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項目攻堅時刻,我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員和孕媽的雙重身份,這段艱苦的歲月,註定讓我終身難忘。
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農村組組通建設項目需要在12月30日完工,為保證項目建設進度,並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我區開始採取三班倒的方式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並制定了「區政府一周二調度,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天一調度」的工作制度,市政府也採取了一周一調度的方式讓各區縣加強建設工作。 現在回想起來,在那段最為艱難的時刻,作為一個沒怎麼開過車的人,在崎嶇的山路和夜間開車,是一種巨大挑戰,我經常在凌晨還在項目現場。貴陽的冬天,已經處於零度左右了,很多建設環節都需要注意保溫措施。在施工現場,我需要反覆的提醒施工單位做好保溫措施,不然後續會出現質量問題。主要還是去夜裡暗訪一下各鎮建設項目是否有為加快建設進度,採取三班倒,並將督查情況發在組組通工作調度群中,讓區分管領導及時知曉項目建設情況和各鎮的三班倒執行情況。
2018年,朱昌鎮麥乃村小衝至將軍廟的道路正在修建中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辦公室加班,那時已經是凌晨一點左右,局領導說「我們去金華鎮看一下吧!」於是我們駕車前往金華鎮上梘村。2018年通組公路項目,上梘村就佔了50%的建設任務,到了上梘村之後,我們發現「阿彌陀佛至山頂」道路的路肩已經傾斜了,於是我們馬上聯繫金華鎮政府聯絡員,請他們立即進行整改。第二天早上,我就收到了金華鎮已拆除傾斜路肩的照片和視頻。 道路建設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但是我的工作還在繼續,那時候我已經到孕中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大肚子。6月份左右,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我區在組組通監管平臺上上傳驗收會議紀要和道路檢測報告,為了掃描每一條道路的檢測報告,我和局領導一起加班到凌晨兩點,終於把全區道路的驗收會議紀要和道路檢測報告都傳上平臺了,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這項工作。
朱昌鎮趙官村高一組至沙田二組的道路修好了,為鄉村旅遊打下基礎
作為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之一的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項目終於完成, 一條條「組組通」道路將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路通了」,產業有了新出路,生活有了新變化,農村有了新面貌。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欣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