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22日報導,德國政府已表示打算為德國空軍購買多達138架新型戰鬥機,其中包括93架EF2000「颱風」戰鬥機和30架F/A-18E/F「超級大黃蜂」 和1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鬥機。該計劃由德國國防部長克拉姆普·卡倫鮑爾於當地時間4月21日公布,該計劃可以滿足德國空軍對三種多用途戰鬥機的需求,而且每種採購的戰鬥機都將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
大規模的戰機更新計劃
這93架「颱風」戰鬥機中,一半將用於替換「狂風」,另一半用於替換目前在德國空軍服役的最早期的「颱風」戰鬥機,目前,德國空軍共裝備約93架「狂風」戰鬥機和141架「颱風」戰鬥機。從至少2017年開始,德國空軍就在努力計劃更換「狂風」戰鬥機,因為在1979年,西德空軍開始接受第一架「狂風」,服役期已經將近40年。德國空軍希望從2025年開始購買替代飛機,以確保在2030年最後一架「狂風」退役。
隨著德國空軍裝備的多達90架的「狂風」戰鬥機老化,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戰需求。2017年,德國「狂風」服役狀態已經來時大幅度下滑,在針對伊拉克ISIS恐怖分子的聯合行動中已經開始力不從心,執行的是偵查任務。一開始,德國政府考慮購買F-35聯合打擊戰鬥機,但後來決定採購已經使用的「颱風」戰鬥機作為首選。
執行核打擊的「超級大黃蜂」
因為德國空軍要履行《北約核武器共享協議》規定的德國義務,採購方案發生了變化,美國戰鬥機變得必要。折中方案背後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德國採購F/A-18E/F「超級大黃蜂」 戰鬥機還要執行北約的核打擊任務,根據北約協議,德國空軍必須擁有能夠投擲美國B61自由落體核炸彈的飛機,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這一項任務之前由德國空軍的「狂風」攔截和打擊戰鬥機負責,「颱風」戰鬥機則不具備此能力。
其實,F/A-18E/F「超級大黃蜂」 戰鬥機目前也不具備投擲B61核炸彈的能力,因為美國海軍從上個世界90年代開始就取消了航空母艦攜帶和投擲核武器的能力,F/A-18E/F則到了2001年才開始服役。然而,德國政府的立場似乎是波音公司可以讓F/A-18E/F在較短的時間內攜帶B61核彈,而「颱風」則需要花數年時間才能該能力,這還並不涉及使美國政府證明一架非美國製造的飛機運載美國核武器所面臨的障礙。所以德國空軍採購40架「超級大黃蜂」主要將用於核打擊。
力量倍增器的「咆哮者」
在德國空軍的計劃中還將使用E/A-18「咆哮者」電子戰鬥機替換電子戰/偵查型號的「狂風」戰鬥機,也就是「狂風」ECR 戰鬥機,該機是專門改進型,主要用於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發現和摧毀敵方雷達系統、防空系統。E/A-18「咆哮者」電子戰鬥機則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之一,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相比較比舊的「狂風」ECR。除了簡單地替換「狂風」ECR外,其強大的航空電子戰能力也用於支持核打擊任務至關重要。
德國空軍的構想中,E/A-18「咆哮者」電子戰鬥機可用於保護「超級大黃蜂」實施常規打擊任務和核打擊,因為非隱身F/A-18E/F在面對像俄羅斯這樣具有強大綜合防空網絡的主要對手時非常脆弱,「咆哮者」將是整個德國空軍的主要力量倍增器。
E/A-18G「咆哮者」
2019年11月,空客公司宣布了兩座「颱風」ECR型的計劃,所以在德國空軍內部,關於選擇哪種飛機的決定引起了極大爭議。E/A-18「咆哮者」已經在美國海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服役,在進度和成本上很具有顯著優勢,採購現成的E/A-18「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就變得順理成章,再加上採購F/A-18E/F「超級大黃蜂」能夠提高通用性和降低維護成本。
以分批量的方式購買新型戰鬥機來替代「狂風」確實為德國提供了一種支持自己國防工業和獲得核打擊能力,較快形成戰鬥力之間的均衡,但也從在問題。儘管德國空軍裝備「颱風」戰鬥機沒有真正的困難,但對於德國空軍來說美制的F/A-18E/F和E/A-18G將是全新飛機的飛機,運行和維護都要從頭開始,另外,總共只有45架「超級黃蜂」和「咆哮者」機隊相對較小,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維持成本可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