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團夾擊下,阿里零售通「新故事」能跑通?

2020-09-03 鯨商

疫情過後,消費者需求變化不小。面對線下同質化的小店,已不能滿足他們對商品基礎功能的預期,而期待更多「新奇特」。

鯨商(ID:bizwhale)原創

作者 | 鄭瑞龍

隨著電商快速發展,零售大賣場、便利店商品逐漸向線上遷徙,但中國快消品行業第一大渠道,仍是600萬家「夫妻老婆店」。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小店貢獻了快消市場40%的出貨量,甚至由於靠近社區,在「封城」期間的市場佔有率不降反升,名副其實的「經濟毛細血管」。

儘管小店規模數量龐大,卻仍然存在不少經營痛點。7月中旬,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鼓勵推動小店經濟發展。與連鎖便利店、大型商超相比,分散經營的小店個體處於供應鏈的末端,對品牌商沒有議價能力,商品結構單一,常常有貨物滯銷、過期現象發生。

一直以來,百萬小店背後的下沉市場都是各大品牌和電商平臺競技的陣地。4月,阿里提出同城零售戰略後,服務小店業態的抓手不斷增加,而競爭對手京東、美團等也在加碼線下零售業務。

目前,京東新通路已覆蓋300多個地市、32000多個鄉鎮、超百萬中小門店。鯨商在《美團「止血療傷」,同城零售鏖戰阿里》一文中,已分析了美團外賣、買菜等業務今年在社區場景進一步延伸,自營模式下的高效履約優勢,帶動今年二季度商品SKU持續增加,連接線下上千家商超、300個菜市場等,使其面向低線城市的供給能力得以提升。

前不久,王興還對外放話:在這個殘酷激烈的市場,美團從來都不懼怕競爭!

除了鏖戰京東、美團,線下零售市場上,還有從起家就向五環外人群低價營銷的拼多多,張近東轟轟烈烈發起的蘇寧小店等等。阿里殺入的這個市場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漩渦連著漩渦,為了站穩腳跟,昨日(8月28日),阿里旗下快消品B2B平臺零售通啟動「W計劃」。

零售通主要是向其所覆蓋的150萬家小店開放數字作業系統、10000款專供商品,提供免息賒購、滯銷賠付等金融扶持,並依託支付寶、餓了麼和大潤發等資源幫小店引流、增收。

如何提升商品競爭力,貼近周邊消費者的新需求,把貨賣得更多,這既是電商平臺,也是上百萬小店店主一直關心的問題。

打破傳統分銷體系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接受鯨商在內多家媒體採訪時提到,「前三年零售通主要是幫品牌商做分銷渠道數位化轉型,並獲得了大量精選品牌的商品供給。目前,國內超過90%的KA快消品牌已入駐零售通,整個平臺有40多萬個SKU。」

從品牌授權走向小店「輕加盟」,零售通「W計劃」的發布,意味著平臺正式進入為小店創造價值的新階段,而這將是一場對傳統線下分銷渠道的集中改造。

過去,品牌要經過層層經銷商、分銷商,才能觸達零售小店,耗時約45至60天,存貨周轉較慢,很容易造成庫存積壓。如今,零售通連接供需市場兩端,將中間環節壓縮,品牌上新到小店最快僅需3天。

針對不同品牌商的痛點,零售通採用分層運營方式來解決。比如飲料礦泉水、袋裝食品類單價較低的商品,平臺選擇深度分銷模式,把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全部數位化,用規模效應覆蓋銷售成本。

對發貨慢、庫存積壓的品牌商,零售通利用平臺用戶數據,幫助品牌快速觸達更多小店,實現交易環節的數位化;一些在線下沒有經銷商渠道,或者工廠貨的品牌商,則是零售通淺度分銷的服務對象,平臺會作為其全國獨家代理,聯營銷售商品。

通過改造線下分銷渠道,零售通得以強化對品牌商、末端小店的控制力,才有能力和資源向小店推出品牌專供的上萬款新商品,並計劃在2022年培養出100個獨家代理品牌。

這些新商品,是根據百萬小店消費者需求的數據,標準化配送、定製化供給的精選好貨,比如三隻松鼠。

但林小海介紹,零售通並沒有打算做自有品牌,而是定位於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平臺,降低整個渠道的分銷成本,幫助品牌商和小店把優質商品賣給消費者,實現「人貨場」的高效匹配。

百萬小店「商品力」何來?

打造更多日營業額過萬的小店,成為零售通「W計劃」的一個目標。從小店視角來看,如果進貨成本高,類目同質化,甚至質量沒保障,那商品的性價比就無從談起,加上小店店主自身運營意識及能力的不足,自然很難吸引消費者買單。

為提高小店的利潤,零售通圍繞小店的「商品力」進行改造,提出了「存量好價、差異好品和主動服務」三種措施,並利用零售通APP和小店POS機,在進貨、選品、定價和營銷等實際交易場景,把數位化能力落地。

存量好價,發揮了平臺「螞蟻雄兵」的力量。零售通藉助百萬小店規模優勢,統一與品牌商議價,使商品採購費用大幅下降,對比市面上同類快消品,品牌專供的小店商品具有了一定的性價比,既方便賣貨,也提升了利潤空間。

阿里經濟體大數據的效果,則主要體現在差異好品上。面積不大的小店貨架有限,一般單品類有2-3個品牌,所以怎樣選擇貨架商品,帶來更快更高的收入增長,成了關鍵因素。

零售通平臺超40萬SKU,在匹配一家僅2000個商品的小店時,運用了畫像標籤體系。通過把小店位置、面積、店員人數和消費人群特徵列入資料庫,隨著標籤越來越具體、豐富,平臺為小店推薦的商品也越來越精準,越來越符合消費者即時需求。

據零售通創新部門人員介紹,平臺正在與大潤發接觸,有意上新生鮮、鮮奶、凍品等需要低溫倉儲的商品,豐富商品供給的同時,藉助大潤發的生鮮供應鏈、冷鏈物流能力,加快對線下高頻剛需、高毛利貨源的數位化滲透。

品類規劃的陣地是零售通APP和POS機,但平臺面向小店主動服務,利用QA、營銷和內容製作的能力幫助小店降低成本,做好門店運營。比如零售通與餓了麼帳戶打通,為小店開通外賣、團購優惠、會員管理等服務。

對於小店的商品滯銷、過期損耗問題,零售通推出的平臺賠付機制,囤貨免息賒購,以及試水階段的進貨包銷服務,減少了小店的資金壓力;物流配送上,零售通聯合菜鳥搭建41個城市倉,覆蓋23000鄉鎮單位,送達準時率超96%,提高了到貨速度和小店競爭力。

阿里下沉「姿勢」換不停

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見頂後,新的增長極需要從線上線下融合中尋找,而覆蓋密度最高、最接近下沉市場的小店,是平臺和品牌關注的頭部運營陣地。

阿里本地生活、同城零售等戰略中,都把社區小店當做蘊藏巨大能量消費終端。淘寶、天貓多次在縣域市場進行布點,農村淘寶服務站,菜鳥採購倉,釘釘鄉村治理系統和螞蟻金融小額貸,以及阿里重金投資過的匯達通,都是針對下沉市場供需及配送端數位化改造的嘗試。

而零售通是在阿里經濟體中,對於那些分散雜亂、供應鏈能力有限的個體小店,實現深度服務。因此平臺觸達的消費群體以家庭單位為主,孩子和老人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把二到六線地區百萬小店,核心消費場景相關的2B\2C服務全部覆蓋。

業務層面上,零售通與盒馬、天貓小店、大潤發、餓了麼等業務,一同構成線上線下快消矩陣。

盒馬打造「3公裡生活圈」,天貓小店對標社區精選店,餓了麼全面升級主攻同城零售,大潤發輻射10公裡範圍,在到店、到家的服務版圖中,百萬零售通小店又能填補空白地帶,完成對線下即時消費場景的全覆蓋。

另外,線下零售小店與周邊社區消費者有很強的社交關係,店主的推薦比大賣場裡的導購更有說服力。零售通平臺上線了拼團功能,店主直接可變成團長促銷店內商品,這讓運營能力薄弱的小店也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銷售閉環,社群關係進一步轉化為高復購率,增強了小店的變現能力。

除了服務城市社區用戶,零售通更注重在縣鄉底層市場的滲透。一方面是國內快消品牌商在三線以上城市的供應鏈已經趨於完整,而在三四線往下的城市,布局供應鏈的程度比較低,這是擁有各線城市150萬小店的零售通,瞄準的市場增長機會。

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上半年,縣域小店貢獻已佔零售通業務的25%左右。通過阿里雲倉客戶數據,平臺能夠更精準地把所需商品調配到縣城經銷商,然後由經銷商送貨上門。隨著縣鄉地區的消費升級,以及小鎮青年消費能力的崛起,零售通在下沉市場的增速甚至會快過一二線城市,平臺上小店的用戶價值實現最大化。

150萬小店依託零售通「上雲」,店主依靠零售通採購、選品和銷售。林小海表示,「零售通的商業模式是通過供給側來賺錢,目前所有的費用都來自品牌商。即便平臺以後為了盈虧平衡收費,我們也會把其變成服務包、設備或物料幫助小店進行升級。

隨著線下零售業的分銷渠道變革,用戶消費數據規模化沉澱,品牌、工廠及商超、小店等既會投入更多資源創造優質商品供給,也加劇了下沉市場的價格營銷競爭,成立5年的零售通一直在講小店故事,成效還是留給來時間檢驗。

相關焦點

  • 百萬小店上「雲」,阿里零售通「新故事」能跑通?
    4月,阿里提出同城零售戰略後,服務小店業態的抓手不斷增加,而競爭對手京東、美團等也在加碼線下零售業務。目前,京東新通路已覆蓋300多個地市、32000多個鄉鎮、超百萬中小門店。鯨商在《美團「止血療傷」,同城零售鏖戰阿里》一文中,已分析了美團外賣、買菜等業務今年在社區場景進一步延伸,自營模式下的高效履約優勢,帶動今年二季度商品SKU持續增加,連接線下上千家商超、300個菜市場等,使其面向低線城市的供給能力得以提升。前不久,王興還對外放話:在這個殘酷激烈的市場,美團從來都不懼怕競爭!
  • 巨頭酣戰生鮮新零售:阿里、京東、美團、蘇寧,騰訊哪家強?
    雄關漫道,而今巨頭登場,阿里、京東、美團、蘇寧、國美、騰訊先後布局生鮮新零售,誰又能笑到最後?2016年推出完全重構線下零售業態的盒馬鮮生,大力押注生鮮新零售,上線4年一路狂奔不斷試水新業態。直到今年年初,盒馬mini宣布整體盈利,商業模式才得以徹底跑通。
  • 新零售四年: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誰是新零售之王?
    「兩超」包括阿里系的「阿里+蘇寧+高鑫零售+聯華世紀+居然之家+餓了麼」,以及京東與騰訊組成聯盟的「騰訊+京東+永輝+家樂福+沃爾瑪」;「多強」是指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它們在新零售戰場上拼殺得怎麼樣了?
  • 阿里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成阿里、騰訊、拼多多、京東新戰場
    繼美團入局社區團購正式開城後,7月16日,阿里以 據市場消息,阿里零售通事業部近期正在籌備組建一個新的社區團購部門,負責人鄒志俊不久前已到位,職級為P10,向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匯報。「鄒的團隊還在搭建中。」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阿里零售通事業部稱社區團購只是該新部門的一部分業務。
  • 角逐B2B,阿里零售通再出新招
    配圖來自Canva近日,阿里零售通對外發布「W計劃」,宣布向其覆蓋的150家社區零售小店全面開放數字作業系統,並打通支付寶、餓了麼、大潤發等阿里經濟體資源幫小店引流、增收,打造一批日營業額過萬元的小店。阿里零售通事業部的總經理林小海表示,W計劃的發布,意味著零售通從擴展規模、提升效率,正式進入為小店創造價值的新階段。
  • 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阿里能打贏同城零售的戰爭嗎?
    作者:新經銷劉少德1. 阿里零售通為什麼要入局社區團購?2. 社區團購在阿里巴巴的業務模塊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3. 阿里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是否會影響現有的行業格局?繼美團、滴滴、菜鳥等網際網路巨頭先後布局社區團購業務以後,近日,阿里巴巴零售通也開始正式入局社區團購,且正式開始搭建團隊。阿里零售通試水社區團購是有哪些獨特的優勢?零售通又是否能啃下社區團購這塊「硬骨頭」呢?
  • 阿里、美團、達達鏖戰同城零售
    同城零售概念很簡單,就是要網絡化本地的所有商業服務。阿里、京東是異地,美團、滴滴是生活服務,而同城零售是包括商品和服務,網購本地一切。同城零售的產生和發展,依託於新零售基礎設施的完善。當社交、展示、支付、配送、信用等生態健全時,同城零售就具備成為生活主流的條件。目前人們每月收入,除了固定開支,通常分網購和本地消費兩部分。對於大部分人,本地消費佔了大頭。
  • 美團「止血療傷」,同城零售鏖戰阿里
    Q2止血療傷後,美團在多條業務線上主動發起進攻,一邊取消支付寶支付,擴大平臺品牌商家交易優勢,一邊用「地推部隊」攻入攜程(高端酒店)、阿里(零售)腹地。強敵反擊,相持拉鋸,美團「流血擴張」的無邊界故事繼續上演。
  • 阿里遭美團、拼多多兩面夾擊,618戰火再升級,京東突然不玩了?
    618最初是由京東發起的,不過由於阿里天貓以及拼多多的加入,使得戰火一再升級,競爭變得更激烈緊張。阿里作為電商節最大的主戰場,今年的618一樣是拋出了很多好玩的玩法。不過今年的阿里似乎並不好過,最新數據顯示,美團的活躍用戶是餓了麼的5倍,它的市值也直奔千億美金
  • 新零售時代:美團必須抓住生鮮電商
    逼急了,人們會說出「線上線下聯動」、「新的支付方式」、「無人超市」等雪鴻泥爪的具體例子,但概念描述,人們很難準確提煉。學術界認為:「新技術的應用」+「對產、運、銷等零售流程的改進升級」,符合這兩個特點的,就可以叫「新零售」。但多新的技術算新?這又出現了模糊地帶。
  • 美團新零售門店MAI SHOP亮相,平臺型美團能做好自營零售嗎?
    在無人配送領域中,京東、蘇寧、美團、順豐、阿里等巨頭一直在發力布局。相比主要針對商品貨配的京東阿里們,美團更側重外賣場景的「最後三公裡」上。MAI SHOP門店集合了美團閃購無人微倉與美團無人配送等智能化及自動化能力,藉助AI與機器人實現實現了 24 小時無人零售+無人車送外賣,完成了新零售場景下人、貨、場的線上、線下統一。
  • 同城零售這事兒值得阿里、美團和京東們如此折騰麼?
    2020年4月,天貓超市進一步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併吞並了原屬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餓了麼新零售業務。自此,同城零售成為阿里新的一號工程。目前阿里本地生活副總裁、餓了麼新零售負責人熊斌已經向天貓超市的負責人李永和匯報。最近兩年,天貓超市在阿里巴巴的地位步步高升。早在2018年11月,天貓超市就從天貓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事業群,在級別上和天貓事業群平級。
  • 京東阿里美團紛紛入局 京東負責人預判未來同城零售競爭將異常「慘烈」
    「8月15日,京東即時零售項目「物競天擇」事業部總經理李昌明表示,物競天擇是京東零售在全渠道上探索的創新項目,會逐漸成為京東的戰略項目。今年4月,京東、阿里、美團幾乎同時先後調整組織架構,將業務重點指向了本地生活服務。
  • 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社群、新零售、微商
    商業發展到今天,我們先看看,企業要品牌嗎,廣告打漫天飛舞,從電視牆體,到分眾,又到今天網際網路,產品價格呢,必須網上行,價格實惠了,企業沒有利潤,賠錢能走多久,把對手搞到了,自己也負債了,今天好多企業都是靠負債撐起來的,大企業有品牌低檔產品就是缺少質量 ,把一部分小企業往死處整,壓低價格,小企業都急了,把質量做到最低來抵抗,掙扎生存,其實好多中小企業質量路線缺少品牌,質量還是很過硬的
  • 新零售門店MAI SHOP亮相,平臺型美團能做好自營零售嗎?
    在無人配送領域中,京東、蘇寧、美團、順豐、阿里等巨頭一直在發力布局。相比主要針對商品貨配的京東阿里們,美團更側重外賣場景的「最後三公裡」上。MAI SHOP門店集合了美團閃購無人微倉與美團無人配送等智能化及自動化能力,藉助AI與機器人實現實現了 24 小時無人零售+無人車送外賣,完成了新零售場景下人、貨、場的線上、線下統一。
  • 前腳走出疫情陰霾,後腳陷入巨頭夾擊,美團腹背受敵何去何從?
    最近,美團點評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實現營業收入增長由負轉正。可以明顯看出,隨著疫情被控制,美團已表現出較強恢復力。然而,雖然外部情況轉好,可內部業務線上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強敵夾擊。流量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殺手鐧,阿里飛豬有淘寶、天貓、支付寶,美團有外賣、大眾點評,唯獨攜程沒有這樣的外部接口。如今,京東為其打開了這樣一扇窗。毫無疑問,兩家行業巨頭在用戶流量和產品供應鏈優勢方面的結合,已針對美團築起了一道堡壘。
  • 阿里零售通攜百萬小店進軍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作為難得流量入口,對控制獲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從阿里聯手十薈團、菜鳥升級為數字生活社區服務站中也可看出阿里在這方面野心蠢蠢欲動。但對於阿里、京東這樣電商起步的巨頭來說,線下基因相對短缺,漏洞亟待補齊,阿里收購大潤發、深耕盒馬顯然就是在彌補線下基因之缺失。
  • 得菜市場者得天下,美團、阿里爭相入局,新零售打響最後一戰
    在四年前的阿里雲棲大會上,中國電商行業鼻祖級人物馬雲大膽放言,稱電商並不是中國消費市場的最終形態,新零售在未來將會對其取而代之。自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市場成為了京東、美團爭相布局的重點。
  • 美團多地密集招募品牌商 阿里雙11將迎來新對手?
    據了解,美團的實物電商將採取類似京東自營的模式,品牌商入駐後,將商品送到美團本地倉庫中,由美團騎手完成即時配送。「美團切入的話,能夠很快搭起一個電商平臺,美團有天貓和京東不具備的優勢,幾百萬外賣騎手每天在路上跑,除了送外賣,商品也可以送,速度遠遠超過快遞員」,該品牌商表示,「但我們擔心的是不知道該不該合作,怕阿里對美團也搞二選一,所以不敢提前承諾」。
  • 【案例】京東、阿里、蘇寧的新零售供應鏈金融布局與解析
    導讀:現如今,幾乎所有大型零售企業都在嘗試或者開展供應鏈金融,尤其是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的零售企業基本都是以「產業銀行」的願景在布局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本文就來盤點一下京東、阿里、蘇寧的新零售供應鏈金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