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臺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人工腎臟替代治療設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動力總成、高性能電子儲紗器……走進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福建展區,各式各樣的新產品、新技術令人流連忘返。
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是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的最大平臺。本屆高交會,福建展區聚焦近兩年來我省高科技領域優勢特色產業的創新成果,呈現出福建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
解決「卡脖子」問題
增強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才能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真正解決「卡脖子」的問題。高交會福建展區展示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關鍵核心領域的科技成果。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續航能力問題至關重要。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新能源汽車增程器引人關注。「這款增程器以高性能全電控汽油機/燃氣機作為動力源,設有過載、溫度、限流、限壓等保護,可完成動態/靜態隨車充電。」該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梁泊山告訴記者。
梁泊山說:「公司有省級技術中心、實驗室,研發團隊去年開展增程器研發,突破核心技術,已銷售3000多臺,馬上要量產。」
福建亞南電機有限公司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氫燃料電池,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模塊化結構緊湊、低噪音、環保、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等特點。
泉州精準機械有限公司的「高性能電子儲紗器」,是一款基於非接觸式光學傳感方式的針織機械高性能送紗與測控設備。「高性能送紗與測控設備是針織機械關鍵核心部件,目前主要依賴進口,而國內同類產品的穩定性及可靠性難以滿足生產需求。」公司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所聯合中科院系統優勢科研機構,以及公司和泉州其他生產應用企業,共同研發了高端經編機械關鍵技術及部分核心零部件,實現關鍵部件進口替代,打破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市場壟斷,推動泉州區域紡織鞋服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
只有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迅速搶佔市場,推動產業發展。目前,我省正著力建設4家首批省創新實驗室,聚焦前沿技術創新。
產學研合作加速成果落地
在高交會福建展區,不少企業展示的關鍵核心領域科技成果,是通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加速了技術成果落地,推動產業發展。
廈門鎢業展出的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風力發電、工業節能電機等領域。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有產能和銷量位居全國前列。
「政府部門整合國內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合作,解決廈鎢、院所等單一創新主體無法攻克的瓶頸性難題,促進了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產業發展貫通融合。」廈門鎢業永磁材料研究所所長師大偉說。
他告訴記者,2017年我省中科院STS計劃稀土專項圍繞稀土磁性材料等稀土發展關鍵領域,設置4個產業化項目,支持廈鎢協同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等中科院研究所的創新資源進行聯合攻關,開發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6個牌號稀土磁性材料產品,4個產業化項目合計實現新增銷售收入3.8億元、利潤總額2936萬元。
我省科技部門從職能部門向服務部門轉變,搭建橋梁,鼓勵以龍頭企業牽頭,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同時,協調各類科技計劃和基金,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的整體設計和布局,有力打通基礎研究與產業化的通道,推動了成果轉化、產業化。據最新統計,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數居全國第7位。
新興企業不斷壯大
本屆高交會參展的福建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但帶來的科技卻一樣「硬核」。
福州東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帶來的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數位化、可遠程監控腹膜透析系統PDGO,是全球第一臺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人工腎臟替代治療設備。
PDGO已在全國兩百多家三甲醫院獲得良好應用,實現進口替代並出口海外。患者可居家利用夜間睡眠時間進行高質量透析治療,白天正常工作和生活。
高交會福建展區上,一些人工智慧企業,創新性地利用AI技術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如漳州源泉信息研發的可以讀取全國健康碼的人臉測溫追溯系統、福州市博訊網絡的疫情應急通信指揮系統等,這些可以在後疫情時代應用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成為福建展區的一大亮點。
「護企110」智慧應急聯動指揮平臺、智能電動車停車系統、智慧小區高拋物監測系統……一些企業帶來的以城市智能新理念為引領的產品,涵蓋新治理、新生活、新經濟的智慧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參展的福建企業有的在業內知名度並不高,但這些「新秀」帶來的新科技同樣亮眼。
「近年來,福建堅持『像扶持企業上市一樣地扶持高新技術企業』,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為中小企業融資和減負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務,有力推動了科技企業加速成長。」業內觀察人士表示。據悉,去年我省共獎勵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323家,合計金額1.7億元。目前,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811家,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
來源: 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