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劃目標。五年前,"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從五年前"出臺政策"到今天"實施政策",這是一個從決策到實施的過程。
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話題,它涉及到養老負擔的"代際均衡",與此緊密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科學地調整法定退休年齡?退休早晚,這不僅關係到養老金收支平衡,而且也關係到養老負擔的代際均衡。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頒布,它首次將中國男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界定為:女性特種工45歲,男性特種工55歲,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男性60歲。這一退休年齡標準一直使用至今。
隨著世界各國人均壽命不斷延長,老年撫養比正在快速提高。老年撫養比負擔不斷加重,正是世界各國不斷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主要原因。按OECD標準測算,2020年OECD國家的平均老年撫養比估計為31%,1980年這一指標為20%,2060年估計為58%。事實上,延長退休年齡已成為世界大趨勢,其共同特徵主要有三個:第一,男女退休年齡正在走向統一;第二,男女退休年齡正在向65歲以上延長;第三,有獎懲機制的彈性退休制度開始變得更流行。
根據2019年OECD養老金統計報告顯示,在36個OECD國家中,男女正常退休年齡平均值為64歲。目前在OECD國家中,已有不少國家立法將男女法定退休年齡延長至67歲及以上。
大家知道,我國現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區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二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前者覆蓋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及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後者覆蓋對象是年滿16周歲、不在讀(或非全日制學校)、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兩個制度相互補充,共同實行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目前我國城鎮男女退休年齡差距明顯過大,女性特種工45歲,女工人50歲,男性60歲,城鎮女工人退休普遍太早,而我國女性的平均壽命卻比男性長4.4歲,因此,中國退休年齡改革,當務之急,應該是首先將男女退休年齡統一至60歲,然後再進一步延長。這既有利於制度的統一與公平,也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