲得得來自藍馳創投的 2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13 年 12 月在業務產品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獲得了由光速安振中國領投, 藍馳創投和經緯中國跟投的 2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成 為 當 時 中 國 雲 服 悟 市 場 上 最 大 的 單 筆 融 資 。2016 年後因為上線雲產品反響非常好,青雲科技於當年3月份完成了金額達1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兩家人民幣基金領投,藍馳創投跟投。2017 年 6 月又完成 10.8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招商證券、招商致遠資本、陽光融匯資本、中金佳泰、泛海投資等, 藍馳創投、光速中國跟投,儼然成為一家集光環於一身的創業公司。
儘管有資金加持, 青雲科技成立至今依舊入不敷出。
根據青雲科技的招股書中披露,2017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2.39 億元,合毛利率22.27%,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為 40.28%,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2.30%年度利潤淨虧損 9647 萬元。 2018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2.82 億元,合毛利率11.01%,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為 33.59%, 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18.92%, 年度利潤淨虧損 1.49 億元。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3.77 億元,合毛利率12.15%,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為 33.02%,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26.53%,年度利潤淨虧損1.91 億元。企業現金流也連續三年從1051萬元到-6239 萬元再到-8700萬元。
三年總計虧損4.37億元,其營收呈現呈明顯下滑趨勢,青雲科技解釋是是因為市場銷售因素以及研發投入不斷提高的原因。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企業研發人員佔公司總人數的 38.14%。2017-2019 年的研發費佔營收比例從12.82%上漲到 18.45%。青雲科技表示未來仍需要繼續投入持續增加的研發投入、銷售投入、固定資產支出和其他日常經營支出
混合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數位化浪潮正衝擊著每一家企業,「 雲」 成為賦能企業用戶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平臺技術。而隨著企業上雲實踐的進一步深化,大多數企業想要的是兼顧穩態業務與敏態業務,在安全合規和整體TCO(總擁有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就誕生了兼具公有雲和私有雲優勢的混合雲。全球雲管理服務廠商RightScale的報告顯示,在全球企業中,使用混合雲的比例由2018年的51%增長到2019年的58%。而中國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採用混合雲的比例僅為9.8%。由此可見,混合雲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大勢所趨,國內混合雲市場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全面發力混雲市場,IBM於2018年花費 340 億美金收購全球最大的開源軟體企業紅帽(Red Hat)。
除了IBM,從亞馬遜AWS、微軟到阿里巴巴,這些雲計算巨頭都把混合雲市場視為「兵家必爭之地」,欲搶先進場,獲得更多用戶,進而佔據有利的市場地位。可以說,混合雲已經成為全球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的下一個爭奪目標。
至於對混合雲未來的發展形勢,關鍵在於生態和場景。
在生態方面,更多關注圍繞什麼樣的公有雲構建了什麼樣的產品生態。以私有云為主的混合雲廠商會圍繞大的公有雲廠商生態去發展,而公有雲廠商也會嘗試吸引更多廠商對接,而混合雲就是公有雲的觸角,通過混合雲去覆蓋公有雲覆蓋不到的地方。其次,場景方面,在殺手鐧的應用出現和網絡接入問題解決之前,整個行業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然而,有一點值得期待的是,「混合雲+人工智慧」將會成為一個強應用場景,通過邊緣節點部署本地計算能力,以混合雲方式將數據傳輸給公有雲中的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計算分析。
不過,前景好也就意味著競爭激烈。在雲產品方面有華為、新華三、VMware等IT龍頭企業的競爭,在雲服務方面面臨阿里雲、騰訊雲、AWS等實力雄厚企業的競爭,青雲的上市,也許只是個開始,未來的路,勢必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