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商超、餐飲、美容、培訓等行業的許多商家打著優惠旗號,推出了各種預付卡。「充兩百元贈30元」「辦卡可享八折優惠」「預付費享受特價」……為了刺激消費,商超、餐飲、美容、培訓等行業不少商家都推出了預付卡。消費者只要一次性充值一定金額便可以成為會員,享受比較誘人的優惠。但是,也有不少市民因此上當受騙。
預付卡屢屢變成「糟心卡」
理髮卡、洗衣卡、洗車卡、遊樂場卡、瑜伽卡……很多市民的錢包裡,有各式各樣的預付卡。
記者走訪發現,辦理預付卡的以年輕人居多,有的市民手中有將近20張預付卡。
一些市民辦理預付卡後得到了實惠,還有一些市民卻遇到了糟心事。
記者採訪了30位辦過預付卡的市民,其中有28位表示,遭遇過或大或小的糟心事,包括商家突然關門、變相漲價、虛假宣傳等。
案例1
以前,市民王女士經常在運河區浮陽南大道的「魯千餡餅」孔雀城店就餐。店主告訴她,辦理預付卡後,就餐費可以打折。王女士感覺「魯千餡餅」是大品牌,有很多加盟店,這樣的店鋪應該比較靠譜。去年年初,她在那裡辦了一張預付卡。
辦理預付卡後,王女士到店裡消費了幾次。今年7月,王女士到「魯千餡餅」孔雀城店就餐時,發現店門緊閉,商家已經「人去樓空」。「卡裡大概還剩下100多塊錢。我沒有接到店鋪關於停止營業的通知,現在想退錢也聯繫不到店主了。」王女士無奈地說。
案例2
市民代女士在運河區一家名為「紅人館」的理髮店辦理了一張預付卡。
最近,她到這家店理髮時,發現卡裡面的錢不夠消費一次了。於是,她提出,能不能先刷卡裡面的錢,剩餘的部分用現金補齊。令她沒想到的是,這一要求被商家拒絕了。對方稱,卡內餘額只能在代女士繼續充值後才能繼續使用。
「為什麼餘額如果不夠下一次消費只有再次充值才能使用?這不太合理吧?」代女士感到不解。
代女士說,在很多理髮店,只有辦卡後才能享受優惠,因此很多人都會辦理預付卡。「卡裡的錢要是不夠消費一次的了,消費者要麼放棄剩餘的錢,要麼不斷往裡充錢。說白了,這是商家打著優惠的旗號對消費者進行『綁架』,這種行為非常不合理。」代女士認為,消費者看似享受到了優惠,但從長期來看還是吃了虧。
案例3
去年,肅寧縣的宋先生在肅寧縣城關鎮澤城路上一家名為「飛越遊泳健身」的健身館,花2000元錢辦了一張為期3年的會員卡。
今年9月2日,宋先生像往常一樣去健身時,發現健身館關門了。健身館大門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有「暫停營業」。
宋先生隨後聯繫了這家健身館的一名工作人員。那名工作人員表示,當天他打開健身館的門後,發現裡面少了不少設備,他趕緊聯繫健身館的負責人,卻發現聯繫不上對方了。
宋先生的會員卡還有兩年多才到期,而和他一樣被騙的至少有數十名居民。同時,這家健身館還拖欠了一些工作人員的工資。
消費者維權往往不了了之
市民陳女士曾在運河區鳳凰城小區附近的一家兒童會所辦了一張預付卡,可以給孩子拍攝一套價值199元的照片。
她說:「2017年10月份,我交了錢,可是因為孩子太小,一直沒去拍照。後來,我發現那家店居然『黃』了。當時,有人牽頭建了一個用於維權的微信群,大家統計了一下,被騙者有數百人。大家為了維權,想了各種辦法,有人要去法院起訴,但到了最後,維權也沒有成功,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市民李女士在市區一家快餐店辦了預付卡,消費幾次後,發現店鋪已經易主,變成了一家火鍋店。「卡裡只剩下幾十塊錢,為了那麼點錢再去打官司,太麻煩了。」李女士無奈地說。
記者調查發現,遇到糟心事後,大多數消費者是自認倒黴。
「有的商家『跑路』後,就找不到他們了。為了幾百塊錢或幾千塊錢,咱得費心費力地找有關部門,最後也不一定維權成功。」市民馬先生說。
辦不辦預付卡,市民意見不一
今後會不會再辦預付卡?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市民。
「我一次都沒辦過,以後也不會辦。」市民嶽女士說,現在不少商家推出各種預付卡,美其名曰打折,其實就是以促銷的名義,讓消費者一次性預付大筆費用。
「辦了張健身卡,沒去過幾次,商家就跑了;辦了張理髮卡,卡裡還有不少錢,再去時發現理髮店也關門了……我遇到過很多次這種情況。」多次成為受害者的市民張先生表示,不管商家宣稱有多大的優惠力度,他都不會再辦預付卡了。
「如果商家信譽度好,優惠力度比較大,我會考慮繼續辦預付卡。」市民馬先生說,再辦預付卡時,他會更加謹慎。
消協:辦卡時應適度充值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李大剛。
李大剛說,預付式消費,雖然讓消費者享受了一定的優惠,但是其背後也隱藏著很大的不公平。一旦發生經營者「跑路」等情況,消費者就會面臨財產損失。
李大剛提醒消費者,儘可能不要採用預付卡的形式進行消費。如果非要辦卡,儘量選擇規模大、信譽好、經營狀況良好的商家。
另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科學、理性地消費。每次充值的金額不要太多,服務周期不能過長,以免遭遇商家因經營不善倒閉等情況。
律師:儘可能留存合同
河北東方偉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振西說:「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是造成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的主要原因。」
徐振西表示,在處理預付式消費糾紛的過程中,相關監管部門的職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另外對預付卡管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這就造成消費者維權存在很大困難。
徐振西說,要想真正減少預付式消費帶來的風險,國家應該通過立法來規範預付式消費。比如說,可以效仿網上購物的模式,設置第三方付款方式。消費者每消費一筆,都得籤字確認,然後再由第三方進行支付。
此外,徐振西提醒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時,應該認真了解預付卡的適用範圍、消費期限、退卡條件等,儘可能以紙質、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留存合同,並索要發票,以便出現糾紛時進行維權。
來源:掌控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