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有力度,「組組通」開啟茶場村幸福路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章迎春 指尖嶽麓

編者按

2020年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建黨一百周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年。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百姓對小康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人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嶽麓區融媒體中心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策劃,將聚焦產業旺、聚焦生活美 、聚焦組織強等多方面,記錄嶽麓區百姓紅火向上、有成色的小康生活。

長沙市嶽麓區西湖街道茶場村成立於1976年,東靠嶽麓山風景區,佔地約3000畝,其中山林面積約2690畝,有6個村民小組,774戶、2257位村民,居住分散,開車入村,道路環山狹窄,複雜陡峭。盼望修路、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成了當地百姓的一塊心病。

「『要想富,先修路』不過時」;「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百姓家門口的路好不好走,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強調要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實現農村「組組通」,正是嶽麓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

鋪就一條致富路

建村之初,「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是茶場村公路的真實寫照。落後的交通已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

「都是爛路,我們出行一點都不方便,一下雨,鴨子在大路上都可以洗澡,平時天晴灰塵煙霧重,計程車師傅都不願把車開進村來。」說起以前的出行,茶場村居民張標就搖頭。

要想早致富,還得先修路。這個道理茶場村的老百姓又何嘗不知?但是沒資金、沒領頭人、土地協調情況複雜等原因,導致修路這件事被擱淺多年,村民依然過著「外出走一走,腳上全是土」的生活。2015年,嶽麓區城管局牽頭,將茶場村內的主要道路——麓山小路進行整治,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後一公裡」。

△ 麓山小路也是文明之路

柏油鋪路,路燈明亮,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沿線一路賞心悅目的文化牆……2016年完工的麓山小路,總路長3公裡,直接聯通了楓林路、白雲路、西二環和梅溪湖路,打通了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加速了城鄉之間的流動。

除了「城鄉通」,「組組通」打通了奔向小康的「最後一公裡」。2020年整改完工的一組大坡巷,擴寬的硬化道路修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根據地形,在一些村民門口畫出了停車位,掉頭轉向輕而易舉,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出行環境。

「有了這條路,生活方便多了,少走了好多路,下雨天也不怕打滑了」,老村民林照傑高興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好,我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 麓山小路上的文化牆

擴寬增收致富新路子

茶場村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如今加之便利的交通條件,引來多家單位企業入駐,在這裡播下創新創業的種子,曾經閉塞的「村門」就此打開。

道路敞亮了,老鄉的心裡也敞亮了,思路變開闊了,外出務工、在家創辦特色農家樂,都成為致富奔小康的途徑。「我當年偶爾在自己堂屋裡燒魚給左鄰右舍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也激發了我想創業的熱情。」就這樣,一位原本從事收魚賣魚的個體戶張國斌,創立了國盛桂魚館,一句「香樟樹下嘗桂魚」讓眾多名人都慕名前往捧場。

△ 400多平方米的國盛桂魚館

先富帶動後富。實現致富的張國斌多年來仍然不忘茶場村村民,帶動周邊村民就業。「一個人富裕不是真的富裕,在我的魚館裡面,本地村民達到70%!」在張國斌的帶領下,茶場村六組的餐飲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嶽麓山腳下的一塊響噹噹的招牌。

茶場村黨第一支部書記林可介紹,現如今,一二組村民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達到90%以上,三四組於2012年全面解決職工醫保,2018年六組也全面解決醫、社保問題。

織就幸福小康畫卷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文學作品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全景式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近日,在茶場村的農家書屋內,村民張依向書友們推薦書籍,分享閱讀體會。這樣的閱讀活動,在茶場村不定期都會舉辦。

△ 農家書屋和茶場村法治圖書角

「『組組通』不僅僅是通了一條路,更是開闊視野、提速思想轉變的新途徑,讓村民們精神也逐漸富裕起來。」村主任金燦介紹,今年6月,新完工的茶場村政務中心、法治圖書角、老年人活動室正式投入使用。每到晚上或節假日,村民都會來到這裡,遛彎、下棋、參加興趣班等,逐漸成為了村民們的好去處。

△ 政務中心二樓的綠色網吧

安裝道路波形防護欄、加固滑坡地段山體……茶場村還將每年村物業租金收入120餘萬,投向於民生領域。為了實現一二組184戶村民的安全飲水,茶場村啟動造價398萬元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工程全面完工後,村民由自己挖井打水變成自來水到家到戶,目前該工程正在緊張施工過程中。

△ 加固過的滑坡山體被裝飾成假山

△ 三四組2公裡的波形護欄保護了大家的出行

「茶場村的十年,是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十年,是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到一直在發展進步的十年。」林可表示,「這裡絕大多數的村民依舊住在茶場村、生活在茶場村,他們都是茶場村奔向小康最有發言權的見證人。我相信,未來,幸福的茶場人還可以更幸福!」

記 者 | 章迎春

編 輯 | 謝 汀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楊 剛

原標題:《小康生活有力度,「組組通」開啟茶場村幸福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組組通」開啟農民幸福路
    實現農村「組組通」,就是貴州貫徹落實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通過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破解深度貧困問題的重要抓手。  鋪就一條致富路  「有了這條路,生活方便多了,少走了好多路,下雨天也不怕打滑了」,彝族姑娘楊小飛高興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好,我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 打通「最後一公裡」築就幸福小康路 永勝縣脫貧攻堅交通建設紀實
    「說它是天路,一方面是因為這條路修建的難度大,另一方面是這條路對格克的發展太重要了。」一位長期在魯地拉工作的幹部介紹說,因為山高谷深,交通閉塞,格克幾乎是一個孤島,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之前,格克的貧困發生率高達56%。2016年,投資1400多萬元的東坪村委會到格克村委會的通村道路通車,如同生活在世外桃源的格克村群眾有了通向山外的水泥路,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
  • 抬腳出門不粘泥 水泥路小康路通幸福
    「以前村裡的交通很不好,通鄉公路是『沙石路』,通村公路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是一腳泥,壓根出不了門,更別說公交車了。」凌鵬明是土生土長的徑口村人,目前是廣東省肇慶市一名公務員,每年他都會回村裡過國慶假期,看到村民擠公交趕集的場景,他這樣感慨道。尋烏縣水源鄉徑口村曾是十三五貧困村、省定深度貧困村。
  • 【我們的小康生活】魅力南堤幸福路
    【我們的小康生活】魅力南堤幸福路 2020-07-09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組組通」鋪就鄉村振興路丨觀山湖區交通運輸局...
    2018年12月,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項目攻堅時刻,我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員和孕媽的雙重身份,這段艱苦的歲月,註定讓我終身難忘。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農村組組通建設項目需要在12月30日完工,為保證項目建設進度,並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我區開始採取三班倒的方式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並制定了「區政府一周二調度,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天一調度」的工作制度,市政府也採取了一周一調度的方式讓各區縣加強建設工作。
  • 一路通 百業興 群眾富——「十三五」期間平塘縣農村交通基礎設施...
    「十三五」期間,平塘縣委、縣政府始終秉持「交通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把農村道路全覆蓋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短短幾年,「泥水路」變水泥路,羊腸小道變寬闊的硬化路,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縱橫交錯在平塘發展的大道上,成為群眾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 山鄉通了幸福路!安順累計完成縣鄉道改造437公裡,鄉鎮及建制村通...
    黔中大地上,一條條幸福路上,群眾迎來嶄新的幸福生活。從泥窪坑坑的黃土路,到乾淨整潔的瀝青路,徹底告別了人挑馬馱、山路顛簸的苦日子。安順市交通運輸局供圖2014年以來,該市結合農村公路實際情況,科學編制規劃、嚴格要求建設標準、積極履行養護職責,為農村公路更好更快發展不斷努力,現已累計完成縣鄉道改造437公裡,鄉鎮及建制村通油路5523公裡,「組組通」2684公裡,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 【聚焦兩會·會場直擊】省政協委員彭龍:推進「組組通」公路保養維護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遠莉 洪英傑 彭典)「農村『組組通』公路已成為老百姓獲得感最強、滿意度最高的民生工程。但要長期發揮『組組通』公路作用,保養維護非常重要。」  1月16日,貴州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省政協委員彭龍發言,介紹了民建省委在全省「組組通」公路的保養維護方面,進行深入調研發現的一些問題及提出的改進措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求卿:帶領村民奮力闖出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求卿:帶領村民奮力闖出幸福路 2020-07-14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巧手繪就小康路
    &nbsp&nbsp&nbsp&nbsp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真實記錄、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海河傳媒中心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多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聚焦個人、家庭、企業、校園、社區、鄉村等微觀主體,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充分展示人們身邊和眼中的顯著變化,圍繞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好小康故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一個幸福的農民」①昔日屋漏布衾寒 今朝...
    【開欄語】凝聚決勝全面小康正能量,共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2013年11月,貴州出臺《關於實施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意見》,實施貴州省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
  • 這一組組數字,說的都是邳州人的幸福!
    「路長制」——開啟市容管理新模式將路段分包到人、將責任落實到人,「路長制」管理制度開啟了我市市容管理新模式,全市各部門單位包掛城區內主次幹道及其道路沿線,單位負責人成為包掛路段的「路長」,每天安排人員到責任地段例行巡查督導,他們有的帶著紅袖章、有的穿著紅馬甲、有的戴著小紅帽
  • 廣東「四好農村路」編織全面小康「幸福網」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全面小康這張「幸福網」編織得牢不牢,很大程度上要看農村過得好不好。近年來,廣東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曾經深一腳淺一腳的黃泥巴路,變成了平坦寬闊的硬底路,村民的回家路越來越好走,致富的路也越來越暢順。 肇慶市德慶縣高良鎮 這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鎮,23個行政村幾乎都分散在山裡各個角落。
  • 【小康路交通情】造化鍾神秀 幸福吉之首
    村組路修好後,過來的遊客、商人多了,我建了50畝果園種黃桃,等果子長好了,光這一項收入預計就能達到30萬元。」 魚米之鄉洞庭南,秋風萬裡芙蓉園。9月11日至12日,冒著微涼細雨,2020年「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最後一站來到錦繡湖南。
  • 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
    原標題: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幸福是什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脫貧戶王澤思說:「幸福就是家門口有產業,自己的腰包有錢,成功戒酒,然後就盼著娶個媳婦回家,生個胖娃娃!」幸福是什麼?海口市紅旗鎮墨橋村73歲脫貧戶鄧開積說:「幸福就是心裡很踏實,有新房住,不再擔心颳風下雨時房屋漏雨。
  • 將幸福定格!「圓夢小康路 開心全家福」正式啟動
    2020年,在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之年,83歲的譚大伯有一個心願,就是想好好地給自己的小家拍一張全家福照片。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重磅啟動的「圓夢小康路 開心全家福」活動,就幫譚大伯圓了這個夢想。
  • 小康生活有力度,學華村走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小康之路
    百姓對小康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人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今起,嶽麓區融媒體中心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策劃,將聚焦產業旺、聚焦生活美 、聚焦組織強等多方面,記錄嶽麓區百姓紅火向上、有成色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時 「蘇」影小康路丨幸福南通的小康密碼,藏在奮鬥創造中
    8月,微訊江蘇開展了「決戰決勝時 『蘇』影小康路」影像徵集活動,用影像呈現江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新答卷,用鏡頭見證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精彩篇章。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收到了各設區市的踴躍投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南通篇,跟隨徵集的影像,感受鏡頭下的美麗江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新聞中心|中國...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威海市環翠區:美麗鄉村路 通向幸福小康
    不僅村民「出門走好路、抬腳上客車」的願望變為現實,更帶動了鄉村旅遊、休閒採摘等特色產業的發展,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以前上山,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的地方路都沒法走。現在好了,新修的水泥路又寬闊又平整,走路、開車都方便多了!」望著整修一新的村路,環翠區溫泉鎮張家山村的村民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