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十年全記錄:點我達「僥倖」求生記,從數次瀕死到獨角獸 | 鋅式

2021-01-04 和訊網

  文/鍾微

  編輯/葉麗麗

  攝影/黃碩

  2019年3月9日,國內最大的即時物流企業點我達開起了年會。

  點我達創始人兼CEO趙劍鋒在這一天,講述了一段長達十年的創業故事。

  站在2019年往回看,2009年趙劍鋒創辦點我吧時,移動網際網路處於爆發前夕,外賣行業風口初見端倪,趙劍鋒是其中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後來巨頭的入場,製造出一場硝煙瀰漫的慘烈戰役。

  從點我吧到點我達,合伙人退場,融資不順借款續命,這個理想主義者沒有忘記「即時物流」的使命,帶著公司「絕地求生」。

  點我達創始人兼CEO趙劍鋒

  趙劍鋒回顧過去十年時,多次提到資金緊缺和市場競爭,2014年春節,他借了300萬給公司員工發了年終獎,並告訴投資人,如果一個月之內錢打不過來就不用打了,點我達已經快要徹底死亡。

  幸運的是,點我達扛過了這一艱難時刻。後來點我達又經歷數次危機,但最終活了過來。

  如今,大格局已定,2018年,點我達獲得了即時物流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正式加入菜鳥、融入阿里體系,成為集團軍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點我達覆蓋全國350多個城市,註冊騎手超過300萬,為150多萬商家和1億多終端消費者提供即時物流服務。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一帆風順、香車美女、人生得意呢?」這是15年前趙劍鋒問天使投資人張偉的問題。現在,他藉此話題表達,「創業十年,哪裡是什麼天選之子,只不過是僥倖活著,活著已經拼盡了全力。」

  十年來,趙劍鋒在跌宕起伏的商場裡尋求生存,這位「僥倖活著」的創始人,最終在狂風中站住了腳跟,帶領點我達,從無名之輩到如今佔領即時物流領域的一席之地。

  2009-2012年:最早期的探索者,把自己拼搏成窮光蛋

  十年的故事,從2009年「點我吧」的創立開始。

  其實,在趙劍鋒創立點我吧之前,有過一次成功的創業經歷,他創立杭州經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成功上市。這是他人夢寐以求的財富自由之路。

  但趙劍鋒很快開始了新的創業,點我吧的誕生只與「價值」二字有關。他希望能夠做一件真正對行業、對社會產生價值的事。

  趙劍鋒的方向是清晰的,成立之初,點我吧瞄準的是本地生活服務,同年,趙劍鋒首次提出了「即時物流」的概念。

  趙劍鋒的思考路徑是:

  一、本地生活服務最好的切入點是外賣;

  二、外賣的核心在於物流配送;

  三、物流配送的核心又在智能調度。

  彼時,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還未興起,如今我們稱之為「商業巨頭」的美團、滴滴等都還未成立,從2013年開始,外賣線下的高頻機會才剛被發現,巨頭們虎視眈眈、躍躍欲試。直到2015年,外賣行業才迎來「即時物流」的元年。

  如果不是如今提起,少有人會知道,趙劍鋒和點我吧是這段歷史裡最早期的拓荒者。他曾想搶先註冊「即時物流」的商標,但被駁回,因為「即時物流」被認定為一個通識概念。

  2009年,還是諾基亞時代,手機定位的商業應用還沒有辦法實現,趙劍鋒在點我吧的所有配送電動車上裝了GPS,這樣的配備在那時可稱之為「豪華」。

  這種超前性的探索回顧起來,趙劍鋒感嘆,「這麼講起來,好像我們多麼睿智,多麼有遠見,簡直都是對的。可是結果呢?結果是我們『死』了。」

  點我吧創立後的第一個春節,虧損380萬,兩個合伙人選擇退出,員工年終獎憑著自籌費用勉強發放。趙劍鋒陷在巨坑中,在掙扎與愁容中度過。

  點我達辦公室

  死亡與錯誤,是趙劍鋒回顧十年歷史時反覆提到的關鍵詞。趙劍鋒說:「直到4年後,我去長江商學院上學,看到校訓『取勢,明道,優術』,我才幡然醒悟,原來,那時的『死』是必然的。」

  根據長江商學院的官方解釋,所謂取勢,即在於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明道即在於懂得事物發展的最原始規律,萬事萬物背後的運行規則;優術則是運用方式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趙劍鋒認為,點我吧在「明道」和「優術」上做得很好,但是在取勢上卻是零分。而這個道理,貫穿在2009年-2012年期間發生兩件大事上:

  其一,2011年,本該是點我吧「最輝煌的時刻」,點我吧完成區域紮根,在杭州成為最大的服務商。他認為,小規模做到盈利,符合商業邏輯,也符合商業理論和實踐。但後來,趙劍鋒發現這是一個錯誤。

  「因為2011年,網際網路元年已經開啟。資本市場上的熱錢開始洶湧溢出,中國整個商業環境和時代背景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發展速度,成為了當時致勝的關鍵。體量,成了壓倒一切的法寶。而我們還在搞什麼『小規模驗證』。我們沒有看清時代的大勢。至於為什麼當時做盈利了,因為只是做了一個小生意。」

  2012年上半年,趙劍鋒拿到1200萬人民幣的融資,他提到往事很感慨:

  「在我的記憶當中,這是我感覺最有錢的時刻,比我後面拿到幾十億感覺都還要多。因為那是經過我三四年艱苦卓絕的創業拼搏,我終於把自己拼搏成窮光蛋了,突然拿到1200萬我真的覺得很多。」

  其二,2012年下半年,十幾個城市的同行想要加盟點我吧,點我吧的模式與其他平臺不同,是當時唯一適合加盟的,比如調度,當時點我吧是唯一的總部中央調度,領先其它平臺三年。但趙劍鋒拒絕了所有加盟申請,一方面他看不到加盟對點我吧的意義,另一方面,同行有快速賺錢的願景,趙劍鋒確定這個項目賺不到錢,害怕辜負,怕背負罵名。

  「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我有多麼的愚蠢,後來我看到一句話,叫做『道德的高地往往是智商的窪地』。是的,我愚蠢地拒絕了他們,然後把他們也推向了死亡之淵,也錯失了點我吧快速發展的機會。當時或許咬咬牙、拼一下,我們就成了。」

  趙劍鋒看著臺下800多位點我達員工、全國各地趕來的媒體、商業夥伴,他說,「如果這一切沒有發生,今天我在這裡講的主題可能是『點我吧十周年』,而不是『企業十周年,點我達三周年』。」

  2013年-2016年:以雷霆速度,換來一次重生

  2015年的冬天,點我吧變成了點我達。這一個字的變化,既是點我吧命運的轉折和突變,背後也映射著那一年外賣行業的戰局變化、混戰廝殺。

  趙劍鋒把這個故事從頭講起。2013年,公司擴張的關鍵時刻,趙劍鋒突遭人生變故,事業和生活兩邊奔波,顧此失彼,點我吧擴張並不順利。他說:「2013年是我最痛苦和最灰暗的一年。」

  2014年春節,點我吧再次瀕臨「死亡」。

  2013年,趙劍鋒沒有融資,到年底的時候,公司已經沒錢,發不出工資和年終獎,兩位合伙人因為生活所迫,也向趙劍鋒遞了辭呈。趙劍鋒借了300多萬給員工發了年終獎。

  「我很清楚地記得,人力主管跟我反饋說,同事們在議論,為什麼今年只有一個月的年終獎。我不能告訴他公司要死了,我已經沒有了錢,我已經負債了,我什麼都解釋不了。」

  無所依託時,趙劍鋒有幾個常去的地點,杭州的天竺三寺或是錢塘江,但2014年5月30日,他決定從山西出發去五臺山,途中接到電話,投資人說決定投資了,他回覆說:

  「你必須得一個月之內打錢。一個月之內不打,真的不用打了,因為我們已經熬不過一個月了,我們就會徹底死亡。」

  幸運的是,錢及時到帳了。2014年7月1日,點我吧完成遠鏡創投領投的1000萬美元B輪融資。

  但當他轉過頭,面對戰場,眼前的局面卻不一樣了。

  2015年,外賣行業接連出現巨額融資。7月,百度獲得2.5億美元A+輪融資。8月,餓了麼宣布完成F輪系列融資總計6.3億美元,三個月後又和阿里巴巴集團籤署投資框架性協議,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餓了麼12.5億美元。2016年1月,合併後的美團-大眾點評宣布完成超33億美元的融資。趙劍鋒感到了壓力:

  「別人拿到的錢是我們的數量級,我們憑什麼贏?我覺得我們肯定贏不了,我們肯定要完蛋了。」

  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點我達項目啟動,從調研到上線,僅26天。2009年提出的即時物流概念最終落地,形成的是一家物流企業。2015年9月,點我達拿到了阿里巴巴領投的億元及以上人民幣C輪融資。這是一次以雷霆速度換回的重生機會。

  趙劍鋒說:「這十年,我們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的方向,並且我們很清楚,交易平臺可以孕育物流平臺,而物流平臺也可以發展交易平臺。但我們必須韜光養晦。」

  但有人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我們的一位同行,率先從線下往線上走,被餓了麼、口碑網、美團外賣聯合封殺了,這驚醒了交易平臺的小巨頭們,不能相信這些人,我們要自己強控物流,然後我們就開始了更為悲慘的生活。」

  趙劍鋒認為,世界上有兩種人。他們都是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習慣了在空中俯瞰,區別在於:

  「一種人的腳在地上,是巨人

  另一種人的腳在空中,叫鳥人。」

  「曾經的點我吧就是那個鳥人,我們不知道如何落地,不清楚通向使命的道路在哪。」而那位被絞殺的同行,趙劍鋒認為,「我相信他們以為自己看到了商業的本質,往往都是站得高、看得遠、摔得狠,因為都是鳥人。」

  整個十周年的分享中,趙劍鋒作為企業創始人CEO的演講,其底色帶著濃濃的暗調,他不厭其煩地描述每一次的垂死掙扎。他將這些經歷描述成「僥倖求存」。

  2016年的春節又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坎。

  「2月26日下午,我到現在還非常清晰地記得這些日子,那天下班前,大概是15點左右,投資人告訴我們,很抱歉我們投不了了。因為2015年點我達上線之後,有非常出色亮麗的數據表現,我們在元旦後就拿到了SPA(股權收購協議),春節前就把SPA全部談完,整個的投資額是1.8億美金左右。然後過了一個春節告訴我說投不了。那個電話大概就通過了幾秒鐘,我說好的,謝謝。」

  隨後他開了兩天的會,讓1000多位員工離開。

  「我沒辦法給他們任何的承諾,只能讓他們全部主動離職。現在想起來,我還是非常愧疚、無地自容,其中有一點,我自己都覺得有點陣痛,在這個年代,以零補償的方式,一天之內勸離了一天多個人,居然所有人都默默地走了,甚至沒有曝出任何的聲音。」

  坐在臺下的趙劍鋒頗為感慨

  趙劍鋒沒有時間悲傷,2月29日他在辦公室關了一天之後,3月1日的上午他就去北京,選擇從零開始。那一年的清明節,阿里巴巴集團跟點我達達成了投資的意向,接下來的日子,他又進入了漫長的等待:

  「我當時以為我們是百分之百完蛋了,因為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沒有收到任何反饋的信息,我想他們內部一定是出問題了。我那個時候已經戒菸好幾年了,我特意買了一包煙,把電腦打開看看怎麼辦,如果說再放一次鴿子的話,我都放不起。」

  所幸最終他們拿到了這筆融資,活了過來。

  2016年到2017年,點我達是24小時的現金流,如果大客戶當天沒有打錢,第二天騎手就無法提現。幾百萬的騎手經常會收到服務故障,因為錢沒有到帳,他發不出工資來。這是每一天都可能死亡的一年。

  「經過前面七年的生死之路,我們團隊大家一心一意,一致同意,我們必須狂奔,我們寧可死在擴張的路上,也不死在原地。所以我們都很清楚,2017年,我們不是說今天有可能會死,我們是每一天都有可能會死,因為我不知道我的應收款究竟什麼時候可以到。」

  點我達的騎手們

  但從另一個角度,這又是成功者的故事。這幾年間,點我達每年都有融資;點我達上線後,7天覆蓋了10座城,120天後,日訂單量突破35萬單;2016年後,點我達再沒遇到過發不出年終獎的境遇,曾經的虧欠,也在2019年春節,追發到了這1000名員工的銀行帳戶上;2016年到2017年,現金流雖然是24小時,但業績是呈十倍的增長。

  趙劍鋒說:

  「只有當你飛升到一個堅實平臺,這個時候才有資格、才能夠去回望我們昨天的驚心動魄,去回望我們身後的萬丈深淵。這一路走來,很多人以為我們是一帆風順,其實我們活著就已經拼盡了我們的全力。」

  2017年-2019年:單打獨鬥後,加入集團軍作戰

  2018年7月11日,點我達完成戰略融資,菜鳥網絡以眾包業務、其他業務資源及2.9億美元現金戰略投資點我達,並成為點我達控股股東;而原來單打獨鬥的點我達,正式成為集團軍的一員;公司模式也有了轉變,協同成為了點我達的發展關鍵詞,無論是菜鳥裹裹2小時極速上門,還是天貓直送1小時達,都是互相成就的關係。

  「依託菜鳥,是一種共融共同,也是相互依賴。兩者是一種背靠背的共生共存的關係。它必然對我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我也對它必然產生影響。」

  在2019年,趙劍鋒需要依託菜鳥的技術和資源,對物流進行升級和改造。通過打造多場景價值,實現各方面的應用在職能和空間上的自由流動和賦能。一個獨特網絡的形成,一定能夠產生彈性、標準、低價的配送服務,從而賦能整個行業,並幫助點我達成為最大的配送平臺。

  點我達的戰略決定背後,是趙劍鋒對整個市場趨勢的觀察,這也是他強調的「取勢」,即認識趨勢的重要性,當下,他主要看到了以下三點:

  第一,趙劍鋒不看好物流賽道。他認為,物流是商流的下遊,在整個消費產業鏈裡面屬於最末端。整個產業鏈裡,你的上遊越分散,你越有價值,越集中你越沒有價值。物流行業的上流被巨頭壟斷,你沒有發言權。

  第二,整個資本市場的大形勢,趙劍鋒認為,只需要看亞馬遜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往前走,就意味著這個市場是否願意為戰略配送來買單。如果你的成本和體驗相比於上遊的客戶有優勢,但資本市場願意為戰略價值虧損來買單。別人可以多投錢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市場會給他更高的估值。

  第三,當AI時代來臨,物流是其中最快速、最早被應用的行業之一。趙劍鋒認為,AI時代它的關鍵要素是數據。

  如今,點我達已滿三歲,也定下了下一個三年戰略——成為最大的即時物流平臺,每天達到2600萬單左右。

  多場景融合將是未來點我達乃至整個末端即時物流最大的挑戰。趙劍鋒認為,多場景融合會產生充分的復用,打造更高的彈性,才能更好地降低成本。

  十多年來,趙劍鋒經歷了數次企業的瀕死和復活,他用一段話來形容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經歷:

  「在這麼多年裡,我們一直勇往直前,我們經常說不到黃河心不死,其實我們是到了黃河心不死,我們跳下去了我們可以遊。所謂不撞擊南牆不回頭,我們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我們可以搭梯子,我們可以爬過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因為這樣的信念活了下來。一家創業公司,一直是懸停在空中的,你要麼就是一飛沖天,直上青雲,要麼就是跌落的,粉身碎骨,不可能有第二種狀態。」

  

  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與趙劍鋒的視頻訪談(部分內容)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鋅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點我達謝新宇:創業需看趨勢、求本質、堅信念
    23日,在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分論壇「杭州獨角獸青年領袖高峰論壇」上,點我達聯合創始人謝新宇登臺和青年企業家們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點我達聯合創始人謝新宇主題演講 楊英怡攝  23日,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開幕。在當日舉辦的「杭州獨角獸青年領袖高峰論壇」上,杭州多家獨角獸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與創客青年們齊聚一堂,共享創業故事,共話杭州發展,共同展現當代青年的青春、夢想和擔當。
  • 創業黃金十年過後,未來還能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只不過,過去十年中,在人口、市場、技術等紅利驅動,以及風險投資金額的暴增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估值水漲船高,10億美元已難以準確衡量一家創業公司的真正潛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比如2015年,IT桔子就統計顯示,當年超過60家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高達1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初成立網際網路公司。不過,到了2020年,上述榜單存活者寥寥。
  • 3家創業企業進入頂級俱樂部 解碼南京「獨角獸」
    創立4年即成為「獨角獸」,靠的是什麼?運滿滿創始人、CEO張暉逐一「解碼」:「我們看準了公路物流運輸成本偏高、整體效率低下這些行業痛點,又連續踩中了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風口,加上團隊、技術等綜合因素,使得運滿滿保持快速發展。」 第一個密碼是找準市場痛點。
  • 再見2010-2020創業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站在2021年新年第一天,人們向過去十年揮手說再見。2010年到2020年,一個基於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風起雲湧、競爭慘烈、創業者輩出的黃金十年,就此在2020年12月31日正式成為過去。只不過,過去十年中,在人口、市場、技術等紅利驅動,以及風險投資金額的暴增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估值水漲船高,10億美元已難以準確衡量一家創業公司的真正潛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比如2015年,IT桔子就統計顯示,當年超過60家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高達1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初成立網際網路公司。不過,到了2020年,上述榜單存活者寥寥。
  • 「報告」141家泛電商「獨角獸」2019年總估值達6746.24億美元
    此外,餓了麼、口碑合併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在募集到40億美元資金後,其估值飆升至300億美元,其餘生活服務電商總估值不及餓了麼、口碑50%。其餘公司估值排名較後,包括度小滿金融、富途證券、玖富、挖財、網信理財、點融網、連連數字、易生金服、聯易融、花生好車、我來貸、人人貸、PingPong、隨手記、獅橋集團。物流科技電商「獨角獸」共22家 「菜鳥網絡」估值佔據榜首《報告》顯示,2019年物流科技共有22家「獨角獸」,同比37.5%,總估值達768.33億美元,同比增長3.1%。
  • 香港科大2020十大準獨角獸榜單發布,打造硬科技創業標杆引領科創未來
    近年來各行各業均呈現出結合硬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核心科技研發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的版圖,對此李世瑋教授在現場表達了展望:「未來十年,我相信在香港科大的創業孵化體系下,將會培育出更多類似大疆、雲洲、晶科的公司。」
  • 獨角獸打折融資、全球裁員潮,「我不冒險離職創業了」
    其中12.5億人面臨的風險格外大,主要分布在酒店、食品服務、製造和零售領域,大約佔到全球勞動力人口的38%。全球企業都面臨著停擺的危機,資本市場也剛經歷了黑色的3月:美股史無前例的出現四次熔斷;Uber股價一個月腰斬,此前炙手可熱的獨角獸如今估值對摺、IPO受阻;中後期投資哀鴻一片,所有投資都在暫停或者放緩。
  • 好享家被評為「獨角獸」!五星控股旗下「獨角獸」增至3家
    10月9日,剛剛完成C+輪融資的好享家,以超10億美元的估值,正式被南京市政府評為「獨角獸」企業,這不僅是國內舒適智能家居行業的首隻「獨角獸」,也是五星控股繼匯通達和孩子王之後孵化的第三家「獨角獸」企業。
  • 中國·瘦西湖創客周:點我達謝新宇分享「創業經」
    在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之下,全國各地湧現了一些優秀的創業精英。5月16日,「2018中國·瘦西湖創客周·創客精英演講」專場活動在揚州舉行。共邀請了點我達高級副總裁謝新宇、創業邦CEO南立新、聯想之星副總裁劉澍霖等5位創業大咖分享了他們的創業經驗。
  • 瀕死帶給我的生命轉機
    常常想,如果能夠讓我活下去,我願意放棄一切的擁有來換取,哪怕當乞丐也行。在母親陪伴下到北京301醫院診斷後,醫生下了一個最終答案——呼吸道痙攣,無法治療,有突發死亡的案例。至此,對命運的抱怨、討價還價都戛然而止,我不得不正視自己會隨時死亡的危險。精神繼續消沉、情緒持續抑鬱,同時伴隨著呼吸停頓的不約而至,精神在每一次缺氧的極限裡承受著瀕死的衝擊。首都最好的醫院都說無法治療,我該怎麼辦?
  • 「香港科大百萬創業大賽」的十年深耕:硬科技像蒲公英一樣散播
    當我們重新意識到硬科技的價值,香港科大百創大賽長達十年的深耕,為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01 從李約瑟之問說起英國學者李約瑟在耗時近50年時間編纂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之問」: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很多貢獻,但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在中國發生?
  • 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出爐:202家企業上榜,五星控股獨佔三席
    五星控股集團總裁王健稱,「三隻獨角獸的誕生是對創業十年最好的褒獎」。(圖:五星控股集團旗下3家企業上榜)記者通過梳理《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發現,雖然以BAT為代表的平臺型企業「捕獲」了中國最多的獨角獸,其中,騰訊系達42家,阿里系達30家,百度系達10家,但是,BAT
  • 中國首次瀕死調查:唐山大地震還陽者看到地下宮殿
    這種體驗在醫學上被稱「瀕死體驗」,它是由某些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獲得恢復和處於潛在的毀滅性境遇中的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在死亡威脅下的深刻主觀體驗。 瀕死體驗,可以分為預期性和非預期性兩類。預期性瀕死體驗,是指人由於長期患病,對死亡有一定思想準備情況下的瀕死體驗。非預期性瀕死體驗是指由於突發事故造成的瀕死體驗,如車禍、地震、失足落崖等。
  • 張晏佳:「十四五」新開局,中國式獨角獸如何做好2021
    張晏佳講到:企業為什麼每年都要做一次戰略規劃?在這裡我尤其要提醒大家對於「提質增效」的理解要真實客觀,也就是為什麼要「提質增效」?幾個問題大家可以去思考,是過去不正常?還是現在不正常?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野蠻式的還是精進式的?你的企業過去靠的是真本事還是什麼?你的企業真的見過真實的市場競爭麼?我接觸到的一位知名企業家,對我說他最喜歡危機了,因為只有危機才是檢驗出一家企業是不是有真本事。
  • 全國科技金融「獨角獸」企業達21家 杭州佔3席
    日前,《2017中國FinTech研究報告》正式出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科技金融獨角獸企業已達21家(獨角獸企業:投資界對於10億美元以上估值,並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杭州3家企業入選其中。此外,報告還揭示了這些企業的特徵,並展望了中國FinTech產業發展趨勢。
  • 五星控股3家企業上榜2018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
    好享家是中國領先的舒適智能家居集成服務商,在全國16省、100多個城市擁有1000多家線下網點,去年10月就以10億美元的估值入選南京市政府發布的獨角獸榜單。隨著本次報告的發布,好享家也正式晉級全國獨角獸企業,五星控股旗下獨角獸增至3家。由此,五星控股也憑藉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3家企業霸屏獨角獸榜單,成為國內繼BAT之後孵化獨角獸最多的企業之一。
  • 「來易超級星」全球創業大賽美國海選第三期完美收官!|鋅...
    來源:鋅財經6月16日,2020來易超級星全球創業大賽(美國站)海選第三期圓滿落幕。在本場大賽中,Flivery、Alteron Therapeutics、FaceBot、芯宿科技五個海外項目齊聚雲端。
  • 「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的十年深耕:讓硬科技像蒲公英一樣散播
    當我們重新意識到硬科技的價值,香港科大百創大賽長達十年的深耕,為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納斯達克指數被腰斬,但等來的不是新一輪的科技泡沫,而是長達10年的最長牛市,納斯達克指數從1200點上漲到了8100點。 幾乎在同一時間節點上,科技圈開始流行起「硬科技」的概念,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八大領域的高精尖科技被納入硬科技的範疇。
  • 金蝶十年打工後,他單幹創業7年,從一款記帳軟體做到2.2億用戶4億...
    七年時間,隨手科技從一個佔領App Store中國財務榜第一長達2300天的爆款產品,變成了一家用戶規模超3億,品類市場佔有率高達70%的金融獨角獸。追隨Intuit,三個月成為行業老大2010年,在金蝶集團工作了十年的谷風向創始人徐少春提出了辭職,他感覺到中國的個人財務行業革新時機要到了,越來越多的信用卡、房產交易和投資讓他意識到中國人的財務結構在日趨複雜化。那年7月,谷風創辦的隨手記就在App Store財務分類榜拿下了第一名,徐少春也成了谷風的天使投資人。
  • 點我達CEO趙劍鋒:新零售商流助推末端物流發力
    從「次日達」、「當日達」跨入「小時達」、「分鐘達」,新零售已成為國內零售業多年積累的結晶,並帶動了末端物流不斷升級。點我達是順應物流發展潮流誕生的即時物流平臺,也是行業內最早使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物流體驗和效率的的眾包運力平臺。點我達CEO趙劍鋒表示:「物流是商流的延伸,商流的變化影響著物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