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戰鬥機,很多人第一印象就算不是著名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也會是BF-109系列和BF-110系列戰鬥機。這些德制戰鬥機不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鏡率頗高,而且也確實為德國空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今天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裝備過的戰鬥機,那就是梅塞施密特的ME210/ME410「大黃蜂」戰鬥機。梅塞施密特公司曾經對這款戰鬥機給予了厚望,並希望其能夠為梅塞施密特公司再創輝煌。
可不幸的是,與梅塞施密特公司所投入巨額支出相比,ME210/ME410戰鬥機並沒有展現出與其耗費所對等的價值,甚至一度被稱為二戰德國最差的戰鬥機之一。
鑑於ME210/ME410「大黃蜂」戰鬥機誕生和發展的特殊性,通過對ME210/ME410戰鬥機的研究,能夠讓讀者朋友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用戰機的研發情況有更清晰的認識。因此本文今天就向各位讀者介紹下ME210/ME410戰鬥機,讓各位讀者朋友們對那段歷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為驅逐而生的「大黃蜂」——二戰初期德國空軍糟糕的遠程空戰能力
「大黃蜂」戰鬥機在二戰德國空軍的劃分中,和BF-110戰鬥機一樣,屬於「驅逐機」的範疇。即用來執行護航、偵查和對地攻擊任務,其整體定位和今天各國空軍中的戰鬥轟炸機十分相似,屬於多用途機種。
因為除了要執行遠距離護航和空戰任務外,驅逐機還需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所以當時德國空軍的驅逐機一般採用雙發布局,以提升其航程和載彈能力。作為當時德國驅逐機代表的BF-110戰鬥機,在閃擊波蘭和法國戰役中的出色表現,更是讓德國空軍堅信驅逐機這一機種擁有光明的發展前景。
但是波蘭和法國本身更多是德國「閃電戰」作戰理念的犧牲品,在這兩次大規模作戰中,BF-110並沒有遭遇對方激烈的抵抗。而在隨後的不列顛空戰中,BF-110的缺點開始逐漸顯露出來。
作為當時德國空軍少有的遠程護航戰鬥機,BF-110成為不列顛空戰中德國轟炸機部隊最主要的護航戰機。但是在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戰鬥機面前,BF-110開始顯露出了機動性不足的缺點,並未能在性能上對英國戰鬥機佔有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航空部責成梅塞施密特公司開發一款能夠取代BF-110戰鬥機的「新BF-110」,這也就是「大黃蜂」驅逐機誕生的最初背景。
兩面夾擊——匆忙進行量產的ME210戰鬥機
在1936年,德國航空部向梅塞施密特公司給出了ME210戰鬥機的大致性能參數,要求ME210戰鬥機在攜帶1000公斤炸彈的同時,還要裝備足夠的自衛火力,用以驅逐逼近的敵方戰鬥機,並且還要具備不遜於戰鬥機的機動能力。
這個要求讓梅塞施密特公司頗為費解,因為這相當是既把ME210戰鬥機當成轟炸機、攻擊機,又將其當做驅逐機來進行設計。如果要達到德國航空部的要求,那麼梅塞施密特公司就只能夠設計一款能夠進行空戰的轟炸機了。
雖然梅塞施密特公司通過部分渠道反饋了自己的意見,但是在戰爭局勢逐漸升級的情況下,德國航空部顯然並不會輕易更改自己的需求,並在1938年秋季,正式向梅塞施密特公司下發了2000架ME210的訂單,而此時的ME210原型機甚至還沒有進行首飛。
不得已之下,梅塞施密特公司只能夠在BF-110原有的基礎上,通過換裝DB601E/F發動機、安裝更多的自衛武器,強行組裝出了ME210的原型機。比如ME210V4,還在使用BF-110上的雙垂尾設計,直到ME210V5才開始改成單垂尾設計。
此時的ME210戰鬥機,看起來更像是一款加重版的BF-110戰鬥機。這種設計的直接後果就是其操縱性能,尤其是縱向操縱性能不佳。ME210原型機在試飛過程中發生的幾次重大事故,基本上都是在縱向操縱時發生的。
不過,此時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已經等不起了。一方面,ME210的競爭對手AR240項目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另一方面,換裝了性能更好的發動機的BF-110戰鬥機奇蹟般的「起死回生」,並重新獲得了德國空軍的青睞。此時的ME210已經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態,只能夠在試飛工作還未完全結束時,就開始了量產工作。
但是匆忙的量產不僅對解決ME210戰鬥機的設計缺陷毫無幫助,還在德國空軍一線作戰部隊中樹立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因為操縱性能不佳,ME210戰鬥機的非戰鬥損失高於其戰鬥損失。在德國空軍一線作戰部隊的強烈反應下,德國空軍不得不在1942年3月9號下令正式停止ME210戰鬥機的生產工作。
浴火重生——挽回頹勢的ME410戰鬥機
在ME210戰鬥機的生產工作被德國空軍下令停止後,德國空軍和梅塞施密特公司都曾有徹底放棄ME210戰鬥機的想法。對於當時的德國空軍來說,JU88C-6和AR-240都能夠取代ME210戰鬥機的位置。
但是考慮到ME210戰鬥機項目投入巨大,其生產線不僅已經建成,而且還實際運行過一段時間。在經過充分考量後,最終ME210戰鬥機項目得以繼續延續下去。
為了能夠讓ME210戰鬥機重新加入德國空軍的作戰序列,梅塞施密特公司針對德國一線部隊的反饋意見,對ME210戰鬥機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加長機身、加厚裝甲,同時加裝了前緣縫翼,以改善其操縱性能。
除此之外,梅塞施密特公司還用動力更為澎湃的DB603發動機,取代了此前使用的DB601發動機。此前的DB601發動機相對於ME210戰鬥機的重量,顯得有些動力不足,最終導致ME210戰鬥機機動性較差。
在使用了DB603發動機之後,飛機的整體性能有了較大的提升,其最大飛行速度僅比當時英國皇家空軍最新的「噴火」戰鬥機稍慢一點而已,經過全面改進後,新機獲得了ME410的編號,並獲得了量產許可,「大黃蜂」戰鬥機自此浴火重生。
在搖擺中終結——資源和定位調整下的犧牲品
1942年12月8號,ME410戰鬥機終於開始重新量產。但是1942年年末時的德國,早已不再是1941年時的德國。此時的德國,因為軍工產能的縮減,不得不開始精簡產能,ME410戰鬥機需要和梅塞施密特公司內部的ME163和ME262戰鬥機爭產能,還要和Do217等新機種搶產能。
除了資源限制之外,如何定位ME410戰鬥機也開始成為一個大問題。此時「驅逐機」的概念已經過時,對於德國空軍來說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強化ME410的裝甲,將其作為一款轟炸機,要麼提升其攻擊火力,作為一款重型戰鬥機使用。
轟炸機派和重型戰鬥機派在德國空軍內部均擁有大量的支持者,最終德國空軍為了平衡兩種派別的衝突,只好同時發展轟炸機型ME410和重型戰鬥機型ME410,這又進一步分散了ME410為數不多的生產資源。
如果僅從性能上來說,ME410此時已經達到了德國空軍一開始對其所期待的水平。其轟炸機型號在比斯開灣的數次成功行動,都證明了正是一款性能非常不錯的快速轟炸機。而掛載50毫米機炮的重型戰鬥機型號在德國本土防空作戰中,也表現出了優秀的高空截擊效果。
不過此時,德國空軍已經有了ME262等新銳戰機可以執行ME410所能夠執行的任務。在總體性能並不佔優,且軍工產能有限的情況下,ME410的生產規模最終不斷被壓縮,最終,平淡的迎來了戰爭的結束。
無法避免的失敗——姍姍來遲的「大黃蜂」
ME210和ME410本質上只是編號不同的同一款飛機,德國空軍一開始就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希望將攻擊機、轟炸機和戰鬥機三種不同型號戰機的功能和任務屬性,全部都歸集到「驅逐機」這種機種上,想「面面俱到」的後果,就是在各種相斥的矛盾中顧此失彼,最終影響戰機的整體性能。
一開始時的ME210就是這種決策下的犧牲品,德國空軍一方面要求ME210要具備戰鬥機般良好的操縱性能,另一方面又希望ME210具備攻擊機的防護力和轟炸機的載彈量。而承受巨大壓力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在將ME210匆忙量產、投入戰場後,又進一步激化了這種矛盾。
而ME410雖然憑藉DB603發動機,成功挽回了敗局。但是此時的德國軍工產能已經受限,加上有了更好的替代機型,ME210/ME410「大黃蜂」的失寵,也就成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但實際上,無論梅塞施密特公司如何努力,都無法避免「大黃蜂」的失敗。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總體戰」,雙方比拼的不再是某一件武器裝備性能的強弱,而是綜合國力的多寡。即使梅塞施密特公司一開始就解決了ME210上存在的問題,後面也同樣會面臨軍工產能不足的問題。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