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日臘月時節
安昌古鎮就是濃濃的年味
家家戶戶在門口晾曬腊味
雞鴨魚鵝肉
是記憶裡久違的家的味道
在這寒冷的冬日裡
體驗一番江南水鄉的年味
然後在溫泉滾滾翻騰的熱氣裡
感受冬日的溫暖
走在江南水鄉的呢喃溫柔裡,曬著冬日的暖陽,空氣裡都是濃濃的年味,熙熙攘攘的人們臉上帶著熱情而親切的笑容,若是遇上下雪,黑色的屋頂被白雪覆蓋,厚厚的雪把小鎮都染白,那樣美的江南,我見過一次,然後再也忘不了。
古鎮,寧靜的代名詞
這裡淌過小橋的流水,依然洗著姑娘的衣裳,瓦片間的煙囪,依然嫋嫋著人家的炊煙,這裡的每家每戶,就像兒時可以端著碗去吃百家飯的鄰居,安昌,是一座古鎮,更是一個村子,實實在在活著的村子。
每到冬日,陽光滿溢的時候,我就喜歡去紹興柯橋的安昌古鎮,它並不偏遠,裡面都還是當地人。
為什麼要深冬的晴天去?一是因為這裡以掛腊味出名,二是因為有陽光,透過老舊的木建築,斑駁落在身上,才感覺自己是融在裡面的。
沿著河流慢行,你會切身的感受到什麼是煙火氣息。在這與世無爭的村落裡,寧靜成為了唯一的代名詞。看著小狗來回遛彎,平靜水面毫無波瀾,仿佛可以淡化一切的世間爭論。
燻肉香飄萬裡
來安昌,別的不說,這燻肉絕對是一絕。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立冬,對於安昌人民來說意義非凡,標誌著進入臘腸灌制的絕佳時期。
五湖四海的遊客也在立冬時節,古鎮精心準備的饕餮盛宴中,品嘗到了安昌2021年的第一縷「腊味」。
古鎮河道縱橫,民居臨河而建,多有簷廊,冬季乾燥通風,便於晾曬而又不被陽光直接照射,保證臘腸不走油變質,利於長久保存,因此素有立冬過後灌制臘腸的傳統。
安昌臘腸手工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已被列為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廣場上,經驗豐富的匠人們從切肉、醃製、刮腸、灌腸……一步步為大家演繹著安昌臘腸的誕生,引得遊人嘖嘖稱讚。
細切慢醃,蒸炒皆宜,臘腸是古鎮味道裡最動人的一抹香味,最撩人的一絲鄉愁。它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是遊客專為此來的「金名片」,也是遊子魂牽夢縈的「思鄉菜」。
燻肉掛滿,冬天暖了
學校裡的小賣部,貫穿整個學生時代的神級存在。它是解憂雜貨鋪,亦是青春記憶收納箱,爽辣過癮的牛板筋、閃閃發光的戒指糖、邊吃邊甩的綠舌頭……大家在古鎮「小賣部」找到了久違的零食,也找回了青澀的記憶。
燻肉已經掛滿了,還沒到年就已經感受到濃濃的年味了。掛上梁頭的不僅僅是燻肉。還有眾多的燻魚、燻雞等等,真的是行走在美食之林之中。
滿上紹興黃酒,再割下一塊燻肉,放在嘴裡慢慢咀嚼,仿佛吃出了整個冬天溫暖的味道。黃酒溫潤而香,吃起來滋潤無比,口齒留香之間像是穿越了千年,回到那古樸歲月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