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太陽能」鐘錶(古代的計時工具)

2020-12-27 小小愛同學

早期的人類,觀察到日升日落、晝夜更替和四季循環,建立起初步的時間觀念。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燃料的燃燒、物質的流動等原理製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古代計時工具有圭表、各種日晷、以滴水多寡來計時的各種水鍾,還有沙鍾、火鍾、蠟燭鍾、輥彈漏刻千章銅漏、延佑滴漏、龍舟香漏、火龍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經緯儀、渾儀等。

圭表是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它利用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那麼「一寸光陰一寸金」,用「分」、「寸」來表示光陰及時間的長短就順理成章了。這種計時器結構和原理都很簡單,而民間使用的「土圭」就更簡單了,直接把一根杆子直立在地上,通過觀察日影來估計時間。

日晷這種計時器也是通過觀測日影來計時,不過它不像圭表一樣通過判斷日影長度來確定時間,而是根據日影的位置。日晷的主要部件是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隨著太陽東升西落,晷針的投影會在晷面上移動,這樣就可以指示時辰了。看上去,日晷像是圭表的小弟弟,兩者都是利用太陽來指示時間,是古代的「太陽能」鐘錶。日晷綠色無汙染,製造簡單,因此從漢代開始便成為通常使用的計時器,一直到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才被淘汰。

雖然圭表和日晷優點很多,但對太陽有著強烈的依賴性,一旦陰天下雨或進入黑夜便毫無作用。於是能保證全天候計時的水鍾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和日晷相比,漏刻擺脫了自然條件的限制,因此很快便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計時器。

不過水溫和水質會直接影響水鐘的使用和準確性,人們不得不另闢蹊徑發明了「沙漏」。沙漏的製造原理與漏刻大體相同,它是根據流沙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的數量來計量時間。這種採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天空氣寒冷,水容易結冰的緣故。沙漏不像漏刻那樣受到水壓的影響,因此計時更加精確。

到了元明之際,定時器擺脫了天文儀器的結構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發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創製了「大明燈漏」與「五輪沙漏」,採用機械結構,並增添盤、針來指示時間。可惜只是用於官方的天文學研究,並沒有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但西方國家在14世紀就已經廣泛使用機械鐘了,西方人的時間觀念開始領先於中國,這恐怕是中國人做事喜歡拖拖拉拉的一個原因吧。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圭表說明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能隨時看看鐘表手錶甚至手機等知道時間,但也有量度時間的辦法。那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根據相關資料,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前222)。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確切記載使用圭表的時間為公元前659年。圭表等太陽鍾在陰天或夜間就失去效用。為此人們又發明了漏壺和沙漏、油燈鍾和蠟燭鍾等計時儀器。
  • 古代的計時工具一點不比現在少,看了這些你就懂了
    現在,我們想知道準確的時間或是要計時的時候,通過手機或鐘錶等電子產品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可是,在古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工具來知道時間和計算時間的呢。其實,古時候可以用來測量的工具可一點也不比咱們現在少,有的在如今還有大用處。一、日晷
  • 幾千年前沒有可以計時的鐘表,古人又是怎麼看時間的呢?
    事實上古代雖然沒有,比較正規的計時工具,但是也發明了一些便於計時的小方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法,卻讓古人了解到了時間的秘密。1.「日影」計時由於古人經常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態生活,所以他們對日月星辰的變化特別敏感。根據太陽東升西落的自然規律,古代人學會了看「日影」算時間的方法。
  • 文明的起源:20.機械計時工具—鐘錶
    文明的起源:20.機械計時工具—鐘錶時間是什麼?答案可以很簡單,時間就是時間。日晷歐亞大陸的其它早期文明,使用的也是漏類的器具計時。據說是古埃及人確立了24小時、60分和60秒的時間標準。最早的冠狀擒縱機構的鐘結構大約在1510年代,發條已經出現,但應用到鐘錶上可能還不成熟,因為還沒有某種設計將擒縱機構從動力源轉換成發條能量的控制器。
  •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時間:2016-12-13 11:02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在沒有手錶也沒有掛鐘的古代,人們怎樣計時呢?
  • 中國古代的計時器,計時比鐘錶還準?
    導讀:日晷是什麼,古代專門記錄時間的儀器(最早由古巴比倫人發明)?現在我們需要知道時間,只需要看一下手錶或者手機就知道了,那在中國古代沒有鐘錶的時候,怎麼知道時間呢?許多人說古代人以太陽的東升西落作為時間刻度,其實不然,中國古代發明了一種看時間的儀器,名叫日晷,那日晷是什麼呢?
  • 古代鐘錶製作的價值與現代鐘錶文物的鑑定
    在討論鐘錶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時間!因為,正是出於對時間進行記錄與管理的動機,才促成了鐘錶的誕生與發展。時至今日,雖然,我們能夠輕鬆的在書本中找到關於時間的清晰而明確的定義;也能夠利用手機、手錶等現代化的工具對我們的時間進行隨心所欲的管理與記錄!
  •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怎麼計時的?古人的智慧太高深,佩服了
    隨著科技發展,不少領域依舊是一個,難解的問題,比如說時空領域方面,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怎麼計時的呢?當時古人的智慧,實在太高深了,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的秘密展現在我們面前,可是時空領域,依舊是我們不斷追問的難題。
  • 康雍乾三帝眼中西洋鐘錶——從高精密計時工具到奢侈的皇家藝術品
    西洋鐘錶最初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後期,萬曆二十九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兩隻"自鳴鐘"進獻給了明神宗。這是紫禁城之中最早的鐘表,從此以後,西洋傳教士以鐘錶為工具,和中國上流社會的皇親貴胄結交。(利瑪竇)西洋鐘錶在中國的早期普及,和清朝皇帝們的關注和興趣密切相關。
  • 計時工具從日晷到電波表的飛躍(圖)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 古代計時器:時針秒針轉動,滴答滴答聲音中,告知歷史的溫度
    而我們想知道時間是多少就會通過各種工具。現代想知道時間也特別的容易。可以使用手機,也可以使用鐘錶或者是手錶。雖然現在我們說,使用的手錶和鐘錶款式不一,造型也非常的多種多樣。但是鐘錶製作的原理還是相同的。隨著傳統工藝的不斷進步,鐘錶的製造變得越來越複雜和精美。讓我們來看一看古代的鐘表是怎樣產生和不斷進步的。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其實很簡單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古代,人們是如何確定時間、如何計算時間和一些計算時間的計時工具,原來古人在時間計算這方面,確實是太有意思了。在古代,人們將一天,也就是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如果進入古代,你是否認得這些計時工具?可別看錯了時辰!
    古代人民勤勞能幹,但是也是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照時辰來進行耕作和休息。而古代並沒有手錶時鐘,除了晴天時候看太陽方位進行辨別時辰,古人們還有什麼方法來辨別時辰呢?先說一下時間的劃分,大家都知道,古代是分十二時辰,而並非二十四小時,所以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子醜寅卯各司其時。古代還有一種職業,叫做打更人,打的這個更,指的就是時辰。
  • 日晷和漏刻 你知道這些古老工具計時原理嗎
    現代人往往通過鐘錶來計時並安排工作和生活,但我國在清代以前是沒有鐘錶的,要想計時的話很不容易。當然,這並不代表古代沒有計時工具。古代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不斷觀察,逐漸掌握了日升日落、星辰出沒、月亮圓缺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並以此為契機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計時工具。「日晷」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日晷,就是人類根據日影位置的變化來測量時間的一種工具。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手錶時鐘的古代,又該如何計時呢?
    引言時間是與我們息息相關,對於時間的把控在我們今天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計時器種類繁雜:鐘錶、手錶、腕錶這都是我們計時的工具,通過計時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正規化。在古代,人們也會擁有自身的計時方式,這些方式古老卻充滿了古代人的智慧,比如說:看影長,看黃昏,這都是古代計時的方法,那麼精準的時間古代的計時器又怎麼發展的呢?
  • 精工發布GPS太陽能手錶 計時進入智能時代
    Seiko Astron是繼精工愛普生公司1969年推出全球第一款石英表以來在鐘錶研發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她繼承了其前身的優良血統,譜寫了計時科技時代的又一新篇章,鐘錶計時從此進入智能時代。據透露,Seiko Astron將於今年秋季在全球各大市場同時發售。
  • 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
    今往古來來說說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古代沒有現代的機械錶、電子表、石英表,但是也有計時器,不過精確度不高,達不到現代人對於時間掌握程度的要求罷了。目前經科學發掘出土、有準確年,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根據晝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種計時的方法。
  • 日晷:古人依靠太陽照射的影子計時,那陰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
    比如故宮內,喬家大院內等,都有這種類似於鐘錶一樣的計時工具,那麼日晷不用機械,不用電池,怎麼準確記錄時間呢?從日晷的錶盤上,我們可以發現,日晷上的刻度是中間指針的影子落上的,也就是說影子就相當於我們的鐘表指針。
  • 鐘錶的故事——山師附小2020級2班家長講壇
    孩子們,你們知道人類最早是用什麼來計算時間嗎?世界上最古老的鬧鐘長什麼樣?世界上最大的建築鐘樓在哪個國家?......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了解鐘錶的發展史、懂得時間的寶貴,11月25日下午,李雋向的媽媽為一年級二班同學們帶來了家長講壇——鐘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