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健身、攝影……滄州市民屢屢遭遇預付卡陷阱!

2020-12-14 騰訊網

如今,商超、餐飲、美容、培訓等行業的許多商家打著優惠旗號,推出了各種預付卡。「充兩百元贈30元」「辦卡可享八折優惠」「預付費享受特價」……為了刺激消費,商超、餐飲、美容、培訓等行業不少商家都推出了預付卡。消費者只要一次性充值一定金額便可以成為會員,享受比較誘人的優惠。但是,也有不少市民因此上當受騙。

預付卡屢屢變成「糟心卡」

理髮卡、洗衣卡、洗車卡、遊樂場卡、瑜伽卡……很多市民的錢包裡,有各式各樣的預付卡。

記者走訪發現,辦理預付卡的以年輕人居多,有的市民手中有將近20張預付卡。

一些市民辦理預付卡後得到了實惠,還有一些市民卻遇到了糟心事。

記者採訪了30位辦過預付卡的市民,其中有28位表示,遭遇過或大或小的糟心事,包括商家突然關門、變相漲價、虛假宣傳等。

案例1

以前,市民王女士經常在運河區浮陽南大道的「魯千餡餅」孔雀城店就餐。店主告訴她,辦理預付卡後,就餐費可以打折。王女士感覺「魯千餡餅」是大品牌,有很多加盟店,這樣的店鋪應該比較靠譜。去年年初,她在那裡辦了一張預付卡。

辦理預付卡後,王女士到店裡消費了幾次。今年7月,王女士到「魯千餡餅」孔雀城店就餐時,發現店門緊閉,商家已經「人去樓空」。「卡裡大概還剩下100多塊錢。我沒有接到店鋪關於停止營業的通知,現在想退錢也聯繫不到店主了。」王女士無奈地說。

案例2

市民代女士在運河區一家名為「紅人館」的理髮店辦理了一張預付卡。

最近,她到這家店理髮時,發現卡裡面的錢不夠消費一次了。於是,她提出,能不能先刷卡裡面的錢,剩餘的部分用現金補齊。令她沒想到的是,這一要求被商家拒絕了。對方稱,卡內餘額只能在代女士繼續充值後才能繼續使用。

「為什麼餘額如果不夠下一次消費只有再次充值才能使用?這不太合理吧?」代女士感到不解。

代女士說,在很多理髮店,只有辦卡後才能享受優惠,因此很多人都會辦理預付卡。「卡裡的錢要是不夠消費一次的了,消費者要麼放棄剩餘的錢,要麼不斷往裡充錢。說白了,這是商家打著優惠的旗號對消費者進行『綁架』,這種行為非常不合理。」代女士認為,消費者看似享受到了優惠,但從長期來看還是吃了虧。

案例3

去年,肅寧縣的宋先生在肅寧縣城關鎮澤城路上一家名為「飛越遊泳健身」的健身館,花2000元錢辦了一張為期3年的會員卡。

今年9月2日,宋先生像往常一樣去健身時,發現健身館關門了。健身館大門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有「暫停營業」。

宋先生隨後聯繫了這家健身館的一名工作人員。那名工作人員表示,當天他打開健身館的門後,發現裡面少了不少設備,他趕緊聯繫健身館的負責人,卻發現聯繫不上對方了。

宋先生的會員卡還有兩年多才到期,而和他一樣被騙的至少有數十名居民。同時,這家健身館還拖欠了一些工作人員的工資。

消費者維權往往不了了之

市民陳女士曾在運河區鳳凰城小區附近的一家兒童會所辦了一張預付卡,可以給孩子拍攝一套價值199元的照片。

她說:「2017年10月份,我交了錢,可是因為孩子太小,一直沒去拍照。後來,我發現那家店居然『黃』了。當時,有人牽頭建了一個用於維權的微信群,大家統計了一下,被騙者有數百人。大家為了維權,想了各種辦法,有人要去法院起訴,但到了最後,維權也沒有成功,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市民李女士在市區一家快餐店辦了預付卡,消費幾次後,發現店鋪已經易主,變成了一家火鍋店。「卡裡只剩下幾十塊錢,為了那麼點錢再去打官司,太麻煩了。」李女士無奈地說。

記者調查發現,遇到糟心事後,大多數消費者是自認倒黴。

「有的商家『跑路』後,就找不到他們了。為了幾百塊錢或幾千塊錢,咱得費心費力地找有關部門,最後也不一定維權成功。」市民馬先生說。

辦不辦預付卡,市民意見不一

今後會不會再辦預付卡?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市民。

「我一次都沒辦過,以後也不會辦。」市民嶽女士說,現在不少商家推出各種預付卡,美其名曰打折,其實就是以促銷的名義,讓消費者一次性預付大筆費用。

「辦了張健身卡,沒去過幾次,商家就跑了;辦了張理髮卡,卡裡還有不少錢,再去時發現理髮店也關門了……我遇到過很多次這種情況。」多次成為受害者的市民張先生表示,不管商家宣稱有多大的優惠力度,他都不會再辦預付卡了。

「如果商家信譽度好,優惠力度比較大,我會考慮繼續辦預付卡。」市民馬先生說,再辦預付卡時,他會更加謹慎。

消協:辦卡時應適度充值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李大剛。

李大剛說,預付式消費,雖然讓消費者享受了一定的優惠,但是其背後也隱藏著很大的不公平。一旦發生經營者「跑路」等情況,消費者就會面臨財產損失。

李大剛提醒消費者,儘可能不要採用預付卡的形式進行消費。如果非要辦卡,儘量選擇規模大、信譽好、經營狀況良好的商家。

另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科學、理性地消費。每次充值的金額不要太多,服務周期不能過長,以免遭遇商家因經營不善倒閉等情況。

律師:儘可能留存合同

河北東方偉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振西說:「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是造成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的主要原因。」

徐振西表示,在處理預付式消費糾紛的過程中,相關監管部門的職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另外對預付卡管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這就造成消費者維權存在很大困難。

徐振西說,要想真正減少預付式消費帶來的風險,國家應該通過立法來規範預付式消費。比如說,可以效仿網上購物的模式,設置第三方付款方式。消費者每消費一筆,都得籤字確認,然後再由第三方進行支付。

此外,徐振西提醒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時,應該認真了解預付卡的適用範圍、消費期限、退卡條件等,儘可能以紙質、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留存合同,並索要發票,以便出現糾紛時進行維權。

來源:掌控滄州

相關焦點

  • 魯千餡餅、紅人館……滄州市民屢屢遭遇預付卡陷阱!
    如今,商超、餐飲、美容、培訓等行業的許多商家打著優惠旗號,推出了各種預付卡。
  • 慎辦預付卡 避免入陷阱
    為此,省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慎重辦理預付卡,避免落入消費陷阱。 省消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預付消費主要集中在娛樂健身、美容美髮、餐飲住宿、維修服務等行業。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些不法商家以預收款消費方式向消費者宣稱「辦卡」即享受優惠折扣,待消費者辦理後,卻又設下重重消費陷阱,不如約提供服務,或者隨意降低服務質量、減少服務次數。
  • 預付卡總變「糟心卡」,你還會再辦嗎?
    「充兩百元贈30元」「辦卡可享八折優惠」「預付費享受特價」……為了刺激消費,商超、餐飲、美容、培訓等行業不少商家都推出了預付卡。但是,也有不少市民因此上當受騙。 昨日,記者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走訪調查。 預付卡屢屢變成「糟心卡」 理髮卡、洗衣卡、洗車卡、遊樂場卡、瑜伽卡……很多市民的錢包裡,有各式各樣的預付卡。 記者走訪發現,辦理預付卡的以年輕人居多,有的市民手中有將近20張預付卡。
  • 預付卡"陷阱"投訴多 辦了商家會員卡半年沒開張
    如今,很多人手頭都會有幾張消費場所的預付卡,這些卡能給市民帶來一定優惠,可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常常遭遇消費受限、退費無果,甚至商家「失蹤」等情況。統計:今年已接12起相關投訴在3·15前夕,記者梳理了今年1月1日以來的接到的各類消費投訴熱線,其中消費者在商家辦理預付卡、會員卡、消費卡等的相關維權投訴就有12起。這些投訴中,美容美髮類5起,餐飲娛樂類4起,健身養身類2起,汽修保養類1起。
  • 省消協提醒:慎重辦理預付卡
    網友的話道出大家關注的緣由:在「預付費」屢屢遭遇跑路的今天,這名老闆的行為展現了誠信二字的真意。預付卡猶如一面鏡子,考驗著社會的誠信體系。在我市打造「信用石家莊」品牌的當下,理髮店女老闆王繼秋和新老闆王學英等人用行動證明:誠信,已然深深植入省會市民心中。小理髮店老闆王繼秋的做法贏得廣大網友稱讚。
  • 網絡問政|貴陽市民遭遇預付卡「陷阱」?部門提醒:辦卡充值需謹慎!
    【市民反映】我在南明區一家健身店辦理了一張兩年期的全城通用健身卡,說可在其公司所有店鋪通用。但後來被告知在其他店洗浴要另外計價收費,認為店家前期推銷健身卡時存在隱瞞實情、虛假銷售的行為。【部門回復】南明區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目前此事在進一步處理中,也提醒廣大消費者,預付卡消費有風險,辦卡充值需謹慎理性。不要衝動消費,除了看清合同條款,還要妥善保管票據,如果發生消費糾紛,及時撥打 12315 或向當地消協投訴。
  • 網絡問政|貴陽一市民辦理健身卡遭遇虛假銷售「陷阱」
    【市民反映】我在南明區一家健身店辦理了一張兩年期的全城通用健身卡,說可在其公司所有店鋪通用。但後來被告知在其他店洗浴要另外計價收費,認為店家前期推銷健身卡時存在隱瞞實情、虛假銷售的行為。【部門回復】南明區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目前此事在進一步處理中,也提醒廣大消費者,預付卡消費有風險,辦卡充值需謹慎理性。不要衝動消費,除了看清合同條款,還要妥善保管票據,如果發生消費糾紛,及時撥打12315或向當地消協投訴。
  • 預付卡消費「卡」在哪兒?
    然而在方便生活、提供優惠的同時,不少發卡企業卻頻頻爆出斂財「跑路」、霸王條款等坑人「陷阱」。 湖南星卡消費頻頻被「卡」今年25歲的長沙白領劉媛,是預付會員卡的狂熱簇擁者,對於商家給出的「打折讓利、服務升級」承諾,往往不能自已。近年來她陸續辦理了理髮、健身、商超等近十張預付費會員卡。
  • 青島開展預付卡專項整治行動 重點摸排餐飲零售住宿
    2020年7月21日至8月20日,青島市商務局根據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管理辦法(試行)》(商務部令2012第9號)的規定,重點針對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專項整治行動。體育、文化、健身、教育培訓等行業及「三大行業內」的非企業法人不在本次行動之列。對拒不備案的企業,將嚴格按《管理辦法》規定進行處罰。
  • 「為何那麼多部門卻管不了一張小小的預付卡?」
    本報訊(記者餘嘉熙 馮國鑫 通訊員石磊)近日,因為原來持有的「鄭州維體」健身俱樂部的預付費會員卡遭遇
  • 預付卡陷阱投訴多 應給商家戴「緊箍咒」
    預付卡成第三大投訴類型   西安市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了2016年受理的全市消費投訴情況,其中商業預付卡類的投訴就達到58起。預付卡維權已成為中老年保健品類,房屋購買、裝修類之後第三大投訴類型。   「目前預付式消費已遍及眾多行業,如:美容美髮、吃飯就餐、健身、遊泳、洗車、兒童遊樂場等。
  • 手持預付卡 小心被「鬧心」
    如今,預付卡已經成了很多行業的主流消費模式,如美容美髮、健身、餐飲、洗車等行業,大都採用這種模式。對消費者來說,預付卡大多能享受到折扣。不過,預付卡雖然方便,但其中也有「陷阱」,如遇商家「跑路」,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 預付卡消費 「餡餅」緣何成「陷阱」
    3月6日,記者獲悉,去年省城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投訴14409件,其中僅「水果營行」的預付卡消費投訴就達1037件。南昌消協相關負責人坦言,預付卡消費投訴已成為目前消費投訴的焦點。  「隨著美容美髮、水果銷售、娛樂健身、教育培訓等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商家以較低折扣吸引消費者購買預付卡。
  • 預付卡消費看著很方便實惠,可是「不保險」真的說來就來
    在生活中,預付卡消費幾乎遍及各個行業,大到健身房、美容院、洗車行、飯店,小到街邊的麵包店,水果店,都在向消費者推薦預付卡。在充值就能享受優惠的誘惑下,消費者動輒成百上千元甚至數萬元往卡裡充值。那麼,消費者購買這些預付卡是優惠還是陷阱?
  • 健身類預付卡成山東消費領域投訴「重災區」
    其中,健身類9355件,佔比30.05%,成該省預付式消費領域投訴「重災區」。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尹強民在會上介紹說,據山東省預付式消費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健身、美容美髮、餐飲、教育培訓等成為預付式消費投訴較為集中的領域,美容美髮類3982件,佔比12.79%;餐飲類2884件,佔比9.26%。
  • 預付卡「消費陷阱」亟待監管填平
    日前,市民徐女士等4名身陷預付卡陷阱的消費者,終於在寧波市海曙區法院的一紙判決下如數收回了預付卡內的餘額,挽回了損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寧波市海曙區首起在消保委支持下勝訴的預付卡群體起訴案件。(6月24日《寧波日報》)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廣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也隨之開始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方式開始「包圍」在廣大消費者的周圍,而「預付卡」消費方式便是其中之一。其實,「預付卡」消費是一種新型的消費趨勢。
  • 小心單用途預付卡裡的陷阱
    這樣的對話在不少美容美髮店裡都會有,不過親們要當心這「優惠」背後的陷阱哦。據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介紹,自2014年7月以來,受行業整體經營不佳影響,市商委通過12312接到針對商業預付卡的投訴增長較多,2014年為96件;2015年一季度為52件,其中絕大多數在美容美髮行業。
  • 預付卡消費為何 充值容易退費難
    而頗受爭議的預付卡消費,其背後存在哪些誘惑與風險?發卡商家印發的售卡協議,又暗藏怎樣的貓膩?消費者在選擇這類消費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市民投訴狀況頻出的預付卡消費一段時間以來,晨報調查熱線接到關於預付卡消費遭遇商家停業轉卡、閉店失聯,無法辦理退費的投訴越來越多,許多消費者對此既無奈又無助。
  • 雨花區發布消費警示:謹慎辦理預付卡!
    「年前辦的健身卡,幾個月不到,健身房已人去樓空,支付的幾千元預付卡怎麼辦?」4月17日,家住侯家塘的王軒來到以前常來的健身房,卻發現門口已掛上轉租公告。與此同時,雨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也接到不少市民投訴,稱遭遇預付卡消費陷阱。
  • 又是預付卡這個「坑」 健身機構、美容美髮、洗衣洗車成為鄭州市民...
    服務消費類投訴10234件,佔比44.11%,主要集中在住宿、文娛等服務,主要集中在消費者支付訂金,商家不按約定履行承諾問題;消費者辦理預付卡,辦卡後商家跑路問題以及表演藝術門票退票等方面。從投訴問題分類看,消費者投訴集中在質量、合同、售後服務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