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上集》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金子一樣寶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買不到一寸光陰。
可見在古代,古人們對時間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定義,也深知時間的寶貴,用黃金來做比喻,確實是恰當其分,也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珍惜。
在古代,不像現在如此方便,有手錶、手機等可以看時間。
那麼,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呢?一年的春夏秋冬、白晝黑夜,是如何來區分時間的,其實很簡單。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古代,人們是如何確定時間、如何計算時間和一些計算時間的計時工具,原來古人在時間計算這方面,確實是太有意思了。
在古代,人們將一天,也就是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的每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個小時。
古代的人們,是根據我國的十二生肖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的各個時辰,比如子時就是現在的23點~1點,依次類推。
每個時辰代表一個生肖,也是古人非常有趣的一個想法。
比如:子時,是十二個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23點~1點,這個時候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活動最多的時候,故稱「子鼠」。
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人們常常深夜挑燈加草,故稱「醜牛」。
寅時,這個時間點的老虎最兇猛,人們經常在這個時候聽到虎叫,因此叫「寅虎」。
卯時,這個點,兔子最喜歡出窩吃帶有露水的青草,幫稱「卯兔」。
辰時又名早食,也就是古人吃早飯的時間,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歡騰雲駕霧,故稱「辰龍」。
巳時,大霧散去,太陽高照,蛇類出洞找食物,故稱「巳蛇」。
午時,古時候,野馬被人類馴服正值中午,故稱「午馬」。
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故稱「未羊」。
申時,就是下午的3點到5點,猴子最喜歡在太陽偏西時啼叫,故稱「申猴」。
酉時,太陽落山,雞在窩前打轉,幫稱「酉雞」。
戌時,天快黑了,人們回來,狗就大叫,故稱「戌狗」。
亥時,晚上9點至11點,人們總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一天的時間就這樣被區分開,但是人們怎麼知道具體的時間呢?
古代的人們為此發明了好幾種計時的工具,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上古時代,人們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根據太陽的規律來劃分時間段的。
到了西周年代,古人根據太陽運動,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間段,即十二支。
由此,古人發明了日晷,用它來計算時間更為精確一些。
日晷可以說是比較早的計時工具了,它是由面和針兩部分組成,當太陽照過來的時候,針的影子會映在面上,隨著太陽的轉動,人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時間了。
雖然這個計時工具,會隨著春夏秋冬的變化而誤差也比較大,但在當時比起看太陽要先進很多了。
其實在古代,還有一種也是利用太陽的影子來計算時間的工具,它就是圭表。
圭表的原理是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不同時間段的影子長短不一,從而人們也可以大概的知道當時的時間。
它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以大概的確定節氣,與日冕不太一樣,可以說是把時間的準確性更增進了一步。
這兩種計時工具都是利用太陽來確實時間,可能會有小夥伴好奇,陰天和晚上該如何確實時間呢?其實古人也想到了這一點,並發明了很多計時工具用來陰天和晚上用。
這個計時工具叫滴漏也叫漏刻,它就不會受陰天或下雨的影響。
漏刻發明於西周年代,它是由兩個水壺組成,上面的水壺可以裝水,也可以洩水。
下面的這個水壺負責接上面水壺的水,旁邊再放上一隻刻有刻度的箭,這樣就可以根據水位的下降來確實時間。
發明者剛開始的時候,誤差非常大,但經過多次試驗後,誤差已經非常小了。
還有一種計時工具,叫沙漏,雖然原理和漏刻基本一樣,但是由於沒有水壓的限制,它的精確度要更準一些。
它是利用流沙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的數量來計算時間,後來,人們也更喜歡用這種工具來計算時間,尤其是晚上打更,用它非常方便。
我們在一些歷史類的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晚上有打更的,打更也是一種晚上的計時方法。
古人把夜間分為五更,一更就是現在的晚上7點至9點,二更為9點至11點,三更為午夜的11點到1點,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3點到5點為五更。
隨著古人生活和生產所需,簡單的計時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而發明了一些更為精確更容易操作的一些計時工具,這些工具在當時,確實可以算是一種創舉了。
比如渾天儀,它就是由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發明創造的,這個儀器也是經過大量的計算與實踐最後才成形的。
它利用齒輪與水力滴漏,帶動渾象繞軸轉動,經過大量計算,使它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差不大,它每轉一圈,也就等同於天體自轉一圈。
它上面還分別裝有日和月兩個輪環,用水驅動來達到計算時間的目的。
在此之後,還發明了更為選進的水運儀像臺。
如果說我國歷史上最為精確,最具代表性的計時工具,要數大明燈漏了,它最接近我們見到的大鐘表。
1276年,元代的郭守敬發明了大明燈漏。
它是利用水來做動力,通過內部相當複雜的齒輪機松來帶動木偶,一定的時間,設置木偶進行自動報時,如一刻鳴鐘,二刻擊鼓,三鉦、四鐃。
這個發明確實是我國歷史上最接近鐘錶的一項偉大創舉。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計時工具也越來越準確、省時,充分體現我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能力,正是由於他們不斷的沉澱和積累,才有了現在更為精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