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有關於中俄同盟的言論一事的回應再次成為了關注焦點,在被媒體問及是否會同中國組成軍事同盟之時,普京採取了相當曖昧的說法,並稱不否認存在可能性,表示中俄拓展沒有禁區,甚至給出「可以想像一下」的回應。
同時普京還表示在原則上中俄之間並沒有結成軍事同盟的必要性,因為兩國現如今已經是全天候的戰略合作夥伴,並且在各種場合雙方都給予了對方高度的信任和互動,因此中俄雙方並不需要軍事同盟的關係。
正如普京所言,在國際上兩個大國的關係如此親密是不常見的,尤其是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是世界上頂尖的一批。而中俄卻能保持長期穩定的關係,並在處理各種國際問題上採用十分默契的做法。
在軍事上,俄制武器更是佔據了解放軍武器中相當的比例。可以說,當今中俄的親密關係是全方位的,完全不需要軍事同盟這樣的條約來多此一舉。
中俄多方面合作,形成非同盟性良好國際關係
要知道,在國際上,兩個實力接近的鄰國通常都會存在許多領土紛爭,甚至為此大打出手,然而俄羅斯和中國在經過多年的交流合作之後,秉持了共同解決問題的態度,成為在國際上關係十分親密的合作夥伴。
中國在經濟上對俄羅斯的幫助更是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在美國長期的經濟制裁下,大幅進口俄羅斯石油等資源的中國更是俄羅斯經濟維持穩定的救星。
同時,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許多武器,例如伊爾76運輸機等關鍵裝備也是為中國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除此之外,中俄雙方在國際上相互的幫扶,更是為彼此分擔了巨大的國際壓力,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相比之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所謂盟國關係,已經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
盟國關係並非中俄之間所需之物
西方所謂的盟國關係,幾乎就像是為了事後分贓所定製的合作關係。而無法體現出雙方之間的真正親密關係。在這種關係之下,人權和自由更是會被扭曲成其行使武力的理由。
對於中俄雙方來說,並不需要通過制定條約的方式來顯現出雙方的合作關係,反而會給雙方加上許多束縛。中俄都是有用責任和擔當的大國,當出現不利於地區乃至於世界和平的跡象之時,雙方自會果斷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