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騰訊
8月6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正式發布《網絡平臺非法野生動植物交易控制要求》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團體標準的出臺,為我國網際網路企業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植物交易提供了執行標準和參考規範,是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一大成果。
團體標準聯動多領域,形成野保「新合力」
團體標準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的指導下立項,由騰訊公司聯合多家單位共同起草。在編制過程中,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美團、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野生救援(WildAid)、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分別對標準的框架、對象、內容進行了指導。
該團體標準歸納總結了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在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經驗,結合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專家意見,形成一套可供網絡平臺控制非法野生動植物交易參考的方法論,配合執法機關推動打擊,對非法交易形成打擊閉環,並推進監管部門、網際網路企業、NGO、專家學者、廣大網民等不同領域的聯動。這些聯動將形成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交易的「新合力」,助力野生動植物保護及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構建更加和諧的關係。
中國TNC首席代表馬晉紅女士表示,網絡平臺是打擊網絡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的重要力量,該團體標準的制定將有力推動全社會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氛圍的形成,同時很好地利用了網際網路把自然保護的理念和知識傳播得更廣、更遠。向非法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說「不」,是我們的共同倡議!
圖片:騰訊
野生動植物保護挑戰重重,網絡打擊初見成效
網際網路改變了全球貿易、溝通的形式,然而不法分子也轉向利用網絡平臺,這為執法部門帶來新的挑戰。如何防止非法交易信息的傳播、控制和打擊非法交易行為,是網際網路企業在這個時代需要應對的挑戰。而團體標準正是為了應對此類挑戰而制定的。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首席專家鍾曉東認為,團體標準將對生物多樣性相關性保護和提高我國履行國際公約義務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騰訊公司客戶服務部、騰訊110總負責人程剛表示,希望通過團標標準的建立,與各行各業攜手共治,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強化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對非法交易、濫食野生動物零容忍的良好氛圍。
用科技守護野生動植物,團體標準將發揮更大作用
隨著電子商務、社交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湧現,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也成為打擊網絡犯罪的重要力量。
作為全球聯盟創始成員之一,騰訊於2018年12月成立了首個環境保護智囊團——「企鵝愛地球自然生態保護顧問團」,由多家國內外權威的科學機構、環保組織組成並聯手打造多個生態專題活動。作為國內重要的社交平臺,騰訊還充分發揮網民的力量,通過「騰訊110」小程序的安全大數據、底層技術以及海量的用戶基礎,打造了一套嚴肅、便捷的舉報體系。
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不但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更需要網際網路企業持之以恆的重視和努力,以及網際網路用戶的關注和參與。
今年3月,全國人大已經通過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旨在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中國已有超過9億網民,「網絡平臺野保團體標準」的發布、推廣與執行,必將在中國乃至全球瀕危物種保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