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書評|熟人關係:快遞員跑完最後一公裡的加速帶

2020-10-03 當歸閱讀

疫情期間宅居家中,網購變得更加頻繁,無所事事的我對於快遞的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迫不及待地想要籤收心愛的寶貝們。

10年淘齡的我開始嘗試京東,並且迅速被它的物流服務所吸引。究其原委,正是《熟悉的陌生人》一書中所提到的關於快遞行業最為關鍵的「最後一公裡「難題。

淘寶的店家以個體戶為主,各式各樣的」旗艦店「層出不窮,九成九的商品都是通過成本更低,性價比相對更高的通達系物流派送。

誠然,隨著國家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物流行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不斷修建的高速、鐵路以及日益廉價的航空運輸,拉近了不同物流公司之間運輸速度上面固有的差距。


近日來,我甚至產生了中通快遞比順豐更快的感覺,這當然與特定地區之間的路線有關係,但是通達系的快件在倉庫與點部之間的運輸速度的提升確實是肉眼可見的。這種大環境趨勢下,」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變得更加凸顯和緊要,這是爭奪市場的重中之重。

我選擇京東,正是因為它的物流派送服務讓我非常滿意,無論是服務態度還是派送速度。如果說運輸過程考驗的是物流科學管理體系。那麼派送階段就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場景無論是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最終的落足點終究離不開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之間的交流。快遞員與客戶之間所形成的」熟人關係「正是這一問題的體現,它所代表的正是人類那顆不甘寂寞的熱心以及渴望自由的靈魂。


為什麼是七分熟而不是十分熟?凡事過猶不及,快遞員與客戶在本質上依舊是通過交易關系所維繫的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接受者。

儘管某些快遞員有著低流動性的特點,提高了與客戶接觸來培養、鞏固關係的機會,但是畢竟不同於血緣關係這種強有力的社會契約關係,通過金錢作為基礎所建立的感情往往是脆弱而不穩定的。

通過與合適的客戶建立起熟人關係來降低工作壓力和提升工作效率才是快遞員的目的,這種熟人關係更偏向於工具化而不是情感化,快遞員工作的目的是獲得報酬而不是交朋友。

正如我們在單位工作,大多數情況下是為了給自己創建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才與同事儘量搞好關係,體制內的員工更關注的是工資收入。



書中也提到過,十分熟的客戶往往也會給快遞員帶來不必要的人情負擔,這恰恰違背了快遞員維繫熟人關係的初衷,反而會影響雙方關係的繼續維護。

更為關鍵的是,快遞員背後的服務合同決定了雙方很難達成真正的熟人關係,利益的不穩定性,時刻挑戰著這種工具化的熟人關係。因此,保持一定的距離,七分熟的關係已經足夠軟化合同,在不損害公司和客戶利益的同時,儘可能地為快遞員提供更多便利。

講到合同,張揚波老師在書中做了比較詳細的科普介紹。作為社會契約的一種,維繫合同各方的利益是它的主要職能。

傳統社會中早已誕生了簡單的合同模式,彼時雖然也有官府作為擔保,但是其內容的維護更多的是依靠社會關係和人情往來,這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大特點。

進入現代化以來,不斷健全的法律法規因為其更加穩定和權威的效力,開始逐步替代傳統的人情擔保,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就是,這個社會似乎變得越來越不近人情。

法治社會的建設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衝擊了以情感作為紐帶和連結的宗族網絡,但其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犯方面的作用同樣是人情社會所無法替代的。



此時的熟人關係開始退居二線,在新的社會關係網絡中逐步承擔起潤滑劑的作用,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令人望而生畏,可通過熟人關係的調劑和改造,則變得剛柔並濟,在規矩與自由之間摸索出一個平衡點。

「只見田野不見人」的社會學研究方式在書中受到了張老師的詬病,忽略了作為社會基點的人的作用,想當然的研究社會制度和文化,最後得出的結論必然是空洞和蒼白的。

個人以為,這正是現代科學主義思潮的表現方式,數據化的模型確實給各種研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對於某些關於人的學科,它依舊有著不可彌補的漏洞,那就是具體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這就如同從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並不僅僅是一種簡單地堆砌和累加,還需要一種作為熔煉鎖鏈的原材料,這往往是大多數人的盲區。

如果要從宏觀視角去考慮問題,那麼就要充分考慮到每個細節,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互更需要深入研究,不關注的細節的宏觀只存在於夢裡。

在本次研究中,快遞員與客戶之間構建的「熟人關係「正是讓微觀質變為宏觀的一個關鍵點,越是底層的結構,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已經說明了一切。

相關焦點

  • 快遞員日常工作的另一面:熟人關係幫他們應對冷酷算法
    幾乎在文章發布同時,張楊波對快遞員的田野調查報告《熟悉的陌生人:快遞員的日常工作和勞動過程》也出版了。這本書呈現的是快遞配送業的另一面:困於系統的快遞員們並不只是被動地、時刻被束縛的「螺絲釘」,他們也有自由空間。尤其是在快件配送的「最後一公裡」,他們可以靈活地應對各種複雜的情形。
  • 在算法和熟人關係之間:更立體的快遞員生存狀況
    這本書呈現的是快遞配送業的另一面:困於系統的快遞員們並不只是被動地、時刻被束縛的「螺絲釘」,他們也有自由空間。尤其是在快件配送的「最後一公裡」,他們可以靈活地應對各種複雜的情形。  「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當大家看到一個側面的時候,我就想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性。
  • 呼籲關注「最熟悉的陌生人」 菜鳥再啟快遞員關懷活動
    3月8日起,菜鳥啟動持續近一個月的「快遞員感恩季」活動,旗下的菜鳥包裹俠APP將通過紅包、周五錦鯉大獎等形式,助力快遞員收入增長,總激勵金額超過500萬元。菜鳥同時向全社會呼籲,快遞小哥是我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他們創造更安全、更友好的工作環境。
  • 快遞員:最後一公裡的「無聲暴裂」
    邵慧說,總公司支付給網點的派費,是一單1.5~1.6元,網點給快遞員則是一單1元。網點截留的幾毛錢收入,需要支付加盟費、場地費、車輛設備費、員工工資乃至罰款。如此一來,網點運營捉襟見肘,一些員工已經對延發工資司空見慣。「一般拖兩三個月。」邵慧說。高額的罰款和索賠,也成為快遞員和網點無法承受之重。
  • 快遞到了!謝謝你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遞小哥
    在這群「無名英雄」中,我們不得不提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快遞員。不管是宅家期間,還是已經逐漸復工的當下,他們一直在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風雨無阻。 3月9日,快遞員李傑參加國務院發布會稱,如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有一些小區不讓進,導致快件量送的太少。他呼籲,在確保快遞員健康的前提下,允許快遞員進入小區,這樣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阿里小蠻驢初戰雙十一:不到半小時就收到貨,機器人的最後一公裡
    阿里巴巴帶著「小蠻驢」機器人已經「正式」參戰,將其投放於包裹送達的「最後一公裡」。在物流行業當中,「最後一公裡」是所有快遞員的主戰場,速度的快慢決定著他們業績的漲幅。在目標意識上面,快遞員看重的是速度,小蠻驢硬扛的也是速度。相對而言,用科技手段「加速」最後一公裡,是阿里小蠻驢這個機器人的最大優勢。
  • 快遞最後一公裡,如何配送
    在2019年北京兩會中,政協委員朱良建議,在社區周邊可以利用商業網點、報亭等現有設施改建成快遞周轉點。市政協委員、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總經理王小東在北京兩會中也曾表示,與傳統上門投遞相比,智能包裹櫃投遞效率能夠提高3倍以上。如何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問題?記者帶著政協委員們的建議去社區尋找答案。
  • 快遞「最後一百米」之困:快遞員直奔代收點、快遞櫃
    投訴請上黑貓:【點擊投訴】原標題:快遞「最後一百米」之困快遞「最後一百米」之困朱彩雲快件數量的增多與快遞人手的短缺,讓一些快遞員在送貨上門上打起了「折扣」。越來越多的居民發現,讓快遞送貨上門成了一件難事兒。
  • 德邦快遞員吐槽上海人懶,下樓取快遞,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拒絕
    據了解,德邦快遞員吐槽上海人懶,下樓取快遞,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拒絕。大概是這麼一個流程: 快遞丟件,買家退貨,快遞找到貨品送貨後,買家要求開箱驗貨,發現鞋子不好繼續退貨,賣家收到退貨,表示鞋子被動過了向快遞公司投訴。快遞上門威脅買家。最後辭職不幹了。
  • 快遞「最後一公裡」服務遇危機 看看德邦快遞怎麼樣做的
    最近,快遞物流行業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最後一公裡「的服務收費問題,從4月30日豐巢對外宣布超時收費開始,這個話題已發酵近一個月,上了微博熱搜18次,引發了數百萬次討論。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快遞企業直面的應該是消費者群體,尤其在快遞江湖的博弈中。
  • 疫情催生校園「騎手」 高校打通快遞「最後一公裡」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疫情防控倒逼高校打通快遞「最後一公裡」事實上,外賣、快遞的「最後一公裡」向來是高校後勤管理的難點。當下,疫情防控成為重中之重,學校不得不實施封閉管理,學生採購生活物資也更加依賴快遞。連日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安徽40所高校的快遞管理模式進行調查統計,其中,17所高校將快遞引入校內集中收發,還有23所高校採取校內、校外「混合」收發的模式。「快遞站」進校園成為大勢所趨。
  • 節前快遞小哥離職讓商品「堵」在最後一公裡 業內人士:快遞降價...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鮑福玉 實習生 張晴晴物流信息顯示快遞在9月25日就到了韻達市南區鎮江路公司,但直到28日快遞都遲遲未被派送,打電話聯繫客服卻被告知因快遞員離職快遞無人派送。9月28日,張先生撥打半島熱線96663反映,自己網購的商品「堵」在了最後一公裡。記者採訪獲悉,因快遞小哥離職導致配送網點快件爆倉,著急的顧客可以前往營業點自提。「前幾天我在網上買了20斤狗糧,我查看物流信息發現25日就到了配送站,但是直到28號都沒有派送,我去配送點詢問,沒想到收到了工作人員『你投訴也行,告也行』的回覆。」
  • 廣州順豐快遞員辭職了,每個送上樓,送不完還要罰款
    據了解,廣州順豐快遞員辭職了,每個送上樓,送不完還要罰款。那米可以叫賣家給你發順豐,自己補運費。四通一達最多一塊一票,一天幾百個,送不完還要罰款,每個送上樓,首先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其次壓根送不完。後果是快遞員流失,快遞公司只能提高提成招人。
  • 記者調查丨「雙11」快來了,快遞員還能月入過萬麼?
    22歲的馮小智是申通快遞北京北三環芍藥居片區的快遞員,個頭和年齡都不大的他在大多數人眼裡還「只是個孩子」,但馮小智19歲時就進入了郵政快遞行業,現在已經是一名小組長,管理著五六名快遞員。住所離工作地點有30多公裡,馮小智需要每天凌晨5時30分起床,搭上地鐵首班車前往工作地點,除了每周一天的休息日,每日如此。每月1500元的房租,馮小智曾覺得毫無壓力,但眼下卻有些吃緊。
  • 來了來了 快遞來到「最後一公裡」
    林業大學近鄰寶網點自提櫃緊張 昨日,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5.35億件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再創歷史新高。而隨著今年多家快遞企業的提速,快件配送高峰也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隨著北京市「快遞輸入型」城市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多方著手克服「快遞最後一公裡」難題。
  • 快遞員跑了!一小區3天堆了5000個快遞,月薪8000也不幹了!
    最近雙十一快遞暴增,據央視新聞消息,今年雙十一210萬名一線快遞員平均每人每天要送240多件快遞。如此重荷下,有快遞小哥離職了。熱搜中的快遞小哥在某快遞公司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塊工作,據同事說,當天上午小夥子還在正常上班,下午就累得不行生病了。
  • 豐巢收購速遞易變寡頭,會壟斷快遞最後一公裡嗎?
    小長假最後一天快遞圈爆出重磅,豐巢擬通過發行新股定向併購的方式收購速遞易,而速遞易大股東中郵資本將成為豐巢的第二大股東。作為快遞櫃兩大頭部企業,此次整合似乎意味著市場的壟斷加劇。在收費風波的漩渦之中,消費者在取件便捷性的話語權上無疑將更加弱勢。
  • 京東的0001號快遞員:送了十年快遞,現在劉強東給他什麼待遇
    京東快遞員的待遇,說是在同行裡面最好的,也沒有幾個人會反駁。此前,京東因為取消低薪和降低公積金一事受到普遍關注,劉強東無奈道出實情:2018年,京東物流虧損了28億人民幣,這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了,就目前情況來看,京東物流融資得來的錢還能繼續虧損兩年,但兩年之後就可能會面臨倒閉的命運!
  • 雙十一對於快遞員而言 是糾結而不是狂歡
    第二步是在倉庫內用手槍將分揀好的快遞進行掃碼、確認派件數,並檢查有沒有誤拿的快遞及空件(商家刷單件),最後按照大小件進行裝車,整個過程基本上控制在2個小時內。每天如此,雷打不動。到了派件站點,快遞員要將這些快遞按照大小、種類進行一一梳理、排列整齊,梳理完後,開始給快遞件編號。
  • 有人冒充快遞員詐騙!!!
    快遞員最近很「忙」剛剛出的快遞新規還在適應莫名其妙又被扯進了詐騙案快遞員內心OS: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快遞丟失的一般處理流程是:快遞公司查實物品價值等情況——快遞公司將貨款賠給賣家——賣家重新發貨。所以,就算真的丟了快遞,快遞公司也應該是聯繫賣家,而不是購物者本人。市民不可輕信非官方的理賠信息,不隨意開通借貸款APP功能,不亂掃陌生人提供的二維碼,不要輕易洩露個人帳戶、密碼等信息,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