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這個耳熟能詳的熱詞,一年又一年,經久不衰。
特別是在二手房市場,學區的價值異常明顯,合肥的優質學區二手房從來不缺購買力!
如合肥廬陽區某學區二手房掛牌價再創新高,掛出近7萬/㎡高價,首付就要324萬;有著30年房齡的「老破小」掛價也超6萬/㎡,上架就被秒。這瘋狂的學區二手房,到底瘋的是房價?還是人呢?
6.9萬/㎡!合肥學區二手房掛價創新高
近日,合肥廬陽區南門小學、45中本部學區房合作經濟廣場,一套155㎡頂樓複式,掛出近7萬/㎡的高價,總價1080萬,按最低首付3成算,首付就要324萬,月供高達63611元。
僅是首付款,就可以在濱湖區全款買一套新房了,確實瘋狂。
據中介說,房東的心裡預期比較大,掛牌價6萬/㎡多的較多,真實成交價多在5萬/㎡左右。
目前小區的最新均價約57159元/㎡,近一年來,該小區房價上漲了8940元/㎡,漲幅達18.54%。
合作經濟廣場小區房齡在10年以內,是廬陽一堆「老破小」中唯一的較新小區,房價本來就比周邊稍貴一些,但是直逼7萬/㎡的價格,也是創了新高。
除了合作經濟廣場,廬陽的其他優質學區房價格最近也是毫無「上限」。
如同樣是南門小學本部和45中本部的學區房,人民巷21號一套20.59平的房源掛牌僅一天成交,成交總價為124萬,單價60224元/㎡,是該小區的歷史最高紀錄。
人民巷21號位於合肥廬陽區三孝口,大約是1994年建成,房齡已接近30年,所以房子的外觀比較老舊,小區屬於開放式,沒有門禁,沒有電梯和地下車庫。不僅停車難,還存在安全隱患,已經不適合人們的居住了。
優點就是地段不錯,配套齊全,醫院、超市、各類店鋪應有盡有,距離地鐵2號線三孝口站也僅有三四百米,生活方便。
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房子也絕對不值四五萬每平的價格,但是若是加上學區,就值了。因為優質的學區,讓這樣的「老破小」的價格超過6萬/㎡,依然不愁賣。
政務、濱湖…學區房漲價信號明顯!
無獨有偶,合肥其他區域的優質學區房,近期上漲勢頭明顯,很多房東看好預期,姿態拿的很高。
政務區:一年上漲近1萬/㎡
栢悅公館因為政務地段、置地品牌、奧體小學+50中雙學區等種種優勢,一直以來都是合肥豪宅的代表。
從二手房近期成交數據來看,9月初剛成交了一套178.33㎡房源,成交單價達4.7萬/㎡,成交周期僅一天。成交單價創新高。
栢悅公館北院房價一年漲了8241元/㎡,漲幅約22.98%;栢悅公館南院房價一年漲了9208元/㎡,漲幅約26.82%。
同樣地段配套優質的imore公寓,其小學學區為翠庭園小學、中學為五十中新區,房價上漲也很快。
9月imore公寓成交一套建面約46.08㎡的房源,單價35374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小區類似房源在去年10月的成交單價僅2.6萬/㎡。
約一年的時間,房價上漲近1萬元/㎡,總價上漲了近40萬元。
濱湖區:小戶型房源漲價20萬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師範附小和46中雙本部的學區房,小戶型房價價格上漲明顯。
如文華閣33㎡的小戶型,在今年上半年的成交總價大多在130萬左右。
而如今的掛價總價已經全面進入150萬。
同為師範附小和46中雙本部學區房範圍內的濱湖惠園,最新一套小戶型成交單價突破3萬元/㎡。
作為經濟適用房的濱湖惠園因為優質學區的加持,房價已經趕超區域內大品牌高品質的新房價格。
經開區:一年上漲7000-8000元/㎡
作為168玫瑰園學校學區房的中環紫荊公館小區,近期的成交單價大多在2.8萬元/㎡以上。
該小區去年成交單價還在2萬-2.3萬/㎡之間,而且還是吃香的中小戶型。
這一年來,房價漲了7000多元/㎡。
再如國耀花半裡的小戶型,近期的成交單價多在3.6萬/㎡以上。
而去年這個時期成交單價在2.8萬-2.9萬/㎡左右,一年上漲8000元/㎡左右。
蜀山區:一年總價上漲了40萬
50中+安居苑小學的學區房通和易居同輝南苑,近期成交的31㎡小戶型房源單價分別是4.3/㎡和4.5萬/㎡,成功刷新該小區的歷史最高成交價!
相較於2019年下半年的成交價,總價上漲了40萬左右。之所以漲這麼多,莫過於該小區是蜀山區頂級學區房。
從該小區的歷史成交房源可以看到,不少房源都是掛牌價成交,議價空間非常小。據中介表示,房東心理預期也較高,自知為優質學區房,加上戶型小、總價不高、房源稀缺,很難降價。
花大代價買套學區房,值得嗎?!
有人可能覺得非常不理解,有錢就能買學區房,能上好學校?沒錢就只能在平庸學校的放牛班呆著,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先別吐槽,其實「學區房」出現的初衷,恰恰是為了教育公平!在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中,第一次從法律意義上對「就近入學」政策進行了規定。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近」兩個字,在後來的幾十年裡帶火了「學區房」。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短時間內不會改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史上最成功的地產廣告語,不知打動了多少中國家長的心。面對「一分之差,萬人上下」的教育選拔制度,好的教育資源依然是剛需。
很多家長也絕對願意為此花血本,從上面的一個一個案例就可以看到,優質學區房,不管價格如何高的「離譜」,但是仍然不缺市場。
學區房本身是制度的產物,它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絕對不能妖魔化它。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居住環境中,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的重要性,從這一點看,在能力範圍內去買學區房沒什麼錯,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沒有經濟條件去搶那些名校學區房,可以選擇了交通配套便利、居住環境好、物業品質不錯的小區,孩子一樣能就近讀書,身心健康,一樣能成才。
另外作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子女能否成才,最關鍵的不是學校能給什麼,學校只能傳授知識,而眼界、思維方式、意志力、情商這些東西,都是父母培養的。
如果這些沒做好,卻把全部的精力拿去拼學區房,是非常盲目也非常懶惰的行為。
結語
到底要不要在合肥買一套名校學區房,一直以來都是買房人熱議的話題?你覺得學區房值得買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