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概念以來,發展智慧城市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城市安防作為智慧城市布局的重要一環,對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近幾年,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以及各種 AI 硬體落地,為安防運維行業創造出新的機遇。
AI 打造安防新時代
利用 AI 技術為安防領域加持,使「AI+安防」具有規模化落地的基礎。各城市安防「天眼」攝像頭正在大量增長,華為此時進入安防市場可謂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20 年的安防企業收入將達到 8000 億元,並且預測 2022 年安防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AI 安防業務市場的蓬勃發展使網際網路企業垂涎欲滴,無論是誰都希望能分一杯羹。
華為欲借AI偷襲安防市場
早在今年 2 月,華為就暴露出了野心,將其智能安防部門改名為「華為 HoloSens 機器視覺」,專注於智能視覺產品的研發,華為在機器視覺上布局,也可以從側面看出華為做智能安防硬體的野心。目前,華為推出了 NVR800 系列 AI 安防硬體產品擁有人臉對比、行為分析、一鍵雲端等功能其實並無多少新意,這些功能在海康的大量產品上有過實踐,而所謂的"AI"算法行內人都知道只是一個機器對比樣本而已並無出彩之處。
海康威視、大華實力不容小覷,阿里整合集成經驗豐富,百度視覺算法國內前排,騰訊用戶粘度大
以海康威視為代表的老牌安防巨頭深耕安防行業多年,早已佔據安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除了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之外,還積累了大量的技術成果和運營經驗,並且近幾年海康威視、大華等傳統安防企業在技術上加大投入,已經搶先一步實現智能化升級,穩固了自身的市場地位。2017 年海康威視提出 AI Cloud 概念之後,不斷加強 AI 安防領域的技術投入,在 2018 年已經實現 AI Cloud 平臺的搭建和 AI 安防產品的落地,目前,海康威視在 AI 安防領域的前、中、後端已經基本實現業務全覆蓋。同時,不滿足於批量用戶和政府採購市場的海康威視正在開拓終端消費市場,逐步完善AI安防硬體版圖。華為以AI切入安防市場的想法雖然很豐滿,但是,與老牌安防巨頭正面交鋒,固有的安防市場已經被老牌企業瓜分得所剩無幾,華為能分到的「羹」少得可憐,加上老牌安防巨頭多年的發展已經構建出堅實的產業壁壘,華為面臨的現實會很骨感。
除了老牌巨頭的威脅,ABT三家也是AI安防市場的有力競爭者,在AI這條賽道上華為連弟弟算不上。一方面,ABT三巨頭都擁有AI安防所需要的算法平臺,依靠各自的雲計算平臺能夠實現數據的積累和分析,為 AI 安防的線上和線下安防場景提供 AI 技術支持。在技術上領先華為不是一點半點。另一方面,阿里主要致力建設「城市大腦」,深入探索AI安防垂直領域的應用,以及構建智能安防生態並且在杭州已經有了成功的實踐。騰訊和百度雖然很菜,則也希望早一步實現AI安防硬體落地,確保自身在 AI 安防硬體市場取得領先。
所以,華為的入局必定會給市場帶為不確定性,但傳統的安防廠家也要穩住信心,同樣都是國內的企業,我們希望大家能和睦相處,雖然商場如戰場,但是大家都好了,個體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