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高考在中國教育中,一直是強大的一環。由於其重要性和單一性一直是所有高三考生們最為看重的對象。它對於考生來說,像是一道龍門,是經歷了十二年寒窗苦讀後最終到達的最後關卡。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多年學習的成敗就在此一舉。
越過這道龍門,便能在日後的生活中獲得更美好的天地,或者也可以說,高考是大部分人人生的轉折點。然而總有人是不同於眾的,他們是任性的、瘋狂的,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也是奇才。
他在高考作文中,以試卷為題,思想為鋒,古文為底,用純正的文言文描繪出內心對社會的想法。
作文滿分的背後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至於弱冠,不明犍狀。佌佌之豚,日食其羓,洎其成立,未識豜豭。"在2010年高考時,一名江蘇考生以《綠色生活》為命題,寫了一篇純文言文式的作文。高考標準作文一般800為及格線,而這篇作文只有短短755字,卻獲得了滿分。
這篇作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許只能認識其中一半的字。比如第一句的"但飲牛湩"的湩[dòng] 字,很多人不知道的話就會讀成"重"字。還有許多許多那個年代甚至電腦上都打不出來的字,而這名考生竟然都知道,並且還能熟練運用。
於是這篇作文在當時引起很大的風波,當時的閱卷老師都有三十字不認識,最後還是由閱卷組的組長,同時也是古典文獻學的專家吳新江教授親自閱的卷。在看完整篇作文後,教授僅對古言的注釋部分就寫了足足四頁紙,整整兩千字。此事一出,媒體們迅速將攝像機和話筒指向這名"古文奇才"。時間沒過多久,這名考生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並迅速爆紅於報紙、電視、網絡等信息媒介上。
這名考生叫做王雲飛,92年生人,出生在小山村,高中就讀於江蘇省的如皋中學。學的是理科,對,沒錯,理科。據他本人說,高中最開始時他愛讀科幻小說,後來經過老師推薦,才愛上了古文。這三年,像《資治通鑑》《論語》《孟子》等著名古書都被王雲飛像螞蟻啃骨頭一樣對裡面的內容全部理解並且熟記在心。
他說,古文對他而言是學習之餘的一種調劑,從高二開始,他就有在高考上寫文言文作文的想法,並且也在平時的作文中開始嘗試。他的語文老師一開始對他這種做法很鼓勵,所以王雲飛的作文成績經常都還不錯。但隨著王雲飛對古文的認識愈發深刻,筆下的作文也就愈加晦澀難懂,語文老師也就不再鼓勵了。
因為太冒險了,這種寫法如果真的應用於高考,且不說真正考試時的臨場發揮如何,閱卷老師不認可這種寫法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王雲飛的作文成績又降了下來。不過王雲飛本人仍沒有改變心中的想法,他的母親很支持他的想法,但他父親則不太支持,原因同語文老師。
高考過後的選擇
高考的前一夜,王雲飛一直沒有睡著。他本人說:"我躺在床上,書中的古字一直在我腦袋裡冒,媽媽說我這是太緊張了。"對於一個不過年僅18歲的少年而言,要在這麼重要的一次考試中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克服許多心裡難關。幸好,一切都向著好的一面發展。
高考過後,6月26日,王雲飛剛剛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便已經被同屬江蘇省的東南大學所看重。在聽說了王雲飛是有志於學習工科後,東大工科的一位領導特別高興。在經歷了重重驗證與數次核實後,最終確定就是這個東皋學校的學生就是高考作文純文言文的作者王雲飛。
東南大學立刻出動,由馮建明將王雲飛的個人信息等資料迅速匯報至招生辦,並與王雲飛本人與其家人溝通。6月26日當天,東南大學的副校長劉波專程趕到如皋中學,並為其辦理了東南大學2010年的第一份預錄取通知書。
最終,東南大學以所有流程只花了一天的速度拿下了這名奇才。而專業則是工科類的土木工程專業。後來,有記者前來採訪,東大校辦副主任馮建明高興地說:"我們學校招的不是學生,是人才!"另外提一句,在東南大學正為王雲飛辦理錄取手續的時候,北京大學也相中了王雲飛。但還是慢了東南大學一步,遺憾地錯過了這名古文奇才。
有很多人問王雲飛既然文科的成績那麼好,並且在古文的領域那麼優秀,為什麼還要選擇工科類的土木工程專業呢?對此,王雲飛本人也回答過,他說:"在高中的學習中,因為我一直比較擅長理科。所以這次選(專業)也是選擇理科。"他認為,對於古文來說,只當做是學習餘的一種調劑,理科才是他真正想要學習與發展的方面。
而對於這兩者能否相輔相成並運用於工作,這個問題他也有所回答:"可以走中國特色的建築路線,因為現在的大城市中沒有獨屬於自己的特色。而一個人到一個城市中來,首先就是要看看你的特色,你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你這裡有的我那裡也有,那麼我來這裡幹什麼?"
王雲飛這番話,若站在當今2020年的角度來說,可以說是很平常的一個理想或者說願望。但若站在十年前那個略顯落後的角度來想,他在那個時候就有了這層心思,這就足夠說明王雲飛內在而獨特的縝密思想與鴻鵠壯志。
對大多數人而言
其實前些年也曾有過考生高考寫文言文的作文,比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就是一篇高分作文,但《赤兔之死》雖然是文言文,但並不是純正的文言文,而是"三國體(類似古代的白話文)"的形式。而王雲飛的《綠色生活》則是正宗的文言文,其造詣之深甚至直接就讀古文獻的碩士專業都沒什麼問題。
王雲飛的作文大火之後,網絡上的人稱呼他為"穿越者",指的是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的學士。其實相對於王雲飛的成功,我覺得發現王雲飛的伯樂也功不可沒。當然我們必須佩服王雲飛的知識功底確實厲害,但他也是任性的,如果這樣重要的考試真的沒人發掘到這個古文奇才,那麼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王雲飛當然算是一個奇才,他對古文的造詣之深猶如汪洋大海般深不見底。而他也是瘋狂的,他沒有選擇在如此重要的考試中穩中求勝,而是打造了一把雙刃劍,要麼大放光彩,要麼黯然退場。正好應了"不瘋魔不成活"那句老話。不過像王雲飛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學子而言,還是應該努力學習穩紮穩打考上好的學校,然後出來後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才是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