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科技科創板,三年虧損4.37億,混合雲市場領導權落誰家?

2020-12-24 適道

近日,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雲科技」)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審議通過,這意味著A股市場即將迎來首家主打混合雲業務的企業。早在今年1月份,雲計算服務商優刻得(UCloud)掛牌上市,上市當日以399倍靜態市盈率以及超過110%的漲幅讓無數投資者激動,由此「雲」概念企業得到市場的絕對關注。

「 五人組」 因 IBM 結緣創立青雲科技

根據公開資料,青雲科技創始人黃允松從 2003 年 2 月至 2012 年 3 在 IBM 中國區任職,工作期間主要負責做與雲計算相關的業務。因發現雲計算業務市場前景極廣,黃允松一直想「 自立門戶」 。後來黃允松碰上了甘泉和林源兩人,甘泉在2005 年-2007年曾在IBM中國區任職, 林源也曾在 IBM 參與分布式系統架構 Hadoop 相關的研究和優化項目。三人志同道合併於2012年4月一起創立北京優帆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青雲科技的前身。左起:林源、黃允松、甘泉

從成立的時間來看,青雲與國內第一梯隊的雲計算廠商幾乎相差無幾。創立初期的青雲科技主要向市場上的企業提供自行研發的雲服務,主要解決企業因為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對雲計算能力的需求,這個階段的雲服務更多是一種線上軟體的表現形式。在2015年以後青雲又在雲服務的基礎上開拓雲產品,客戶通過採購或者供應商,形成私有化部署,也可以採用青雲混合雲相關軟體部署,尤為重要的便是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管理,而不是「 分而治之」 ,也將可以所有的團隊整合起來,相當於企業的軟體硬體一體機,達到提升效率的作用。

隨著分布式存儲在企業內部部署的佔比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傳統存儲,越來越多企業介入「 雲」 市場。青雲科技隨後又為企業推出超融合系統,並且通過市場的反饋開拓轉型成為針對物聯網和 5G 布局物聯網平臺和邊緣計算平臺,在原有的雲架構上疊加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做,既節省成本又能滿足業務所需,避免資源浪費。截至當下,青雲科技企業目前的產品已經有五大類:雲服務、企業雲與超融合、軟體定義存儲、容器平臺以及 IOT 與邊緣計算。其客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招商銀行、泰康保險等企業,未來將會重點向銀行、保險、交運、能源、政務、教育、醫療等行業進行拓展。青雲科技本次 IPO 募集資金主要擬用於投資雲計算產品升級項目、全域雲技術研發項目、雲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入不敷出卻受資本青睞

因為知名的創業背景以及雲題材,青雲科技成立至今獲得了不少投資方青睞, 憑藉著知名的創業背景雲題材概念,其 2012 年成立之初就獲得得來自藍馳創投的 2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13 年 12 月在業務產品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獲得了由光速安振中國領投, 藍馳創投和經緯中國跟投的 2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成 為 當 時 中 國 雲 服 悟 市 場 上 最 大 的 單 筆 融 資 。2016 年後因為上線雲產品反響非常好,青雲科技於當年3月份完成了金額達1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兩家人民幣基金領投,藍馳創投跟投。2017 年 6 月又完成 10.8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招商證券、招商致遠資本、陽光融匯資本、中金佳泰、泛海投資等, 藍馳創投、光速中國跟投,儼然成為一家集光環於一身的創業公司。

儘管有資金加持, 青雲科技成立至今依舊入不敷出。

根據青雲科技的招股書中披露,2017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2.39 億元,合毛利率22.27%,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為 40.28%,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2.30%年度利潤淨虧損 9647 萬元。 2018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2.82 億元,合毛利率11.01%,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為 33.59%, 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18.92%, 年度利潤淨虧損 1.49 億元。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3.77 億元,合毛利率12.15%,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為 33.02%,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26.53%,年度利潤淨虧損1.91 億元。企業現金流也連續三年從1051萬元到-6239 萬元再到-8700萬元。

三年總計虧損4.37億元,其營收呈現呈明顯下滑趨勢,青雲科技解釋是是因為市場銷售因素以及研發投入不斷提高的原因。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企業研發人員佔公司總人數的 38.14%。2017-2019 年的研發費佔營收比例從12.82%上漲到 18.45%。青雲科技表示未來仍需要繼續投入持續增加的研發投入、銷售投入、固定資產支出和其他日常經營支出

混合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數位化浪潮正衝擊著每一家企業,「 雲」 成為賦能企業用戶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平臺技術。而隨著企業上雲實踐的進一步深化,大多數企業想要的是兼顧穩態業務與敏態業務,在安全合規和整體TCO(總擁有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就誕生了兼具公有雲和私有雲優勢的混合雲。全球雲管理服務廠商RightScale的報告顯示,在全球企業中,使用混合雲的比例由2018年的51%增長到2019年的58%。而中國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採用混合雲的比例僅為9.8%。由此可見,混合雲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大勢所趨,國內混合雲市場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全面發力混雲市場,IBM於2018年花費 340 億美金收購全球最大的開源軟體企業紅帽(Red Hat)。

除了IBM,從亞馬遜AWS、微軟到阿里巴巴,這些雲計算巨頭都把混合雲市場視為「兵家必爭之地」,欲搶先進場,獲得更多用戶,進而佔據有利的市場地位。可以說,混合雲已經成為全球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的下一個爭奪目標。

至於對混合雲未來的發展形勢,關鍵在於生態和場景。

在生態方面,更多關注圍繞什麼樣的公有雲構建了什麼樣的產品生態。以私有云為主的混合雲廠商會圍繞大的公有雲廠商生態去發展,而公有雲廠商也會嘗試吸引更多廠商對接,而混合雲就是公有雲的觸角,通過混合雲去覆蓋公有雲覆蓋不到的地方。其次,場景方面,在殺手鐧的應用出現和網絡接入問題解決之前,整個行業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然而,有一點值得期待的是,「混合雲+人工智慧」將會成為一個強應用場景,通過邊緣節點部署本地計算能力,以混合雲方式將數據傳輸給公有雲中的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計算分析。

不過,前景好也就意味著競爭激烈。在雲產品方面有華為、新華三、VMware等IT龍頭企業的競爭,在雲服務方面面臨阿里雲、騰訊雲、AWS等實力雄厚企業的競爭,青雲的上市,也許只是個開始,未來的路,勢必道阻且長。

相關焦點

  • 青雲科技科創板 IPO進入「已問詢」階段 2019年營收3.76億元
    5月4日消息,近日,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雲科技」)科創板IPO進入「已問詢」狀態。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公司是一家具有廣義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平臺級混合雲ICT廠商和服務商,以軟體定義為核心,致力於為企業用戶提供自主可控、中立可靠、性能卓越、靈活開放的雲計算產品與服務
  • 科創板雲計算第二股,青雲科技連虧三年如何翻身
    出品|零壹智庫 作者|陳成 2020年1月,優刻得(688158.SH)成功登陸科創板,目前市值近270億元(2020年4月15日數據)。
  • 「混合雲第一股」青雲科技過會,科創板自主可控再添新軍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召開今年第71次審議會議,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雲科技」)IPO獲得通過,意味著科創板將迎來首家主打混合雲業務的企業。從海外雲計算巨頭的發展路徑看,主打混合雲的微軟Azure近年來營收增速持續超過主打公有雲的亞馬遜AWS,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由此可見,混合雲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大勢所趨,國內混合雲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混合雲的實現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它需要系統化的架構設計,以及工程化的交付方案,用戶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上的使用體驗與管理機制應當一致。
  • 青雲科技科創板IPO首發過會 A股市場迎「混合雲第一股」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見習記者 於琦9月4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今年第71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雲科技」)首發順利過會,A股市場即將迎來首家主打混合雲業務的企業。
  • 青雲科技上市背後:雲計算硬仗難打,何時完成盈利?
    利好形勢下,在資本市場,繼今年1月優刻得UCloud順利登陸科創板、5月金山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雲計算獨角獸青雲科技青雲科技成立於2012年4月,定位為技術領先的企業級雲服務商與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是最早一批進入雲計算領域的初創企業。
  • 青雲科技上市背後:雲計算硬仗難打,何時完成盈利?
    利好形勢下,在資本市場,繼今年1月優刻得UCloud順利登陸科創板、5月金山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雲計算獨角獸青雲科技科創板首發上市通過的消息也在上月不脛而走。據悉,公司擬募集資金約11.88億元,主要用於雲計算產品升級項目、全域雲技術研發項目、雲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等方面。
  • 柔宇科技衝刺科創板 三年半累計虧損32億元 預計募資144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近日,深圳明星科技企業柔宇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發行計劃不超過1.2億股,計劃募資144.34億元。
  • 公有雲業務承壓,青雲科技如何借混合雲扭轉乾坤?
    在雲計算市場,除阿里雲、亞馬遜、微軟等巨頭外,新生代雲計算廠商的力量也不容小覷。以優刻得(688158)為例,2015年到2018年,其在中國公有雲IaaS服務市場,一直穩定保持4%左右的份額,在巨頭叢生的雲計算市場,穩穩站住了腳跟。
  • 躋身混合雲市場領導者 青雲科技做對了什麼?
    (原標題:躋身混合雲市場領導者 青雲科技做對了什麼?)在那個混合雲剛剛興起的時代,生而"混合"的青雲QingCloud始終堅持公有雲業務與私有雲業務齊頭並進,不斷完善混合雲產品與服務。正是憑藉堅定的戰略定力,以及一以貫之的產品、技術策略,青雲QingCloud一直扮演著混合雲市場的探索者和引領者角色。
  • 零營收,數億虧損,澤璟生物入場科創板的背後
    文|彩鳳來源|氫元子因以未盈利企業身份衝刺A股市場的動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澤璟生物近日備受關注。10月30日,上海證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信息披露網站公布,澤璟生物首發上會已獲通過。11月4日,澤璟生物的申請狀態變更為「提交註冊」。
  • AI三巨頭爭霸,「第一股」花落誰家?
    大二實習那年,印奇通過到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深刻認識到人工智慧將會產生萬億市場,開始萌發創業的想法。2011年畢業,印奇便拉上大學好友唐文斌、楊沐,一起合計出資三萬元成立曠視科技。 如今,成立十年,歷經9輪融資的曠視科技已成長為AI巨頭,並於近日傳出科創板上市的消息。
  • 科技雲報導:「奇襲」混合雲,青雲QingCloud站上C位
    科技雲報導原創。 在混合雲即將爆發的近兩年,巨頭們幾乎都湧進了這個萬億級的潛力市場。原本已十分明顯的中國雲市場巨頭格局,突然被更為焦灼的混合雲大戰所衝擊。在激烈的競合之戰中,誰將坐上中國混合雲市場的鐵王座?
  • 雲知聲衝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業務遭擠壓,三年半虧損9億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編輯 | 楊錦繼科大訊飛之後,國內有望新添一家AI語音上市公司。近日,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知聲)獲得科創板上市受理,或將成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相較同樣在2012年成立的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AI四小龍」,雲知聲商業化成效較為遜色,其最近三年半累計營收不足6億元,和同在智能語音賽道的科大訊飛的百億營收更是相差甚遠。同期,雲知聲合計虧損近9億元,研發投入則超過6億元,超過營收,成為虧損主因。
  • 青雲科技IPO疑雲:第一大客戶採購突增 總經銷商是2家還是3家?
    《電鰻財經》 趙超/文9月4日,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雲科技)首發申請,獲得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核通過。該公司是一家具有廣義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平臺級混合雲ICT廠商和服務商。《電鰻財經》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隨著青雲科技營收規模增加,公司的扣非淨利潤虧損金額亦在增加,公司雲服務業務不僅盈利能力遠低於同行,而且毛利率大幅下滑。
  • 三年虧損28億元,金山雲遞交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4月17日晚間,金山軟體旗下雲計算子公司金山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尋求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代碼為「KC」,承銷商包括摩根大通、UBS、瑞士信貸和CICC。
  • AI獨角獸依圖科技衝刺科創板,有望成第二家CDR
    繼九號公司上市之後,科創板第二單CDR浮出水面。11月4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國泰君安保薦。這意味著「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中,估值最低的依圖科技有望最先上市。
  • 雲從科技加入IPO競賽:三年半虧損23億,毛利率遠低同行
    隨著雲從科技提交科創板招股書,「AI四小龍」中僅有估值最高的商湯科技尚未明確上市計劃,但AI行業一場熱鬧的IPO競賽已經開啟。今年受疫情影響,雲從科技上半年實現收入2.21億元,僅有去年的27%,而淨虧損達到2.86億元。即雲從科技三年半合計虧損達到22.81億元,不足依圖科技同期虧損(72.68億元)的三分之一,亦遠低於曠視科技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計高達96.53億元的虧損。可以發現,雲從科技去年虧損程度驟然加劇。
  • 誰是「科創之星」?12家科創板公司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30% 生物產業
    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根據證監會2019年1月底發布的《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在上交所新設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 最前線|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登陸科創板,盤中股價翻番
    來源:36氪今日,孚能科技(688567.SH)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截至發稿時,孚能科技股價上漲86.92%至29.72元,盤中股價漲幅一度超過100%。7月6日,孚能科技已開啟申購,發行價15.9元,頂格申購需配置市值29.5萬元。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加入IPO競賽:三年半虧損23億 毛利率遠低依圖...
    繼依圖科技之後,有著「AI國家隊」之稱的雲從科技近日也加入爭搶科創板AI第一股的隊伍中來。  依靠自研的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雲從科技推出了人機協同系統,並形成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四大應用場景。但高投入、高虧損依然是雲從科技逃不脫的魔咒,最近三年半虧損近23億元,13億元的員工激勵成為一大主因,公司盈利能力也遠不及依圖科技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