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製造已成為全球消費者不可或缺的代名詞。這在中國企業生產的醫療物資領域就非常明顯。例如,據空客網站稍早前公布的一組圖片顯示,中國運往歐洲的口罩正在卸貨,如下圖。無獨有偶,事情又有新進展。
英國《泰晤士報》前不久報導,今年第二季度,英國從中國的進口量首次超過了從其他任何國家的進口量。英國進口的每7英鎊商品中就有1英鎊來自中國。中國企業向英國共出口價值110億英鎊的商品,其中紡織品大幅增長,這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使用的醫用口罩。分析認為,這也說明,英國本土的製造業生產能力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時,儘管英國當地諸多中小企業希望為抗疫轉產口罩,但原料供應和生產能力都受到生產及供應鏈等諸多因素的嚴重局限,無法滿足英國抗擊大規模新冠疫情的需要。例如,英格蘭中部的一家企業蘭開夏紡織公司(Lancashire Textiles)在疫情開始時,就第一時間轉產口罩,但這個英國企業在其Burnley基地僱員僅35人,當時一周僅能生產2000個口罩。而這一數量顯然無法滿足英國人應對新冠病毒的持續大規模蔓延。
而英國商家大量採購中國企業生產的口罩等醫療類物資,僅僅是全球多國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而在這一過程中,全球多個發達國家甚至曾經圍繞「口罩經濟」的博弈上升到白熱化,並出現了爭搶,扣留和攔截他國口罩等醫療物資的現象。
例如,據法國《解放報》等媒體4月初時報導,就在一批緊急防護裝備即將運往法國之際,美國進口商在機場直接付款並加價,搶走了法國訂購的口罩。據悉,美國進口商在機場直接用現金付款並加價,把這批大約6000萬個口罩的貨物從出口商那裡全部買走。這架原計劃飛往法國的飛機隨後飛往美國。
法媒認為,這是不正當的競爭,並擾亂了市場秩序。不僅於此,同樣的景象還發生在德國。在今年3月時,繼德國扣留瑞士24萬個口罩,並攔截義大利83萬個口罩後,德國海關近期又沒收了運往美國和瑞士的幾卡車口罩等防護用品。也就是說,德國不計後果地扣留和沒收了原本應該運往美國的口罩等醫療物資。
而值得玩味的是,緊接著,偷襲口罩的「珍珠港」式現象再次發生了。德國訂購的600萬隻口罩在東非國家肯亞的機場丟失。據悉,這批德國口罩在肯亞一座機場「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就在這時,英法兩國之間也圍繞口罩爭奪喋喋不休。
據英國《太陽報》3月時報導,兩輛戴有13萬口罩的重型貨車經過法國邊境時,法國相關部門將車上的口罩扣下,據悉,這兩輛車的口罩原本是要運往英國。也就是說,法國扣留了13萬隻運往英國的口罩,法國扣留了英國口罩。
這同樣說明,西方多個發達國家製造業能力不足。而就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等多國都已捲入掙搶或被搶亦或被偷襲口罩的亂象叢林之中時,一些媒體注意到,全球多國都十分重視中國企業生產的口罩。例如,法國《巴黎人報》等媒體稍早前報導,為保障800萬隻從中國訂購而來的口罩運抵法國後,在法國國內的運輸安全,法國方面派出大約100名憲兵和警察,全程監控和保護物資周全,直到物資送抵法國公共衛生署的倉庫。
與此同時,當天還有一架戰機在機場上空巡邏。法媒形容「我們(法國)運送(中國製造的)口罩就像是在運送黃金一樣」。值得一提的是,事情的另一個進展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也就是說,2000多億隻中國口罩等醫療物資運抵全球。
顯而易見的是,在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趨勢之下,中國製造正一枝獨秀,並為人類應對新冠病毒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