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黃金十年過後,未來還能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2021-01-04 界面新聞

文 | 極點商業評論 楊銘 劉珊珊

編輯 | 楊銘

站在2021年新年第一天,人們向過去十年揮手說再見。

2010年到2020年,一個基於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風起雲湧、競爭慘烈、創業者輩出的黃金十年,就此在2020年12月31日正式成為過去。

過去10年間,伴隨移動網際網路風口的崛起,全球網際網路重心轉向中國,構造了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世界:電商、外賣、O2O、網約車、短視頻、直播帶貨、共享經濟、新零售、區塊鏈、雲計算、社區團購、在線教育、人工智慧、P2P金融、智能硬體……一代又一代的網際網路新產業、新物種層出不窮,波瀾壯闊的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猶如一部部精彩紛呈的歷史大戲,影響深遠。

上演歷史大戲的,除了愈發堅挺,引領行動支付、移動社交等趨勢的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老牌巨頭,是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快手、滴滴等眾多在2010年之後才成立的網際網路公司,成為大戲主角——根據極點商業不完全統計,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至少有36家網際網路公司,最新估值(市值)超過30億美元,最高的甚至超過了2000億美元。

至於30億美元以下,10億美元、2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則如過江之鯽,很難詳細準確統計。

同時,這份統計名單中,並不包含螞蟻金服、阿里健康、微眾銀行、京東數科、京東健康等BATJ老牌網際網路巨頭所孵化、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網際網路公司。也不包括眾安在線、陸金所這樣背靠多方巨頭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我們認為,相比之下,那些「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更能代表一個時代的脈搏。

在英語裡,Billion(10億)曾是人們熟悉的最大數值。在創投界,投資人會把估值超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稱為獨角獸,把規模達到100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稱為超級獨角獸。曾幾何時,10億美元估值,不僅是每個創業者努力的標杆裡程碑,也是投資人點石成金的榮譽殿堂。

只不過,過去十年中,在人口、市場、技術等紅利驅動,以及風險投資金額的暴增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估值水漲船高,10億美元已難以準確衡量一家創業公司的真正潛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比如2015年,IT桔子就統計顯示,當年超過60家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高達1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初成立網際網路公司。不過,到了2020年,上述榜單存活者寥寥。

從統計來看,這些成立於2010-2020的網際網路公司,無一不是努力刺穿老大哥們銅牆鐵壁、經歷時代大浪淘沙洗禮,才最終成為贏家的結果。他們不僅對過去10年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給予重新定義,還有了新的使命,奠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

01、數字解讀2010-2020創業黃金十年獨角獸

36家:

根據公開數據、上市財報、媒體報導大致梳理,根據最新估值或市值(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成立、成長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目前有至少36家企業估值超過30億美元。並且,未包括螞蟻金服、京東健康、京東數科、微眾銀行等BAT孵化的獨角獸公司。以及泡泡瑪特、喜茶等和網際網路關係不大的新經濟公司。

36家企業中,許多企業的idea不可否認來自國外,但幾乎所有企業,絕非簡單的Copy to China,而是經過本土化+迭代式的創新,擁有了獨創性、顛覆性技術,以及難以複製的商業模式,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管理運營等多方面,為後來創業者帶來了寶貴的成功經驗。

36家企業商業模式,可以追溯的共同點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這反應出移動網際網路才是奠定2010-2020這十年創業黃金年代的根本。

11500億美元:

36家公司最新總估值(市值)達到11500億美元。與老牌網際網路巨頭對比,百度市值為749億美元,京東1387億美元,騰訊6800億美元,阿里巴巴6450億美元。

從估值(市值)上來說,這些公司的總和仍然不及BATJ之合。幾家老牌互聯企業,特別是騰訊、阿里市值之所以那麼高,和他們創造的生態系統有很大關係——從目前來看,即便是估值(市值)位居中國網際網路前列的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在生態建設上,也和騰訊、阿里有明顯差距。

2010年後成立目前已上市三巨頭:雷軍、黃崢、王興

36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估值(市值)大大高於其他老牌網際網路公司,分別是拼多多(市值2196億美元)、美團(市值2180億美元)、字節跳動(估值1800億美元),估值之和也超過了其他33家公司估值總和。另外還有超過千億美元的小米,以及滴滴、快手這兩家很快IPO、估值超500億美元的超級物種,足以競爭中國網際網路前十五。

從超級物種定義來看,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一共有7家,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螞蟻金服、小米。2010年後成立的企業,佔了5家(包含螞蟻金服)。

3月:

3月是創業者們最喜歡的創業季,36家估值(市值)超30億美元的獨角獸中,有6家選擇在3月開始正式創業,佔比16.66%。2012年3月是一個特別牛的時間,字節跳動、猿輔導、優必選,代表3個完全不同領域的領頭羊,都成立於當月——彼時大背景是,移動網際網路、SNS社會化媒體、人工智慧開始快速發展。

如今,字節跳動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估值已高達1800億美元。猿輔導是在線教育的領頭羊,最新估值170億美金,已成為當下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機器人行業硬體獨角獸優必選也在2018年以8.2億美元C輪融資,刷新了全球 AI 領域的單輪融資記錄。

9家:

2014成立,6年大浪淘沙後估值超過30億美元的獨角獸有9家,遠遠超過2012年的6家、2015年的5家。

這和當時大環境密不可分,2014年,國內網際網路創業投資空前火熱,被譽為「中國創業元年和「創業最好的時代」,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將創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落實學生創業培訓、工商登記、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比如在2020大火的生鮮電商,其實就是在2014年萌芽,並且誕生了每日優鮮、美菜網兩大行業巨頭。

另一方面,以BAT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布局也如火如荼,一方面是自營業務的不斷擴張,各類平臺各種新產品,一方面是大手筆的投資和併購,從國內到國外,幾乎分布在各個行業,推動了中國的創業黃金年代。

17個:

36家獨角獸涵蓋本地生活、手機、在線視頻、數字醫療、短視頻、問答社區、人工智慧、社區交友、文娛媒體、電商、移動音頻、在線教育、區塊鏈、生鮮電商、物流服務、智能汽車、交通出行等17個網際網路科技領域——這也是過去這些年網際網路和科技追逐的風口。

其中,電子商務仍是過去十年孵化出獨角獸最多的行業,有一半是泛電商或者說生活服務類的公司,不僅有打破原有電商格局、位列國內網際網路前列的拼多多,還有每日優鮮、美菜網、完美日記等產業鏈縱深的垂直電商。從2021年趨勢來看,社區團購的興起,也正孵化更多的垂直獨角獸,可見在阿里巴巴、京東等成熟綜合電商包圍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仍是一塊巨大蛋糕,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玩家參與。

網際網路造車三巨頭:何小鵬、李斌、李想

網際網路造車也是孵化獨角獸最多的行業之一,有蔚來、理想、威馬、小鵬汽車,並且市值或估值都相當高,不過智能汽車雖然有著網際網路企業的外衣,但仍是一個相當重的行業,如今表現只能說漸入正軌,是否取得最終勝利要等這一個十年。

有幾個曾是行業追逐的風口,如今已煙消雲散。比如P2P金融,2015年時總估值高達5600億元,諸多公司一次融資數億甚至數十億人民幣。不過,由於自融、建立資金池、高額利息、暴力催收等違規違法行為,在政策監管加強和行業洗牌下,P2P經歷了長達幾年的暴雷,愛錢進、團貸網、e租寶、玖富等一系列曾估值數十億美元的明星企業,早已成為歷史。

30歲:

這些創始人創立公司時的平均年齡為30多歲,有6位創始人創業年齡為40歲以上(最大的45歲),8位在30歲以下(最小的23歲),其餘都在30來歲創立了現在的公司,最多的創業者是30-33歲。創業要趁早,是大勢所趨。不過,柳傳志40歲創業成功、任正非43歲這樣「大齡」成功創業者的故事仍在不斷上演——雷軍創立小米時40歲、陳向東創立跟隨學時43歲,沈暉創辦威馬汽車時已經45歲。

另外,幾乎所有創始人此前都有多次創業或其他網際網路公司高管經驗,部分公司也開始有2-3位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

王興、張一鳴、程維

與此同時,2010年後成立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創始人,在胡潤或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排名越來越多、越來越靠前:黃崢、張一鳴、雷軍、王興、宿華、李斌等等——就在最近,黃崢的身價超越馬化騰成為中國第三富豪,比馬化騰高出400多億。富豪榜上的中國新首富,或許就會從上述人選中產生。

531家和756家:

BATJ仍是最重要的資本推手,美團、拼多多、蔚來、快手背後的大股東是騰訊,商湯科技、小鵬汽車背後大股東是阿里巴巴,愛奇藝背後大股東是百度,達達集團背後是京東,小紅書、猿輔導、每日優鮮背後是阿里、騰訊的交叉控股。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8日,阿里對外投資公司531家,投資事件675起;騰訊對外投資公司756家,投資事件963起。其中,騰訊在2017年,阿里在2018年的投資數量、投資金額分別創造了新紀錄。

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和騰訊,在推動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創業者迎來黃金十年上,功莫大焉。

不過,雖然阿里、騰訊控股甚至是大股東,但上述企業絕大多數都保持了獨立發展權。甚至還在某些細分領域有著直接的競爭關係,這表明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雖然企業文化、投資風格截然不同,但對於不太擅長的領域,都有意識選擇更多地放權。

2家:

2010年之後成立排在前列的網際網路企業,字節跳動是阿里、騰訊、百度唯一未能投資的網際網路巨頭。雖然成立8年多時間裡,字節跳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VC/PE的目光,基本保持1年1次的融資節奏,公司估值也從幾百萬美元、幾千萬美元飛速增加到最新1800億美元。

不過,海納亞洲至今依然是字節跳動最大的機構股東——2012年在今日頭條僅僅是畫在餐巾紙上的一個產品原型時,海納亞洲投資合伙人王瓊就給了張一鳴一筆投資,才成就了今天的字節跳動。

小米作為一個以智慧型手機為主的網際網路廠商,也是BAT未插足的巨頭——不過,小米創始人雷軍本身就是一個天使投資人,和字節跳動張一鳴有所根本區別。

有意思的是,字節跳動和小米有一個相同的投資機構,那就是總部位於莫斯科的全球知名投資機構DST。另外,從2012年開始,京東、阿里、小米、滴滴、今日頭條、美團點評……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背後都有DST的身影。

0家:

2020 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 2786.87 億元,同比增長 20.71%,表面遊戲仍然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這36家超過30億美元估值(市值)的獨角獸中,屬於遊戲行業的公司是0。

成立於2012年的上海米哈遊,2020年《原神》大火讓它成為最有希望企業,但是在2020年10月,苦等了三年時間之後不得不撤回在A股的IPO申請。IPO失敗的原因,一是因為過去幾年並不算健康的財務業績,二是因為對單一IP依賴的風險,表明米哈遊這樣的遊戲企業,依靠某一款爆火遊戲,獲得高估值的可能性,已經很難——實際上,騰訊遊戲的成功,更多就是因為建立生態平臺,源源不斷IP的成功。

5次:

中國網際網路10年來的燒錢大戰,至少有5次是2010年後成立的網際網路企業和它背後的資本,主動點燃:

2011年,5000多家團購網站掀起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瘋狂的「千團大戰」,燒了近百億,最終2010年成立的美團成為最後大贏家。

2014年網約車大戰,滴滴、快的等近百家網約車平臺燒錢補貼,很快變成了騰訊和阿里的資本之戰,大贏家花落收編Uber、合併快的的滴滴。

2015年,020搶錢大戰,餐飲、外賣、娛樂、電影票、酒店等等,新老巨頭和創業者混戰。一地雞毛之後,很快資本寒冬來襲,大批創業者死亡。

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40多家車企逐鹿中原,每家平均燒錢4200萬,遺憾的是,這場屍橫遍野的戰爭沒有贏家,摩拜和ofo都已成歷史,後面入局的美團青桔哈囉,改變了共享單車的商業邏輯,成為巨頭爭奪流量與支付的工具。

2019年,拼多多則率先推出了「百億補貼」,強勢挑戰阿里和京東,此後三方「百億補貼」大戰在618、雙11交替上演,直到現在依然激戰正酣,未分勝負。

02、未來十年會誕生下一個拼多多、美團嗎?

俱往矣。站在2021年開頭,一些人又開始問:流量和人口紅利越來越少,新產品越來越難突圍,下一個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嗎?還會是2010-2020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的創業黃金時代嗎?

類似問題,在過去也常被提及。

「2015年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中會興起下一個BAT嗎?」2015年9月,一位網友在知乎的提問,有限7位網友回答裡,答案驚人一致:不會。

提問者和這7位網友,大概不會想到,當月在上海,中國網際網路誕生的一家創業公司,在兩大巨無霸的「圍追堵截」中,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令人意外的關鍵變量——這家創業公司的名字,叫拼多多。2012年12月29日,它大漲超15%創歷史新高,市值破2000億美元,超越美團,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三大公司。

在拼多多前面的,只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座大山。當年高山仰望的百度,如今市值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就連拼多多剛剛市值超越的美團(兩者差距極其微小),其成立時間也是在2010年。彼時,BAT三巨頭三足鼎立,就連博客教父方興東,也在《第三浪》中哀嘆創業者失去了機會——不過,十年過去,王興們不僅撕掉了「連續失敗創業者」的標籤,更是在經歷大大小小數次危機,甚至主動向老大哥發起衝鋒號後,最終實現了「彎道超車」。

誠然,2010-2020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創業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了,但這並不意味著移動網際網路黃金年代的落幕,移動網際網路、高新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無人駕駛等等技術仍然在繼續發展,站在新十年門口,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十年,仍是又一個創業黃金十年。

相關焦點

  • 再見2010-2020創業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編輯導讀:網際網路十年間經歷巨變,創業精英們逐浪來去,融資、裁員與併購的故事重複上演,有人折戟沉沙,有人鳳凰涅槃。本文作者用10個數字對中國網際網路的創業黃金十年進行了梳理盤點,並對未來網際網路的創業前景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 李志剛:為什麼京東美團拼多多能做到千億美元?
    5月,美團;6月,拼多多;7月,京東。2020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中國網際網路卻相繼誕生三家千億美金公司。並且,這是中國過去十年僅有的三家。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機凸顯公司的真實價值。2014年出版美團官方傳記《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2015年出版京東官方傳記《創京東》。在美團和拼多多A輪時候就發現、判斷並且幫助他們成長。見證了他們從創業公司,到千億美元公司的蛻變過程。
  • 拼多多、美團合力能將阿里巴巴挑落馬下嗎?
    2015年,靠著拼團模式及巨大的下沉市場及背靠微信流量拼多多猶如一匹黑馬迅速躥紅,迅速在五環外下沉市場電商領域站穩腳跟拼多多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其GMV、訂單量、用戶數增長的速度極快目前從訂單量及用戶數來說已經超越京東,直追淘寶天貓資本市場對拼多多的增速和邏輯相當看好及樂觀,認為其有將淘寶挑落馬下的可能性
  • 社區團購瘋狂:你家門口的菜市場,裝得下美團和拼多多嗎?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美團2020年三季度「新業務及其他板塊虧損為82.3億元,美團優選是重點;多多買菜投入了10億元補貼;京東向興盛優選投資7億美元;橙心優選則是「不設上限」。有人說,這些網際網路公司至於為了一個買菜業務,發動如此規模浩大的燒錢大戰嗎?其實道理很簡單,除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之外,還有一個目的——流量入口。
  • 庫尚商城——拼多多下一個競爭對手
    以拼多多為首的拼團購已經火熱許久。而這個領域的火熱或許是每個人之前都沒有預料到的。自2015年誕生以來,外界就在找它的對手。但在黃崢看來,此前的拼多多沒有對手。而沒想到的是,拼多多或許正在被另一個拼團購商城——庫尚商城所「威脅」。
  • 創業三年爆富,拼多多會是下一個阿里嗎?
    中國人對財富的眼紅遠超過對假疫苗危險孩子健康的關注,這兩天創業三年即上市,上市身價就超過劉強東的巨富神話『拼多多上市首日創始人黃崢躋身全球富豪前100』,再次點燃了各樣的話題圈。拼多多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事件,它燃起某些人對迅速創業致富的幻想:小米上市還用了八年,劉強東創立京東並上市用了十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三年。
  • 拼多多美團滴滴重兵投入,社區團購上演巨頭 「生死戰」
    繼多多買菜之後,美團的美團優選、滴滴的橙心優選均已登陸南昌。和拼多多合作多年,肖峰發現多多買菜開城的核心團隊中有很多原電商體系的資深運營人員,大多在拼多多工作了2~3年以上。肖峰與幾家社區團購平臺均有合作,據他觀察,多多買菜在南昌的業務量迅速攀升,目前僅次於行業龍頭興盛優選。美團正在緊追,「多多買菜開發了一個新團點,美團幾乎是第二家進來的。」
  • 拼多多美團滴滴重兵投入,社區團購上演巨頭「生死戰」
    肖峰與幾家社區團購平臺均有合作,據他觀察,多多買菜在南昌的業務量迅速攀升,目前僅次於行業龍頭興盛優選。美團正在緊追,「多多買菜開發了一個新團點,美團幾乎是第二家進來的。」南昌之外,武漢、成都等地也因巨頭的進入,再次燃起戰火。
  • 社區團購,拼多多下一個「出血點」?
    2020年8月31日,拼多多上線了「多多買菜」小程序,這意味著正式切入社區團購賽道,其打法的核心依然是高額補貼,不出意外社區團購一場腥風血雨正在醞釀。拼多多為何要入局社區團購?姍姍來遲的黃崢,憑什麼與其他網際網路大佬在該賽道扳手腕?社區團購會成為拼多多的下一個「出血點」嗎?
  • 「美版拼多多」Wish要上市,美版美團和美版滴滴還好嗎?
    「美版美團」DoorDash、「美版滴滴」Uber……一大堆名頭就這樣被安在了眾多海外獨角獸身上。這不禁叫人疑惑——它們真的如此相似嗎?拼多多這邊則又是另一番光景。據歷年財報顯示,2017-2019年,拼多多的營收分別為17.44億元、131.2億元、301.42億元,截止第三季度末(9月30日),拼多多今年的累計營收已經達到329.44億元。在營收數據上,「美版拼多多」Wish完全被拼多多這個「正牌」給吊打了。
  • 拼多多、美團、滴滴入局買菜賽道
    1、多多買菜拼多多將買菜視為今年的戰略級新業務,創始人黃崢親自帶隊考察。在10月8日拼多多五周年年會上,黃崢稱買菜是拼多多的長期業務,號召大家開啟硬核奮鬥模式。一位拼多多員工告訴深燃,多多買菜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投入,「創業元老,大大小小的主管,幾乎全去做買菜了,參與買菜的員工處於無休狀態,半年度的調薪延後幾個月,這個很罕見」。2、美團買菜美團內部已將「社區團購」業務定為一級戰略項目。這是繼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之後,美團內部新規劃的增長曲線,承擔美團下一個營收增長點。
  • 拼多多美團 必有一戰
    2020年8月底,在武漢、南昌兩地,拼多多APP中首次出現了「多多買菜」欄目,且還置於「百億補貼」欄目之上。此外,黃崢更是於2020年9月上旬親赴南昌查看了買菜業務的進展情況。美團則在加碼社區團購。繼2020年7月成立定位於社區團購的優選事業部後,9月初美團優選推出「千城計劃」,擬於未來3個月覆蓋20個省。
  • 拼多多美團,必有一戰
    對拼多多來說,這場戰役至關重要,同時這是它在線下的首度出擊,或將面臨來自供應鏈、倉儲、物流等方面相較美團等更大的考驗。它是拼多多管理層對未來經濟形勢預判的一部分體現,也是拼多多實現增強用戶粘性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農產品已被平臺視為重要業績增長點,但生鮮線上團購模式固有的延遲性,阻礙了成交額的進一步提高。將團購模式線下化,縮短配送時效,從而加大用戶下單頻次,是可行的解法之一。 行業的最新變化,給了拼多多更進一步的機會。
  • 趕超京東,抗衡阿里,拼多多究竟還能走多遠
    回顧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十年,異常慘烈的競爭,其實並沒有給很多草根創業者留下太多的機會,然而細數如今拼多多在電商行業所取得的輝煌戰果,其實很能從另一個側面讓大眾感受到它的逆天程度!拼多多創始人黃錚的創業之路也遠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那麼究竟是時代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呢,這裡不妨先看回網際網路電商行業的發展風向吧!
  • 生鮮新零售,是美團下一個戰場?
    美團的十年,似乎有某種巨大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對未來的美團,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江湖,又將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將摩拜單車收入麾下的美團,可用來補充本地生活中的出行場景,形成「美團打車+摩拜單車」相結合的共享出行服務生態,未來可串聯美團在吃喝玩樂領域的完整生活服務生態。相形之下,不願賣身大廠的ofo小黃車逐步走向潰敗,共享單車這場資本催化下的鬧劇宣告結束。現在,美團已逐步完成對摩拜的去品牌化,橙色的摩拜單車被黃色的美團單車所替代。
  • 內憂未解,強敵突襲,拼多多還能拼多多嗎?
    一方面,業務驅動力不足,增速放緩,已經在8月發布的財報中顯露無疑,市場正擔憂拼多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以阿里、京東、蘇寧、美團為代表的業界巨頭也開始向拼多多賴以生存的下沉市場發力,尤其是阿里系新業務淘寶特價版,正以「一元更香節
  • 美團、拼多多、滴滴、餓了麼激戰110天
    這是自拼多多創立5年以來,也是多多買菜上線不到1個月後,黃崢首次下基層督察工作,當地的拼多多員工告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他對拼多多的首個線下業務十分重視。上述知情人解釋,「美團優選」選擇濟南,第一,是因為當地缺寡頭,可作為中轉站養精蓄銳;第二,是緊挨壽光、章丘兩大蔬菜之鄉,搭建供應鏈成本極低。美團優選的團隊由摩拜等其他業務線的資深商務拓展人員組成。也有消息稱,濟南團隊成員大多來自當年社區團購創業項目「松鼠拼拼」。
  • 美團滴滴拼多多殺進了最難啃的生意
    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過去十年中,還從未有過如此多巨頭共同參與同一場戰役。 隨著社區團購的開戰,美團、拼多多股價也扶搖直上:美團股價從入局前的200港幣左右上升到300港幣左右;拼多多從90美元左右上漲到如今的140美元。投資人們相信,社區團購能開墾出下沉市場人群,為巨頭注入增長活力。
  • 後京東時代,美團和拼多多誰能成「鵝爹」座下首席?
    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則全公司的重中之重。」更是拼多多 2020 年唯一的超一級項目。自2016年拼多多的B輪融資起,騰訊就已押寶前者,目前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騰訊對拼多多的連續投資,被外界認為是其有意扶持拼多多對抗阿里電商的重要戰略。
  • 黃剛解讀:美團VS拼多多VS滴滴VS阿里VS京東,未來社區團走勢如何
    當然,除了投資,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親自下場,比如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阿里巴巴方面,旗下盒馬、大潤發、菜鳥驛站、餓了麼也多路大軍進入,京東方面除了剛剛投資興盛優選,眾郵快遞也將更名為京喜快遞,並傳言劉強東將親自帶隊京喜……在網際網路巨頭低價競爭搶奪市場的背景下,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家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12月件單量峰值均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