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技術普及,安裝系統還需符合相關規定

2020-12-14 中華網科技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隨即,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風險……這些說法是真是假?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商超、銀行、機場、停車場……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技術真的任何機構都能用嗎?

「針對不同需求,人臉識別的信息獲取程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僅用於識別面部特徵、有的則需進一步識別主體身份,這(主體身份)也是大多數人臉識別系統最核心的功能,必然涉及獲取個人信息及相關隱私。」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攻防對抗研究所所長閆懷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說,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在消費領域的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未予禁止,但是相關文件都強調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當、必要」且需徵得當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確保安全,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侵權方需承擔相應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機構在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來獲取個人信息時,應當符合『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而不是想裝就能裝。」

「人臉識別技術本是一種通用技術,可以被用在不同的行業或領域。」閆懷志認為,正是由於這一技術特性,很多機構就以視頻監控為名,先通過設置攝像頭來獲取人臉信息,然後通過後臺運行的系統,在未經當事人許可的情況下,來進行人臉識別,甚至通過人臉識別出來的身份信息進一步在網絡空間中實現個人「數字畫像」,這樣就對個人信息和隱私構成了侵害可能。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

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被投入使用

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

「戴口罩、帽子、墨鏡等物品,確實會導致人臉識別精度降低,但技術上對此並非束手無策。」閆懷志認為,從技術上來看,可以採用人臉全局特徵與局部特徵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識別,輔以未遮擋部位的三維數據來進行三維人臉識別。

此外,據報導,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該設備可以實現戴口罩情況下的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脫眼鏡、佩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AI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真正做到無接觸安檢防疫。

傳言三:設置人臉識別會增加銀行卡盜刷風險?

真相:支付場景識別精度極高,難以盜刷

目前,很多手機銀行支持「刷臉」轉帳,有人擔心這一設置,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種擔心是否有必要呢?

「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通常包括消費及安防兩大類。消費類場景對人臉識別技術精度要求極高,涉及手機銀行刷臉支付的場景識別率通常在99.99%以上,他人難以實現盜刷。」閆懷志表示,「同時,除了人臉識別之外,要在手機銀行上轉帳,還需要手機號驗證、密碼驗證等信息,可以實現多重安全防護。因此,手機銀行人臉識別的安全性非常高,用戶們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傳言四:整容後系統無法識別面部

真相:美容式整容可識別事故毀容不可識別

有傳聞稱,人臉識別技術,無法對整容後的面部進行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目前已達到工業化、大規模應用標準,簡單整形、化妝等常見的識別難題早已被攻克,機器系統的識別能力已超過人類。因此,能否實現整容後識別,要看整容後的面部特徵改變程度。如果只是進行美容式整容,如墊高鼻梁、收縮下巴或割雙眼皮等,當前技術完全可以做到精準識別;但如果是因為事故導致毀容,人臉識別就無能為力了。」閆懷志表示。

【延伸閱讀】

拿起法律武器,保護隨時可能「丟」的臉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使用,與其他個人信息被洩露一樣,人們的擔心更大,因為它一旦洩露,便永久洩露,無可挽回。在「刷臉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臉」呢?

首先,來了解下人臉識別的技術原理。

閆懷志介紹道,生物識別技術,如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或人臉識別等,在驗證主體身份方面已得到應用廣泛。其中,人臉識別技術自上世紀七十年問世以來,歷經半個世紀,已成為計算機視覺和生物識別領域炙手可熱研究和應用熱點之一。其技術原理,就是使用多種測量方法和技術掃描人臉,來識別或驗證圖像或視頻中的主體身份。

實用的人臉識別系統,通常由人臉檢測、人臉對齊、人臉表徵以及人臉匹配等模塊構成。傳統的人臉識別方法高度依賴人工設計的識別特徵與機器學習技術,近年來,更新後的人臉識別技術則主要利用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方法。

「在人臉識別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今天,人們已經從最初對『刷臉』便捷的喜聞樂見,逐步轉變為對『刷臉』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擔心。」閆懷志說。

他認為,由於人臉識別採用的是非接觸式採集和無感識別技術,個人很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採集了臉部信息。人臉等個人生物數據,與個人基因數據、健康數據一樣,是需要特別保護的特殊類型個人信息。在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民法典》《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數據安全法(草案)》等均對公民臉部信息在內的個人信息保護做出了明確規定。

閆懷志還表示,技術本身是中立的、無辜的,但使用技術應該在一定的規則和範圍內。保護個人人臉、指紋等隱私數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光靠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個人也應當加強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意識。在自己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以『最小化原則』向外界提供所需信息。如果發現個人信息被惡意利用或洩露,應積極採取法律法規等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閆懷志建議道。(記者 張蘊)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任何機構組織都能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任何機構組織都能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應有法可依
    小區給出的理由是智能化管理可以精準識別出入小區人員,讓小區管理更安全、更高效。但有居民擔心人臉信息被洩露:我什麼時候不在家,別人都知道。(12月29日 中國新聞網)  小區以管理更安全、更高效為由,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不是一無是處。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適當的地方,有一定的意義。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區可以對外來人員實現精準化防控,拒絕非本小區居民進入小區。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
  • 巴城多個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2018年入住小區時,他用手機下載APP程序,註冊、綁定相關信息,這個過程只花了幾分鐘,註冊成功後,當天下午就可以刷臉進出了。「就算大半夜光線不足時刷臉,識別速度也非常快,這個系統真方便。」李波說。  「人臉識別的確方便,進出小區也就幾秒鐘的事情。」巴城尚上城小區居民楊先生說,以前拎著東西回家時,還得放下手裡的東西,從包裡掏出門禁卡才能進小區。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
  • 取廁紙竟需人臉識別?!
    採用人臉識別取紙機之後,市民只需站在取紙機前3秒,通過機器自動「刷臉」功能,便能得到設定好的紙量,由於取紙量及取紙頻率都是設定好的,還可杜絕同一人短時多次重複取紙造成的紙張浪費的不文明現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民文明素養。
  • 人臉識別應用普及,強化未成年人監督保護!
    為了加強未成年監管保護,部分場景已經引入並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對採集到的人臉信息與錄入信息進行對比,識別用戶是否為未成年人;或根據人臉展現出的特徵檢測出與人臉相關的屬性,如年齡、性別等,有效判斷未成年人,強化未成年保護。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
  • 「人臉識別」普及需要怎樣的邊界
    繼南京要求售樓處未經同意不得拍攝來訪人員面部信息、杭州規定物業管理方不得強制業主使用人臉識別後,天津日前表決通過《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明確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且不得採集自然人的生物識別等信息。
  • 人臉識別爭議背後:技術無善惡、法律需完善
    近日,因購房者反映某新房售樓處安裝多個攝像頭用於識別購房者身份,由人臉識別技術所帶來的隱私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廣泛專注。隨後,各方對生物識別隱私安全問題給出不同回應。涉及人臉識別技術的創業公司密集湧現時,無處不在的攝像頭不免令人擔憂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通過法律法規對尚處法律空白期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規範與約束也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需出管制但不必一刀切11月底,南京多家售樓處接到南京市住房保障與房產局通知,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 人臉識別系統想裝就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讀熱點傳言
    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做啥
    多地出臺政策 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針對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的問題,包括天津、南京、杭州在內的多地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昨天(12月1日),《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表決通過,並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針對「戴頭盔逛售樓處」一事,南京市率先向樓盤的人臉識別系統出手了。日前,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緊急通知,要求樓盤售樓處未經別人同意,不得拍攝來訪人員的面部信息。與此同時,有開發商透露,繼南京之後,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也向部分新開樓盤和續銷樓盤項目發出口頭通知,要求售樓處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在消費領域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未予以禁止,但是相關文件都強調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當、必要』且需要徵得當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確保安全,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侵權方需承擔相應責任。」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做啥_新聞中心...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在消費領域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未予以禁止,但是相關文件都強調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當、必要』且需要徵得當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確保安全,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侵權方需承擔相應責任。」
  • 人臉識別技術在銀行系統中的意義
    近年來,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變革式發展,相關應用百花齊放,對「大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與智能化發展成為了商業銀行提高「內力」的修煉法門。人臉信息有著不可複製、不可盜取、簡便直觀等優點,是大數據時代各商業銀行應儲備和發掘價值的重要戰略資源。而隨著技術變革和應用的普及,建設大規模、分布式人臉資料庫及識別系統的成本不斷降低,識別的精度不斷提高。
  • App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問題
    除以上典型案例,檢測評估過程中還發現,某些App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時,還存在以下問題:3、某粉絲追星社區App存在「強制要求用戶使用人臉識別二、萬人問卷調查顯示人臉識別是否安全成為最大擔憂2020年4月,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調研課題組發布了一份線上問卷,以了解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普及情況與公眾態度
  • 人臉識別門禁考勤系統安裝說明
    人臉識別門禁考勤系統安裝說明安裝之前,請確認是否安裝SQL資料庫一、人臉識別門禁考勤系統安裝步驟:1、運行安裝文件:NewSetup.exe\USB相關驅動\發行器\Setup.exe)安裝程序;2、U盤型485轉換器運行(...
  • 人臉識別濫用風險還需警惕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臉」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拓寬。人臉識別技術看似「高大上」,但其存在的個人生物信息被過度採集和濫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相關專家表示,人臉識別技術不是萬能的,收集、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基於身份驗證等需要收集相關信息後也應盡到嚴格保管的責任和義務。
  •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如何安裝?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因為人臉識別門禁相比傳統技術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怎麼安裝的,下面就來說一下:接線: 當你購買廠家出售的人臉識別門禁設備回來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線,讓設備可以控制開關門。 不管是哪一家的設備,大體分為3種類型的線,分別是:電源線、開門線、網線,其中網線可接可不接,如果不接就需要手動配置無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