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財富的眼紅遠超過對假疫苗危險孩子健康的關注,這兩天創業三年即上市,上市身價就超過劉強東的巨富神話『拼多多上市首日創始人黃崢躋身全球富豪前100』,再次點燃了各樣的話題圈。
拼多多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事件,它燃起某些人對迅速創業致富的幻想:小米上市還用了八年,劉強東創立京東並上市用了十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三年。
還有關於拼多多迅速走紅帶來的對其用戶的分析:什麼人會去拼多多用300-400塊錢買32寸液晶電視,白領階層有立即覺得自己原來是三億消費者之上社會階層的暗自驕傲。
有些分析將拼多多視為騰訊挑戰阿里的暗器:京東對應天貓,拼多多對應淘寶,用更low所以更受歡迎的商品。
當然少不了人物八卦,所謂因跟巴菲特吃過一次天價飯的段永平跟拼多多創始人之間的提前投資人才的慧眼傳聞。
可能也跟著段永平沾了點邊:7月28日,創維數字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的問題發布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公司保留追求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與此同時,OPPO、VIVO品牌尚未對拼多多做侵權聲明,雖然已有發現拼多多平臺上存在疑似山寨貨。
著名作家鄭淵潔表示,多位讀者向他舉報拼多多上的「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銷售侵犯著作權的盜版皮皮魯圖書。經律師證據保全向拼多多取證購買,收到的圖書確為盜版書。封底的防偽標識竟然是印上去的。同時拼多多「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未向消費者展示「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在令人嫉妒羨慕恨的同時,一個個關於拼多多的侵權聲明和舉報也浮出水面。
拼多多創業三年巨富會是下一個阿里嗎?
2014年,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在紐交所創造了奇蹟,僅用了4年的時間成功上市,造就電商領域「神話」的同時,陳歐本人也成了紐交所22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CEO。四年後,聚美優品股票跌去90%,陳歐因各種原則曾遭遇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起訴、股東炮轟,從風光一時成為過氣的網紅。
從電商行業尾貨特賣模式切入,獲得了最初的快速增長,創立到上市,僅用了三年的電商唯品會,美國上市後股價一度飛升至229美元每股,較股價最低時暴漲近60倍,被市場稱為「第一妖股」。不過兩年後2017年,唯品會一度遭遇營業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從過去的100%減到30%,淨利潤連續幾個季度下跌;活躍用戶數量增速也呈下滑趨勢,從2016年第二季度的62.0%,降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15.0%,市值下跌至顛覆時的30%。2017年12月騰訊京東入股唯品會,截至今年6月13日,京東持有唯品會總計約892萬股A類股,持股比例升至6.8%。現在有個說法是唯品會已成為京東的一個入駐店。
拼多多的未來會是聚美優品,還是唯品會,或是下一個阿里?
據微信披露:微信用了兩年的時間,才超過三億用戶。拼多多的三億用戶,只用了三年,不知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其次拼多多這三億用戶的存留量有多少?
過去一年,的確有微信朋友圈的人偶爾發出幫他一起拼多多的信息,但具體定到曾經發出信息的某一個人,其後並沒有持續有拼多多信息發出,表明其並沒有形成在拼多多上持續消費的習慣。在網上搜索拼多多用戶反饋,多數表示:上過,但遇到假貨後失望就再也沒有理過。
中國市場的確存在就是有一大把時間找便宜貨的人群,所以過去『只售9毛9平臺』也曾四處流行過,微信朋友圈砍價潮、團購網等都曾流行過。不過,這一次次利用人群撿便宜貨心態的流行,之所以很快消失,主要原因是:商品畢竟會回歸於價值,中國製造的多數商品毛利已低於10%,再怎麼砍掉、拼價、團購、聚划算價,也不可能低於麵粉錢,對於相同品質的產品價格空間有限。此外,中國藍領的工資持續上漲,到處拉人拼團的時間掃大街也掙回來了,就算收入低下的人群也會換算時間換金錢的成本。另外,當有過幾次買假貨受傷體驗後,再便宜也無人再上當。
隨著中國製造成本的持續攀升(人工,原材料,房租,水電等資源),過去製造過度需要大量消庫存的年代也一去不復返。與其開工就虧錢,還不如倒掉原材料給同行,而不是製造為成品還要花銷售費用,這已成為中小企業的共同選擇。
著名的華強北山寨市場的消失,一方面跟山寨產品成本本身也大幅上升有關,另一方面品牌產品通過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拉動消費升級和銷售,使山寨產品失去銷售空間。線下各地的山寨市場已大幅衰落,再到線上搞山寨銷售平臺,使廠家和消費者維權更容易,所以應該不會發展時間長。
用戶的存留度,用戶的重複消費次數,重複消費金額,口碑相傳度,是影響電商後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平臺本身的口碑,也至關重要。天貓和京東的快速發展跟品牌廠家的支持離不開。目前有哪個品牌廠家願意到拼多多的平臺上去為其打品牌撐流量呢?
單靠便宜兩個字,卻無品牌廠家的合作到平臺上去幫其打品牌,很難形成持續的商業模式。
我曾在某市華潤商場如此正規的地方,遇到過『華為』牌抽油煙機。一開始為華為公司和消費者緊張了一番,不過,這兩年觀察下來,山寨貨『華為』牌抽油煙機雖然曾佔據華潤這樣的銷售平臺,但是並沒有成銷售氣候。就算舉著『華為』著名品牌,想形成在細分的抽油煙機領域的規模銷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華為公司的智慧型手機,也是最近幾年曆經革新,在品牌宣傳和產品創新與研發上大舉投入,才有所成。
雖然拼多多號稱在其平臺上消費的單價只有不到40元,不過放眼望去,不到40元的日用消費品產品領域也是大量的品牌廣告:如衛生紙,礦泉水,牙膏等。所以,並不是單價便宜,就不需要品牌。
對拼多多目前公開IPO的一組漂亮的數據所謂人均消費金額用戶數大幅提升,不好置評,需要時間去檢驗。最近的一些文章將拼多多比京東,有失偏頗。京東通過優質的物質服務及自營商品,為其贏得了差異化的口碑是其核心競爭力。
拼多多一上市成妖股,後續能否站穩,會不會遭遇唯品會和聚美優品曾經妖股的大幅下滑,還有待時間證明。
2016年12月,阿里將天貓與聚划算合併。聚划算曾是阿里旗下的團購網站,主打天天特價,跟如今的拼多多是一類性質。2011年,淘寶聚划算啟用聚划算頂級域名,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成交金額達100億元,幫助千萬網友節省超過110億,已經成為首選團購平臺,確立國內最大團購網站地位。不過,2012年7月阿里宣布原聚划算總經理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杭州警方刑事拘留,後被判七年刑。
背靠淘寶的資源,聚划算曾發展迅速,但因業務迅速擴張出現重大管理(流程規範及團隊管理)滯後等嚴重問題,滋生腐敗。一度曾成為阿里內部"金旺旺獎」、創新型傑出人才的80後前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珉成階下囚。
不應去迷信所謂令人看不懂的網際網路模式-快速上市致富的神話,神話也可能是泡沫,曾經主打生態神秘概念硬體不要錢的樂視已是鮮活的證明。網際網路沒有顛覆商業和管理的本質,相反所謂的騰訊流量和資金支持帶來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像當年的聚划算一樣產生管理滯後滋生腐敗。
電商行業產生第二個阿里的可能性已很低,雖然阿里的打假仍在努力的路上,但是阿里不會容忍比其更多假貨的平臺能相安無事地長期存在。
作為管理諮詢顧問,我曾經去過一家輝煌一時網際網路公司培訓,當時跟其高管有些爭論,主要圍繞網際網路領域是否具有經過時間證明的管理及商業法則的存在,雖然當時被冠以不懂網際網路思維,不過後來發展證明當其違背這些管理及商業法則時,雖然頂著網際網路大佬的名頭,也必然走向衰落。
產品做不好的公司總是幻想靠商業模式能吸引用戶,結果吸引的往往是非用戶。新鮮一過銷量就容易暴跌。企業的壽命、產品的生命周期、爭奪用戶和行業更替的時間窗口,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縮短。創新的基礎是企業有每一天都問『我們是誰?』的核心價值觀,與眾不同的用戶願意持續買單的價值主張,及市場中的獨特競爭方式。同時開展的兌現價值主張的差異化核心能力體系,然後才是有針對性的可持續贏得市場的產品和服務。
歡迎在京東、噹噹上訂購《華為研發》第3版,學習華為創業及研發成功經驗。
作者:張利華,《華為研發》作者,北京創華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資深專家,清華大學產業創新組顧問;研發管理&產品創新&薪酬股權激勵&業績提升諮詢專家:zhanglihua96@163.com。目前從事研發管理與技術創新領域的培訓及諮詢業務,十年幫助上百家中國企業完善管理、快速發展,實現創新與研發的驅動發展,致力於培養更多像華為一樣優秀的企業。創華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創立者,研發與創新管理諮詢專家,清華大學產業創新顧問。
2016年張利華在哈佛大學、矽谷及五所美國商學院等美國十個城市演講中國式創新受到好評。
本文為cooboys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網際網路創業圈】是一個免費分享(創業、職場、企業管理)經驗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