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胃是喇叭,肝是啞巴」。
01
臉發青,需養肝
中醫認為,青色與肝相對,面色青多半與肝有關。
肝主藏血、疏瀉,可調節血液流量及全身氣機。
如果肝好,則氣血平和,血液運行充足,面色紅潤;如果肝不好,則氣血阻滯,毛細血管收縮,進而形成青色,面色也會發青。
此外,臉發青還可能是受寒導致的。寒氣流於血脈,造成經脈氣血不暢通,同樣易見青色。
肝臟,一有些小毛病,往往會默默忍耐,一聲不吭,不為人察覺,以致總是在沉默中「爆發」。
最近,28歲的馮先生就吃了一個「啞巴虧」——
衛先生是一為B肝患者,10年前就查出了,但卻沒有進行正規的治療。
從去年開始,他迷上了網路遊戲,常常熬夜在網上「奮戰」到第二天的凌晨,有時候每天只睡不到3小時。
一天,突然覺得腹部疼痛,在家臥床休息幾天卻沒有好轉,以為是闌尾發作,就去醫院檢查。
CT檢查後,醫生發現馮先生確實患有急性闌尾炎,需要立即手術。
但醫生細心閱片後卻發現,馮先生肝部顯影異常,懷疑是肝癌!
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馮先生的肝部有一個直徑4公分左右的腫瘤。
醫生表示,幸好發現及時,將腫瘤和闌尾同時切除,肝癌細胞也並未出現轉移……
真是不幸中的萬幸,要是再晚些時日,可能就是肝癌晚期了,難以挽救了~
雖說肝癌發出的信號難以察覺,但即使發現了也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以致病情拖延,最終後悔不迭。
為了減少「肝癌悲劇」的發生,下面給大家總結其最為常見的幾大症狀,快擦亮眼睛~
02這幾大症狀,是肝癌預警信號
①肝區疼痛
肝區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狀,也是絕大多數肝癌患者的首發症狀,發生率超過50%。
肝臟包膜上覆蓋著神經,當腫瘤長大後,就會壓迫包膜,從而肝臟會出現疼痛,常表現間歇性、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刺痛。
②食慾下降、飯後上腹飽脹、腹瀉
臨床上,約37%的肝病患者初期都以為是腸胃不適的「小毛病」,錯失了最佳治療。
鮮有人知,食慾下降、飯後上腹飽脹、腹瀉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其中最為常見的屬食慾減退和腹脹。
③發熱
部分肝癌患者會有發熱、出汗的現象,多為中低度發熱,少數患者為高熱(39攝氏度以上),還多伴有寒戰。
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是因腫瘤組織壞死後釋放了致熱原進入血液中所引起的。
④疲憊、乏力、消瘦
總感覺打不起精神,身體疲倦乏力,短時間內莫名的消瘦(比如一個月體重下降10公斤)。
⑤黃疸
當出現尿黃、眼黃、皮膚黃的黃疸表現時,多意味著你可能已經進入肝病晚期了。
03
入夏後學會這三招,幫你的養護好肝
要想遠離肝病,除了定期體檢,少喝酒、熬夜之外,日常生活飲食調養也十分重要!
第一招:養護肝的食物
自製草藥茶,古方菊花決明子茶。材料:金銀花、桂花、菊花、牛蒡根
喝茶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方式,不僅可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雜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而保護肝臟,適合喝藥食兩用的花草茶,如:胎菊、甘草、枸杞、決明子,調理肝臟,效果尤為明顯。
胎菊:降肝火、養目清肝;
決明子:清肝明目,瀉肝火、平肝陽;
枸杞子:清肝明目,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桂花:促進肝臟排毒,對護肝降火,十分有益。
以上材料組合一起飲用,有助於減少肝損傷,肝會慢慢變好的。
第二招:按揉消氣穴,太衝+行間
太衝穴: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
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衝穴1分鐘,然後推至行間穴,按揉1分鐘,然後反覆推揉1分鐘,左右交換按揉,反覆2~3次。按揉力度,以產生酸、脹、痛感為宜。太衝穴,被稱為「消氣穴」,經常按揉,可使肝經的水溼風氣,由此向上衝行,去肝火。配合按揉行間穴,清洩肝火,疏肝理氣,效果加倍。
第三招: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
熬夜容易上火,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知道這個火,通常是指「肝火」嗎?
熬夜傷陰,身體沒有補償的機會,只能不斷地提調肝腎之陰,容易導致肝火旺。
經常表現為目赤、口苦、易怒,夜臥不寧、易驚、暈厥、嘔血等症狀。
所以,想要降肝火,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從根本上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
#肝#
原來肝病最怕「一種水」,你若愛喝,衝走肝內毒素,肝會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